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生活富足、财源广进是人们朴素而执着的渴盼。多种多样的『富』主题吉祥图案是民众的生命意识和生活理想在物质生活层面的映射,象征着人们对生命充实、经济繁盛的恒久追求。
吉祥图案是民众生活理想审美化、民俗化的具象表现,人们对富足生活的期待和寻求,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富”主题吉祥图案。这些图案或源于人们对自然物象的意蕴赋予,或源自人们对金银财宝的艺术加工,它们承载了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是人们最质朴、最切实的生活渴求。
花开富贵
“花开富贵”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其中的花专指牡丹,以牡丹繁茂盛开、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喻指人们生活美满富贵、鸿运昌隆。牡丹花型硕大饱满、缤纷艳丽,它芬芳馥郁,端庄富贵,自唐代起便得世人盛爱。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指出:“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清代文人赵世学在《牡丹富贵说》中写道:“独牡丹有王者之号,冠万花之首,驰四海之名,终且以富贵称之。”他认为牡丹冠绝群芳,姿貌绝伦,国色无双,天香独步,因而“富贵之所以独牡丹也”。
在“花开富贵”吉祥图案中,可见花团锦簇,花枝丰满,牡丹花瓣圆润妩媚,层叠绽放,如锦绣铺展,似云霞浮动,尽显雍容富丽之美。画面呈现出自由、繁盛、圆满的艺术气韵,具有浓郁的吉祥寓意和民族特色。
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应用广泛,其与其他花卉果木、瑞兽灵禽、吉祥物件等组合搭配寓意丰富,寄托着人们对富丽繁华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例如:牡丹与月季、常春草可组成“富贵长春”图案,与玉兰、海棠可组成“玉堂富贵”图案,与花瓶或翠竹可组成“富贵平安”图案,与羊或锦鸡可组成“富贵吉祥”图案,与金鱼搭配代表“富贵有余”,与白鹭搭配象征“一路富贵”,与寿桃、蝙蝠、盘长搭配寓意“富贵福寿绵长”,等等。
连年有余
“连年有余”吉祥图案寄托了人们对岁岁生活饱食安寝、殷实富足的渴望。每逢新年伊始,人们在家中张贴有“连年有余”图案的年画或剪纸,一方面用以装点空间,赏心悦目;另一方面以此彰显吉祥,作为辛苦劳作一年的心理慰藉,并寄托对来年生活愿景的精神期盼。
在“连年有余”吉祥图案中,“连”“余”分别以“莲”“鱼”谐音代指,“年”有时也谐音为“鲶”。莲,象征高雅纯洁;鱼,代表吉庆繁荣。在“连年有余”吉祥图案中,通常有莲花、大鱼、孩童等元素,孩童或怀抱丰厚的鱼身,或坐卧在鱼背之上,周围饰以莲叶和莲花,构图饱满,造型活泼,寓意简明,为民众所喜爱。这一图案在山东杨家埠、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等地的年画及各地的民俗剪纸中尤为常见,地域特征明显,具有浓郁的年俗意味。
把年画带回家,就是把吉祥带回家。“胖娃娃抱鱼”是天津人共同的童年记忆。这是天津杨柳青年画《莲年有余》中的经典场景。在画面中,孩童手持莲花,怀抱红色大鱼,其身后荷花盛开,碧叶相托,画面生动活泼,喜庆吉祥。其中,孩童体态敦厚,唇红齿白,其头上左侧束髻、右侧梳辫,代表男孩和女孩,寓意儿女双全、家庭圆满;孩童怀抱的大鱼,其头为鲶、身为鲤、尾为金鱼造型,形象硕大肥厚,色彩鲜明艳丽,与粉白色的莲花搭配,传达出人们对岁稔丰收、衣食有余的美好祈愿。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顾名思义即黄金和美玉堆满厅堂,用以形容财富丰盈、吉祥满溢。在此传统图案中,“金玉”以“金鱼”喻指,以多条游动的金鱼满布池塘作为“金玉满堂”吉祥图案中的重要元素。
“金玉满堂”吉祥图案在年画、剪纸、瓷器等民间艺术品中均有所体现。明、清时期,“金玉满堂”纹样在瓷器装饰中较为流行。如在清代中晚期矾红彩瓷器中,数尾金鱼在白瓷地上有序分布,疏密得当,金鱼以红釉敷彩,色彩温润祥和,以渐变晕染呈现出立体质感。瓷面上,金鱼鳞片细密,长尾游弋,灵活自在,动感十足。
