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导向和任务驱动实现“三个转变”
——充分发挥高考真题在备考中的作用

2024-02-07 17:17杨正芳王雪玲
考试与招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三个转变真题依法治国

□杨正芳 王雪玲

新高考强调考查学生有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备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应对新高考,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把老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把学生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把学生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学科素养。以问题为导向、以具体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提高学科素养是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抓手。

一、坚持问题导向,以关键词构建体系

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以解决问题为方向,以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科素养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以关键词构建相应知识体系,避免与问题关联不大、联系不密切的内容,不做与问题无关的无用功。笔者一直坚持“四步法”:问题导向—精选真题—梳理归纳—构建体系,这一方法复习效果鲜明。

在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中全面依法治国的第三个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知识点时,部分同学不太理解公民在立法上不平等的说法。为解决学生的疑惑,强化对“立法”的理解与运用,笔者以“立法”为关键词,选用2021年湖南卷18题为例,举一反三、拓展延伸,讲清相关知识,引领学生形成能力与素养。

例1.(2021年湖南卷,18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立法为民理念,更加注重立法质量,一大批反映人民呼声、体现人民利益的法律相继出台;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的制定,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等,坚决维护国家、人民的安全和利益;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守护人民福祉;高空抛物坠物、冒名顶替上大学等入刑,有力地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等,助力打赢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2021年以来立法项目更多于往年,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正在进行修订,法律援助法、社会救助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也在制定之中。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永远在路上。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是如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

首先对材料进行分析:以上材料体现了谁的意志?是为谁立法?谁领导立法?谁在立法中起主导作用?谁参与立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梳理,我们深刻明晰:民之所呼、法之所应。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人民≠公民),因此,公民在立法上是不平等的。

然后尝试作答,对作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并对照原题答案对比,分析自己答题的差距。

最后归纳建构知识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为民立法,立法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党领导立法,人大主导立法,人民参与立法。疑惑逐步廓清,知识结构体系得以系统建构。

解题过程如下:

二、真题链接拓展、进一步夯实“三个转变”

为进一步释疑解惑,加深对“立法”知识的理解,夯实“三个转变”,我们还可以拓展真题链接,进而把握知识体系和答题的规律性。如,可参考2015年山东卷第41题(1)问“根据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还可以将2021年湖南卷18题的设问变通为: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新时代立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合理性,以此引导学生加深对“立法”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如果学生对党领导立法还存有疑惑,可用2020年浙江卷37题为例,讲清党在立法中的领导作用。

例2.(2020年浙江卷,37题)制定一部保护公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编纂民法典。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供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编纂过程中,不少立法的关键问题和重大争议,都是党中央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解决的。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民法典的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

有位中学教师说:“上课听懂了叫了解,课后会做题叫理解,会举一反三叫掌握,能解决实际问题叫应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叫能力,知识能一直灵活运用下去叫素养!”笔者非常赞同这句话。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作答主观题的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可以通过上述解题方法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规范、高效作答主观题可用以下“三步法”。第一步:认真审题。首先,明确命题立意。可以通过设问明确试题通过什么材料在考查什么知识点。其次,把握设问类型。设问类型一般包括原因(意义)类、措施类、说明类、评析类等,有些设问表述含蓄委婉,是原因和措施的有机结合。同时,还要注意同一材料下不同设问之间的内在关系。第二步:精读材料。学生一定要带着设问和相关知识有目的地精读材料,抓住主旨、分清层次、注意角度、勾画关键词句,对于佐证观点的举例等粗读即可,注意做到去粗取精。第三步:规范作答。遵循先写知识点后结合材料的原则,看分答题、统筹规划、一点成一理,做到术语使用规范准确、结合材料言简意赅、答题逻辑层次分明。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良法更需要善治,因此,我们在构建“立法”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构建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关键词的宏观知识体系。通过梳理2023年《政治与法治》的几道主观题就可以构建起这一体系。以湖南卷18题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牵引,链接拓展以下这几道典型真题,如全国乙卷39题:说明三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区域协同立法的积极作用;新课标卷38题:阐述宪法主题公园的精彩呈“宪”对于坚持依宪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作用;北京卷18题(2)问:从法治角度谈谈如何协调好文化遗产保护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山东卷16题:运用政治与法治、法律与生活知识,就如何处理好政务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关系说明你的观点,并阐明理由。由以上试题不难看出,“依法治国”是《政治与法治》的重中之重,分析新高考“依法治国”这几道真题的设问,可以发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律实施中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兼顾等话题仍是2024年高考备考的重点。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均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典型特征。尤其是典型高考题,不管是立意、选材、设问,还是参考答案都很经典。我们一定要勤研真题,充分发挥真题的价值。备考中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设计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通过任务驱动精讲精练,以关键词为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异中求同把握规律、厚积薄发融会贯通,最终真正实现“三个转变”,不断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三个转变真题依法治国
玩转高考真题——比较大小问题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
玩转高考真题——几何图形中的不等式篇
玩转高考真题——集合篇
五莲县编办“三个转变”创新机构编制管理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实现“三个转变”切实落实监督责任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努力实现“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