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丹
摘要:绘画心理辅导活动是从表达性艺术心理团体辅导活动中衍生或转变的一种校园活动,一般以心理主题绘画、绘画心理日记、绘本改编等多种形式开展,一般在开学、5·25心理活动月、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班会课、特殊节日等时期开展。绘画心理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排解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提升积极心理品质,非常适合在中小学校园中开展。以实际教学工作中几个绘画心理辅导活动为例,对如何开展校园绘画心理辅导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进行论述与探究,有助于同行交流和学习。
关键词:绘画活动;表达性艺术治疗;积极心理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4-0072-04
一、理论概述
表达性艺术治疗是一种将艺术作为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二十世纪末,心理学家将表达性艺术运用于团体心理辅导中,面向一般人群的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应运而生,其形式包括绘画、舞蹈、故事、诗歌、心理剧等。积极心理学不提倡关注人消极的方面,致力于研究人类积极潜能和美德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潜能在和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稳定且积极的心理特质,这些心理特质使个体在发展中形成积极正向的情绪、思想及行为。
近几年,许多心理教师尝试将绘画的形式运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绘画促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儿童天生喜欢绘画,绘画为儿童紧张情绪的排解和大量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途径。此外,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题的绘画活动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二、绘画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022年春季学期,为了尝试让学生在绘画中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在开学初、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班会课、居家学习期间、心理健康活动月均开展了不同的绘画活动,在每次活动中,都会将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以下就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简要介绍。
(一)开学初:学生心理调适主题绘画
如图1、图2所示,开学初,我在校内开展了一次“开学快乐的三件小事”为主题的绘画活动,学生用两周时间感受开学以来最快乐的事情,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提交作品后由学校德育处、体艺科协助评选,最后将优秀作品进行宣传展示。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研究发现,每天记录三件觉得幸福的小事能够有效转变心态,提升幸福感,减少抑郁。往常的校园活动一般会以写日记的形式开展,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词汇量还不足,难以写好一件具体的幸福小事。开展绘画活动,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均可参与,且符合小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能有效帮助学生将视角和思维自然地转向积极的层面,去关注学校里面发生的美好事情,从而冲淡开学那些紧张、不安、不适应、焦虑的情绪,继而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美好小事带来的幸福感。
学生们在作品中都分享了自己开学后快乐的事情:可以见到思念的老师和朋友,可以又一次在学校里上课,可以一起运动、写作业……那些曾经对他们来说很苦恼的事情,上课、写作业等在刚开学时是他们热切的期待,绘画强化了当时愉悦的心情,这种情绪也会慢慢辐射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二)心理活动月:绘本创编活动
在心理健康活动月中,我在校内开展了一次“绘阅读,绘成长”绘本编创活动,由心理教师选择优秀绘本进行带读,家长和孩子做亲子共读,绘本阅读完毕后,孩子进行绘本创编。
图3的作品是二年级学生阅读绘本《小猪变形记》(作者:科特)后,结合绘本《独一无二的你》(作者:琳达克兰兹)所产生的灵感创作的绘本故事,故事中的两条小鱼因为自己外貌感到自卑,殊不知自己的一些“缺点”往往也是别人所羡慕的优点。
创作这个作品的学生比较容易愤怒,在一年级时多次和同学闹矛盾而导致同学不喜欢、老师批评,他也常常因此感到焦虑、困惑,经过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引导,这名学生慢慢接受了自己愤怒的情绪,也发现了属于自己的一些优点和缺点,慢慢地为自己的优点自豪。到了二年级时他已经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现在的他受到了班里同学的欢迎。这次活动中分享作品时,他十分自豪地向同学们和老师们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有一些缺点,但我还有很多优点,我们都不是完美小孩,也不必做完美小孩,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三)居家学习期间:线上课堂主题画
疫情期间,因为担忧自己的亲人、长时间居家使用电子产品、与家人引发矛盾等,许多事情引发了学生焦虑、担忧的消极情绪,学生在线上课堂常常和老师分享“在家不快乐”“怎么才能让自己快乐呢”等问题。我因此设计了一节疫情积极心理课“疫情里的快乐加量套餐”,在课堂里通过几个活动引导学生转变积极心态,主动排解消极情绪,找到自己的快乐之源。其中有一个绘画活动——画出“我的幸福快乐水”,以“我最喜欢喝的饮料”为主体,加入“能令我开心的小料”,如能让我开心的人、让我开心的运动、让我开心的歌曲等,绘画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在消极情绪来临时,尝试用这些能让自己开心起来的事情排解消极情绪。
