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
摘要: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个机构的运行管理,也是一片开放空间的运行管理,更是一个服务平台的运行管理,管理者要兼顾博物馆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懂业务知识,也要具有管理能力;既要管好内部员工,也要懂得如何与群众交往;既要守好文物安全,又要“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赋予博物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监督和限制,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保障博物馆自身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更要与时俱进,用开放性、公平性、共享性、融合性等多个维度去看待、分析和研究博物馆的经营管理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经营管理;改革创新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各类博物馆在场馆设施建设、藏品保护研究、陈列展示和免费开放、满足民众需求、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调研博物馆,为博物馆发展指明方向,明确目标。在新时代、新环境、新要求下,博物馆要守好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观众水平,不断提升核心业务水平,力争实现一流的收藏、一流的展览、一流的传播、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团队和一流的管理。
过去,群众对博物馆的管理似乎存在一些“误解”,觉得做博物馆管理工作很简单,工作人员每天喝茶看报纸,博物馆只要不着火、房子不要塌、文物不被偷就行。其实博物馆的工作多而杂、专业程度高,正如2022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了最新的“博物馆定义”提出的“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从“博物馆的定义”中可以看到,博物馆强调的“非盈利”“开放”“运营和交流”“体验”等特点,是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与企业管理、行政机关管理有所不同的重要原因。所以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既是个机构的运行管理,也是一片开放空间的运行管理,更是一个服务平台的运行管理,我们要用公益性、开放性、公平性、共享性、融合性等多个维度去看待、分析和研究。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情况,对新时代博物馆(本文中提到的博物馆主要指的是国有博物馆)经营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对内管理角度。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队伍管理、物业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
(一)强化机构设置精准度,提升制度的激励约束作用,形成公平公正干事氛围
1.优化内部机构组成,提升博物馆整体战斗力。内部机构是博物馆的骨架,内部机构设置得正就是博物馆骨架正,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则影响博物馆的“站立”“行走”。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对文博事业发展的重视,各级部门对博物馆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也进行了优化。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中国丝绸博物馆是一家专题博物馆,承担了弘扬中国丝绸文化、传播丝绸之路精神的重任,为加强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力量,保障中国丝绸博物馆在丝绸之路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省委编办2018年批复同意中国丝绸博物馆增设国际交流部,同时增加事业编制10名。内部机构职责明确后,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国际交流领取取得了更具亮点的工作成果,如成为首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连续多年执行承办由国家文物局、浙江省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周”活动,与国内外50余家文博机构合作建成全球首个“SROM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等。目前,中国丝绸博物馆内设机构5个,包括办公室1个综合管理部门和负责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保护研究、国际交流等核心业务的4个业务部门,实现了内设机构对业务的全覆盖。2022年底,中国丝绸博物馆对内设部门的职责进行了重新梳理,开展了内设部门之間的人员岗位调整,进一步推动部门岗位和人员的匹配度,提升了各部门的工作运行效率。
