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有组织科研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模式探究*
——以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

2024-01-31 06:02:24谭淑琴李素萍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文献数字图书馆

吴 曼 谭淑琴 孙 康 李素萍 田 慧

0 引言

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2022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有组织科研是高校科技创新实现建制化、成体系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的重要形式”。这对于优化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布局、激发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导向意义[1]。

科研的实质是知识生产,科研文献是科研成果的传承和积累,是知识生产再提高的来源和基础。面对我国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更需要将科研文献资源用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方面[2]。高校有组织科研自提出以来,学者对其组织模式、发展趋势、核心要素等进行了初步探究,诸多研究结果明确指出协同共享对高校有组织科研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为案例分析,对瑞士高校有组织科研的研究发现,优化研究基础设施的共享开放机制,是增强有组织科研协同创新效能的战略载体[4]。对我国高校2010—2020 年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的统计结果显示,跨边界协同是有组织科研团队的主要特征,打破边界壁垒、协同攻关并降低成本是有组织科研的核心要素[5]。对于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而言,创新效用形成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是良好流畅的科研信息共享交互[6]。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资源中心、信息情报中心,在学术文献典藏和学科情报方面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对于高校数字图书馆所馆藏的海量科研文献资源,在有组织科研过程中更是要强化文献资源信息共享[7],实现规模效应到效率效能的升级,提升高校科研服务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支撑力。

随着多元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由校内服务为主,转变为对内对外的双向信息共享服务模式[8]。为优化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提升信息共享服务质量,前人对此进行了一定探索,提出了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服务模式[9]、数字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10]、数字图书馆MOOC服务模式[11]、数字图书馆云终端服务模式[12]等。这些服务模式的提出、推广和应用,推动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和转化。但面向高校有组织科研,上述信息共享模式在的推动科研信息协同高效共享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在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中,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间多元化异构化的数据信息,对信息的数字化存储提出来较大难度的挑战。移动阅读服务模式中App、WAP 等移动终端技术的标准不一,无形中抬高了信息共享交互的壁垒。而慕课服务模式中,科研信息沟通反馈和评价机制的不流畅,限制了科研信息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共享体验。大数据时代,云终端服务的半公开状态,使得数据信息有极高的非法窃取、意外损坏和恶意篡改等风险,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存在较大隐患。

综上所述,基于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信息共享实际需求,探究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为共享信息中心的服务模式,通过明晰信息共享内涵,凝练信息共享路径,进一步挖掘高校数字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外延。这对于提升高校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间信息协同效率,促进高校有组织科研信息共享的价值和效用,实现科技成果面向国家、区域战略的高效、安全产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服务有组织科研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构建

综合各类型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优势,并基于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前期工作实绩,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嵌入有组织科研全过程,本文提出了包括底层设施有组织构建,有组织馆藏文献资源系统,有组织共享信息检索推介,有组织的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保护等四大方面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如图1 所示,服务模式中的底层设施及信息安全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对有组织科研用户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基础,全面丰富的馆藏资源是科研信息共享服务的内容来源,精准化、多元化的信息检索及信息推介是信息共享的实现目标。

1.1 底层设施有组织构建

为满足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间高质的信息共享,作为科研文献信息中心源和中转站的高校数字图书馆,首先要具备稳定高效的数字信息处理设施和数据信息管理技术。高性能服务器、5G 网络宽带、大容量存储设备是高校数字图书馆构建的基础物理设施。相比于高校师生用户,面向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存储、处理信息的类型和范围更加扩大。大数据的运算处理和高速传输都对服务器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超级运算能力和速度才能稳定及时地处理海量的数据需求。同时,各类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文献及辅助数据信息存储、采集、加工、传递等过程中的各种路径轨迹标引,也需要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硬件支撑。5G 网络宽带以高速率、低时延、低能耗、大规模设备连接等特性,可满足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的需求。及时有效处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及庞大的数据信息资源,云计算技术[13]、区块链技术[14]和用户画像技术[15]等网络新技术的应用是高校数字图书馆构建的技术基础。稳定的物理设施和高效的信息管理技术是数字图书馆作为高校有组织科研信息共享中枢的基础,更是完善共享服务的关键。

