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这些认知误区您占几条

2024-02-02 19:52建华
保健与生活 2024年3期
关键词:血压高降压药药量

建华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分别只有51.6%、45.8%和16.8%,而造成目前这种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知观念落后。

那么,对于高血压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有哪些呢?

1.老年人血压高属于正常,不需要干预

在很多人看来,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属于正常的生理变化,因而觉得老年人血压高点没事,这种错误观点导致一些老年人对自身高血压不够重视,延误治疗。

事实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无年龄划分,非同日3次测量,只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就属于高血压,而高血压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危害,就需要治疗。

2.血压高低全凭自我感觉

虽说高血压症状与血压高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两者并不完全一致,有些人尽管血压很高,但因为病程较长,已经逐渐适应了,症状反倒不太明显;相反,有些人虽然血压只是轻度升高,症状却非常明显。

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对高血压的耐受性不同,所以,单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高低并不可靠,血压高不高还是要以血压计的测量结果为准。

3.降压药有副作用,能不吃就不吃

由于惧怕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些高血压患者非常抵触用药。事实上,国家批准使用的降压药物总体上都是比较安全的,虽然药物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只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这些不良反应是可以控制甚至避免的。与长期高血压的严重危害相比,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微不足道,患者大可不必因噎废食。

4.降压药轻易别用,吃了就不能停

降压药不存在依赖性,也不是用了就绝对不能停,有些轻度高血压患者(尤其是体形肥胖者)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低盐、减重、运动等),就可以把血压控制好,降压药可以逐渐减量甚至完全停掉。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之所以用药之后停不下来,是自身病情的需要,而不是因为药物依赖。

5.降压药尽量别早用,就怕将来不管用了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总是不愿意用药,担心过早吃药会产生耐药性,以后疗效会越来越差,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控制高血压越早,对保护心脑血管、预防并发症效果越好。一旦出现脏器损害时再用药,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6.没有症状,就不必吃药

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正常,其实,无症状高血压往往更凶险。只要患者血压高,无论有没有症状,都需要尽早干预。

一般来说,高血压未经治疗,3~5年会造成心、脑、肾、眼等靶器官损害,控制血压的目的不只是减轻不适症状,更重要的是保护心、脑、肾、眼等靶器官免受损害,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衰竭的发生风险。

7.血压降下来就可以停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血压降至正常后就把药停了,结果血压反弹,不得不再次服用降压药物。如此用用停停,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大幅波动,还会导致心、脑、肾等并发症(如脑出血、肾衰竭等)。

8.降压药用久了会耐药,隔几年就得换药

有些患者担心一种药物用久了会产生耐药性,于是服用一段时间后就自行更换药物,这其实是不合理的,而且很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其实,一种药物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疗效和安全性都很好,就没必要更换。

有些患者之所以药物用了几年之后感觉效果不如从前,很可能是由于自身病情起了變化(如体重增加、情绪波动等),或是天气变冷,或是药物用法、用量不当,而不是耐药所致。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调整药量或更换药物。

9.开始不能用“好药”,以免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

首先,降压药物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和不适合之分,目前专业医师推荐的降压药物都是安全有效的,均可使用;其次,降压药物也没有耐药一说,药物疗效并不会随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10.降压药物使用不当

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升幅最大(“晨峰现象”),中午以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使得高血压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卒中(上午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血栓)。

有些高血压患者采取每日睡前一次性服用降压药;还有些患者采取同一剂量、每日3次服用,而且早晨用药时间较晚。这两种用药方法都没考虑到血压变化的规律,其结果往往是上午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的血压偏低。

正确的做法是选择每日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在晨起时服用;如果服的是1日3次的短效降压药物,早晨的药量应比晚上的药量大一些,而且尽量早用,这样方可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减少血压波动,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血压高降压药药量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今天血压高,要不要看急诊?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两倍药量
小型水池抗爆炸冲击极限药量分析
无症状高血压更危险
药量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