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的文化传承价值

2024-02-14 00:00:00乔维
中华瑰宝 2024年12期
关键词:瑰宝中华期刊

在笔者订阅的诸多文化期刊中,《中华瑰宝》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推荐的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读本。《中华瑰宝》面向不同年龄层的读者,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瑰宝》创刊于国家提倡文化自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自创刊以来,经过多年的积累,其不仅有成熟的编辑团队和完整的管理体系,而且在内容、排版、艺术呈现等方面也赢得了市场认可,屡获殊荣,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在是一个内容为王的时代,《中华瑰宝》着力加强内容体系建设,精选优质传统文化内容,其内容涵盖历史哲学、非遗文化、艺术收藏、古典文学、传统风俗等,以独特的角度深入挖掘文化宝藏,通过通俗化释读和艺术化呈现,让读者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高雅的文化品味与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华瑰宝》的栏目设计颇有巧思,既有高屋建瓴的“如火杏坛”“点石成金”,也有通俗易懂的“海外视窗”“追风问俗”;既有宏大深刻的“特别策划”,也有精美细腻的“匠心传承”……其内容非常丰富且有内涵,每一期都是一场文化的盛宴,就像一位博古通今的智者,缓缓地阐述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读者可以在文字的缝隙里感悟历史的兴衰,去看远古时期神秘的甲骨文,那是中华文明最初的密码,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探索;去看商周的青铜器,厚重而庄严,其精美的纹饰不仅是装饰,更是当时社会等级与礼仪制度的深刻体现;去看秦陵的兵马俑,它们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金戈铁马,那壮观的军阵让人感受到历史的雄浑与壮阔;去吟诵唐宋的诗词歌赋,李白的豪放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豁达乐观,犹如一首首绝美的乐章,奏响了中华文化的最强音;去欣赏历代书画艺术,从王羲之的书法到八大山人的绘画,笔墨之间尽显文人的风骨与才情。

《中华瑰宝》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挖掘深入而细致,对文化瑰宝从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展示。如对于传统建筑的介绍,不仅呈现出故宫、天坛等古建筑的壮丽外观,还深入剖析了其建筑结构的科学性、建造理念的文化性以及建造过程中的艰辛与智慧。对于民间技艺,如剪纸、刺绣、陶瓷等,详细地讲述了其工艺起源、发展历程、地域特色及传承现状,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能深刻地理解古人的超绝智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中华瑰宝》重视排版的艺术化和细节化。翻开这本承载着历史痕迹的期刊,仿佛开启了一场时空穿越,如同纵横中华文明的奇妙之旅。从其每一篇图文中,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华瑰宝的细节之美,就像掘开古今的“精神隧道”,可以让历史与当代文明对话。每个章节都能让人感触到人类走过的脚印,无论是一幅意趣生动的古画,或是一件巧夺天工的文物,其细腻的笔触或精致的纹理,都在诉说着古老的典故与传说。期刊所选编的图片与插画,以其丰富的色彩与独特的造型,让读者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

《中华瑰宝》装帧设计朴素美观,封面往往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每一页的排版都疏密得当,文字与图片相互映衬,和谐共生。其图片的选择极为考究,无论是敦煌壁画上绚丽多彩的飞天形象,还是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的华丽服饰,高清的画质让读者如身临其境,瑰宝仿佛触手可及。同时,精当的排版设计,增强了杂志整体的视觉效果和艺术美感。《中华瑰宝》的装帧设计既有古典之美,又有时代特征,其连续多次被评为“中国最美期刊”,成为一本真正“可以放在书架上的文化读本”(苏叔阳语)。

《中华瑰宝》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困境与机遇,通过报道一些民间艺人坚守传统工艺的非遗故事,唤起人们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它也在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的融合点,如介绍一些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为灵感设计的现代时尚产品,或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的新成果。

《中华瑰宝》注重文化的传承性,为经典打造谱系根脉,为文化作推广铺垫,注重学术性与可读性,注重挖掘文化典籍的思想性,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文化典籍的进行多重释读。这使得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其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融入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滋养。

《中华瑰宝》还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其内容涵盖中华民族多样化的文化基因,民族服饰、绚丽歌舞、特色建筑等都在杂志中有精彩的呈现,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中华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感受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和谐之美。

《中华瑰宝》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连接着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读者。它以生动有趣、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中华瑰宝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归属感与自豪感,在文化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汲取无尽的智慧与力量。无论是对于文化爱好者、历史研究者,还是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中华瑰宝》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杂志。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的道路,引领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征程上不断前行,让中华瑰宝的光辉永远闪耀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之上。

对于艺术爱好者和艺术家而言,《中华瑰宝》是一本具有时代温度的期刊,它始终从文化的角度,深入分析,保持着热度与关切,经常能从专业的、历史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指明方向。当很多艺术期刊对读者而言是阳春白雪的时候,《中华瑰宝》则贴近读者,为读者着想,从与读者的不断交流中,提升期刊的可读性和内容的丰富程度。

这些年来,《中华瑰宝》不断加强编读往来,获取反馈意见,优化刊物内容和结构,实现了大众化和专业化并重、艺术性与可读性并行。它既讲究重温,更注重“重读”,既注重对传统延续、收藏的记录与评价,又注重以现代的眼光审阅与发掘。其做到了既对传统经典进行普及性的传播宣传,又不断提升在过去认识上的思维深度。《中华瑰宝》将瑰宝遗存与历史对应,从历史的延续来认识瑰宝的意义,又以瑰宝的实物来推演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这种多重的编辑思想,对读者而言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对收藏者而言也有极高的引导性和参考性。

猜你喜欢
瑰宝中华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千年灵渠 世遗瑰宝
文史春秋(2022年5期)2022-07-18 08:40:20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期刊问答
大清金币瑰宝“短须龙”
收藏界(2019年3期)2019-10-10 03:16:46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