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金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鼓励在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此举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文章分析了当前中职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1+X”证书制度下,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策略,旨在提升会计人才培养的成效,帮助学生成为贴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劳动者,为企业发展、社会进步输送优秀人才。
[关键词]会计事务;“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4)02-0037-03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1+X”证书制度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1+X”证书制度是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的渠道,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会计职业领域正在进行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和纸质文档处理正在逐渐被数字工具和自动化软件取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新、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未能做到充分研究、深入论证。往往新学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仅在旧有年份基础上,作简单修改,缺乏对行业企业信息的收集与跟进,对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情况、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认识不足,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未能对接新时代、新市场,与行业产业需求脱节,毕业生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人才岗位需求无法衔接。反应滞后、缺乏严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有效性难以保证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否真实有效,深刻影响着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会计行业有其特殊的性质:一方面,会计职业岗位数量有限,无法批量接纳实习生;另一方面,会计职业岗位涉及公司机密,企业基于风险考虑,接纳实习生的意愿不高。即便是进入到会计岗位的实习生,基本上也不会被安排做真正的财务工作,大多参与一些资料存放、基础信息整理、数据录入等边缘性工作,以及复印、打印资料等各种杂活,会计专业对口岗位实操能力难以得到真正的锻炼,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专业岗位实习有效性难以保证。
(三)专业教师队伍缺乏高质量建设
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存在着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短缺、培养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服务发展、促进就业能力的提升[2]。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教师培训和创新发展的机会不足,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学指导,使得教师难以获得必要的专业化教学技能和知识。二是校企合作不紧密,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少,使得教师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亟需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复合型技能人才[3],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以高素质、强技能、会创新人才输出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时代正在到来。在此背景下,“1+X”证书制度应运而生。“X”证书是由企业等社会评价组织开发的,反映了企业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的需求,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
(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更具实践性、创新性的教育环境
“1+X”证书制度的实施,需要职业教育发展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并联合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就业需求等多方面工作,根据市场需要有的放矢,加深校企联动。校企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实习项目,还可以包括共同创建实训实践基地、引企入校、引企入教、共同开发课证融通课程、提供技能证书培训的实际案例、共同完成课题学术研究项目等类型丰富、层次多样的合作,可增强中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财务会计类学科教育质量,实现人才素养优化,拓展人才培养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创新性的教育环境。
(二)“1+X”证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更具时代性、发展性的教育机制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等其他相关技能资格证书的取消,学生渴望有其他合适的替代证书或资格考试提升其职业竞争力。许多传统会计工作已经被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取代,导致社会对传统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减少。“X”证书契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岗位和新技能的要求,与企业接轨,将技能对标企业用人需求,注重培养与时俱进、适应新职场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故其制订应当严谨客观。校企双方应共同组建一支专业建设团队,实施行业企业会计人才需求调研。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新形势下会计行业的特征,确定企业人才岗位及其岗位工作职责、岗位新技术要求等能力需求点,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进而开展报告论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优化人才培养課程体系
中职院校应基于“1+X”证书制度,结合企业对于人才技能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做到与行业市场需求同频,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对接“1+X”证书要求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分解到多门课程中,将对应的课程按照课程前后关系分布在课程体系中,实现证书培训与专业课程教学的一体化。对于包含“X”证书职业技能培训内容的,不再单独开设“X”证书培训;对于未列入专业课程目录的培训内容[4],则在第二课堂进行培训补充。以“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为例,如表1所示,通过分解证书标准要求和任务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分解到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中。
“1+X”证书与专业课程相互嵌入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直线对接企业用人需求,使得学习过程有明确的方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赛证融合,助推人才培养
竞赛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激发其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基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技能竞赛活动,如表2所示,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增强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坚持准则、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性,实现全员成长成才,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赛证融合,有效促使学生深学争优,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参与竞赛获得奖项成为学生日后投身职场、获得企业青睐的有力“敲门砖”。
(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内在要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于“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计划评价标准需与企业内部标准相结合。由政府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以及完善的保障机制,助力校企双方探索智慧财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模式,帮助学生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无缝连接,增强就业竞争力,促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
依托企业真实业务案例,将复杂枯燥的理论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对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形成更加直观的认知,为学生带来生动、崭新的职业体验。例如在学习“生产成本核算”知识点时,可以展示企业供应生产过程的实例,从购买原材料到原材料进入车间、生产线上工人生产的画面,再到月末产品全部完工入库以及生产线上依然存在未完工产品的情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剖析探究案例的本质,自然引出生产成本业务的账务核算处理知识。将企业真实业务带进日常教学课堂,以业务真实性、内容时效性、推送连续性作为课程亮点,帮助学生感知职业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深悟透会计理论知识。
学校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共同设立“订单班”。校企发挥各自优势,搭建基于企业实际的工作场景,设置出纳岗、票据处理岗、业务财务岗、税务岗、总账会计岗、财务主管岗等岗位,划分岗位职责,配备最新实训设备、相关财务仿真软件,同步企业实际工作内容,帮助学生在岗位体验中掌握真技能和职业思维方式。订单班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重新构建课程内容,将课程标准与“X证书”职业技能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标准相糅合。订单班结业后,学生可进入企业开展跟岗、顶岗实习,获得赢在职业之路起跑线的机会。
(五)推动专业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要加快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实践能力。
首先,邀请专家来校开展师资技能和素养培训,另行组织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特别是“1+X”证书师资培训,以证书的考取推动教师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其次,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企人才联合培训基地。学校以校内实训基地为载体,利用教学资源,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
此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职业技能大赛。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接触到其他院校优秀教师,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教学思维。为取得优异成绩,教师需要克服职业倦怠,不断研究和探索,促使自己学习最新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创新之举,能够精准弥补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在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是中职院校向社会输送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关键模式。基于此,中职院校应对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进行改革研究,组建团队,修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赛证融合助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中国政府网,2019-02-13.
[2]盛子强,辛彦怀,周琪.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困境、成因与建议[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5(36):65-69.
[3]周健珊.“1+X”证书制度视域下中职学校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
[4]杨柳,宋传祥,刘莹,等.1+X证书背景下的高职养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智慧健康,2021(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