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稳
关键词:校园欺凌;表达性艺术;校园安全;欺凌防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4-0047-04
【活动理念】
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其中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要、法治为基”的原则,健全预防、处置学生欺凌的工作体制和规章制度,形成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确保把中小学生欺凌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高峰期,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价值观引导至关重要。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可能曾经或正在实施、遭受或目睹校园欺凌,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应对能力,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本课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以德育心、以心养德、彼此促进、相互成全,以期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和任务。
受“一材多用”教学思想的启发,本堂课巧用简单教具“纸”,让心理课堂更具连贯性、趣味性、参与性、主体性和教育实效性,以表达性艺术让心理课的语言具备更多表现形式。同时,教学过程避免说教,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更多自主空间,用课堂生成进行价值观引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实现德育主题的心理化表达。
【活动目标】
1.了解校园欺凌的含义及表现方式;
2.理解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的特点和成因,认识到校园欺凌对身心的巨大危害;
3.掌握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方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学会换位思考,关心和善待他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掌握校园欺凌的预防及应对方式。
难点: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和共情他人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方法】
提问互动法、讨论法、艺术性表达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白色A4纸、彩色卡片(红、黄、蓝三种颜色,三角形、正方形、云朵形三种形状)、剪刀、内心独白视频。
【活动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名称:一张纸的故事
活动准备:每个小组一张白纸。
活动1:请各小组用10秒尽可能破坏一张白纸,进行展示。
活动2:请各小组用10秒尽可能将纸恢复原状,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破坏和修复哪一个更难?
生1:破坏容易,修复很难。
师:是的,破坏一张纸只需10秒,但恢复一张纸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这张纸代表着遭受了校园欺凌的孩子,他们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承受着校园欺凌所带来的伤痛。虽然我们都不想看到欺凌,校园欺凌事件却依然时有发生,为什么会发生?如何去应对?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心理课堂,共同“守护好每一个少年的你”。
设计意图:以游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全体学生深思,引申出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逐渐导入本课主题。
二、校园欺凌的分析
师:校园欺凌中主要包括哪几个主体?
生2: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
师:课前我们的桌面摆放好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卡片和剪刀,同学们都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相应的颜色。其实,在色彩心理学中,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心理含义。红色象征热情,也可以代表暴力,所以拿到红色卡片的同学分析欺凌者;蓝色可以代表忧郁,请拿到蓝色卡片的同学分析被欺凌者;黄色代表温暖,所以拿到黄色卡片的同学分析旁观者。
红色组任务:欺凌者有哪些特点?
蓝色组任务:被欺凌者有哪些特点?
黄色组任务:旁观者有哪几种行为?
学生讨论并分享。
红色组列举欺凌者的特点:
内心自卑,伪装强大 发泄内心不满
模仿、盲从 缺乏同理心和道德感
加入团体,避免被欺凌 获得威望和影响力
蓝色组列举被欺凌者的特点:
人际交往不良,朋友少 身材瘦小或肥胖
孤独,退缩 自卑,敏感,低自尊
缺乏关爱、帮助 性格软弱
师:被欺凌者的特点能不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
生3:不能,我不认可“受害者有罪论”的说法,无论如何,欺凌都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黄色组列举旁观者的类型:
协助者 强化者 局外者 保护者
师:你如何看待“局外者”?
生4:虽说局外者没有像“协助者和强化者”直接参与欺凌,我不认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无视是对欺凌行为的默许与放纵。
师:了解了三大主体的特点,那么校园欺凌为什么会发生呢?从生态系统理论中可以窺探一二。
师总结:通过对欺凌者、被欺凌者和旁观者各自的特点和心理进行分析,我们了解了各主体行为的心理动因,也看到了作为中心主体的责任和可变性,那么面对校园欺凌,不同的主体该如何去应对呢?
