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视野中的《老人与海》成败观浅析

2024-02-03 18:47秦兰勇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马林鱼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秦兰勇

《老人與海》近尾声处写道:“他知道自己现在终于打败,而且无可补救。”拢船登岸后,圣地亚哥对男孩曼诺林说:“它们把我打垮了,它们真的把我打垮了。”我们不禁要问:圣地亚哥真的失败了吗?从结果的物质得失来看,他不仅一无所获,还损失了不少财物:钓索、鱼叉、短棍,等等。此外,此次归来他又延续了此前的一个纪录——八十七天徒劳无功。这真是彻底的失败!

小说的目的如果仅仅是为了宣告一个老渔夫的失败,它的意义又何在呢?《老人与海》的成败观,要放到整篇小说中才能找到答案。

一、老人眼中的海洋世界

圣地亚哥说:“它们把我打垮了。”老人指的当然是鲨鱼。在谈鲨鱼前,先谈谈海洋及其他海洋生物。

有些年轻渔人用阳性词la mar来称呼海洋,把海洋视为“一个对手,一个地方,甚至一个仇敌”。“可是老人想起她时,总想她是女性。”老人以捕鱼为生,海上捕鱼又极为不易。此次出海前他已八十四天一无所获,但他并不把海洋视作对手或仇敌,他把海洋人格化了。海上生活非常残酷,但海洋也有温柔的一面。

老人特别喜欢海龟,因为海龟吞食水母。老人讨厌带有毒丝的水母,称它们为水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海龟在杀死切好之后,它的心还会跳上好几小时”,而老人觉得,“我也有这么一颗心”。与《世说新语》中支遁好鹤好马及中国大多数咏物诗一样,老人对海龟的喜爱,源于他在海龟身上看到了自己所具有或向往的美好品质。

老人对待海洋生物的态度,与大多渔民相差极大,更接近诗人或哲人的境界。读者便不宜简单地以物质得失来衡量他的成败。

老人回忆自己曾经捕获的马林鱼,那是一对中的雌鱼。“雄鱼总是让雌鱼先吃”,雌鱼被钓住后,“雄鱼一直伴着她,在索旁穿来绕去”,雌鱼被抬进船后,“雄鱼一直守在船边”,还“从船边跃起,探看雌鱼的所在”。老人评价雄鱼,“他很优美,而且始终守在她身边”。老人想,“那是我生平所见的马林鱼中最为悲惨的情景”。可见老人对回忆中的马林鱼的钦敬与怜惜。

那么,对于现在上钩的马林鱼,老人又是什么态度呢?他把它当成对手,想“看看对手是什么样子”,后来开始怜惜它。领教了大鱼的力量后,他大声说:“我要和你拼到底。”而后老人又说:“我对你十分爱惜、尊敬。可是天黑以前,我就要把你宰掉。”老人在吃鲔鱼补充体力时,“我希望能喂那条大鱼,他想。他是我的兄弟。可是我得把他杀掉”。老人一方面决意要捕获大鱼,另一方面对大鱼充满怜惜与尊敬。

“但愿我自己是这条大鱼,他想,具有他的一切力量,来对抗我仅有的意志和智慧。”面对这条“一生见过的最大的鱼”,他并未感到畏惧,而是由衷地赞美它“崇高、能干”,甚至希望变成对方来对抗自己。这已经无关乎成败了。老人超越了世俗意义的成败。

老人设想马林鱼卖掉后,“它要供给多少人食物”,转而又想,“可是他们配吃它吗?不配,当然不配。照它的行为和它巍然的尊严看来,谁都不配吃它”。此处则通过对人的否定来赞美马林鱼。

“兄弟,我从来没见过一样东西,比你更伟大、更漂亮、更沉着、更尊贵。来吧,来杀我吧。我不在乎谁杀谁。”

杀死马林鱼后,因为鱼比船还要长,老人只能把鱼绑在船边,然后返航。“不久他的头脑又有点糊涂起来;他想,到底是它在拖我回去呢,还是我在拖它回去?”老人给出了答案,“只要它高兴,就让它拖我回去吧”。前面说不在乎谁杀死谁,此处说分不清谁在拖谁,都含有对大鱼的敬佩。分不清谁在拖谁的写法尤为巧妙,它既有现实的依据:大鱼和小船是并排绑住的,在体力过度消耗而导致头脑糊涂的老人看来确实难以分辨;更有一种隐喻的意味:老人虽不在乎谁杀死谁,结果是他杀死了马林鱼;但作者却以老人近乎幻觉的视觉景象和老人非常清醒的回答,淡化了谁成谁败这一结果。

“一小时后,第一条鲨鱼来袭。”

老人称马林鱼为兄弟,对它不吝赞美之词。那么,对于前来抢食马林鱼的鲨鱼,老人是否都视作仇敌呢?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条是马科鲨(教材译作鲭鲨)。老人眼中的马科鲨如下:“除了牙床,周身无处不美。它的背脊像旗鱼一样发蓝,腹部银白,皮肤光滑而优美。”老人对鲨鱼的评价是:“又狠,又能,又精。”“它像你一样,都是靠生鱼过活的。它不像有些鲨鱼,好吃腐肉,一味贪吃。它美丽而尊贵,无所畏惧。”老人甚至觉得,“捕鱼这一行一面养我,一面也着实害我”。因为他杀了这条尊贵的马科鲨。

