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2024-01-31 06:02周懿琼
新世纪图书馆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电子图书馆藏指标体系

周懿琼 蔚 雷

2023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推进文化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1]。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其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呈现出新的特征及变化。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特色的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为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重要数据参考及决策依据成为完善业务标准化管理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通过分析国内部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建设成果及问题,探讨构建具有普适性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

1 我国公共图书馆现行的数字化统计指标调查

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工作,主要是以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以下简称《文旅基3 表》)、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公共图书馆年报中相关统计指标为调查对象,通过两个方面开展调研。一是调查公共图书馆《文旅基3 表》《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中涉及的数字化统计指标,研究国家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要求及考核标准;二是调研部分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年报数字化统计指标的发展变化,分析公共图书馆行业数字化指标的实践经验及最新动态。

1.1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报表数字化统计指标调查

通过调查2018 年至2022 年五年来《文旅基3 表》的内容发现,自2020 年起增加了“音视频资源总量”“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总量”“线上服务人次”3 个指标,取消了“电子图书”以及下设的3 个二级指标。研究《文旅基3 表》专业指标说明发现,2020 年度以后的统计指标出现了四个方面变化:一是数字馆藏只统计图书馆自建和购买资源,不统计免费共享资源;二是数字馆藏容量指标统计内容为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三是音视频资源不再使用物理存储容量统计方式,改为按照音视频资源时长进行统计;四是新增了图书馆数字资源读者服务量指标“线上服务人次”,包含利用图书馆网站、新媒体等平台数字资源的读者数量。

在《文旅基3表》中“本年新增电子图书”“新增数字资源购置费”“图书馆网站访问量”为延续性指标,“本年新增电子图书”统计了图书馆本年度自建和购买的且获得使用权不少于12 个月的电子图书总量,“新增数字资源购置费”是指图书馆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是指图书馆网站中所有网页被访客浏览的总次数[2]。

1.2 公共图书馆评估数字化统计指标调查

通过比较《公共图书馆第六次评估标准》《公共图书馆第七次评估标准》(以下简称《评估标准》)[3-4],分析研究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数字化统计指标发展的变化轨迹。总体来看,第六次评估采用两级指标体系,共有10 个指标,第七次评估分为三级指标体系,共设置14 个指标。

在两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数字化建设指标的变化体现在:(1)第七次评估更加重视数字化转型统计,提出了数字化建设理念,新增了“数字化服务平台”“云服务”定性指标,指引公共图书馆利用新技术整合各类阅读资源,建设便于读者浏览、检索、下载和阅读的线上服务平台,同时要求图书馆开展与本市、本省文化云、智慧城市云平台的图书馆云服务工作,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2)数字馆藏指标方面,第六次评估只按照数字馆藏容量指标进行统计,第七次评估采用容量和数量指标并行统计方式,新增了“自建数据库数量”及“自建数字资源量”两个指标,将政府公开信息、科研信息、学术数据等免费开放网络信息纳入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重要的内容,重点考查图书馆新增书目数据和免费网络资源建设数量。

数字化服务指标也进行了相应调整:(1)第七次评估将“网络资源服务”“新媒体服务”合并为“数字化服务”,使得指标更加科学严谨更具时效性,明确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理念;(2)第七次评估对术语进行了规范。“网络资源服务”在第六次评估中主要内容是网站服务,不能完全展现“网络资源服务”;(3)在第七次评估中将这一指标术语更正为“网站服务”,更符合指标实际内容。第七次评估取消了“数字资源发布占比”指标;(4)第七次评估新增新媒体平台“年信息推送量”及“年推送信息浏览量”考核指标,将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服务供给量作为重点评估内容;(5)第七次评估新增了“数字资源服务量”指标,包含“年馆藏数字资源浏览量”“年馆藏数字资源下载量”2 个三级指标。综合来看第七次评估“数字化服务”丰富了数字化服务的内涵,基本满足了现阶段数字化服务发展需求。

在评估标准“经费保障”方面,第六次与第七次评估均设立了“数字资源购置费”这一指标,用于衡量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经费投入量。

“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方面,第六次评估中“电子文献馆藏量”为单列指标,该指标在第六次评估时作为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点考查指标,第七次评估在“年新增文献入藏量”指标中含电子文献,对电子文献的建设指标进行了调整。