2.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工作稳定性、积极性。内部管理制度是保障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制度要全覆盖、精细化,同时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包括常规的请销假、因私出国(境)、公车管理、教育培训、岗位晋升、财务等通用的管理制度,还有藏品管理、文物征集、展厅管理、工作室管理、库房管理、物业管理、消防安全管理、讲解员管理等博物馆特有的常规管理制度。新时代是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成为了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与社会互动的重要载体,但是网络对于细微的错误也是会无限的放大,速度也是很快的,极有可能出现舆情风险,因此,新时代博物馆必须加强信息发布的制度管理,经过层层审批方可发布,同步制定舆情处置应急预案。此外,新时代的年轻人的观念已大为不同,更多类似于“躺平”的心态,如何激励年轻人的干事创业积极性也需要在制度鞭策和激励,如公益一类的博物馆,都是财政全额补助,员工拿到手的工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提拔和涨工资的机会也不多,更加导致了年轻一代“躺平”;因此要探索设立工资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制度,多劳多得,激发年轻人的干事激情。同时,要建立年轻人培养制度,让年轻人对自我成长有盼头,对自己在博物馆的进步有盼头。
(二)围绕队伍建设,培养优质人才队伍,打造发展强引擎
1.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博物馆管理效能。博物馆办公室作为博物馆开放运行的中枢,是博物馆综合管理的核心部门。办公室的规模和博物馆的规模有关,规模较大的博物分别设置了党政办公室、财务室、人事部、安保部、后勤部等职能部门,而规模较小的博物馆将以上职能都归于办公室,这对办公室的人员数量配备、干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博物馆办公室呈现了几少几多的特点,如有利于自身文博职称进步的工作少、为其他部门及全馆工作付出的多;参与的重大项目课题少、处理的日常琐碎事务性工作;可有可无的工作少,每个人兼顾的工作多等。因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特别是办公室负责人,不仅要对整个办公室的工作做到了如指掌,对办公室内负责各个职能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心中有数,更要对全馆全局性的工作要知道、了解并且必要时做好统筹协调。办公室的普通工作人员要有格局和胸怀,不能斤斤计较一时得失,在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要学习掌握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避免在与业务部门沟通、办理业务、修改材料时出现大量知识盲区,导致效率低下和出现工作失误。所以办公室的行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把工作做得既快又好。
2.提升业务部门领导的管理水平,打造复合型管理人才。博物馆作为事业单位,要遵循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中关于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应当实行任期制的规定,每个任期为3-5年,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10年。因此,作为博物馆的部门负责人,不能仅局限于做好本部门的业务、管好本部门的工作人员,更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了解其他部门的业务内容、人员情况。特别是业务型领导,不能停留在带头做业务、以身作则做表率的阶段,更要通过管理技巧把整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发挥每一个业务人员的最大能力和价值,这种管理技巧和能力一般来说是通用的,更好地适应所有的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作为数字化时代,业务部门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手段开展业务和管理,比如博物馆的藏品数字化管理,要把博物馆所有的文物和藏品,利用2D、3D扫描等数字化技术和数字藏品的管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保管、利用,一方面可以规范操作,保障文物和藏品的安全,避免大英博物馆文物失窃而没有及时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用数字化的藏品进行灵活运用,降低了对实体藏品本身被损坏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捷度;此外,部门领导也要充分利用OA系统等管理软件,规范对部门人员的日常管理。
3.引进专业的博物馆经营管理人才,满足博物馆高质量发展需求。博物馆作为公益单位的运作模式,一是受薪资限制,无法吸引到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去企业拿高薪,二是受编制限制,大部分博物馆的编制趋于饱和,博物馆在招人的时候倾向于优先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专业人员。目前博物馆引进人才主要包括公开招考、选聘、交流调动等方式,要充分挖掘对博物馆工作感兴趣、具有团队管理或园区管理经验、具有管理相关的职称的、体制内的管理人才,招进来即插即用,具有即战力,一个顶俩。此外,通过改革,如事业单位参照近年来公务员系统开展的“聘任制公务员”模式,以年薪制吸引社会上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进入体制内工作,“聘任制公务员”的薪酬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基本工资,基本上可以达到30-40万水平,二是绩效奖,大约在10-20万左右,三是岗位允诺,如班子成员、主管等领导岗位、享受相关待遇,并在未来在提拔等方面优先考虑。