1.2 有组织馆藏文献资源系统

当前各高校数字图书馆依托发现系统对校内文献和科研资源进行了整合揭示[16],但是当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群体从校内用户拓宽到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作为共享信息中心,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对有组织科研所提供及需要的学术文献及科研辅助信息进行统一整合。高校图书馆一体化共享信息馆藏数据系统框架如图2 所示。

图2 高校数字图书馆一体化共享信息馆藏数据系统框架

在数据来源层面,以高校数字图书馆馆藏资源为核心的中外文学术数据库为主。另外还包括机构知识库,学者自存缴的灰色文献,科研机构、平台和企业的自有资源库等自建数据资源,以及学者、机构及平台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外期刊分级标准、科研项目成果管理系统等辅助数据信息。数据整合层面,不同来源的数据信息作为底层基础数据以云计算技术进行资源整合[17],分为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及纸质图书、专利、年鉴、报纸、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等学术文献数据集,以及学者信息、科研团队信息、科研平台信息、测试仪器信息、科研项目信息、组织机构信息等科研辅助信息数据集。数据标引层面,在对学者、团队、机构、平台等人事和单位信息关联后,通过归属标引与学术成果进行对应,并将学术成果和科研项目、科研奖励及成果推广等科研产出进行数据关联,从而将人事—技术构成统一有机体,对科学技术从提出到应用进行全流程留存梳理。上层数据以面向服务架构(SOA)技术[18]进行应用服务开发,集合为学者、团队、机构、成果等不同输出模块。

高校数字图书馆需要主动掌握文献和辅助信息资源配置权限,基于云计算技术和SOA 技术等数字信息资源技术,制定硬件配置、软件应用、数字对象组织等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19],明确技术应用规范,推动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建立数据交互标准协议,加强API 接口应用和平台交互功能,扩大可配置资源的类型和数量,深化资源揭示、整合,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一体化知识发现。

1.3 有组织共享信息检索推介

在有组织科研文献资料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的转变过程中,用户画像技术有效解决了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的个性化定制、精准化检索推介等难题,为高值有效的共享信息战略规划提供了可实现途径。

用户画像技术基于大数据分析,在对用户相关属性信息及动态行为信息进行整合和挖掘的基础上,对用户目标进行预测,并推送满足用户需求的数据信息。在图书情报领域,高校数字图书馆已利用用户画像技术对校内用户进行数据资源推荐和推送[20]。当用户画像技术的服务群体由校内用户拓展为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的校内外用户,其技术要求和应用层面有了更高要求。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信息检索推介系统如图3 所示。在技术层面上,首先,对于有组织科研群体,以个体用户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一体化共享信息馆藏数据系统中留存的属性基本信息、互联网动态行为信息、科研文献检索信息、使用情景信息等数字化信息为来源,将其标准化为“标签”,从而形成个体用户的多维度基本标签、行为标签、科研标签、情景标签。在此基础上,对个体用户标签进行清洗、集成、交换、规约等整合规范,形成标签群组,再经过聚类、整合、关联后,构建针对有组织科研群体的系列标签簇体系,完成有组织科研整体从个体用户到群体特征的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模型,在多次标签权重调整、标签更新后,完善标签体系,实现有组织科研群体精准描画。对数字化标签体系,通过K-Means 聚类算法、协同过滤算法、内容推荐算法、混合算法等分析模型,将其与图书馆共享信息资源进行动态匹配,对用户文献信息需求进行智能检索推介,并依据用户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优化,在技术层面完成用户画像技术服务有组织科研的实现。在应用层面上,服务对象为校内师生、科研机构、平台、参与企业、政府信息部门等有组织科研群体用户;检索推介服务包括前沿成果推送、学术信息跨库检索、科学、情报分析、个性化定制等;信息输出应用的系统包括并不限于文献检索系统、人事系统、科研团队、平台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以高校数字图书馆对有组织科研的全流程嵌入,实现共享文献资源的精准化、个性化和多元化主动服务。

