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第四中学 马晓琳
新的教育背景带来了全新的育人要求。班级管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促进育人目标落实的重要一环。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恰当的方法,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实现成长、进步与发展的教育活动。实际效果表明,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秩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身心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尽管班主任认识到了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初中班主任应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班主任之所以要不断探索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因为有效的班级管理在初中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班级管理中对教学活动的改进无疑是重中之重。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教师共同探索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形式、风格、方法等各项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基本的条件。
班级秩序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针对各项育人活动不断探索具体的活动实施流程,使各项育人活动能够有序开展。同时,恰当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转,从而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秩序。在这种情况下,班级风气可以得到优化,学生的凝聚力也会逐步增强。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从基本概念来看,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思想、生活、劳动等方面。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需要明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了解学生实际的发展诉求。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优缺点提供针对性帮助,促进学生逐步实现个性化发展。这对学生各项能力与素养的均衡提升具有积极影响。
班级管理水平是衡量班主任整体教育能力的重要依据。在现阶段的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等角度不断探索有效的管理方法,并且根据当前的育人要求及时转变班级管理理念。这有利于促进班主任的职业发展,使班主任整体的管理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得到逐步提升。
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纪律等内容,而对于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表现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受此影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容易出现片面化现象,难以帮助学生实现均衡发展。
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说理式”教育方法是班主任比较常用的。也就是说,班主任主要对学生在各项班级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从实际效果来看,尽管这种直接管理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帮助学生及时优化自身行为,但仅仅利用这种方法,容易导致班级管理活动单调,不利于班级环境的优化。
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是由于班主任在长期的班级管理中忽视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学生也缺少参与班级管理的有效渠道。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往往只能反映出班主任的想法,而学生的想法则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受此影响,班级管理活动的效果不尽人意。
选择盖挖法作为施工方法需要进行围栏施工,考虑到施工道路是城市主干道且车流量较大,全围栏施工会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增加周边道路的压力,因此采用分为两期的半围栏施工方案.第一期围栏施工的组织方案如图6所示,第二期围栏施工的组织方案如图7所示,均为在云锦路、抚生南路路段提前设置施工提示牌,交叉口位置设立禁止左转标志,进行右转渠化并取消左转信号灯.
部分班主任有时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价值以及家长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家长有时会错误地认为教育学生的全部任务应由学校承担,并且部分家长没有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和家长有时会缺乏“教育共同体”意识,导致家校合作模式难以得到有效执行。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从实际情况来看,若仅仅利用语言指导的方式,很难真正改变学生的行为,甚至容易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为此,教师可以将榜样示范法作为补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逐步优化自身的行为。为了对学生进行榜样示范,班主任应着眼于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利用自身言行对学生进行引导。班主任应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各项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利用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进行积极影响。第二,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将其树立为榜样。同一班级内的学生具有较为相似的年龄特征,并且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大量的相处时间,所以身边同学的行为往往更适合进行模仿。因此,班主任可以发挥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第三,与家长协同配合。家长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相处时间,所以班主任要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言行,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第四,向学生讲述一些优秀人物的事迹。这些榜样人物既可以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也可以是社会生活和各行各业中的模范人物。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借助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是必要的。
从认知特点来看,初中生的心理尚未发展成熟,判断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班级氛围无疑是班级管理中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要营造更加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氛围,以此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隐性氛围。比如,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营造更加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和教师形成平等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参与度。此外,班主任还应引导学生确立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建设班级文化,以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对班级的显性环境加以优化。比如,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窗明几净的班级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层面的愉悦感。同时,对班级的布置进行精心设计,使班级环境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实际效果表明,良好的隐性环境与显性环境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正向影响,使学生的发展得到保障。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主任不能仅仅将学生视为被管理的对象,而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参与度。为此,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使班级管理工作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推动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因材施教是班级管理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较大的波动,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更加明显。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任何班级管理方法都应与学生实际的认知特点相符,避免脱离学生的发展需求。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活动中应尊重学生差异,对其进行分层指导,促进不同特点学生的顺利发展,帮助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首先,为了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学习、思想、生活、劳动等各个角度明确学生各自的优缺点。其次,在具体的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在班级纪律管理中,针对纪律意识较强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适当放松限制,鼓励其进行自我管理。针对纪律意识较弱的学生,班主任则应适时指出其问题,并帮助学生加以改进。最后,学生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会不断改变,学生各自的优缺点也会发生变化。为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并据此对分层指导的要求进行改进。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班级管理。
为了真正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班主任需要对具体的管理手段进行改进。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均体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班主任可以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管理,使班级管理更加高效。
互联网评价系统不但可以记录学生在每一次班级管理活动中的表现,也可以利用系统中的统计图、统计表等工具判断学生的变化。在依托网络平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首先,班主任要在线上建立学生档案,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数据统计工具,对学生的各项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以及详细分析,从不同的维度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其次,班主任要合理应用线上管理系统,如建立线上成绩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的成绩不排名也不公开,而是将网上阅卷与互联网终端进行连接,使家长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的学习隐私得到保护。同时,借助这一系统,教师可以对优秀率、失误率、错题数等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班主任可以依托互联网进行学生评价工作。班主任可以在管理系统中设计具体的评价项目以及该评价项目的分值和比重。
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为了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各项班级活动,教师应丰富班级管理形式,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以此增强班级管理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德育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德育效果,班主任不能仅仅在班级中进行讲授式活动,而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德育的感悟。比如,针对德育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周围的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进行参观,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革命先烈为国家、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相对于课堂中的语言讲解,学生在实践中往往更能够感受到德育活动的乐趣,也更容易对相关的德育内容产生深刻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选择趣味性的管理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班主任承担着管理学生的主要任务,但家长的协同配合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当班主任与家长保持教育一致性时,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强化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效果。因此,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加强家校合作,在家长的帮助下逐步形成教育合力,进一步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班主任借助各项传统的沟通渠道和现代化的沟通方法,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让家长在不断沟通中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并争取家长对班主任管理学生方法的支持。其次,班主任在和家长进行交流时,要向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且符合当前育人理念的学生管理方法,从而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再次,班主任可以请家长在适当时间早于学生进学校,直接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使家长更加准确地了解学校以及班级环境,并请家长为班主任班级管理“献言献策”。最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进行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家长进行信息共享。在综合分析学生课内外表现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而对班级管理的方法做出调整。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中,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班主任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班级管理方法,要将学生的发展视为一项长期任务,及时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