(三)加强服务管理,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打造最贴心服务
1.细化物业服务标准,做好日常运行保障。据了解,目前还没有成体系的博物馆物业管理高级别的标准文件,财政给与博物馆的物业经费标准也是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而没有考虑博物馆结构的实际情况,造成博物馆物业经费不足、管理缺少标准参考等情况。博物馆的物业人员是接触游客的一线工作人员,是服务游客的主力军,博物馆一定要有一套物业服务标准去约束和管理物业人员,要明确到细节,包括物业服务的实体范围,物业服务的具体内容,物业服务的资质要求,物业服务的考核机制等,除了普遍性工作如垃圾如何分类,绿化如何养护,设施如何维护等,还有一块重要的博物馆工作,就是展厅的管理和保洁,展柜的玻璃要做到不能有手指印、不能积灰,劝阻游客不能大省喧哗、不使用闪光灯等,这是一块繁重的工作,也是博物馆物业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博物馆要严格按照博物馆物业服务的标准里的量化指标考核物业公司的表现,将物业经费与物业公司的考核打分挂钩。
2.加强安保人员管理,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意识。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不断发生博物馆文物失窃等问题,影响较大的就是大英博物馆文物盗窃事件,失踪的文物数量约2000件。博物馆要优化安全管理体制,从馆长到经办人员都要高度重视,明确安全责任落实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保卫机构和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监控设施要定期检修,及时淘汰一批、及时修理一批、及时更新一批,确保博物馆监控无死角,监控录像要保留90天,中控室要24小时双人双岗值班值守。门岗工作人员要做好安全检查,维护门口公共秩序,做好人员实名入馆登记提醒。对文物安全相关的恒温恒湿等设备,要定期巡逻检查,同时做好藏品数字化工作,有效防止文物失窃事件。
3.强化一线人员培训,摆脱麻痹大意心理。博物馆服务观众的一线工作人员包括物业、保安、讲解员等,其中物业和保安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较低、安全和服务意识有待加强等问题,每天要进行口头提醒,每周要开物业安保人员例会,每月由博物馆负责安保人员组织召开安全、服务工作会议,每半年要进行一次博物馆的消防、反恐的培训和演习,要做好最新文件精神的传达,开展相关警示教育,有关岗位要持证上岗。需要强调的一点,一线工作人员一定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如2023年暑假掀起一波“博物馆热”,如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的“文明大观”展览期间40天内观众进馆人数超过24万,带来的是人流量爆炸导致的秩序问题、展厅文物安全问题、观众服务问题等,需要一线工作人员知道该做什么,而不是手足無措。同时要加强与观众接触较多的讲解员培训,讲解员是在展厅中时间较多的工作人员,在带队讲解过程中,不仅要时刻注意观众的状态,做好提醒和关心,同时要注意博物馆展厅的状况,是否有存在安全隐患,如玻璃开裂、展柜起雾、吊顶脱落等容易危及游客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的问题。
二、对外管理角度。主要包括宣传推广、品牌活动、文创产品等方面
(一)注重形象管理,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打造人气聚集地
1.发挥地域特色,形成游客“最忆”打卡地。博物馆代表了自身所在的行业,也结合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不仅包括浙江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综合博物馆,也包括中国丝绸博物馆等专题博物馆,加强文化一体发展、公共配套服务一体保障,形成联动集聚效应。以中国丝绸博物馆为例,丝绸是承载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中国丝绸博物馆位于西子湖畔,通过展览充分展示了丝绸发展、丝绸文化发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方时装的发展等内容,与浙浙江作为“丝绸之府、丝路之源”非常契合,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半壁西湖半壁绸”相适应,喜欢汉服等中国传统服饰的博主、游客络绎不绝,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国丝汉服节”期间,身处馆区内一时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穿越到古代。在小红书、抖音等网络平台,经常可以刷到博主打卡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帖子。
2.开展网络宣传,成为群众“最想”目的地。博物馆作为文化宣传阵地,新时代网络阵地建设成为了博物馆宣传推广的重要路径,因此博物馆要加强与媒体的深度合作,探索搭建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探索新时代新的表达方式,不断扩大影响力和传播力,通过展现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群众向往博物馆、喜欢博物馆、最终走进博物馆。与媒体合作方面,博物馆尽量要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网等高级别、群众关注度高的媒体平台展示,要在文博领域的中国文物报等专业领域媒体亮相,也要在地方省级、地级媒体发声。新媒体方面,以官网、微信、微博、抖音、B站、新华号等平台为基础,拓展设立新媒体矩阵,创作一些吸引人眼球的推广作品。最后,在国际传播方面,要用国际友人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认同感。