图3 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信息检索推介系统构建

1.4 有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保护

有组织科研群体内的共享信息意味着科研文献等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开放性,而来自群体内成员共享信息数据的版权归属、分配方式、使用条件等情况均有差异[21],这就使得共享信息不仅会面临群体内部数据存储、传输、处理中的丢失、中断等安全风险,而且还有来自群体之外的数据泄露、篡改、窃取等风险。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技术,其分布式账本的技术模式和有组织科研群体高协作、高耦合的信息共享机制非常契合,对称加密和授权技术保障了有组织科研用户在图书馆共享信息时的个人隐私安全,共识机制杜绝了科研信息资源被随意修改的可能性,保护了数字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2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数字图书馆有组织信息安全保护系统,在原始区块链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和应用层6 个层次模型的基础上[23],结合有组织科研群体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的需求分析,共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评价层4 个层次,如图4 所示。数据层对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存储等过程进行以“数据驱动”为导向的安全防护,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数据封装、数据追溯、资产确定等,并协同大数据、算法、加密等技术,来保障数据的完整、真实、连续、不被篡改等。服务层是图书馆为有组织科研群体用户开展各种信息共享服务的层次,涉及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科研文献数据及相关的科研辅助数据,基于分类分级的原则,对数据进行风险关联分析,以共识机制、数据追溯、时间戳、智能合约等对服务进行安全合法性检查,识别预测风险源头,对非法嫌疑及时进行预警、阻断并还原。应用层主要包括用户访问共享信息的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检索、下载、浏览等)、开发安全等内容,以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身份系统DID 为身份标识[24],与智能合约对比判定进行身份认证,并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角色。智能合约、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时间戳等技术的有机融合,在保证用户合法性身份的同时,对服务应用的全过程和数据追溯、资产确权等进行数据留痕。针对信息共享中的安全问题、定期进行用户评价反馈、安全日志更新、数据标准化规范[25],及时调整信息安全保障规划。

图4 高校数字图书馆有组织信息安全保护系统

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中心由高校图书馆牵头,引导有组织科研成员共同完成建设和维护,并分为内部使用和外部使用两类,对有组织科研成员内部用户及特定外部用户开放,设置不同使用权限、管理机制、安全等级。信息管理安全保护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全程留痕、不可篡改和可溯源的特点,对区域知识内容进行权属认证和资产溯源,从而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技术保障,并创造高度共享、互信、安全的知识产权环境。

2 信息共享服务实例——以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

青岛科技大学历年来以国家、地区及行业发展战略及重大需求为导向,积极大力推动高校有组织科研,以本校数字图书馆为信息共享中心,盘活科研资源信息网络。作为学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成功探索和实践结晶,青岛科技大学、赛轮集团、软控股份共建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凭“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斩获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2022 年7 月,青岛科技大学签订了单笔7.7 亿元的省内最高校企合作项目;2023 年7 月签订的2.2 亿元“间苯二酚、对甲基苯酚、对甲苯磺酸”等产品生产工艺包技术转让合同,成为该校开展有组织科研的又一标志性成果。学校科研团队服务“天问一号”“青科大一号”卫星成功发射。青岛科技大学的成果和经验,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进行过深度报道。

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情报中心、学术资源中心、知识管理中心、文化传承中心和研究学习中心”,积极作为,靠前服务,主动参与重大攻关课题的有组织科研全流程,以“科研靠山、学习后台”的大数据科研文献信息为基础,提供精准服务,聚焦文献保障和信息共享核心,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需求驱动的文献资源建设。以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为例,本文对图书馆服务有组织科研信息共享的途径和优势进行实例探究。

2.1 基础设施和技术层构建务实有组织科研信共享息服务基础

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作为有组织科研共享信息的核心机构,在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支持方面积极沟通协调各成员需求。以有组织科研群体成员现有科研文献和科研辅助信息存储设备、数字信息传输、处理技术为基础,将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汇集和中转中心,为群体成员信息共享提供所需条件,并尽量降低设备维护和运行成本。目前,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配备有服务器14 台,核心交换机2 台,容量20T 的SAN 架构光纤存储1 台、NAS 存储2 台,网络高速200M 全交换到桌面直接用户,计算机网络数据点达2500 余个,形成了校内外有组织科研群体数字资源共享和利用信息网络。在解决因系统差异而造成用户体验感下降、成员信息壁垒、信息安全等问题的同时,有效激发有组织科研用户参与度,并提升了用户体验感,为高校有组织科研大成果、大项目、大奖励的产出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一体化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整合有组织科研信息资源