设计意图:运用色彩艺术进行分组和角色特点表达,通过学生回答和教师总结,了解校园欺凌中各主体的特点,该环节尤其强调被欺凌者的特点不能成为被欺凌的理由,旁观者的局外行为也是对欺凌行为的默许,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通过原因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校园欺凌的治理是综合过程,同时也看到自己在其中的核心作用,顺利过渡到接下来的应对环节。
三、校园欺凌的应对方式
(一)激发共情
观看视频《校园欺凌受害者的自述》。
师:如果这个人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
生5:恐惧、无助。
生6:愤怒、羞耻。
生7:无力、难过。
师:或许校园欺凌对于同学们而言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在某位同学身上便是百分之百的灾难,而欺凌之中没有赢家。带着这份共情,我们一起思考可以做一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被欺凌者的身心伤痛,引发他们共情,在共情的基础上,学生会更加积极参与到应对环节,为预防、阻止或减少伤害群策群力,为接下来的应对作了铺垫。
(二)卡片人生
师:大家观察一下,手中的卡片除了颜色之外还有哪些不同?
生8:形状不同。红色的三角形看起来很尖锐,蓝色的云朵状看起来有些绵软,黄色的正方形看起来过于方正。
师:如果你手中卡片的形状代表这个角色目前的状态,现在你可以在它原来形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剪,你觉得应该怎样完善呢?
学生进行3分钟修剪,之后分享自己的作品。
1.红色三角形卡纸作品分享
生9:我在三角形的中间部位剪出一颗爱心,希望TA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能够关心他人,共情被欺凌者的感受,停止欺凌行为。
师:看到你的作品我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很难将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到他人。有些欺凌者欺凌他人,可能正因为TA的心是空的,缺少被爱的体验,所以也无法将爱给予别人。改善的方法是,用集体的力量让TA的心里也充盈爱的力量,在爱中让彼此变得更好。
生10:我将三角形的尖角剪去,它变得更加圆润一些,希望TA可以减少一些怒气,变得更加平和。
师:尖角可以代表攻击性,人人都有攻击性,但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来表达。你觉得哪些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呢?
生11:我想到的是倾诉、运动、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师:你提供的方法非常好,另外,同学们还可以来学校的“忘忧谷”进行宣泄,考虑求助成人帮助自己变得更加温和,也可以将自己的攻击性通过价值实现进行升华。
生12:我将纸剪成两个小人儿手拉手,中间有一颗爱心,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够像朋友一样平等地站在一起,带着一颗尊重彼此、关爱对方的心,友好沟通,而不是选择欺凌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师:这不仅是一幅剪纸艺术品,更蕴含了问题解决之道,不如现在就跟组内的同学握握手吧,感受手拉手、心连心的温暖。
师:同学们都以善良的视角期待欺凌者自我改变,但也要谨记,校园欺凌行为本身是错误的,要面临校规校纪的严厉惩处,严重者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希望同学们永怀敬畏之心,三思而后行。
2.蓝色云朵形卡纸作品分享
生13:我将云朵剪得带有棱角,寓意是“你的温柔应该带点锋芒”。
师:你认为“锋芒”具体是指什么?
生14:我认为锋芒指遭遇校园欺凌的时候应该勇敢反抗,不能忍气吞声,当然也要审时度势,以保证安全为底线,还可以求助家长、老师、同学,必要时求助于警察和法律。
师:佩服你敢于抗争的勇气和保护自身的智慧!假如被欺凌,也可以选择心理求助,如学校的心理教师、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或者96111心理热线。
生15:我将卡纸剪成了一把剑,我认为被欺凌者应该以暴制暴,如果我被欺凌,那就和他们拼到底。
师:同学们,你们认同要以暴制暴吗?
生16:我认同捍卫自己的权利,但不支持以暴制暴,不赞成被欺凌者变成一把利剑。第一,这可能会激怒对方,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伤害;第二,反击过度,伤害他人,也要承担责任;第三,万一自己也成了欺凌者,就变成了那个自己最讨厌的人。
师:尼采曾说“当你凝视深渊过久,深渊也在回以凝视”。以暴制暴,是双输的局面,被欺凌时我们应该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这个武器是表达立场、积极求助、坚强勇敢、自尊自信,就像剪纸剩下来的部分,外表依然温柔,但内心却有一把无形之“剑”。
生17:我在云朵中也剪出一颗爱心,这是一颗坚强之心,勇敢之心。
师:我还想补充一颗“自爱之心”,一些被欺凌的孩子认为是自己不好才会被欺凌,于是自责,自我贬低。请你抱抱自己,这些不是你被欺凌的理由,你要爱自己,这个世界才会真的开始爱你。
3.黄色卡片作品分享
生18:我剪去了正方形的棱角,让它变得更加温润。去掉的棱角是冷漠旁观、火上浇油、吃瓜心态,留下的是温暖、关心和陪伴。
师:是的,假如朋友被欺凌了,我们可以耐心倾听、温暖陪伴、支持鼓励,虽然有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支持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以成为照亮同学心底的一束光。
生19:这是一个超人的形状,我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守卫者,在遇到不公正的事情时勇敢站出来。
师:如果看到同学被欺凌你会怎么做?
