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非暴力沟通 促进家校合作

2024-02-07 04:43曾小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3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

曾小兰

摘要:家校沟通是指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以及情感、需求、态度等的传递。通常情况下,由于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同、立场不同,在沟通中往往关注对方应负的责任,导致沟通无效。实践表明,非暴力沟通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有效性,促进家校合作,助力问题解决。以一起学生冲突事件的处理为例,分析了非暴力沟通技巧在家校沟通中的具体应用,为一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提供借鉴。

关键词:非暴力沟通;冲突事件;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3-0071-03

一、非暴力沟通的适用性

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NVC)又称爱的语言,由马歇尔·卢森堡[1]提出。非暴力沟通的前提假设是: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但作为人有着共同的需要和感受。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当我们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促进倾听、理解及由衷的互助。技术层面上,非暴力沟通是通过以下四要素实现良性互动的。

观察:客观地阐明细节,即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接触到的。

感受:清楚地表达感受,如情绪、身体感觉、心情。

需要:清楚地表达需要(愿望)。

请求:以积极、具体可操作的语言提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和建议[2]。

非暴力沟通的上述四要素,有助于我们转换谈话和聆听的方式,理解并看到彼此的需要,既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他人,双方合作,一起寻求方法来助推问题解决,尽量满足双方的需要。

二、家校沟通的意义与现状

从共同需要这一层面而言,家长和教师是天然的同盟者[3],家校双方都希望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有所成。作为家校沟通理论的奠基者,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成雕刻大理石,认为成功的教育是家庭与学校和谐一致的教育[4]。和谐的家校关系能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家校共同培养青少年的行为习惯,更好地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多名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就家校沟通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家校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家校沟通的意识不强;教师欠缺沟通的技能与方法;家校沟通质量低,效率不足[5-11]。

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有差异,教师与家长的立场也不一样,因此在处理学生的学业、行为问题时,难免发生矛盾。尤其是在一些冲突伤害事件面前,哪怕平时通情达理的家长都可能会有“护短”的表现。一方家长往往会忽略自己孩子在事件中应负的责任,而一味去责怪对方家长,埋怨学校没照看好孩子;另一方家长可能会认为教师在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家孩子,以致出现抵触情绪,进而采取不合作的态度。这时候特别考验教师的耐心和智慧,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家校之间的裂痕,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在此,建议教师们尤其是班主任在处理此类事件时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着眼于满足彼此的需要,促进家校的理解和合作,一起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下面以一起冲突事件的处理为例,探讨如何在家校会谈中实现非暴力沟通。

三、应用非暴力沟通技术处理学生冲突事件

(一)会谈缘由

案例:小竣(化名)口出秽语辱骂小玲(化名),小玲使劲拍打小竣,两人互相攻击,对打起来。小竣后颈受到重击导致大量流鼻血,小玲惊慌不已,也大哭起来。班主任安抚了两人后,立刻联系双方家长,简要描述了事情的经过,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见面,小竣的妈妈就以责怪的语气说:“老师,不管怎么说,动手打人就是不对的,这是严重伤人事件啊! ”而小玲的妈妈在电话中说:“老师,我家小玲在小学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平时在家很乖的。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打人呢?肯定是对方欺负她了才会这样!”

很明显,在这起事件中,两个学生都有错。但作为家长,本能的反应是维护自己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受委屈的一方,于是在“谁先错、谁错得多”这一问题上争辩不休。

(二)沟通过程

1.放下评论,如实表达观察结果

在与家长沟通如何处理冲突事件的时候,班主任首先要全面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向家长全面反馈观察结果。

为了搞清楚情况,班主任让全班学生把当天所见的事情经过,以及平日所观察到的小竣、小玲的言行表现写下来。学生们提到小竣平时与人相处时,曾经多次恶语伤人,甚至用一些不堪入耳的粗话辱骂别人;小玲作为班干部,管理纪律的时候会对男生大呼小喝,甚至动手敲打他们;他们两人之间你骂我、我打你的事情时有发生;班里有的同学被小俊辱骂过,有的同学被小玲拍打过,大家对他们两人这些行为都感到生气和不满。学生们朝夕相处,他们的观察和描述更接近客观真实,比班主任的话更有说服力。于是,在约见家长的时候,班主任叫来几名学生,让他们向两位家长坦诚、客观地描述两人平时的言行。

此处要注意的是,应如实讲述所观察到的事实,不做主观的评论和判断。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家长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的言语,这些言语会激发其自我防御机制,家长可能会作出反驳、攻击等不友善的回应。就这一事件来说,班主任要注意避免这样的表达:“您的孩子总是打人。”“您的孩子讲话很不注意文明礼貌。”“小玲性格很泼辣。”同时,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家长,全面收集信息,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是在客观、公正地看待整件事情,没有偏袒任何一方。

2.专注倾听,关注想法背后的感受

人们在日常沟通中,总是习惯于表达想法而隱藏感受。在一般的家校沟通中,教师和家长双方往往多关注事情的处理而忽略各自的感受。班主任如果把家长的言论视为责备和攻击,有效的沟通便难以进行;而当班主任专注于倾听,专注于体会家长的感受,并给予对方相应的反馈,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双向的理解和合作才有可能达成。

在上述事件中,当小竣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不管怎么说,动手打人就是不对的,这是严重伤人事件啊!”

