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机理研究
——以商汤科技为例

2024-02-02 06:51吴义爽张松松
关键词:商汤边缘科技

吴义爽,张松松

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引言

社会网络理论指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在创新信息获取、资源整合及合作控制权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1-2],因而有利于企业成长和竞争优势获取。然而,企业并非天然处于网络中心,特别是中小企业常常处于网络的边缘,它们需要经过复杂而持续的网络跃迁过程才可以达到网络中心位置。那么,边缘企业如何实现网络位置跃迁?显然,揭示这个机理,对于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以及中小企业成长的实践均具有重要价值。

目前关于网络位置跃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驱动因素、跃迁动力及跃迁效果三个方面。在驱动因素方面,Martin-Rios 等[3]基于资源互动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在知识网络中动态构建网络位置的动因,发现获取知识资源、提高行业地位及建立声望是推动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动力源泉;Cao and Smith[4]基于信号理论视角,分析了社会网络位置与网络规模扩展之间的关系,认为网络位置附有的质量信号是促进网络位置动态构建的重要驱动因素。在跃迁动力方面,已有研究主要从企业能力视角出发,认为网络位置跃迁主要源于企业的网络能力[5]、联盟能力[6]和合作能力[7]。如Reck 等[8]基于结构和管理的整合视角,探讨了网络能力对网络结构的动态影响,发现企业的网络能力是构建优势网络位置的关键动力;还有研究从位置嵌入优势视角出发,认为原有网络位置的位置优势也是网络位置跃迁的重要驱动力。在跃迁效果方面,任浩和佟星[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网络能力对网络位置跃迁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企业的网络能力越强,组织就越可能迅速地跃迁到网络优势位置;Tsouri[10]则指出,企业在原有网络位置上的资源和声誉优势越突出,在网络中就越容易建立关系联结,也就更容易实现网络位置跃迁。

以上研究为探讨网络位置跃迁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然而尚不能对“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第一,虽然企业可以借助位置嵌入优势实现网络位置跃迁,但这种网络位置跃迁手段,可能对原本就处于结构洞等优势位置的企业比较有用,但对于那些处于网络边缘的中小企业来说,明显不太适用。第二,利用企业拥有的网络能力推动网络位置跃迁的方法,需要对企业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边缘企业往往受限于资源劣势,没有充足的资源投入去培育企业的能力。同时,处于网络边缘位置,企业网络能力相对较弱[11],不足以支撑网络位置跃迁。因而,已有研究忽略了边缘企业的劣势,难以深层次揭示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统筹考虑边缘企业的资源情境,从资源行动视角出发,通过将战略导向、资源行动、网络能力等要素引入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研究框架,在社会网络理论和战略理论之间构建必要的链接。由此,边缘企业可以在战略指引下通过资源行动缓解资源约束并实现资源的累积,同时借助资源优势不断培育网络能力,实现资源与能力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网络位置动态跃迁。基于此,笔者拟运用纵向案例研究方法,通过探讨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网络能力及网络位置跃迁之间的关系,揭示边缘企业网络位置的跃迁机理,以期为中小企业实现网络位置跃迁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启示。

1 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

1.1 战略导向与资源行动

战略导向是连接资源情境与资源行动的重要“桥梁”。一方面,战略导向是企业对内部资源情境和外部环境的总体理解[12],当难以获取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时,企业就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状况选择合理的战略导向以引导企业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作为资源行动的重要前因变量,战略导向通过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方向和使用方式影响组织资源行动的重心和方向[13]。Guo 等学者[14]将战略导向分为技术导向、市场导向与双元战略导向。在他们看来,采取技术导向的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的推动作用,强调对新技术的研发、获取和应用过程,指引企业将资源行动重心放在技术资源获取和技术竞争壁垒构建上[15];采取市场导向的企业则通过对目标市场的客户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来发现客户未满足和潜在的需求,或者直接与用户合作,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反馈来改进产品功能或满足更具体的需求[16],由此促使企业资源行动重心转向市场开拓;企业也有可能采取双元战略导向,在推动企业兼顾市场的同时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

总之,战略导向是企业资源行动策略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在给定的资源禀赋下,边缘企业应采取与其战略导向相匹配的资源行动,通过对资源的动态管理和利用以实现自身潜力与战略的匹配。战略导向的合理选择将为边缘企业跃迁到目标网络位置提供方向。