生19:我会在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或者找人来帮助TA,也可以安慰和支持。如果同學被孤立,或者遭受言语攻击,我可以主动和他讲话、做朋友。
师:你真是个温暖的人,万一你因为帮助TA反而成了被欺凌的对象怎么办呢?
生19:我认为提供帮助的时候需要集体的力量,我可以联合其他同学一起和被欺凌的同学交朋友。
师:你的方法真不错。欺凌实质上是力量的不对等,一方以自己强大的力量欺压弱小,所以要用集体的力量、老师的力量、家长的力量、法律的力量,用比它更强大的力量来制止。当集体的力量形成之时,蠢蠢欲动的潜在欺凌者也会有所畏惧,或者被集体力量转化成一个正直的人。
生20:我剪成了一个圆形,代表金黄色的太阳,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是一束光,用光和热来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师:改变就是从每一个你我开始的,或许一个旁观者的力量只像一束烛光,很微弱,但也能照亮一小片黑暗。如果今天在座的所有人都发出自己的光,那么将足以照亮我们所有人的青春时光,愿所有同学都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一束光。
师总结:活动虽然结束,但人生依然在继续,每个人都像这张卡片,带着自己当前的状态,但每个人手中又握有一把剪刀,代表人生的选择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假如每个角色都做了一些改变,那么校园欺凌便真正可以预防和终止。抵制校园欺凌,人人有责,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能营造友爱的班级氛围,温馨的校园环境,和谐的社会关系。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好每一个少年的你!
设计意图:以纸贯穿全课,利用纸的形状作为隐喻,通过趣味剪纸活动,进行艺术性表达,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学生可以思考自己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从而在根源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为抵制校园欺凌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活动反思】
选择“校园欺凌”作为课程主题,我内心非常忐忑,因为害怕在课上把握不好“度”,触发学生内心的创伤,但这又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我开设此课程的初衷源于在个案咨询中所受的触动。由于心理咨询的滞后性,仅仅依靠事后弥补是远远不够的,预防更为重要。后来,有两件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第一件是,我陪伴一名被网暴的学生找回“公道”,走出阴霾,重燃希望。第二件是,曾经的一个欺凌者后来成了被欺凌者的保护者,这件事情不仅让我看到孩子们在某个特殊时期可能会出现的不成熟的“敵意”和“偏执”,更让我看到冲突双方达成和解、发生改变和共同成长的可能性和力量。这两个案例让我思考心理课可以做些什么,防患于未然。
学生们的反应让我感到很惊喜,尤其是这堂课结束之后,有一个女生把她的“作品”送到了我的办公室,是那张被小组撕碎的纸,她非常仔细地将碎片拼成了一朵花,用胶水贴在一张粉色的纸上,那朵花就绽放在纸上。她说:“老师,我觉得被欺凌者虽然是带着伤痛的,但他还是有能力而且也应该努力让自己过得很好,就像碎片虽不能复原,但它可以用另一种形式绽放。”她没有多说其他,把作品送给了我。“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学生带给我的永远比我带给他们的要多得多。
参考文献
[1]陈明慧,符太胜.关怀教育理论对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的启示[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24):4-9.
[2]游步坚,汤广全.“校园欺凌”:含义,形式,根源及实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10):15-24.
[3]彭健.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来自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评论,2021(5):14-21.
[4]叶坤,张珊明,刘嘉慧.中学生被欺凌与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技术与应用,2023,11(9):559-568.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