班主任觉察到对方的感受并反馈:“孩子受伤确实让人很担心,作为父母肯定很心疼。您这样想很正常。”

当小玲的妈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家小玲平时在家很乖,一个女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打人呢?”

班主任就对方的感受进行沟通:“您感觉很吃惊,甚至有点不敢相信,是这样吗?”

除了共情家长的感受,班主任还应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在学生们向家长如实描述所观察到的事实后,班主任可以这样表达自己的感受:“我当时感觉很生气。”“我当时感觉很恼怒,没想到他们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从而让双方家长了解事情的全貌,了解班主任的态度。

3.搁置问题,聚焦于双方需要

一些家校沟通之所以无效,是因为教师更注重反馈学生的问题,强调家长应负的责任;而当冲突发生后,家长也常常纠结于学校和对方家长应负的责任。沟通的各方都在向反方向用力,这样的沟通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对此,教师可以应用非暴力沟通,关注学生与家长的需要,聚焦于“如何帮助学生”。当面对家长的质疑和批评时,教师要学会觉察家长背后的期待和需要,并给予对方反馈,同时清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当自己的诉求和需要被看见,得到对方的重视,家长会更愿意采取合作的态度。

在处理上述事件时,班主任面对家长的质疑,可以这样说:“您可能感觉很生气,您希望孩子在学校能够安全、健康成长。”“听上去您现在感觉很烦躁,您迫切想了解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对吗?”“作为班主任,我很担忧,我希望同学们可以和谐友好相处。”这样的回应会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重视,同时看到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这样一来,各方才不会互相推卸责任,才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4.态度诚恳,提出具体请求

围绕观察、感受、需要三个方面的沟通结束后,班主任应再次向家长强调,我们共同的目标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班主任、当事学生和家长都要明确、具体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坦诚表达和倾听,达成共识,促使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例如,小玲说:“我建议小竣和我说话的时候能够注意文明礼貌。” 小竣说:“我建议小玲在维持班级纪律的时候,能够换一种友好一点的方式。”班主任说:“两位家长,可以说说你们的建议吗?”此处要注意,礼貌地提出请求而不是生硬地要求,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

在采用以上非暴力沟通的技巧后,小玲的妈妈惭愧地说:“老师,我真没想到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这个样子的。我知道她力气很大,小竣骂人不对,我家小玲也确实错了,我会让她好好向同学道歉。”

小竣妈妈刚开始得理不饶人,当从学生们口中听到自己儿子平常骂人的用词时,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的,最后陷入沉默。临走前,她说:“老师,我们以后会关注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非常抱歉给同学们带来这么多不愉快。”

一场冲突就此化解于无形,学生和家长都得到了成长。

四、结语

总之,学校与家庭做好沟通与协调,共同对学生进行和谐一致的教育,才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在家校沟通的过程中,班主任可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技巧,着眼于看到、满足彼此的需要,促进家校的理解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马歇尔·卢森堡. 非暴力沟通[M]. 阮胤华,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2]庞红卫. 非暴力沟通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家校沟通中的运用[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19.

[3]曹再明. 家校沟通的现象与策略[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8,36(2):82-85.

[4]余潇. 非暴力沟通在校园心理危机家校沟通中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6):24-26.

[5]聂端虹. 基于非暴力沟通的家校合作在初中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5):62-66.

[6]沈纯鸯. 应用“非暴力沟通”,让爱不被蒙蔽[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15):1.

[7]陈立军. “非暴力沟通”——师生有效沟通的金钥匙[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0):35-36.

[8]雷先进. 在家校联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J]. 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6):4-5.

[9]吕娜. “非暴力沟通”:与爱和温暖有关[J]. 中国青年,2019(12):5-9.

[10]王霄. 家长是化解家校危机的重要因素[J]. 江苏教育,2017(95):13-14.

[11]姜红霞,蔡维波.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家校沟通的困境与突破[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27):23-25.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
拉近家校心理距离,促进问题学生转化
关于教师教育管理权运用的思考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校合作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的策略研究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校携手,共筑和谐育人环境
家校合作与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