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你身边是不是经常有好心人发出忠告:“娃娃的眼睛看不清,千万别戴眼镜——越戴越近视”“老年人年纪大了听不清,千万别戴助听器——越戴越聋”。日常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情况吗?确实有,但那是因为没戴对!
1.和人说话或打电话的时候老说: “什么?再说一遍。”或者总让你重复同一句话,甚至你说东,他说西。
2.老是抱怨耳鸣。
3.看电视声音开得特别大。
4.平时家里生活能听清,但是到嘈杂环境,就基本听不清楚,应酬时不能顺利地交流。
老年人出現这些情况时,就需要到医院做听力检查,了解有没有听力下降。
因为听力损失,所以老年人听不清别人说的话,导致交流困难,很多老年人便不愿意再与人交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时间久了,老年人容易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家庭及社会甚至由此引发矛盾。
同时,老年人还可能因为听不清周围的环境声音,如马路上汽车鸣笛声、水开的声音、火警警报、危险提醒等,遇到危险而无法及时避开,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暂时没有办法通过药物等其他治疗手段来治疗老年性听力下降,确定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佩戴助听器。那助听器能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
当老年人听力下降时,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正常的声音信号刺激,对声音信号的敏感度会下降,言语能力也会下降,反应变得迟钝,越来越听不懂别人讲话是什么意思。
助听器可以补全老年人平时听不到的声音,使大脑神经得到更多的刺激,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言语理解能力,反应也会变快。
助听器使老年人在听力得到补偿后,日常交流回归正常,家人与其沟通时不用大声吼叫,日常沟通也会变多,感情跟着变好。老年人也会变得自信,愿意走出去建立社交生活,心情变好了,人也开朗了,身心也会更健康。
有研究指出,听力丧失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各种危险因素中排第一位。
老年人长期无法接收到外界言语和情感的刺激,会影响大脑结构和功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通过佩戴助听器去改善外界刺激,有助于降低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除此之外,缺少正常社交也容易让老年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病,助听器能帮助老年人回归正常的社交生活,有效防止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助听器可以帮老年人解决听不到环境声、警报声的问题,为人身安全提供了保障。
目前常用的助听器有以下类型,包括:耳道(耳内)式助听器、传统耳背式助听器、新款耳背式助听器(外置受话器)。配置助听器需要根据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来选择不同功率,耳内式的机器还须根据患者的耳道情况和损失程度看是否能配置,量身定制。
佩戴助听器有以下4点注意事项。
(1)佩戴助听器时,要确保助听器与耳朵的贴合度,避免漏音。
(2)初次佩戴助听器时,要逐渐适应,不要一下子将音量调得太大。老年人初戴助听器会觉得周围的环境突然好吵,以前听不到的声音也听得清清楚楚,如关门的声音、烧水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声音,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家人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与其交流,鼓励老年人使用助听器。
(3)定期清洁和维护,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使用效果。
(4)定期更换电池,避免电池漏液影响助听器的使用寿命。
网上或一些小店里面有一些售价几百元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看起来和数字助听器很相近,但实际上是模拟助听器。这种助听器是把噪声和人声同时无差别放大,听起来很吵,而且还会对残余听力造成损伤。
带芯片的数字助听器能辨别人声和环境声,做到放大人声,降低环境噪声,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听清和理解讲话内容,保证老年人有舒适的听觉体验。
建议到正规医院或大型的验配中心选配,有专业的听力师,验配设备齐全,助听器也是正规大厂出品,可以根据老年人听力情况定制适合的助听器。
科学验配助听器之后,老年人需要一个适应期。初次佩戴助听器的适应期一般是1—3个月,这段时间要遵循“输出声音从小到大、佩戴时间从短到长、佩戴环境从静到吵”的原则。不过,很多老年人比较性急,刚开始佩戴几天觉得不适应就不戴了,或者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才拿来戴一戴。这些情况都不利于保护残余听力。
助听器后期的保养非常重要,需要每天都放进干燥盒干燥,而且两三个月就要回验配中心进行深度的清洁保养。
很多老年人都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以导致内耳组织发生病变,引起听力下降。还有随着年龄增高,部分老年人听力会进一步下降,老年人会把这原因归结到助听器。
听力损失是老人的常见现象,只有用爱来填补这份缺失,才能让他们的余生告别孤独。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