1.2 资源行动与网络位置跃迁

企业网络位置跃迁就是在网络中心性或中介性方面做出改善。具体来说,就是企业通过在网络中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从而增加直接联结的数量,提升其网络中心性。企业通过与更多异质性主体的联系,可以进一步扩宽网络位置的资源来源渠道,提升其网络中介性。随着企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他企业将更依赖网络位置上的非冗余信息流,从而使企业形成控制优势[17],趋于高阶网络位置。因此,本研究拟采用直接联系、资源来源渠道、网络规模三个指标来刻画企业的网络位置状态[18]。

资源行动是对组织内外部资源进行的一种行为[19],包括资源拼凑、资源编排及资源协奏。现有研究表明,企业的资源行动应随着资源情境动态演化,从而在不同的资源情境下,企业通过采取不同的资源行动推动组织资源的动态累积。因此,资源行动是边缘企业突破资源约束、推动网络位置不断跃迁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网络位置的动态构建需要企业集聚相应的资源基础,因而边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情境变化,有目的地对资源进行拼凑、编排和协奏等,以此积淀、巩固和丰富企业的资源基础,进而为边缘企业网络位置的构建和跃迁提供资源保障。多数边缘企业初期都面临资源匮乏情况,资源拼凑是企业缓解资源约束进而实现网络位置跃迁的重要途径。随着资源情境的动态演化,资源拼凑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边缘企业需要采取资源编排策略。企业通过有效地集合多种资源,并对内外部资源重新进行编排组合,利用资源之间的互补性,更高效地发挥资源价值,实现组织资源基础的进一步积累,以推动网络位置演进。为了进一步集聚跃迁到优势网络位置的资源,组织还需要借助资源协奏策略,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协调利用,强化企业的资源基础,并实现能力、资源及环境的协同演进[20]。

总之,边缘企业在复杂而持续的网络位置跃迁过程中,需要依托资源行动,不断地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增加边缘企业的资源来源渠道。同时,边缘企业应结合自身原有资源基础,通过挑选、编排、激活和吸收不同来源、结构、内容的资源,不断重构已有资源体系以形成新的核心资源体系,为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提供资源保障。而且,资源行动是连接企业资源基础与能力优势之间的媒介,边缘企业通过资源行动可以将企业所拥有和获取的资源转化为企业的能力,从而更有利于组织突破原有网络位置的锁定[21]。

1.3 网络能力与网络位置跃迁

单一的资源行动策略并不足以支撑边缘企业的网络位置跃迁,还需要考虑网络能力的作用。网络能力作为合作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22],不仅仅是一种关系处理的能力,更是一种可以提升企业网络地位的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关系构建能力、组织学习能力、关系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及位置推进能力[18]。研究表明,网络能力可以为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提供关系基础,有助于其跃迁到优势的网络位置。首先,企业可以利用网络能力识别网络中合作伙伴的价值与潜力,并与网络中其它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增加组织的合作关系数量,提升企业的关系资本。其次,通过组织学习促使企业资源情境改善,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并通过协调伙伴关系,避免和及时解决与合作伙伴间的问题和冲突,使企业间信任关系深化,促进企业间合作关系的产生,进一步丰富关系联结数量,进而推动企业网络位置跃迁[23]。再次,企业还可以通过构建更加紧密的网络,增加对稀缺性资源的吸收途径,整合外部网络资源,使其成为网络资源流动的重要枢纽,以此实现网络位置跃迁[24]。最后,网络能力还可以帮助企业在动荡环境下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应对网络波动,并通过管理、协调和控制网络关系,引导网络朝有利自身发展的方向演化,进而借助位置推进能力突破网络障碍,使企业跃迁到网络优势位置。

总之,网络能力是企业在网络位置跃迁过程中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综合能力。边缘企业通过识别网络中的价值与机会,发展、协调和利用网络中的合作关系,可以丰富企业的直接联系数量,逐步扩大企业的网络规模,促使企业的关系联结点发生持续性位移,进而实现网络位置跃迁。

2 研究内容

2.1 研究框架

本研究认为,边缘企业通过对自身资源情境进行持续扫描、感知及判断,不断更新关于企业资源基础和发展瓶颈的认知,进而形成新的战略导向并制定出与企业当前成长阶段适配的战略目标。边缘企业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采取相适配的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来保证自身潜力与战略的匹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巩固和提升企业的资源基础及关系储备,以达到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目的。综上,本研究基于“情境-过程-结果”理论逻辑,构建了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的研究框架(图1)。

图1 研究框架

2.2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探讨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主要基于三点考虑。首先,本研究旨在揭示边缘企业如何实现网络位置的不断升级,本质上属于“how”的问题范畴,因此选择案例研究方法。其次,由于聚焦在一个研究对象上,单案例研究有助于深入发掘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心理,带来新见解[25]。最后,单案例纵向研究有利于更为清晰地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尤其在现象随时间发生变化时更为适用。