图4是本课上学生的作品。学生在绘画时回忆能让自己感到快乐、幸福的一些人、一些运动、一首歌、一些事,在绘画时回忆了场景里的快乐,强化了美好的记忆,也帮他们在遇到消极情绪时,能够迅速反应,积极面对。
三、开展绘画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
绘画活动是一种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简单、易于操作的心理辅导方式,能够切实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指令清晰明确,活动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
现在资讯发达,学校开展许多活动都会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与说明,我们在发布信息、开展活动前,需要进行简单的前测,或是参考其他学校的成功做法,避免活动开展的方式、要求对当前学段的学生来说不合适。
(二)评价作品多维开放,不过于追求艺术效果
绘画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疏泄情绪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的积极因子。因此,在评选优秀作品展示时教师应侧重绘画活动的“心理”功能,发挥绘画的心理疏导功效,让学生能够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期待,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积极的想法。而笔画的优劣、色彩的浓淡这些艺术评判标准很难衡量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过分追求艺术效果。
因此,评价作品的标准应该是多元开放的。在实践中曾有一件趣事,一位二年级学生在“独一无二的我”主题绘画中画了一个爱拔萝卜的小女孩,该生的作品十分精美,看得出画得非常用心,但评选时许多老师认为她的作品“离题”,不符合要求,经过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的沟通才了解到,原来孩子曾经帮助家里人拔萝卜,并对此特别感兴趣,学习了拔萝卜的技巧,她认为能很好很快地把萝卜拔出来就是她的特点。庆幸老师们并未直接将她的作品放弃,最后经班主任指导她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她的作品也成功在校园里展示出来。
在開展绘画活动时,我校的经验是:心理教师筛选出有浓厚心理意味的作品,美术教师根据画面内容选择较为用心的作品,最后汇集心理教师与美术教师双方的评价,选择出既有心理味,又十分用心的作品进行展示,而对那些画面较潦草或不能体现主题的作品也给予优秀奖或参与奖进行鼓励,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和抒发真情实感的主动性,才能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积极感受,达到活动的终极目标。
(三)与绘画治疗相区分,发挥绘画的积极心理学功能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心理绘画日记,旨在引导小学生挖掘生活中健康向上的事件并寻找事件蕴含的积极心理意义,体现积极心理学的宗旨——研究小学生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小学生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使他们逐渐走向幸福。而以投射理论为基础的绘画心理治疗,主要针对情绪异常的儿童,旨在处理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创伤问题,使其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高。
绘画活动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全体小学生为主,学校心理绘画活动可由心理教师和美术教师协同开展;绘画治疗以治疗为取向,主要针对情绪异常儿童,需要有专业的治疗师与专业的治疗手段与技术。因此,在小学生中尝试心理绘画活动,应发挥绘画的积极心理学功能,聚焦学生作品的积极意义,不随意给学生下定义,做到与绘画治疗相区分。如果在收集作品时发现有明显异常的学生,心理教师也要及时回访,评估状况,并根据评估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转介。
(四)多形式相结合,防止活动过多对老师学生造成压力负担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常常是丰富多样的,也多与其他工作如少先队工作、班主任工作相融合,开展活动时常常需要兼职心理教师、班主任、体艺科教师的协助。因此开展绘画心理活动也可以尝试与各样的活动相结合,避免活动过多、重复导致教师群体工作负担,学生参与活动纷杂。同时也应避免布置过多过重的学生需要回家完成的任务,减轻学生的负担。而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将学生绘画作品集体展出在校园展板、线上平台等,或者在心理活动课、心理社团活动中进行集体分享,这不仅能激发参与活动学生的自信心,也能让其他学生在观赏他人作品中获得新的思考方向和积极的心理能量,是值得尝试的一些做法。
四、结语
心理绘画活动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形式,使心理课堂、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更愿意参与并从中获得积极的力量。心理绘画活动作为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的一种,可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近年来也有教师将绘画活动与正念团体辅导结合在一起,不管是什么样的开展形式,都可以进行尝试与创新,争取设计出更多适应学生身心发展、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李岳瞳.表达性艺术团体辅导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促进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9.
[2]章学云.心理绘画日记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76-80.
[3]徐娟.以绘本“心理式”阅读培育积极心理品质[J].上海教育科研,2019(2):83-86.
[4]吴美玲.绘画心理在中学心理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2(12):56-58.
[5]周丹.小学阶段运用“绘画日记”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6.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