3.改善基础设施,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博物馆的服务再好,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包括馆内和周边。其中,馆内的基础设施,从大门口进馆的门岗、游客服务中心、大件行李存储柜,到展厅、卫生间(包括特殊人群卫生间)、电梯,如有室外空间和水系,路灯、指引牌、安全围栏等,参照旅游景区的要求改善博物馆的服务观众水平,让观众走进博物馆觉得舒适、享受、方便和安全。同时要提供给观众休闲娱乐区域,提供必要的茶水、食物、休憩、阅读等服务,避免观众进了博物馆就一直在走,看完了展览只能离开的情况。如中国丝绸博物馆,在2016年改扩建的基础上,近年来也进行了多次基础设施改善措施,将主展厅正门的楼梯改成了平地和喷泉,一方面是为特殊群体进馆参观提供便利,也将博物馆的风貌向简约的现代风转变;新增了单独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热水、药物等;在丝路馆一楼优化了游客服务前台、增设特殊人群卫生间;在所有主展馆的室外配备了观光电梯;单独腾出一幢展馆与第三方服务机构合作,为游客提供购物、休闲、饮食服务等。另外,博物馆与周边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指引牌、公共交通设施、道路基建和其他的旅游观光配套设施,如果去一个博物馆很不方便,或者一个博物馆所在的区域没有其他服务设施配套,那游客去这个博物馆参观的欲望就不会太高。
(二)开发网红产品,形成爆款效应,趁热而上推动可持续发展
1.打破束缚,拓展合作模式,创新创造文创产品。前期在政策鼓励引导下,各地博物館加强了文创产品的开发工作,出现了故宫博物院“朕知道了”纸胶带、“朕就这样汉子”折扇等爆款产品。新时代消费者的心理往往受到流量的引导,博物馆开发网红产品对博物馆提升吸引力、推动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但是许多博物馆受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体制束缚,无法自行研发、销售文创产品,可以探索IP授权、跨界联名、院校合作开发等新形势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工作,从而给博物馆带来不可估量的知名度和群众满意度。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改革发展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博物馆增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积极性。各省市分别出台了支持文创发展的贯彻落实文件,如江苏省文旅厅、省委宣传部、省财政厅等8家省级部门联合印发《贯彻落实<若干措施>的江苏方案》、青海省9家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推进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实施方案》等,浙江探索将文创产品开发收入纳入博物馆的考核指标,接下来,博物馆有希望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在文创产品方面大有可为。
2.强调细节,打造品牌活动,加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加强了博物馆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博物馆一方面要创新社会教育活动模式,如手工体验、研学活动、科普教育等,极有吸引力有能学到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会教育活动的管理,保证活动的规范、有序,包括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规模、参与者范围,如果是大型活动,还要考虑是否有上级部门领导和国际友人参加等,提前要做好现场座位、灯光、音响等准备工作,以及有关的报批手续。
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管理者要兼顾博物馆发展的方方面面,不仅要懂业务知识,也要具有管理能力;既要管好内部员工,也要懂得如何与群众交往;既要守好文物安全,又要“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赋予博物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受到了更多的监督和限制,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保障博物馆自身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志刚.博物馆开放运行管理模式探索,https://wenku.so.com/d/c4d2fe7a9f286f4c 33b7c826396d6247?src=ob_zz_juhe360wenku
[2]李岗.新形势下的博物馆物业管理模式,https://www.21ks.net/lunwen/wygl/ 157663.html
[3]刘崇宁.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http://www.chinaqking.com/yc/2021/ 2860041.html
[4]李沅健.我国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创新研究,https://www.doc88.com/p- 3827487158712.html?r=1
[5]宋爱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https://www.baywatch.cn/guanlilunwen/shuzihuaguanlilunwen/11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