2.3 案例选择

为探讨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通过理论抽样的方法,本研究选择北京市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科技”)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研究中拟遵循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案例极化性原则。自成立初期,商汤科技利用技术优势边缘嵌入人工智能行业网络,后逐步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网络位置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的演进历程①通过壹专利等数据库收集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主体间联合申请专利的数据资料,借助UCINET 网络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说明商汤科技存在网络位置跃迁现象。,剖析其背后机理有利于解决本研究的问题。第二,案例启示性原则。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 年,发展迅速,已成为人工智能行业极具代表性的软件公司,揭示其网络位置跃迁机理对其他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经验启示。第三,数据充分、可获得性原则。商汤科技作为人工智能行业的上市公司,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吸引着大量媒体、证劵机构和学者等对商汤科技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采访、报道和研究。这些公开信息为本研究的数据搜索提供了可靠保障。

本研究梳理商汤科技的发展大事记,并参考企业网络位置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一是边缘发展阶段(2014-2016 年)。公司早期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为主,并通过提供机器视觉服务来维持生存。商汤科技在这一时期受市场环境、资源限制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图2)。二是网络扩展阶段(2017-2019 年)。商汤科技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加速技术落地,突破网络边缘的限制,其中心性及中介性在网络中均排在中等偏上,处于局部中心位置。三是中心发展阶段(2020 年至今)。商汤科技立足于算法领域的突破,向其他人工智能技术领域横向拓展,中心性及中介性排在网络前列,逐步跃迁至网络核心。

图2 商汤科技的网络位置演化情况

2.4 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数据。一是企业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历年发布的年度报告、宣传资料等档案材料。二是企业相关的新闻报道,企业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如徐立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2017 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等会议上的讲话。三是文献整理,主要是一些主流数据库中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四是中信证券、国海证券、中泰证券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五是企查查等一些数据服务公司整理的数据。六是壹专利、智慧芽、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数据库收集的专利数据资料。具体情况如表1 所示。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数据分析

本研究根据已有文献提出的理论缺口构建了网络位置跃迁的研究框架。基于此,对获得的案例数据进行编码分析,并通过多层次编码对案例数据提炼总结,提取聚合构念。

3.1.1 开放式编码

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贴标签,并按照类别进行分组,形成初始化范畴。然后对初始化范畴进行整理、归类处理,不断识别、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副范畴(表2)。

表2 开放式编码示例

3.1.2 主轴式编码

结合本研究提出的问题,笔者在与副范畴反复对比的基础上进行抽象聚合,最终形成本研究的主范畴如表3 所示。随后,按照主范畴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将各主范畴与发展阶段进行匹配。具体如表4 所示。

表3 编码示例

表4 主轴式编码分析

3.1.3 选择式编码

通过主轴式编码表3 中的18 个主范畴,本研究提炼出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5 个核心范畴(表5)。

表5 选择式编码示例

3.1.4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用剩下的原始材料对理论饱和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模型中通过主轴式编码形成的18 个主范畴发展很充分,在理论饱和度检验中没有发现新的范畴和关系。以此为据,本研究认为,理论上讲,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模型已饱和。

3.2 研究发现

3.2.1 边缘型网络位置形成的机理

创业初期,面对竞争激烈的计算机视觉市场,商汤科技的资金优势不明显。同时,公司的组织架构也不完善,缺乏专业化人才,使企业发展遇到瓶颈。这样的资源困境成为触发企业行为的诱导情境。通过对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持续关注,洞察到计算机视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基于“人工智能领域创业的制高点即技术创新”的认知,商汤科技选择继续深耕原创技术研发以达到构建技术高地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技术以创新为主的战略导向,商汤科技将资源拼凑目标放在初步抢占市场和原创技术研发上。首先,通过对内部资源的拼凑汇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利用机会识别能力明确市场发展潜力,从而捕捉到细分客户和潜在市场,完成市场定位。正如商汤科技CEO 徐立在采访中所说:“我们对标的是谷歌、脸书这样从事深度学习研究的公司,而谷歌和脸书现在均未提供企业级服务,这是我们巨大的机会。”同时,利用关系构建能力,支撑企业依靠技术优势通过与上市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或直接同客户开展业务合作等途径实现盈利,从而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例如,商汤科技不仅积极与安防上市企业东方网力成立合资公司,而且主动与小米、华为在商业领域开展业务合作。此外,商汤科技还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拼凑运用,多种途径强化企业的研发能力以构建起技术优势:一方面,大规模组织吸纳优质技术人才以聚合优势资源;另一方面,还通过资助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工作来强化企业的研发能力。

