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萍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高压氧疗科,莱阳 265200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属于脑血管常见的急重症,其发生率约占所有急性脑血管病的70%[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精进,CIS 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存活者易遗留程度不一的功能障碍问题,继而影响身心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2-3]。有研究认为,CIS 偏瘫是一种病理性运动损伤,尽早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恢复[4]。然而,常规的康复护理模式缺少程序化、规范化的指导方案,工作随意性较强,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且易遗漏护理项目[5]。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是基于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环境制订的标准化护理模式,其以时间为横轴,以康复护理项目为纵轴,针对特定康复患者群体施以干预计划,可以直观且清晰地体现出康复护理程序,避免工作混淆与疏漏,继而保证了整体服务质量[6]。高压氧是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的新型技术,在高于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下开展纯氧治疗,可以增强氧的有效弥散距离与弥散率,修复患者受损的脑组织,改善脑血流量,提高血氧分压,为疾病预后提供有利的支持[7]。本研究分析高压氧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CIS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 年5 月至2023 年4 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就诊的CIS 患者120 例。纳入标准:①参照《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 年[8]中对于CIS 的标准诊断;②首次发病;③生命体征平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④患病前肢体活动正常,患病后出现偏瘫症状;⑤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24 分;⑥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且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如脑水肿、出血性疾病、气胸、重症上呼吸道感染、未经控制的癫痫等;②合并脑出血、颅内动脉瘤、严重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颅内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③患者存在沟通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精神疾病。本研究已取得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参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0 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包括:⑴遵医嘱采取常规保护神经、降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脱水剂等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与药物不良反应。⑵采用口头宣教联合视频宣教的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CIS 相关知识,重点强调良好的遵医行为对于疾病康复的重要影响。⑶根据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与饮食喜好向其推荐饮食方案,以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盐、高维生素与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严禁烟酒。护理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焦虑、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及时进行疏导与安抚。⑷向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指导,其中疾病早期要求患者卧床休息,定时翻身,适当予以约束或防护,避免坠床;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坐姿平衡、关节被动运动、体位规律变化等训练,若无不适感可以进行关节屈伸活动;离床期时进行辅助站立、独立站立、辅助行走、重心移位与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逐渐恢复行走与日常生活能力。⑸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出院后每间隔2 周进行1 次电话随访,了解康复现状,监督其遵医嘱用药并坚持康复训练,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康复护理问题,干预时间为3 个月。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⑴高压氧:使用高压氧舱(河北立信医用工程有限公司,型号:LXYC-L-3),使用面罩在稳压下吸氧,压力控制在0.2 MPa,吸氧时间共60 min,间隔30 min 休息15 min,1 次/d,持续治疗30 d。高压氧干预期间为了预防肢体痉挛,完成干预后对患者的四肢进行按摩,并以热水擦浴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⑵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收集CIS 患者的基本资料与病历信息,分析护理现状与康复影响因素,并通过一对一沟通方式了解患者的康复需求,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既往康复护理经验制订早期康复护理计划与路径表单,经过两轮的康复护理预试验与优化,确定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路径表单中将实施康复护理的时间作为横轴,实施项目为纵轴,每完成一项护理服务后在表单对应处打“√”并签名。同时,向患者发放路径表单,使其明确每项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与内容,做好身心应对准备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病情稳定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体位。②病情稳定2~3 d:患者卧床休养,实施腕、手指、肩关节,以及膝与踝关节的被动屈伸活动,15 min/次,2次/d。③病情稳定4~7 d:在前阶段康复运动的基础上增加前臂旋转、健侧带动患肢上举运动,15 min/次,2 次/d;关节抗痉挛与抬腿运动,15 min/次,2 次/d。④病情稳定8 d~1 个月:实施桥式运动、平衡训练、依托坐位、床边站立、独自站立、移动等训练,20 min/次,2 次/d。⑤病情稳定2~3 个月:实施室内独立站立、行走、上下楼梯、室外行走等训练,20 min/次,2 次/d;如厕、洗漱、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注意训练时先以双手配合操作,之后逐渐转变为患侧操作,20 min/次,2 次/d。上述训练均由专人保护,以无明显疲劳感及循序渐进为原则,干预时间为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⑴神经功能: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量表包括面瘫、视野、上下肢运动等项目,最高42 分,最低0 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⑵肢体运动功能:通过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量表包括上下肢与上肢功能,最高100 分,最低0 分,分值与肢体运动功呈正相关。⑶步行能力:通过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价,量表最低0 分,最高5 分,其中完全独立行走无需帮助计5 分,平地独立行走但上下楼或上下坡时需要帮助计4 分,无需他人帮助行走计3 分,1 人帮助下行走计2 分,1 人帮助下保持平衡计1 分,需要在2 人帮助下行走或难以行走计0 分,分值越高说明步行能力越佳。