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淑芬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作用明显,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劳动教育情况,在“六大积极心理维度”的基础上,以培养“六大核心能力”为目标,开发并实施了系列“劳动心理”课程,课程以“心理班会课”“心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志愿服务课”“家校互动课”为五大抓手,效果良好,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有效的尝试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劳动教育;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4-0031-04
一、课程的背景
近年来,校园心理危机发生率明显上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格,帮助学生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然而综观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尚未有统一的心理课教材,心理教师人数也较少,一般每校1~3位,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心理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开发符合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1]。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是德育;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增强体能,是体育;劳动教育可以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是心理健康教育[2]。大量研究已表明,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心理良性发展。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建有专门的劳动教育基地,劳动教育氛围良好、深入人心,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由此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设置
“劳动心理”课程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托,以人本主义为思想要求,通过多途径的劳动教育,注重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此,确立了以下三个课程目标:
第一,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第二,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积极的生活环境,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初中生处于心理飞速发展期,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侧重点也不一样[3]。
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初中的学习生活既期待又迷茫,加之科目陡然增多,学习压力增大,所以入学适应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初中的生活,全面进入了青春期,既想標新立异又害怕脱离群体,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内心敏感脆弱,所以在与人沟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人际交往、情绪管理是八年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困惑。
九年级学生直面升学的压力,在一次又一次的学习挑战中,如何顶住学习的压力迎难而上,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是重中之重,因此,九年级学生最需要的是抗逆力的培养、做好职业规划。
基于“劳动心理”课程的目标,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以及我校劳动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积极自我”“积极成就”“积极关系”“积极情绪”“积极弹性”“积极期待”六大心理维度为分目标,并提出了与六大心理维度相对应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抗逆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六大核心能力,设计了系列“劳动心理”课程,如表1所示。
三、课程的实施
“劳动心理”课程以五大路径为主要抓手,分别是:心理班会课、心理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课、志愿服务课、家校互动课,如图1所示。
(一)心理班会课
心理班会课由心理教师、学校骨干班主任集体备课,由班主任主讲,目的是预防或解决班级的共性问题。课程一般包含活动导入、活动点拨、活动探索、活动小结四个步骤。以“制作书签 适应新生活”班会课为例:
第一步,活动导入。让学生欣赏一些精美的书签,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活动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书签的由来以及书签的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制作书签的动机。
第三步,活动探索。这是课程的主要环节:
(1)学生分组讨论,在纸上画一画自己想制作的书签;
(2)在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设计;
(3)听一听其他同学的设计,完善自己的设计;
(4)学生动手制作书签;
(5)邀请个别学生分享、解说自己的作品。
第四步:活动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劳动制作的快乐,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生活,培养学生悦己、容人、欣赏美等积极心理品质。
在小结的时候,教师需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三点:(1)自己制作的书签可能不是最美的,但却是独一无二的,悦纳自己很重要;(2)自己认为最好的不一定就是他人认为最好的,要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和看法;(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心理第二课堂
心理第二课堂由心理教师主讲,参与人群是自愿选择“心理课”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相比心理班会课,心理课更注重学生的心理体验,需要主讲者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技术,如共情、接纳、倾听等。以“中草药种植系列课”为例,学生需要先了解中草药的习性、喜好,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中草药认领、种植。在种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给植物写信、交流,把中草药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如果遇到种植不成功的情况,则鼓励学生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引导学生以平常心看待,从头再来。
此系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觉察、接纳、宣泄、调适情绪,在与植物的接触过程中,平和心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同时培养学生欣赏美、自我控制、谦虚等积极心理品质。
(三)社会实践课
社会实践课,我校一般会选择以户外为主,学生到户外进行拓展、劳动、训练,以此磨炼意志。例如我校七年级举行的“不负青春 你我同行”徒步环湖活动,学生午后坐大巴集体出发,每个班提前备好班旗、穿好班服、拟好班级口号,在环湖徒步的过程中,学生喊着班级口号,欣赏着山水风光,有些班级甚至一路高歌,虽然天气炎热,但完全不影响学生环湖6公里的决心和勇气。学生在参与拉练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也塑造了勇敢、坚忍、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热爱家乡等积极心理品质。
(四)志愿服务课
志愿服务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回报社会的方式。近年来,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也成为发展的潮流。
我校以“志愿服务”为载体,把志愿服务整合成小小课堂,如到校外探访空巢老人、与残疾人一起做手工、车站便民指引等,在校内开展“校园环保志愿服务”“鹿鸣在行动文明劝导巡逻”“小手拉大手”“回收月饼盒”“捐书”等服务。由学校团委统筹,组建教职工志愿服务队、学生志愿服务队,通过党建带团建的方式,由教职工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每个学期,通过量化考核,对这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教职工、学生进行表彰。校园志愿服务的开展,是劳动教育的一种创新表现,对于培养学生仁慈、爱、正直、幽默、风趣、感恩等积极心理品格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提高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五)家校互动课
家校互动除了传统的家长会、亲子沙龙外,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方式:公众号推文。在信息时代,公众号推文成为家校互动的高效途径,在我校公众号上,有专门的“清和家长”栏目,定期向家长推送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家校良好互动。如在5月心理活动月期间,“清和家长”栏目专门推出了“我们这一家”,用视频的方式记录了孩子为父母做的一件感动事情。此次推文唤起了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美好回忆,缓和了亲子关系,也以此唤醒父母的初心,使家长理解孩子长大了要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此类家校互动课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仁慈、善良、慷慨、懂得爱与被爱等积极心理品质。
四、成效与思考
(一)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推动五育并举
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劳动的好处众人皆知。通过开展“劳动心理”课程,劳动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学校营造了“人人爱劳动”“我劳动我光荣”的良好氛围,推动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促进了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推进三全育人
“劳动心理”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与其他领域、学科的多方融合,如与学校团委工作相结合,开展学生志愿服务;与德育相结合,开展心理班会课和家校互动课;与物理学科相融合,开展“水火箭”制作大赛;与生物学科相融合,开展蔬菜的种植、采摘等课程……
此类融合,除了提高课堂的趣味,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融入校园各个领域、各个科目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学习了心理健康知识,在无声无息间得到了心灵的滋养,从而推进“全程育人、全人育人、全方位育人”。
(三)塑造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助力健康成长
在“劳动心理”課程开始前,以官群等编制的全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作为问卷,从七年级、八年级中各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研,评估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状况[4]。“劳动心理”课程实施一年后,再次对原来的200名学生施测,前后数据对比发现,学生在善良、乐观、快乐、好奇心、勇气、坚毅、勤劳、责任心等十几个方面的均分明显提高,其中,勤劳、勇气、坚毅的均分提高最为显著。
从班主任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参与“劳动心理”课程后,班级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了,学生能更加积极大胆参与其他校园活动了,班级中的欢声笑语也更多了。可见,开展“劳动心理”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确实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远而巨大的工程,需要多方联动、协同发力。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开发“劳动心理”课程,把“劳动心理”课程推广到家庭教育、教师成长培训中,让家长、教师也通过系列课程塑造更多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家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此同时,家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为学生构建了全方位的支持性积极环境,助力学生心理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蕊.劳动教育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江苏教育,2020,72:49-51.
[2]潘祝年.初中“幸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上海宝山区世外学校为例”[J].现代教学,2022(12):67-70.
[3]刘敏.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校本实践研究[J].初中生世界,2022(11):32-34.
[4]陆春庚.中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亚太教育,2016(5):40-44.
编辑/卫 虹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