在此阶段,商汤科技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客户直接合作,其资源来源主要是其他企业所忽视的企业级服务市场。因此,商汤科技当时的关系储备主要为直接合作的客户,资源来源相对比较单一,网络规模随客户网络扩展,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图3)。

图3 边缘型网络位置形成机理

3.2.2 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的形成机理

经过边缘发展阶段,商汤科技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在技术方面,其在多种重要赛事中获得冠军,技术基础深厚;在人才方面,招募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专业化人才,为技术商业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资金方面,公司获得4.5 亿美元的融资。此时,虽然企业资源情境得到改善,但也存在着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如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目标市场占有率低以及公司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后期发展。对此,徐立表示:“我们接下来的重点,是要在垂直行业里面把一些实际的局面给打开。”商汤科技通过关注头部客户的需求以抓住市场机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明确了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战略导向,开始加速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在此阶段,为了实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的战略导向,商汤科技将资源编排重心放在技术落地上。首先,企业通过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促使企业对内外部资源归拢组合,以迅速精准地解决客户问题,进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合作中,还积极利用组织学习的方式不断强化企业的技术应用能力。如商汤科技利用AI 技术帮助传统零售企业实现VIP 会员精细化管理,改善零售企业运营,实现精准营销,不断强化企业的算法。其次,为最大化转化利用企业资源价值,商汤科技独创了“AI+产业”模式。正如商汤科技副总裁杨帆所说:“商汤以AI 技术为各种创新领域赋能,促使企业形成交叉成熟效应以实现更多、更成熟的场景应用。”最后,商汤科技通过布局垂直行业来实现AI 技术的商业化。一方面,商汤科技自身探索布局了多种AI 应用领域,包括为多个手机厂商提供人脸识别技术、为汽车厂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等;另一方面,商汤科技也通过一定的投资方式辅助布局细分行业,如投资房地产服务、医疗健康、文化娱乐等领域,通过协调各方关系加速推进技术落地,进而构建了集基础研究、产业结合、行业伙伴为一体的中国人工智能新生态。

在这一阶段,商汤科技的资源来源由单一客户转变为政府、高校、研究所及客户等多种来源并存。企业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不断强化与科研院所及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推动了以商汤科技为核心的多元研发合作平台的发展,形成了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图4)。

图4 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形成机理

3.3 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形成机理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资源编排行动,商汤科技虽然有效平衡了企业面临的资源结构失衡问题,但也面临着如何持续保有核心竞争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在人工智能行业地位的困境。徐立指出:“商汤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得益于通过领先的技术形成时间窗口,并快速布局行业,倾力打造与合作伙伴共赢的人工智能生态。”因此,商汤科技要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就需要持续关注技术和产品的协同迭代升级,不断促进二者之间的优势转化,全面布局垂直赛道,并逐步完善人工智能价值闭环。

为实现以技术和产品协同迭代为主的双元战略导向,商汤科技将资源协奏重心放在技术优势强化和市场巩固提升上。首先,商汤科技运用资源整合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联合实验室等方式整合组织内外部资源,同时合作培养高端技术人才,以实现对资源数量的丰富和资源结构的优化。如商汤科技与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十余个联合实验室,并与国内外1 100 多家世界知名的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在合作中布局多领域、多方向前沿研究,不断拓展技术维度。此外,商汤科技不仅通过市场招聘方式寻找人才,还通过其独特的人才造血机制获取人才。其次,依靠自身强大的技术能力及对客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整合和捆绑现有资源,兼顾宏大和长尾应用场景,不断扩宽企业的业务范围。如商汤科技在抗病毒药物研究的“深度算法”、疫情防控中的“无感测温”“在线教育”等领域不断深耕。同时,商汤科技还推出了元萝卜下棋机器人,开展Toc业务,实现企业资源新的运用。此外,商汤科技通过开拓海外市场、打造AI 生产力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盈利能力,并借助位置推进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

在这一阶段,商汤科技推动人工智能走向了全世界,企业的资源来源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同时,商汤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行业生根发芽,企业的直接联系包括跨多行业的产学研合作伙伴,网络规模随着企业全球化经营而扩大,提升了企业的行业地位,形成了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图5)。