两小时后,出现了两条加朗诺(教材译作星鲨)。在老人眼中,“它们都是可恶的鲨鱼,臭气逼人,好吃腐肉,又好残杀”。马科鲨与加朗诺都是来抢食马林鱼的,但老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老人的评价标准并未因对方是敌是友而改变。马科鲨像马林鱼一样,有着令人敬佩的“行为方式”和“巍然的尊严”。

老人先以鱼叉搏击鲨鱼,鱼叉被拖走后,又把刀子绑在木桨上。刀身扭断后,他拿起了短棍,最后扭下舵柄当武器。他明知徒劳,仍奋起搏斗,捍卫大鱼和自己的尊严。老人以简陋的武器打死了四条鲨鱼,打伤了三条。

群鲨最终吃尽了马林鱼,老人慨叹自己终于战败,无可补救。以老人的行为方式和巍然的尊严来看,谁又配说自己战胜了他呢?

二、独语、回忆与梦境

运气与信心,是解读小说的另一条线索。

小说多次提到运气。小说开始时,老人已八十四天一无所获,曼诺林的父母便归因于运气,认为老人交了厄运。但老人对运气有自己的理解。“有运气当然好。可是我宁可做得准确。”运气在人力控制之外,既不可等待,亦不可追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得准确”,即做出最大努力。

渔民出海后,“各人向自己有望捕鱼的洋面划去”。老人呢?“在深流上捉了一个星期,没有收获。今天我要去远些。”人生几十年的捕鱼经验与拥有亿万年历史的浩渺海洋相比,真是微不足道。谁也不能保证在哪个洋面一定成功,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

在海上捕鱼时,“为了增强信心,他便追忆自己往日在卡萨布兰卡的酒店里”,和黑大汉较量臂力的往事。由此看来,三个前后相接的情节——希望梦见狮子,想起第马吉奥,回忆昔日角力——都是为了写老人的信心,尤以第三个最详细最有趣。圣地亚哥与黑大汉“拼了一天一夜”,“比赛从星期天早晨开始,直到星期一才罢”。黑大汉一度把圣地亚哥压歪,老人又扳回,并最终战胜对方。在以后的较量中,圣地亚哥便十分轻易获胜,因为他已粉碎了对方的信心。信心是什么呢?信心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老人的处境,一方面是物质上的极度匮乏——室内装饰简陋,床上连枕头都没有,晚餐时有时无;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孤独,妻子过世,无儿无女,除翻看过期报纸外,几乎没有娱乐活动。物质的匮乏与精神的孤独,二者之一都足以摧毁一个人。但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失败呢?老人有几段独语值得品味。

“以前证明过一千次也不算数。现在他又得重新证明了。每一次都是从头做起,而做的时候,他从不想念过去。”“从不想念过去”应当指不想念过去的成功,往日的成功可以加强现在的信心,却不足以借来作为炫耀的资本。换句话说,成功是属于过去的。

“绝望是愚蠢的,他想。再加,我认为绝望是一种罪过。”鲁迅在《野草》中引用裴多菲诗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借以破除绝望。与此相似而又有所不同,老人也否定了绝望。他认为绝望愚蠢甚至是罪过,因为,绝望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否定,更是对自我的否定。我们应当认识到自己物质力量的局限,但不能否定人的精神力量,不能丧失对生活的热爱。

“可是人不能认输,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毁灭指的是肉体方面。人的体力可能敌不过马林鱼,敌不过鲨鱼,更敌不过涵纳万有的海洋;但成败既与物质的得失有关,更与精神的勇怯相关。老人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其实是在向世人宣告:精神的坚韧顽强才是真正的成功。

三、含混而巧妙的结尾

老人登岸时,马林鱼只剩下了一具骨架。鱼头给了贝德里哥,余下的部分便被丢弃了。当天下午,来了一群旅客。其中一位女客指着大鱼长长的脊骨问侍者:“那是什么?”侍者回答:“一条鲨鱼。”

老人把马林鱼视作兄弟,并把它绑在船边。马林鱼被群鲨抢食净尽后,老人陷入深深的挫败感中。这长长的马林鱼骨架,几乎是老人失败的象征,但侍者却把它误认作鲨鱼骨。这一含混的结尾可以看作是海明威对老人的成败故做模糊处理。而小说末句“老人又梦见那些狮子了”,则是对老人精神的肯定,成败都在其次。狮子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大多都可以视作信心的象征。

尾声

上文的分析及小说的主要笔墨,都集中在老人一人身上。老人所在小镇的其他居民虽着墨不多,却并非可有可无。

开篇老人与男孩曼诺林的对话,初读时会觉得冗长乏味,在明白男孩的用心后,便顿时感觉阵阵暖流涌来。男孩看似漫不经心的话题,都意在破解老人的孤独,尽量给予老人安慰。老人也明白这一点。二人的谈话便有些演戏的成分,但语言的面具掩蓋不了二人真诚的心。老人造就了男孩,男孩也造就了老人。

老人的晚餐有时会成问题,而经常赊给他的,是马丁老板。

老人出海久未归来,小镇上的人大多都很担心,派出了海警队和飞机搜寻。

老人圣地亚哥固然是典型的硬汉,但我们不能忽视他柔情的一面,以及他生活的充满温情的小镇。爱心是信心的沃壤。

【参考文献】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著,余光中译,《老人与海》,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马林鱼圣地亚哥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