1.3 公共图书馆年报数字化统计指标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天津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杭州图书馆、金陵图书馆、西安图书馆等15 个图书馆作为样本馆,分别从经费、数字馆藏、数字化服务三个方面调研数字化统计指标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调查15 家公共图书馆年报经费显示,共有7 家图书馆针对数字资源购置费进行了报告,其中南京、广东省立中山、广州3 家图书馆与《文旅基3 表》指标一致,采用“数字资源购置费”,另外四家图书馆经费指标不统一,分别是“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经费”“数据库建设经费”“电子文献采购费”“电子资料经费”。

调查15 家公共图书馆年报数字馆藏指标发现,国家图书馆等9 个图书馆年报涉及“数字资源总量(TB)”,包含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音频资料、视频资料;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8 个图书馆涉及“数据库数量”,主要反映外购数据库、自建数据库数量;南京图书馆、广东中山省立图书馆等8 个图书馆年报涉及了“电子图书数量”。数字馆藏容量、数据库数量、电子图书数量、电子报刊数量、音视频数量是调查样本图书馆普遍采用的藏量指标。

比较年报中网站服务、新媒体服务及数字资源服务三个部分指标发现。(1)南京图书馆等8 个图书馆采用“网站访问量”、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采用“网络总访问量”,包含网站、微信及App 等新媒体平台访问量[5]。(2)新媒体服务统计指标呈现多样化。一部分图书馆采用新媒体平台服务总量指标进行统计,如国家图书馆的“手机门户读者年访问量”,首都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及资源总使用量”等。另一部分图书馆如江苏省、山东省、山西省、深圳市等图书馆对新媒体服务统计指标进行了细化,如新媒体平台粉丝量或用户量、推文量、阅读量、浏览量、访问量、服务人次等。(3)年报中的数字资源服务指标,出现了数字资源“点击量、阅读量、访问量、登录量、浏览量、下载量、全文下载量、检索量”等不同语义表述。(4)广州图书馆报告了数字化平台服务的用户量,采用“数字图书馆用户数”“新媒体关注量”指标进行了统计[6]。(5)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实现“数字资源检索量”指标统计。

2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现行的数字化统计指标设定不统一

《文旅基3 表》与《评估标准》,存在统计指标内容、范围、计量单位不一致的情况,造成指标填报数据来源分歧,统计数据填报不准确,加大了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工作的难度。如“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总量”与“对外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内容范围不同、“线上服务人次”与“数字资源浏览量下载量”统计单位不同等。同时通过公共图书馆年报指标调查发现,数字化统计术语表述混乱、统计指标口径不统一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情况。

2.2 数字资源统计数据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商众多,数字化资源建设及服务统计缺乏明确的实施规范,数字化数据统计标准不一,使得不同数字资源之间可比性较差,也给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评估造成一定困扰[7],不同数字资源系统后台统计标准不一致,统计项目尚不完备,不能满足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发展的需求,这是造成数字化统计数据质量差距较大的重要因素。

2.3 共享资源数据获取困难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共享数字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在这一体系下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等数字资源,现阶段共享数字资源服务量存在无法量化统计的问题,深究其因,是各基层图书馆无法将数字资源本地化。例如西安图书馆网站数字资源可为西安市区县图书馆共享利用,但是大多数图书馆只能采用链接西安图书馆网址方式使用数字资源,服务数据只能算入西安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量。

3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不统一、数据难以同步等问题,弥补各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工作存在的短板,本文所构建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将在兼顾《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现行数字化指标统计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公共图书馆业内数字化统计工作的先进经验,统筹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

3.1 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指标规范性原则。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的设定应符合《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GB/T40978.1-2021)、《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规范》(WH/T47-2012)、《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统计》(GB/T13191-2009)等国家标准中数字化指标的术语定义、统计范畴,确保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数据的完整性、衔接性。

(2)行业统一性原则。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应在全国统一使用,数字化指标使用统一口径和尺度,在不同需求和场景应用下做到指标统一。数字资源供应商数字化建设应与指标体系保持一致性,共同维护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体系的制度统一。

(3)指标明确性原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下的基层图书馆数量巨大,基础图书馆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薄弱,统计指标应具备明确的指标填报说明,方便在各级公共图书馆推广使用。

3.2 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总体说明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主要涉及购置费、数字馆藏、数字化平台及云服务建设、数字化服务四个方面。由于数字化平台及云服务建设指标是《评估标准》定性指标,不作为本次指标体系论述内容,同时为使公共图书馆之间数字馆藏更具有统一性,试用数字资源暂不计入本指标体系。