图5 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形成机理

3.4 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过程模型

从商汤科技的各个发展阶段及阶段性网络位置形成机理可以发现,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是受到资源情境驱动影响,涉及战略制定和战略执行的动态过程。边缘企业实现网络位置跃迁的关键在于通过组织对自身资源情境的正确感知,进行战略导向的选择,制定适合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战略目标,并成功指导企业执行战略。资源限制、资源改善及资源平衡情境是影响边缘企业网络位置动态构建的情境诱因,企业在对自身资源情境进行持续扫描、感知及判断后,明确组织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情境特征,并通过“关注-选择-目标”的循环过程,形成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导向与发展目标。在企业战略指引下,组织为了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适配的资源行动策略和网络能力,通过对资源进行有方向的、能动的管理和利用及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以获取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所需的资源和关系基础。在此过程中,边缘企业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的调整适配过程推动了边缘企业网络位置与资源情境的共同演化,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在不同资源情境下的交互适配及优化升级,使网络位置的关键构成要素呈现动态演化,推动边缘企业网络位置呈现出“边缘型网络位置→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的演化态势。

4 结论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以商汤科技为例,分析了其网络位置从网络边缘逐步跃迁至网络中心的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是边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情境与企业战略的适配是网络位置动态跃迁的重要因素。边缘企业网络位置的跃迁过程是由企业资源情境所诱发的,组织在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源情境特征进行感知、判断后,确立企业的战略导向,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指导企业采取适配的资源行动策略和网络能力来执行组织战略。在此过程中,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的交互适配过程影响网络位置关键构成要素的形成,进而实现网络位置的跃迁。换言之,边缘企业网络位置成功跃迁的关键在于企业资源情境、战略导向、资源行动和网络能力的有效适配。

二是边缘企业从网络边缘跃迁至网络中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连续多阶段不断调整适配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资源情境的动态变化适时转变企业的战略导向,指引企业选择适配的资源行动策略,以突破战略目标更新的资源受限,并为企业网络位置的构建输送资源,弥补资源缺口,协调资源的有效利用,不断优化资源基础。而与资源行动适配的网络能力,则帮助企业关系联结结构在发展中不断演化,持续提升其关系储备。就商汤科技而言,随着企业资源情境呈现出“资源限制-资源改善-资源平衡”的动态变化,促使企业发展战略实现了“以技术优势构建为目标的技术导向→以快速抢占市场为目标的市场导向→以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为目标的双元导向”的不断转向,从而指导企业资源行动策略从聚焦资源匮乏情境的资源拼凑到相关资源筛选融合的资源编排再到资源丰富情境的资源协奏策略的不断转移。这种策略变化和网络能力在不同资源情境下的交互适配及优化升级,推动企业网络位置的直接联系经历了“客户关系深化→产学研伙伴关系→全球性跨多行业产学研联系”的进阶,使企业资源来源渠道逐渐多元化、直接联结数量逐渐丰富化及网络规模逐渐扩大化。总之,随着网络位置关键构成要素的动态演化,商汤科技的网络位置经历了由边缘型网络位置向局部中心型网络位置再向全域中心型网络位置的跃迁过程。

4.2 研究贡献

一方面,本研究揭示了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丰富了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以往关于社会网络动态的研究,大多考虑到网络整体的演化特征及网络位置的功能性属性,忽视了网络中节点网络位置的变化规律。本研究基于对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现象的观察,将资源情境纳入分析框架,探讨了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机理问题,丰富了社会网络动态研究的微观机理,也响应了Chen 等[26]关于将网络视为关系状态和关系事件动态交互的呼吁,进一步深化了社会网络理论。

另一方面,本研究从资源行动视角探讨边缘企业的网络位置跃迁机理问题,丰富和发展了资源行动理论。资源行动是企业成长过程研究中持续探讨的话题,笔者将资源行动纳入网络动态研究中,将资源行动视为边缘企业网络位置跃迁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织战略行动,从动态演化视角剖析了不同的资源行动策略在边缘企业网络位置动态构建和跃迁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的战略导向是资源行动选择的现实动因;随着战略导向的动态更新,组织资源行动的行动重心和资源配置方式将发生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的资源行动策略动态演化,使边缘企业的网络位置呈现出从边缘向网络中心跃迁的态势。

4.3 研究局限及展望

由于本研究主要聚焦边缘企业的网络位置跃迁问题,故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从驱动机制上来说,诱发网络位置改变的因素应该是多层次、多要素的,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边缘企业如何通过对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来实现网络位置跃迁,因此没有考虑网络位置的其他驱动因素,未来研究可以对网络位置驱动因素展开更全面的分析。另一方面,本研究采取单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的样本企业属于科创型企业,因此所得结论可能在科创型边缘企业情境中具有一定普遍性,对于其他类型企业的网络位置跃迁机理是否与本研究结论存在显著差异并未做出深入探讨,未来可以考虑多种行业的跨案例研究。

猜你喜欢
商汤边缘科技
伊尹摄政
科技助我来看云
谋贤才
科技在线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科技在线
商汤并非靠仁慈夺得天下
科技在线
在边缘寻找自我
走在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