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的建议

2024-02-02 18:00赵亚丽
今日财富 2024年4期
关键词:公路职工评估

赵亚丽

公路养护作为公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安全,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公路养护人员数量较多,但整体素质不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了适应新时期公路养护事业发展的需要,应有效提升养护职工的综合素质。因此,强化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强化公路养护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强化公路养护职工培训的具体建议。

公路养护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公路安全、运行效率及维护成本。相对于公路的设计和建设,养护方面往往被忽视,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培训,导致不能及时适应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需求。强化公路养护职工的培训工作不仅是提升工作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确保道路使用者安全的重要前提。

在科技日益发展、交通需求持续增長的当下,仅依靠传统的经验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养护的多样化和高标准需求。因此,构建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职工培训体系,既是提升公路养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交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强化培训工作,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确保养护职工掌握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模式,从而全面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一、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现状

(一)职能专业化不足

当前公路养护体系中存在明显的职能专业化不足现象,表现为基础教育水平不匹配、专业背景多样性不足和专业能力缺陷。首先,工程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在土壤和路面材料性质研究中的运用明显不足,这给深入理解养护工作中的静态和动态载荷传递、疲劳与老化等关键问题造成了障碍。其次,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缺乏对路面失效机制的科学认识,如裂缝传播、车辙形成、破碎和剥离等,这直接影响了养护策略的制定和优化。最后,现代化的公路养护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土木工程问题,还涉及到信息科技、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交叉学科,但当前的职工培训对此类交叉学科能力的培养显然不足。对新型养护技术和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聚合物改性沥青、冷再生等的认知和掌握明显不足,这直接导致了公路养护工作中难以准确判断和应用最适合的养护方案和材料。

(二)养护工程质量管控缺失

首先,在预测和评估公路寿命方面,依赖传统的经验公式和模型,往往忽视了环境因素和交通负荷的综合影响,造成了养护时机和养护程度的不准确;其次,养护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检测和监控手段。例如,在混凝土路面的修补工作中,难以实现对修补材料强度和与原路面的结合质量的实时监控,导致养护质量难以保证;最后,数据采集和信息化水平明显不足,这不仅限制了对养护质量的精确评价,也制约了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养护决策。现有的质量评价体系多侧重于工程质量的“硬性”指标,如厚度、平整度、抗压强度等,而忽视了对公路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软性”指标的评价,这无疑降低了整个养护工程质量管控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数据驱动决策未普及

尽管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多个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公路养护职工培训体系中,对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大多数养护决策依旧停留在经验主义和直观判断的层面,缺乏对数据科学在养护决策中应用的全面理解。对于现有的道路状况评估和养护需求预测模型,大多未充分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优化和拓展,这限制了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适用范围。虽然一些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如传感器网络、遥感成像和无人机巡检等逐渐在一些先进地区或重点项目中得到应用,但这些都未能普及到更广泛的公路养护体系中。由于数据驱动决策理念的不足,导致很多潜在的数据资源,如交通流量数据、气象数据和路面性能数据,没有被充分整合和利用,进而影响了养护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四)缺乏环境与可持续性考量

在当前公路养护培训体系中,对环境和可持续性因素的考量相对较少,这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现有的培训体系中缺乏对环境影响评估方法和工具的全面介绍,如生命周期评估、碳足迹计算等,这限制了养护工作在环境优化方面的潜力。对于一些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养护材料和技术,如再生材料、低碳技术等,仍然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推广。虽然一些关于绿色养护、生态养护等概念逐渐受到关注,但在培训课程中仍然未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缺乏对可持续性问题的全面认识,导致在养护决策中往往忽视了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多维交互,这无疑降低了养护工作的长期效益和社会责任感。

二、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的强化措施

(一)拓宽职能专业领域

在公路养护职工的培训中,应将单一专业领域的知识作为重点,拓宽职能专业领域(如下图),丰富培训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如线上、线下、远程等,充分调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重视专业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设计一套基于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技和环境工程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培训大纲。此大纲应包括各学科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方法,用于系统性培训。具体操作步骤包括课程设计、教材选定、教学模式选择(包括远程和现场模式)以及后续效果评估。

其次,引进行业内外专家与学者参与高级研修课程的设计和讲授,具体方式包括在线视频讲座、工作坊以及面对面的专题讨论。此外,建议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其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培训过程,旨在提供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专业知识。

