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锦萍
在重庆逗留几日,我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山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磁器口、大足石刻……这些留在山城的时光印记如魔力磁石,吸引着更多的人向它靠近。
磁器口:从时光中走出来的庄严壮丽
古镇是岁月和时代的缩影。每到一个城市,我都习惯到当地的古镇走走。似乎只有在那里,才能真正读懂一座城。
磁器口是山城重庆的古镇。传说明朝建文帝朱允炆被夺权后,隐居在这个小镇的宝轮寺。小镇人在得知朱允炆的身份后,把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小镇取名“龙隐镇”。
龙隐镇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靠着水陆码头的交通便利,小镇的商人把特产蜀瓷运输到外地,打开了销路。因此,蜀瓷有了很大的名气。后来,人们又把龙隐镇叫做磁器口。我想这大抵是因为龙隐镇的后人懂得了好风水应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吧。“磁器口”这个名字贴切又顺口,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
磁器口分为前街和后街,我从后街正门而入。后街的房屋是修缮过的,并不显得陈旧。乌瓦房顶,棕木房檐,乳白色的窗户搭配上青石墙,色彩鲜明却不杂乱,被绿树红花掩映着,古朴而明艳。
后街的小店众多,尤其是各种美味小吃店,就如巷子里悬挂着的成片灯笼,红红火火。陈麻花、摊摊面、软烩千张、椒盐花生……店主人都在用热情和诚信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想留住游人的脚步,满足吃客的胃口。
不知不觉从迎龙门走出,眼前豁然开朗。下面是嘉陵江,江水很浅,裸露在外的泥沙滩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如同缩小版的丘陵。游客分了三拨:一小拨坐在迎龙门下方的草坪上乘凉歇息;少数跑到嘉陵江边戏水;大多数在鹅卵石沙滩上,或站或蹲,低头寻觅,颇像潮水过后,聚集的赶海人。我很费解,这里不同海边,沙滩更像卵石泥滩,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热衷此地呢?正在狐疑,旁边几个游客的闲聊,让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个地方,当地人称为“九石缸”,传说这河滩边的江中有九道石梁横卧江心,据说就像石缸一样,石缸内埋着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这九口石缸由一个石鼓来控制,石鼓埋在河滩之中,如能找到石鼓并打开石缸,用石缸里的金银财宝就可以买下整座重庆城。有民谣:“石缸对石鼓,金银万万数。谁人解得开,买下重庆府。”
难怪这么多人痴迷于卵石沙滩,我不禁会意一笑。回过头,从嘉陵江畔向上望,磁器口像一座盘踞在山坡上的城堡,在太阳的光辉里,庄严壮丽。从历史中走出的磁器口,有着王者的气度与风范。
大足石刻:印在摩崖壁上的艺术时光
听说山城有著名的大足石刻,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在大足区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我兴奋至极,能够在山城欣赏到独具风情的摩崖造像,实乃机缘所致,怎能错过?
大足石刻景区有五万余尊宗教石刻造像,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其中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出名。
宝顶山的外门呈土黄色的城堡状,左侧房脊上探出一个巨大的龙头,嘴里喷吐着源源不断的流水。土城堡矗立在灰蒙蒙的天空之下,让人不由得想到黄沙漫天的西域,心中的期待又增加了几分。
馆内的二楼四周是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缩影简介,中间陈列着大足石刻的一部分塑像复制品。这些复制品十分精致,石像的眼角眉梢都刻画得细腻生动。一楼正厅摆放着石像的珍藏品,许多已断头、断脚或缺耳少鼻,看着不免让人唏嘘。在博物馆逛了一圈,我就急着出了门,毕竟那在石崖上雕刻的原始造像才是我真正想要看的。
从博物馆到宝顶山还有上千米的距离,沿路都是石阶,两边茂盛的绿植连成起伏的山脉形状,不时有鸟儿清脆的叫声,一路也不觉得乏味。
见到大足石刻的真面目时,我惊呆了。逶迤曲折的环形石崖壁上,呈现出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彩色石雕像。佛僧道儒、男女老少皆有,直立、打坐、跪拜、作揖等各种姿态,神情或慈祥,或严肃,或安闲,或怡然……个个活生生的,仿佛要从石崖壁上走出来。我不由得暗自佩服在这石壁上精雕细刻的工匠,他们留给后人如此精湛的造型艺术,让人叹为观止。
大足石刻的景观满足了游客对佛教文化和造型艺术的追求与向往,是先祖們留下的智慧结晶,更是山城积淀下来的文化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