购置费体现了数字资源投入经费,数字馆藏反映了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供给能力,数字化服务衡量了读者利用数字资源的服务效能,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指标体系建设以这三条主线展开,设立了购置费、数字馆藏、数字化服务三个一级指标,分级统计,共有12 个指标,指标体系框架参见图1。

图1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

3.3 数字化设计指标体系各指标说明

3.3.1 购置费指标

《文旅基3 表》与《评估标准》的购置费指标采用“年度数字资源购置费用”,年报中的“购置费”各图书馆报告内容不相同,有“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经费”“数据库建设经费”“电子文献采购费”等不同统计术语报告,使得购置费统计口径不一致。数字资源是以数字格式存在的各种媒介信息[8],包括图书馆本地拥有的数据库和数字文献,因此本文指标体系统一采用“数字资源购置费”,统计当年新增数字资源购置费,包含统计年度本馆商购数字资源、自建数字资源等购置费用,客观反映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的投入情况(详见表1)。

表1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购置费统计指标

3.3.2 数字馆藏量指标

数字馆藏是指图书馆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数字资源量,从数据库、数据库内容单元数量、数字文献的数量及所占用的物理存储空间容量两方面进行考察[8]。由于现阶段共享数字资源转换成本地资源并不普遍,数字馆藏容量统计范围理应不包括共享数字资源。同时为降低统计难度,本文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量指标不再采用增量指标,统一考察截止统计年度末图书馆采购、自建形式拥有永久使用权的或获得一定期限使用权的数字资源藏量。

(1)数字馆藏容量指标。调查发现,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在容量指标内容及范围存在分歧。《文旅基3 表》的数字馆藏容量指标采用“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总量(TB)”,不包含音视频等资源容量,《评估标准》则采用“对外服务的数字资源总量(TB)”,包含音视频资源容量,年报采用最多的是“数字资源总量”,包含图书馆对外服务及不对外服务数字资源总量,以上三个容量指标的统计范围是依次增大的。由于业内普遍认为大容量音视频资源存在增大数字资源容量的局限性[9],为了准确掌握图书馆数字资源实际占用物理存储容量的情况,本指标体系设计数字馆藏容量指标时将音视频资源排除在外,馆藏容量设定为“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总量(TB)”,指标详细说明见表2。

表2 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量统计指标

(2)数字馆藏数量指标。公共图书馆近年来数字资源类型丰富,包括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报刊、音视频、学位会议论文、讲座课程、事实数据等。调查中《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及年报数字馆藏数量指标涉及的资源类型各不相同,如《文旅基3 表》针对新增电子图书册数、音视频资源时长总量进行统计,《评估标准》统计自建数据库数量、书目数据和免费网络资源数量,未将公共图书馆核心数字资源进行全面统计评价。

本文指标体系兼顾《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指标要求,结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报纸、音视频资源这些核心资源纳入数字馆藏数量指标,全面考量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情况,指标详细说明见表2。

“数据库数量(个)”: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一般都是以数据库形式面向读者提供服务的,因此数据库统计是数字馆藏的基础。图书馆应分别建立年度购买、自建数字库统计台账,按照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值/事实数据库等分类汇总统计数据库数量,通过这一指标全面考核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成果。

“自建数字资源量(条)”:《评估标准》中“自建数字资源量”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统计规范》数字馆藏不包括未经图书馆编目整合的免费网络资源的规定概念保持一致[10],这一指标的设定为公共图书馆建设政府公开信息、科学、学术研究数据等开放获取网络数字资源指引了新方向,也是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提升服务价值的核心工作,“自建数字资源量”是指截止统计年度末,图书馆自建书目数据及免费网络资源的数量。

“电子图书数量(册)”:电子图书一直以来都是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重点,电子图书应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对外服务的电子图书,二是可全文下载的电子图书,三是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不小于12 个月。同时通过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电子图书数量”之差,即可准确计算出年度新增电子图书数量,方便图书馆填报《文旅基3 表》。

“电子期刊报纸(种)”:随着数字化的高速发展,电子期刊报纸成为读者查阅过期报刊的重要服务形式,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新业态。本项指标统计的是截止统计年度末,图书馆对外服务数据库中包含的、可全文下载的期刊报纸种数。

“音视频总量(千小时)”:音视频是公共图书馆数字馆藏另一重要资源,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如环球英语、新东方、库克音乐等资源。“音视频总量(千小时)”指标是指截止统计年度末,供读者使用的音视频资源总时长,音视频资源必须是可完整播放的音频文献、视频文献和音视频混合文献,统一按照“千小时”折算与《文旅基3 表》保持一致。

