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泠然
在上海设计国际展览上,“铁娃公社”展位上摆放的铁锅吸引了不少外国顾客驻足,有的甚至端起铁锅合影留念。
在位于湖北省利川市的“铁娃公社”工厂里,老铁匠唐师傅手中的铁锤重重地落在铁块上。“真想不到,‘铁娃’把我们的铁锅变成了稀罕货,卖到国外去了。”
唐师傅是利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市铁艺制作技艺”的传人,而他口中的“铁娃”就是“铁娃公社”创始人、土家族青年田欢。
大学毕业后,田欢曾在北京工作过一段时间。一次,他无意中看到一组由日本手作大师制作的铁器,售价高达数千元。田欢震惊之余,想起了自己的曾祖父。
曾祖父是村里有名的铁匠,铁锤与铁块的碰撞声是田欢儿时的“背景音乐”,后来,村民们用上了工业化生产的农具,家里铁匠铺的炉火也就慢慢熄灭了。
2016年,田欢决定离开北京返回老家丰乐村,重新拾起祖传的打铁手艺。回乡后,田欢自己也学起了铁艺,他觉得,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还像以前一样光做农具,要把重心放在铁锅的制作上。“日本铁锅之所以受欢迎,就在于纯手工制作,造型也好看。我要打造一口中华好锅,告诉所有人,中国铁匠一点不比日本的差。”
他坚信自己能做成这件事。不久后,他召集村里的老铁匠们,办起了“铁娃公社”。
为了打造好这一口锅,他摸索了3年,先后拜访了不少国内制锅厂商,反复和铁匠师傅试验了无数次,最终打造出炒锅、炖锅、平底锅、小奶锅等各式手工锅具。
但人们对手工锻造锅具认识还不够,做好的铁锅往哪儿卖,让田欢发愁。他背着铁锅,全国各地跑,无论是创意博览会,还是工艺品展览会,只要能有展示产品的地方,他都想尽办法参加。慢慢地,田欢的铁锅越来越有名气,很多人认识了这位来自山村的“小铁匠”。
不仅是国内媒体,新加坡、英国、日本等国外媒体也关注到了田欢的故事。“铁娃公社”的知名度打开了,订单也跟着来了,其中有不少是来自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海外订单。
几年前的夏天,一位澳大利亚人到北京出差,特意绕道来到湖北。
原来,他在英国路透社的网站上看到田欢做手工锅具的专题报道后,便对“铁娃公社”的铁锅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这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澳大利亚客人看来,铁娃公社的铁锅是现代设计和中国传统工艺完美结合的艺术品,既有手艺人的温度,也适合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是中国人常说的“一举两得”。最后,他买了两口锅回国。
“作为一个传统手艺人,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关注现代的潮流和审美,不断挖掘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和内涵。”田欢觉得,“铁娃公社”的成功在于发扬和创新传统技艺,并且用心做产品。“铁娃公社”的铁锅,都经历了选铁、取样、开板、烧火、捶打、成型、淬火等十几道工序,最多的需要捶打2万余次。
2023年,田欢在家乡建了工厂,厂里聚集了150多位打铁师傅。
新的一年,田欢准备把这些产品放到跨境电商上,让更多人看到中国手艺人纯手工打造的锅具。“我要发扬祖传打铁工艺,让更多人认识、喜欢上中国好锅具。”
田欢离创业初期立下的目标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