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

2024-02-02 18:00:16丁希霜
今日财富 2024年4期
关键词:管理层银行业风险管理

丁希霜

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可以提升风险管理和控制效能、增强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提升决策效能和治理有效性,以及健全监督和问责机制。然而,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面临着治理结构不够合理、信息流通不畅、风险防范体系欠缺和激励机制缺失等問题。为了实现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本文提出了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银行业内部控制发展路径,以期有助于银行业更好地理解银行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为银行业提升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金融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成为金融机构重要的研究议题。内部控制作为一种管理机制,旨在确保金融机构有效地管理业务风险、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保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公司治理则关注于建立健全的决策和监督机制,保障金融机构高效运作、并实现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全面理解并提升金融机构的管理效能、风险防范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协同发展的价值分析

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发展可以为银行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增强市场的信任和投资者的参与,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首先,通过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执行,银行能够系统地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则确保了风险管理策略和决策的合理性、透明性和稳定性。其次,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了银行的业务流程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公司治理则要求银行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信息披露,使利益相关方能够充分了解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再次,内部控制体系提供了准确、全面的信息和数据,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制定。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透明性和集体性,避免个人行为和内外干预对决策的负面影响。最后,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内部审计和内部合规审查等手段,对银行的运作和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估。公司治理机制则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等机构监督和评价银行的决策和管理层的履职行为。

二、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结构不够合理影响内控实施

一些银行存在管理层的权力过于集中在个别高管或少数股东手中的情况,决策制定容易受到个人偏见、权力滥用和内部利益冲突等问题的干扰,导致内控措施的制定和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公司治理应当依赖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确保管理层的决策和行为符合最佳利益。然而,部分银行的独立董事可能存在过度依赖管理层、缺乏独立意见和批判性思维的问题。这样一来,缺乏有效的监督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规范和执行受到损害。同时,董事会成员的数量不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缺失等,也会导致董事会无法提供必要的专业建议和监督,限制了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实施。此外,银行业内部控制需要依赖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但部分银行可能面临监管体系缺失、监管规定不统一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等问题,这可能造成内部控制的过度负担、监管缺失或重复监管的情况出现。

(二)信息流通不够通畅降低内控效能

银行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机构,需要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但在一些情况下,银行的信息披露不够透明和规范,存在信息披露的不全面、不充分等问题,这导致内部控制的关键信息无法得到广泛传播,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在银行内部,不同部门、岗位和层级之间还存在“信息孤岛”和沟通障碍现象,如部门之间不愿或不擅长分享信息,导致信息流通受阻,不仅阻碍了跨部门风险和问题的全面识别和解决,还会导致决策信息的不对称、误解或失实,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良性运行。同时,银行的内部监督机制应当确保关键信息的快速传递和监督,以及对违规行为的监测和制裁。如果银行监督机制存在缺失或不畅通的问题,如缺乏有效的内部报告机制、监督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的沟通不足、对举报行为的打压等,就会使内部控制的信息反馈和改进机制受到限制,影响内控效能的提高。此外,银行业务受到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及时获取并利用外部信息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存在市场情报渠道不畅通、对行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不足等情况,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无法及时获取并分析与之相关的外部信息,从而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三)风险防范体系欠缺增加了治理风险

银行作为风险密集型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但是一些银行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方法、工具存在局限性,无法全面、准确地识别和测量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无法准确地针对各类风险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导致治理风险的增加。同时,由于风险防范体系欠缺,银行的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也会存在缺陷。如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不足、监控指标的选择和设置不合理、预警信号的传递和反馈不及时等,使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和调整受到限制,加大了治理风险的难度。此外,部分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治理互相分离,如风险管理部门与治理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足,导致风险管理的建议和决策难以被有效地融入公司治理中,从而增加了风险治理的潜在风险。还有部分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风险治理文化。

(四)激励机制缺失难以发挥约束作用

首先,激励机制应与风险管理目标相一致,以确保员工和管理层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同步考虑风险控制,但是一些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与风险管理目标脱节的情况。例如,一些激励方案过度强调短期利润,忽视了长期的可持续性和风险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和管理层可能倾向于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控制,因此削弱了内部控制的约束作用。同时,如果激励目标的设定不够明确和可衡量,激励规模和结构不合理,激励方法不科学,还会导致激励机制无法有效地激发员工和管理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也无法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引导。其次,激励机制应与公司治理相互协调、相互支持,以确保激励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如果激励决策和激励结果的透明度不足,激励控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这种分离就会导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反馈,弱化对员工和管理层行为的约束。最后,激励机制对员工和管理层的行为与风险偏好有密切的关系。不恰当的激励机制还会导致员工和管理层追求高风险高回报,忽视风险管理,从而增加风险的积累和失控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内部控制的约束作用难以发挥,从而影响了激励与监管的有效结合。

三、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银行业内部控制发展路径

(一)健全完善的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为促进银行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路径,应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和决策流程等。公司治理结构应具备有效的董事会、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等,以提供适当的监督、咨询和决策支持。通过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可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的透明度、责任和有效性。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如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等方面的措施,能够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风险管理体系应与公司治理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确保风险管理在公司决策和运营中得到有效的识别和控制。同时,推动全员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培养,使各级别和各部门的员工都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支持内部控制的实施。

培养风险意识和内控文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培训、宣传、奖惩以及制定监督评估机制等,以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环境被广泛认同、有效执行。此外,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合规审核和风险管理审查等,用于监督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和合规性。评估机制用于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以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二)以治理基础夯实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以治理基础夯实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可以确保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结合,并提高银行对风险的识别、控制和管理能力。如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这包括明确的权责分配、独立董事的角色和职责、董事会的有效运作等。通过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提供有效的监管和咨询,为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坚实基础。设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制定和执行内部控制政策、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检查与监督等。这些机制有助于确保银行内部流程和操作的合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适应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等方面的措施。这需要银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评估工具,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量化评估,并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和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培训应包括内控政策和流程的培训、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的培训等,以确保全员都能够理解和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并能够有效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措施。

(三)畅通银行发展与治理信息沟通渠道

银行应加强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和及时传递。董事会需要及时了解银行的经营和治理情况,以便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管理层应提供准确、全面和透明的信息,以支持董事会的决策和监督。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对内部控制情况和治理决策的公开和透明。这包括定期发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和治理报告,以及及时披露重大事项和风险。银行应遵守相关的法规和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并通过适当的渠道向股东、监管机构和公众披露信息。通过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内部培训、提供内部通讯渠道等,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参与度。同时,应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对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和追责,以维护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四)突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突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从而健全公司治理。因此,银行应高度重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公司治理结构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建立密切联系,履行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职责。通过确立内部审计的地位,能够发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为公司治理提供可靠的评价和建议。内部审计应涵盖各个层级和功能领域,对银行的核心业务、流程和作业进行审计,评估其合规性、有效性和风险性。通过赋予内部审计强大的职责和权力,能够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内部控制的效能。同时,内部审计部门应保持适当的独立性,避免利益冲突和信息扭曲。此外,银行应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支持其开展全面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包括风险评估、合规性审核和程序评价等。管理层应重视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协同合作,内部审计可以为公司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此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定期监督和评价,确保其符合法规和制度要求。通过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能够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能,为公司治理提供可靠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健全和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以治理基础夯实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畅通银行发展与治理信息沟通渠道、突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充分发挥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行业的变革,也可以探索如何运用新技术和创新方法提升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层银行业风险管理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公民与法治(2020年1期)2020-05-30 12:27:40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核安全文化对管理层的要求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2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8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高级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债务杠杆的影响
湖湘论坛(2015年4期)2015-12-01 09:30:02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