3.3.3 数字化服务指标

通过调查可知,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包含网站、新媒体平台各功能模块的访问服务以及数字资源服务两个方面。

(1)网络访问量。调查数字化平台服务的量化指标可知,“网站访问量”是《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及年报的必备指标。《评估标准》采用“新媒体年信息推送数量”“年推送信息浏览量”这两个指标仅限新媒体平台信息推送服务效能评估,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普遍应用的文献借阅、查询、咨询、预约、在线办证、活动报名、数字资源使用等多元化服务功能[11]并未纳入,不能全面衡量公共图书馆现阶段数字化平台服务状况。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年报中出现了“网络访问量”,将网站、微信、移动图书馆等平台的访问量进行了汇总统计[12],更能全面反映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成效。

本文的数字化平台服务指标借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年报经验,设置“网络访问量”二级指标,下设“网站访问量”“新媒体平台访问量”两个三级指标。“网站访问量”《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统计内容一致,包含网站上信息发布、读者续借、预约、检索、数字资源等服务功能被读者使用总次数。“新媒体平台访问量”指年度图书馆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小程序、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所有服务功能被读者浏览的总次数。需要说明的是,触摸媒体也属于新媒体,公共图书馆采购“瀑布流”“数字触摸屏”等服务量入“新媒体访问量”。指标单位统一采用“万次”,便于横向比较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数量。

(2)数字资源服务。调查数字资源服务指标可知,《文旅基3 表》的“线上服务人次”指标,是指本馆数字资源服务读者的人次;《评估标准》的“数字资源浏览量”“数字资源下载量”则是侧重本馆数字资源被读者浏览、下载的次数,两者是数字资源服务不同两个方面的统计,服务效能同等重要。本文数字资源服务指标下设“线上服务人次”“数字资源浏览量”“数字资源下载量”三个三级指标,数字资源服务内容包含了网站数字资源服务、新媒体数字资源浏览及下载服务,公共图书馆下载量主要集中在电子图书、电子连续出版物的全文下载量。现阶段仅有少量图书馆实现检索量的统计,在本次指标体系中暂不涉及(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统计指标

4 公共图书馆指标体系的新特征与拓展方向

4.1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指标体系的新特征

本文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指标体系构建,在兼顾《文旅基3 表》《评估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数字化发展特点,从三个方面提升数字化指标体系效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的可靠性。

(1)全面系统地统一了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指标术语、统计内容、统计范围、计量单位。指标体系提出了数字资源供应商数字化建设与指标体系一致性的原则,保障了商购数字资源数据质量。(2)数字馆藏指标设置更为科学,规避了容量指标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更加全面地体现了公共图书馆核心数字资源建设状况,突出自建数字资源建设重要性,引导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特色及免费网络数字资源开发利用。(3)加大数字化服务转型统计力度。数字化服务指标增加了新媒体访问量指标,新媒体服务考核项更加系统。在数字资源服务上采取用户数量及用户资源使用量两种方式进行统计,能更好地反映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用户服务总体发展情况。

4.2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指标体系的拓展方向

(1)规范公共图书馆自建数字资源统计指标标准。智慧图书馆建设核心是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建资源的建设,地域特色资源、免费网络资源的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自建资源的发展方向,目前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对自建数字资源建设标准不明晰,国家亟待规范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标准及统计标准。

(2)实现共享数字资源服务统计指标量化工作。共享资源的量化统计,需要各地图书馆提前布局打通共享资源落地到本地资源的通道,解决这一难点问题,方能获取共享资源服务数据,全面提升共享资源社会价值。

(3)逐步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数字化统计。随着智慧公共图书馆发展,汇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及各级公共图书馆自建特色知识资源,重塑形成“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将在未来成为可能[13],智慧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统计指标体系将会在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的支撑下,面向公共图书馆体系的评估[14]将成为新的趋势。在年报调查中,上海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出现了“数字资源检索量”指标,标志着这两个图书馆已实现了数字资源的统一检索,突破了单一图书馆统计,为公共图书馆体系数字化指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区域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已成为发展趋势,利用统一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下用户服务画像服务统计将有望实现。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指标体系是一个有机生长的系统,在数字中国的发展框架下,制定国家顶层数字资源标准化建设[15],是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坚实保障。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探索优化符合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发展规律的科学统计指标体系,实现公共图书馆行业数字化指标数据的统一共享,提升公共图书数字化统计数据的价值,切实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电子图书馆藏指标体系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出版社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出版的价值链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电子书是否会取代传统图书?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