年画中的“金玉满堂”吉祥图案则更为丰富。在清代山东杨家埠年画《金玉满堂》中,一个身着莲花肚兜、憨态可掬的胖娃娃一手伸进鱼缸,一手抓起金鱼,周围点缀牡丹、石榴和寿桃等,画面构图饱满,颜色明丽,风格浑朴,民俗特色浓厚。而在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金玉满堂》中,作者对场景和人物的描绘趋向工笔化,构图、用笔更为精细。在年画中,一位妆扮精致的妇人坐在方桌前,手扶一名年龄略小的婴孩,另一名略大的孩童双手各抓一尾金鱼,两名孩童间摆放一个圆形鱼缸,鱼缸内金鱼穿梭于水藻之间,灵动可爱。窗外天气晴朗,竹石掩映,一名侍女手持团扇,驻足窗前,俯首欣赏着母子戏鱼。整体画面描摹精致,风格淡雅,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富足的生活气息。
招财进宝
“招财进宝”一语出自元曲《降桑葚蔡顺奉母》“招财进宝臻佳瑞,合家无虑保安存”,寓意招引财气、财源广进。
与“花开富贵”“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吉祥图案相比,“招财进宝”吉祥图案对追求财富的愿景表达得更为浅白直接。其一般以金灿灿的元宝为图案主体,或以马驮负元宝,并在马身或元宝上饰以方孔铜钱图案,以表示对“马上招财”的期冀;或以财神或童子手持元宝,饰“四海财通”“招财进宝”“黄金万两”等文字或莲花、如意、蝙蝠等纹样,寓意福星高照、财运亨通。
元宝象征财富与福气,造型敦实圆润,“招财进宝”图案有富贵吉祥之意,寄托了人们对富庶康宁生活的朴素追求。有时图案中还会出现摇钱树、聚宝盆等元素。摇钱树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是一种能够生长出铜钱的神树,被视为无尽财富的象征。青铜摇钱树在中国古代墓葬中时有出现,其上有方孔圆钱、龙、凤、灵芝等造型装饰,表达了中国人对富贵吉庆的向往,体现了古人“事死如事生”的祭祀理念。清代富察敦崇所著《燕京岁时记》云:“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聚宝盆的传说出现在唐代以后,较为典型的如清代周人龙《挑灯集异》将聚宝盆与明代巨富沈万三联系在一起。聚宝盆形制多样,内盛铜钱、银锭、元宝、珍珠、珊瑚、玉叶等珍贵之物,具有使财宝倍增的美好寓意,故常被用作招财进宝的家居摆件。摇钱树与聚宝盆作为象征财富增值的意象,出现于“招财进宝”吉祥图案中,富有财运绵延的寓意。
日进斗金
“日进斗金”,即一天收进一斗黄金,形容财富积累得快。在“日进斗金”吉祥图案中,“斗”以“斗车”表现。与“招财进宝”吉祥图案相似,“日进斗金”吉祥图案亦以元宝、银钱等财宝为主要构成元素,一般形象为一名或数名人物手推一方斗车,车中满载各式金银财宝。这一图案多应用于商铺之中,以祈求生意旺盛、事业兴隆。
在河南朱仙镇天成老店刊刻的年画《日进斗金》中,一名身着绿色衣饰的男性戏文人物手推两轮宝车,车上载满铜钱,上插一面“日进斗金”旗帜。随着车的推进,铜钱满溢,逐渐撒落在地。其所绘人物色彩明艳,线条粗犷简括,造型古朴夸张,强烈表现了民众祈财求福的生活向往。而在山东杨家埠和兴永画店创作的年画《日进斗金》中,推车的人物形象为身穿黄色彩衣的童子,其衣着纹饰繁复,脚踩虎头鞋,背后插有一朵莲花。画面中,童子手推独轮宝车,车上载有元宝、珊瑚等,宝气发散,车上同样插有一面“日进斗金”旗,画风朴拙,别有风趣。在清代天津杨柳青年画《日进斗金》中,除绘有一名童子手推载有聚宝盆的云辐两轮车外,其旁还有另一名童子手抱花瓶,童子上方有祥云、天马、神龙等纹饰,寓意吉祥富裕。在这些民俗图景中,丰富的祈财宝物图像的混合,传达了人们对物质财富更多元、更广泛、更直接的需求。
自古以来,人们祈求五谷丰登、财源广进、富贵有余,将对生活富足的向往和期待凝缩成一个个具有美学与民俗意蕴的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代表了民众心中世俗的生活理想,因深植于民间而世代流传,其所折射出的文化意义早已超出了吉祥图案本身。而今,“富”主题吉祥图案随时代发展而代有更新,但人们对富足、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始终在因循与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