吃亦有道

2024-02-14 00:00:00孙刘伟
中华瑰宝 2024年12期
关键词:菜品食材中华民族

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与惊人的创造力。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文化以不断发展的农耕文明为背景,兼及渔猎和畜牧文化。周秦时期属于饮食文化成型时期,唐宋和明清时期形成两次发展高峰。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满足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需求,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饮食哲学

饮食哲学传承了先民的智慧,承载了当代人的理想。中华饮食哲学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灵魂所在。在中华饮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贯穿始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人注重饮食的调和与平衡,追求饮食与身体的和谐统一。《黄帝内经·素问》云:“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中国先民推崇饮食养生依时而变。《周礼·天官》云:“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所著的《随园食单》一书中提出:“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中国传统饮食哲学推动了“食医合一”“药食同源”等饮食理论的诞生。中国古代农书《齐民要术》和医书《备急千金药方》等古代典籍都提到了饮食和医药相结合的理论。尤其是古代医书《黄帝内经》提出“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食养尽之,无使过之”等观点,更是辩证地分析了饮食与人类疾病发生和治疗的关系。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谷物、蔬菜、果品和水产、动物类药物共1800多种,其中有相当多的品类既是药物又是食物,他主张“药食同源”,强调通过饮食来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

原料文化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饮食原料是饮食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华饮食原料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食材的深厚感情和独到见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粮食作物的国家之一。粟、麦、稻等谷类粮食作物不仅是中国人主要的食物来源,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物产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中国疆域辽阔,食材地域差别明显,中国饮食一向追求食材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例如,黄河中下游的豫菜和鲁菜、长江上游的川菜和长江下游的浙菜等,各具地域特色,分别代表了不同地域的食材文化和烹饪技艺。浙菜中的莼菜汤,在杭州当地为家常菜,但在其他菜系中则较为少见,因为莼菜是西湖的特产。《齐民要术》云:“逐水而性滑,谓之淳菜。……种之以浅深为候,水深则茎肥叶少,水浅则叶多而茎瘦。莼性易生,一种永得。”

中国人还注重食材的养生价值和饮食结构的搭配,如《黄帝内经·素问》所倡导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体现了中国人对饮食养生和饮食结构的深刻认识。

菜品文化

菜品是饮食文化的载体,中华菜品文化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菜品,我们可以窥见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饮食习惯、审美观念、生活状态和文化传承。中国八大菜系菜品美不胜收,饮食风格各异,菜品精彩纷呈。中国菜品不仅种类繁多、烹饪技艺精湛,还追求色、香、味、形、器的和谐统一,尤其注重文化内蕴和丰富寓意。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中国的年夜饭是中国春节习俗的重头戏。年夜饭的菜品更加有讲究,比如春节宴会上的鱼寓意年年有余,饺子象征辞旧迎新,年夜饭中的这些菜品都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地大物博,地脉文脉各异,各地不同的菜品体现了不同地区的历史传承和地域风情,如浙江兰溪游埠的早茶、河南郑州的烩面等,前者有精致的江南传统生活方式的传承,后者有中原人近代以来融汇四方的气势。经常出现在中国国宴菜单上的北京烤鸭、文思豆腐、龙井虾仁等经典菜品,背后都有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具匠心的制作工艺,集中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杭州亚运会国宴“钱塘盛宴”的主菜龙井虾仁、西湖醋鱼、竹香牛排和秋分时蔬等,更是尽显中国饮食文化讲究地域特色和时令节气的经典之作。

饮食礼仪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饮食礼仪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蕴含的文明元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之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情感中,是中国传统礼乐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是儒家饮食思想对中国传统饮食礼仪影响最大,儒家倡导的平和的社会秩序,也充分体现在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礼记·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认为饮食活动的行为规范是礼仪的开始。《论语·乡党》云:“席不正,不坐。”《春秋繁露》云:“好色而无礼则流,饮食而无礼则争,流、争则乱。”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杰出的智慧与惊人的创造力。在新时代继承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民族瑰宝,是当代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物质层面,包括食材和菜品等,更要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层面,包括饮食哲学和饮食礼仪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最终为提高国人的饮食健康和饮食文明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当前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对各民族饮食生活中蕴含的文明元素的凝练和发扬,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孙刘伟,历史学博士,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员。

猜你喜欢
菜品食材中华民族
巧用食材铺“地锦”
学与玩(2022年8期)2022-10-31 02:42:32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迷惑菜品又来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每天吃20种食材 可能吗?
妈妈宝宝(2019年10期)2019-10-26 02:45:36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假蒟叶系列菜品的开发利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15
有ID的放心食材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0
链农:搞定食材采购
创业家(2015年3期)2015-02-27 07: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