青岛科技大学高度重视高校有组织科研信息资源的匹配和保障,每年校拨经费近1000 万元,用于购买数字文献资源,进行文献资源共享信息服务中心设施建设。目前馆藏文献347万册,中外文各类电子数据库74 个,付费专利数据库平台/工具4 个,可使用的国内外免费专利数据库与分析平台/工具10 余个,数据库购买及维护费用700 余万。以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馆藏科研文献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整合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科研信息和科研辅助数据。为重点解决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异构数据的标准化集成问题[26],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主动作为,自2013 年起筹划“机构知识库”建设,2017 年,青岛科技大学机构知识库上线发布,2021 年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成为全国高校首家“中国知网机构知识库全国示范基地”。在此过程中,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校内联合网信办、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等部门,推动构建校内科研论文、获奖、教学、人事等信息资源一键互联的“智慧青科大”;校外加强标准化接口应用和平台交互功能,推动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建立数据交互标准协议,打通信息资源在各机构间的信息孤岛。通过对校内外部门、平台和机构间信息壁垒的有效降低和消除,构建了以“机构知识库”为核心的一体化馆藏文献共享信息数据系统,实现了科研文献资源的全面整合与高效利用。

2.3 多元化信息检索推介服务满足有组织科研用户精准化信息需求

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以“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共享服务,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多元化嵌入式服务高校有组织科研全流程。以2023 年青岛科技大学参与斩获的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为例,青岛科技大学数字图书馆以完备的数字化科研文献资源为依托,通过捕捉、挖掘用户属性和科研行为信息,“线上”以用户画像技术提炼个性化特征并进行精准描画,准确把握“橡胶轮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项目”科技信息需求、信息要点等,从而对该项目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用户在科研文献、纸质书刊、学科前沿等方面进行多元化精准推介。在此基础上,为之开展“线下”个性化的信息走访服务,自2010 年起定期对该项目有组织科研参与成员赛轮集团、软控股份及校内参与学院、平台、科研团队、骨干学者走访,结合定量化专利、成果统计数据及学科走访需求反馈,完善信息获取方式、定制文献推介等服务,发布《青岛科技大学橡胶混炼专利分析报告》等专利分析、ESI 学科、期刊分析并相关统计报告等学科情报信息。在信息共享基础上,推动共享信息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交互增值,助力科研成果的高效产出和落地。

2.4 信息和隐私安全建设是对用户权利的积极回应

在网络多元化和大数据时代,保障有组织科研成员用户的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是实现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信息的必备环节。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机构知识库登录采用基于DID 技术的用户统一认证系统,将用户个人隐私和数据权归还给用户,真正实现信息内容由拥有者自己掌控。机构知识库中高校有组织科研机构、团队、平台、项目科研信息的知识产权由科研负责人分配,在机构知识库数据采集模块,由科研负责人对项目技术的信息进行填报、设置预览、下载等权限、上传相关文件授权资料,提交后由图书馆管理员进行信息审核、完善,在准确无误后进行入库存储和对外发布,在此过程中,每条科研信息的完善由所有知识产权用户集体维护。而对于以“机构知识库”为核心的一体化馆藏文献资源数据系统框架的维护和功能升级,由图书馆总管理员负责。学者用户、不同分级管理员用户和总管理员用户具有不同权限,且每条科研信息数据的入库采集、加工、存储和传递过程由堡垒机通过区块链账本技术进行全程留痕。这样在保证自身信息隐私及访问行为不被侵扰的同时,维护了信息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价值互通,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的基石和保障。

3 结语

高校有组织科研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突破国家“卡脖子”难题,高效有序的科研信息共享是实现有组织科研的必要条件,依托高校数字图书馆在科研文献馆藏和信息处理流通方面的有利条件,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作为科研信息共享中心有其必然性和优势性。有组织科研成员用户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科研信息数据的多元化和异构化,都要求高校数字图书馆急需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共享服务模式。基于此,本文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服务嵌入有组织科研全过程,提出了包括底层设施有组织构建,有组织馆藏文献资源系统,有组织共享信息检索推介、有组织的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保护等四大方面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共享创新模式。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开放共享已成为一种共识的前提下,高校数字图书馆共享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助于加快图书馆自有资源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优化,进而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个性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对内对外的升级服务,为有组织科研知识成果的产出、转化和落地提供强力支持。

猜你喜欢
文献数字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速读·下旬(2021年11期)2021-10-12 01:10:43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大东方(2019年12期)2019-10-20 13:12:49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答数字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商情(2017年1期)2017-03-22 16:56:36
飞跃图书馆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