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通过改良Barthel 指数(BI)评价,指数共有10 个方面内容,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⑸生活质量:通过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价,量表共有12 个方面内容,最高60 分,最低12 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⑹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CIS 患者护理服务调查问卷》评价,问卷包括人文关怀、护理效果、服务态度、工作效率4 个方面,共25 个条目,评分范围为25~100 分,其中25~79 分为不满意,80~89 分为一般满意,90~100 分为满意。总满意率为满意与一般满意的发生率之和。本次《CIS患者护理服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 份,回收120 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以例数及百分率(%)描述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对照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42~75 岁,均值(62.65±4.89)岁;病程3~10 d,均值(5.25±1.50)d;发病部位为基底节区29 例,脑叶15 例,脑干11 例,小脑5 例;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11 例,初中20 例,小学29 例。研究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44~74 岁,均值(62.68±4.58)岁;病程3~10 d,均值(5.20±1.57)d;发病部位为基底节区28 例,脑叶15 例,脑干12 例,小脑5 例;文化水平为高中及以上10 例,初中22 例,小学28 例。两组上述资料比较,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干预前NIHSS、FMA、FAC、BI、SS-QOL 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 个月后的NIHSS 分值较对照组低,FMA、FAC、BI、SS-QOL 分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分别为42 例、17 例、1 例,对照组分别为30 例、22 例、8 例。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33%vs.86.67%,χ2=4.324,P=0.038)。
CIS 属于临床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主要病因与各类原因引起的颈部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严重危及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9-10]。据相关调查显示,55%~75%的CIS 患者发生偏瘫,显著降低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11]。目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脑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是CIS 偏瘫患者康复干预的关键,其中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此类患者的残疾程度[12]。然而,CIS 偏瘫的康复进程缓慢,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单调且笼统,缺少规范化、程序化的指导方案,易使干预内容出现混淆、疏漏等问题,整体实践效果仍有待提升[13]。因此,亟须探寻合理的康复护理方案保障CIS 患者的预后。
临床护理路径一种程序化且具有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其以时间为横轴,以干预内容为纵轴,针对某种特定疾病制订监督、护理、康复等方面的干预方案,可以对康复全程进行标准化流程管理,有效保障了护理服务的稳定性与计划性,最大程度预防操作失误,强化服务效率[14]。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制订了标准化的康复护理方案,其将患者作为康复服务的核心,重视护理过程中的协调性与时间性,可以清晰且直观的体现出康复护理程序,规范患者的康复行为[15-16]。同时,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与监督,且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缓解护理资源缺乏的问题[17]。高压氧是促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康复的新技术,患者通过吸入纯氧能够提高氧的有效弥散距离与弥散率,具体作用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缺血状态中以血液代谢的方式增强组织的氧含量,改善局部区域的血容量,促进脑部水肿恢复[18];二是,高压力可以减少患者体内气泡体积,缩小脑组织梗死范围[19]。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3 个月后的NIHSS 分值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说明,高压氧能够快速提高脑血氧分压,改善组织氧储备与血氧弥散距离,促进脑组织供氧及血液循环,调节脑缺血缺氧状态,而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合理安排康复护理流程,并在准确的时间阶段实施规范化的康复训练,可以激发脑组织的重塑能力,尽早建立脑侧支循环,二者联合应用进一步促进了脑细胞及周围组织的代偿,改善神经功能,为疾病预后提供有利的保障。
CIS 偏瘫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步行能力低下问题,此类患者的康复护理目的在于促进脑功能重组,但自然发生的脑皮质功能重组十分有限,所以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是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关键[20]。然而,常规康复护理不具备灵活性、个性化的护理程序,即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开展了早期康复护理措施,但仍是难以保证康复训练的有效性[2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3 个月后的BI、SS-QOL 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结果说明,高压氧能够调节脑缺血后的代谢与脑部微循环,修复损伤脑组织,恢复神经功能,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保障各阶段康复护理单元的稳定性,减少护理错误与疏漏,继而规范了患者的康复行为,进一步促进肢体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恢复。同时,CIS 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患者面对突发生的转变缺少应对能力,加之家庭与社会角色、身体状态等方面的变化,显著降低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22]。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干预3 个月后的BI、SS-QOL 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可见,高压氧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循序渐进的恢复神经与肢体功能,降低疾病影响力,继而保障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此外,研究组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说明,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高压氧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深入优化护理程序与细节,强化工作效率与质量,所以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CIS 患者应用高压氧与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增强神经功能,促进肢体运动与步行能力恢复,保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且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本数量有限,且观察时间较短,所以高压氧联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于CIS 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影响仍需要延长观察时间、增加样本量进一步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