再次,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组织合作,形成一个多元化、高度集成的培训网络。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应加强实验、实地考察和在线学习等多角度、多维度的培训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可参考其他行业或国际先进案例,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如虚拟现实(VR)技术、大数据分析等。

最后,建立严谨的评估机制,以衡量培训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应设计包括定期的技能测试、实际操作评估以及同行评审在内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体系。评估数据应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管理,以便进行长期追踪和效果分析。

图  拓宽职能专业领域流程图

(二)强化质量管控体系

公路养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技术的支持和科学规范的管理。在公路养护工作中,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需要在职工培训工作中予以强化,从而全面提升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首先,引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适应性定制,包括流程优化和KPI指标设定。特别需要针对公路养护的具体环境、设备和工作内容,制定细致的执行标准和操作规程。建议将质量管理体系与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如ERP系统)整合,确保数据流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其次,运用先进的质量检测手段与技术,例如非破坏性检测(NDT)和传感器技术,全周期质量监控养护项目。这一方面可以减少人为误差,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数据的及时反馈和分析,从而提供给决策层更多的决策依据。在具体实施时,应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以便引入更先进、更专业的检测和监控设备。

再次,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培训,这包括但不限于正式的课堂教育、在线培训、实地操作演练和模拟练习等多种形式。培训内容应重点覆盖质量管理理念、标准操作流程、应急响应机制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以确保职工在各个环节都能做到“质量第一”。

最后,建立完整的质量评估和反馈机制(如下表)。这一机制应包括但不限于内部质量检查、第三方评审、用户满意度调查以及持续改进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通过这些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估和反馈手段,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到项目执行的质量状况,还能为今后的质量改进提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三)在培训中引入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不仅能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还能帮助解析大量复杂的养护工作数据,从而达到优化管理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在公路养护职工培训中引入数据科学是一种前瞻性的战略选择,其实施过程涉及课程设计、平台建设、模拟仿真以及长效机制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细致地推进这些工作,才能确保职工有效地掌握并运用数据科学,进一步提升公路养护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首先,设计和推行专门的数据科学课程,以逐步填补职工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缺口。具体做法是与高等教育机构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开发出贴近公路养护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

其次,构建和优化大数据平台,以便职工在培训过程中能有更多实践机会。这其中包括道路状况监测数据、设备使用数据、养护任务完成数据等。通过大数据平台,可以让职工在培训中直接接触到实际的数据环境,从而更好地掌握数据科学的应用。

再次,引入数据科学模拟和仿真技术,作为培训课程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高度逼真的模拟和仿真场景,职工能在一个相对安全、无风险的环境中模拟各种复杂的养护任务和决策过程。这不仅能够锻炼职工实际操作技能,也能提高其在面对真实数据时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最后,建立数据科学在培训中的长效机制,这包括对职工进行周期性的数据科学能力评估,以及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个性化的培训计划调整。此外,也应当鼓励职工自主学习,比如通过开放线上资源、组织内部数据科学竞赛等方式,来持续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四)提升环境与可持续性认知

公路养护工作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公路养护职工对于环境与可持续性的认知和意识,是开展相关工作的前提条件。针对这一情况,公路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环境和可持续性教育。

首先,实施环境和可持续性的核心课程。通过与环境科学、可持续城市发展等相关专业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确保课程内容既科学又实用。具体操作包括为职工提供系统的生态学、环境伦理学以及可持续性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其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能够更全面地考虑到环境因素和长期影响。

其次,利用现有的环境数据和评估模型,将实际的环境影响考量纳入养护项目的规划和执行阶段。在此基础上,定期评估环境影响,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和调整养护工作。这样的评估不仅可以量化环境影响,也能够让职工更加明确地了解到自己工作的环境成本,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環境保护。

再次,与当地社区和环保组织密切合作,让职工有机会参与到具体的环境保护活动和社会责任项目中,如树木种植、废物回收等。这不仅能提供一个实际操作的平台,还能够进一步增强职工对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强化其在工作中的环境责任感。

最后,设立定期的环境与可持续性培训和考核体系,包括在线课程、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多种培训形式。依据考核结果,为表现突出的职工提供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如参与更高级别的环境管理课程或可持续性项目。

结语:

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以及拓展培训空间,逐步形成公路养护职工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新时期,公路养护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技术技能和工作作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想更好地适应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人才观,立足于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公路养护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

猜你喜欢
公路职工评估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