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误区知多少

2024-02-05 10:49:08李仲文
妇女·女人观天下 2024年1期
关键词:药食补益药膳

李仲文

俗话说,“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进入冬季后,不少中老年人喜欢买些中药材在家煲汤煮茶,商家也打着养生旗号,推出五花八门的应季补品。

不过,在专家们看来,中医虽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并非所有中药材都能当成食品来吃。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材,也不意味着可以滥用。为此,多位专家梳理了“药食同源”的常见误区,并分享了“药食同源”的正确打开方式。

误区一:以药膳替代中药

专家纠偏:中药材并非可随意添加,要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药材。因为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如偏寒、偏热等,如果药性与自身体质不合,不仅起不到补益作用,还可能引起身体不适。具体来说,温热性药材有人参、龙眼肉等,适合体质虚寒、平素怕冷的人。凉性药材有百合、石斛等,就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食疗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根本无法单纯靠药膳达到降糖、降压、降脂的效果。在合理使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饮食疗法只能起辅助作用,帮助人体恢复健康,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误区二:做药膳像做家常菜

专家纠偏:生活中,有人认为中药毒性小或无毒,买回一把小茴香就炒着吃,抓上一把枸杞就煮粥……这样做是不正确的,也是有风险的。中药是很讲究用量的,不分剂量,盲目使用,会引起严重后果。有人一次用200克人参煨汤,服用后导致脑出血,这样的教训屡见不鲜。

由于中药有“四气五味”的特性,所以十分讲究汤剂的煎法,哪种先煎、哪种后煎都有严格的规定。

有些人不注意药膳的禁忌,容易酿成不良后果。比如薄荷就不宜炖甲鱼,因薄荷辛凉,其气清香,功在疏散风热;而甲鱼肉味咸性寒,功在滋阴潜阳,二者性能相反。再比如大家常吃的核桃肉,如与豆腐同食,可能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反应。因此,普通人在家做药膳前一定要请中医师开方,并咨询相关步骤。

误区三:把某些中药当补药

专家纠偏:很多人在生活中滥用补药,甚至错将某些中药材当成补益药。比如,许多家庭将天麻作为补益上品,或切块炖鸡,或研末蒸蛋。事实上,天麻并非补益药,而是治眩晕、头痛的药材。所以,用天麻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头痛是正确的,但并不能达到想要的补益效果。相反,误把天麻当成“补药”,一见眩晕,不分体质虚实、气血盛衰,就滥用天麻,尤其是大剂量使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面部灼热、乏力、头晕眼花及头痛等)甚至引起中毒。

此外,用枸杞泡酒的做法也纯属心理安慰——本来枸杞中的这些保健成分就很有限,再加上这些成分在酒中的浸出率并不是特别高,最终能真正起到的“养生”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过量饮酒伤肝,而枸杞在一定程度上有护肝的作用,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误区四:擅喝中药代茶饮

专家纠偏:很多人为了调病养生,常自行饮用中药茶,但如果不按照自己的体质乱喝,就会弄巧成拙。

具体来说,黄芪红枣茶适合体质虚弱的人,而有便秘、高血压、咽喉肿痛者不宜饮用,以免“火上浇油”。

玫瑰花茶可疏肝解郁、醒脾和胃、活血止痛,但体虚之人会越喝越乏力。

决明子茶虽有清肝明目、降脂降压等作用,但长期服用会有恶心、腹胀及腹泻等不良反应。

菊花茶确实可以降火,但只能降肝火与肺火,而对于心火、胃火等却无济于事。

误区五:认为食疗没有副作用

专家纠偏:很多人认为,能当作一日三餐吃进肚子的东西,肯定没有毒。事实上,凡事有度,食疗也是如此。任何食物吃太多,輕则导致肥胖、营养失衡,重则致病。

猜你喜欢
药食补益药膳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可缓解干咳的两款药膳
基层中医药(2021年3期)2021-11-22 08:08:00
能让你越喝越瘦的药膳方
基层中医药(2021年7期)2021-11-02 07:20:08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34
药食兼用话蜗牛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8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0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