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水利枢纽人才队伍建设与思考

2024-01-31 11:23
中国水利 2023年23期
关键词:江都人才队伍水利

孟 俊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225200,江都)

江都水利枢纽位于京杭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亚洲最大的泵站集群。工程主要由4座大型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及其他配套设施组成,具有泄洪、调水、排涝、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江都水利枢纽于1961 年开工建设,1977年基本建成。工程建成以来效益十分显著,为促进苏北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江淮明珠”。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都水利枢纽,对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多年来,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发挥水利人才队伍的关键作用,致力于推进工程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初步建立了规范、高效的工程管理体系。本文立足现实需求,总结分析江都水利枢纽管理处深化“三支队伍”建设的做法,为新时代水利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一、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求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是关乎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照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新要求,江都水利枢纽人才队伍在规模、结构和素质方面还存在短板。

从人才质量来看,高端复合型人才储备有待提升。职工在知识更新、创新意识、系统思维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不强,缺乏能力强、实践技术水平过硬、专业素养较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特别是在运行管理、技术革新、创新创造等方面的人才储备还需进一步提升。

从使用效能来看,人才积极性有待充分激发。部分优秀人才的晋升受到体制机制影响,同时绩效考核结果利用和转化不够充分有效,激励措施单一或欠缺。

从创新能力来看,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有待加强。后备人才衔接不足,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后备人才数呈现“倒三角”比例,出现老化断档、青黄不接的现象,人才梯队有“断层”隐忧,一定程度上制约水利事业发展。

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做法与成效

作为水利行业窗口单位,江都水利枢纽管理处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以“三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开展高素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

1.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持续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

一是政治标尺选人。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对党忠诚,长期坚守基层站所等工作一线、重要岗位,且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同时,制定实施《青年骨干培养实施方案》,建立青年骨干人才库,开展年轻干部“四苗行动”(结合平时工作、年度考核等表现靶向性“选苗”,通过青年骨干培养行动多渠道“育苗”,在工作一线、吃劲岗位、重要部门压担式“墩苗”,在工作、学习、生活上全方位“护苗”),多措并举加强后备力量培养。

二是全面系统育人。围绕筑牢思想根基、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提升政治能力等方面不断强化政治引领,立足单位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中心工作,分级分类灵活开展集中、专项和内部培训。

三是严格制度管人。修订完善系列人员管理考核制度,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细化干部培养选拔、考核奖惩具体举措,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四是精准科学用人。有计划地安排重点培养、有发展潜力、岗位经历单一的优秀年轻干部和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干部到基层站所和对外服务工地任职。遵循干部成长规律,结合干部成长经历、个性特点、发展潜力等因素,把他们选配到最熟悉、最擅长、最能发挥专长的地方。

2.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深化专业技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专业技术人才。

一是注重引智聚力。探索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多渠道、大力度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瞄准防汛防旱、工程管理等主专业、主工种,主动对接高校,持续加大高学历人才招聘比重,引进比例从2018年的1.1%上升到2023年的5.7%。大力实施高技术人才“英才工程”、青年人才“拔尖工程”,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以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为牵引,培育富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才。目前,专业技术人才中67.16%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4人。

二是突出凝智聚慧。聚焦精细管理、智慧水利、智能泵站、河湖管理等领域,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工作方案、考核方案和月度计划,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做好全周期成长纪实。以课题为纽带组织联合攻关,培养年轻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加快建成高层次专业技术创新团队。以专业技术人才轮岗交流为抓手,实现多岗位锻炼。

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持续完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引导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创新创造。以项目研究为依托,以创新成果为支撑,融合各类优秀创新人才,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创新成果涌现,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项目2 项、水利部科技成果奖励项目3项、江苏省科技成果奖励项目11项、江苏省水利科技成果奖励项目27项、扬州市科技成果奖项目1项、江苏省水利科技推广奖项目1项。

3.建设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健全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培养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技能人才职级晋升、技能竞赛、双师互通等职业发展通道,搭建多元化评价、培训、实践等成长平台,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以培养新时代水利工匠、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先导,实施高技能人才“头雁工程”。立足水利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发挥全国水利行业首席技师工作室、江苏技能大师工作室、江苏工匠工作室等平台优势,打造“一站多点”人才孵化基地。先后培养全国和江苏省技能大赛冠军18 人次,“111 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2 人次,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省部级以上荣誉获得者70余人次。

二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历提升,强化岗位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研修交流。修订完善《“每月一试”考核办法》《师徒结对管理办法》,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联合高校创新协同育人,通过名师带徒、技能研修、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技术交流等形式,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

三是培养技能人才工匠精神。一方面,优化《技师、高级技师聘用管理办法(试行)》,制定《省部级以上荣誉获得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考核管理办法》,加大高技能人才宣传表彰力度,通过配套机制,鼓励技能人才立足岗位,把自身发展融入水利高质量发展中。另一方面,深化师徒结对“传帮带”,将带徒成果同岗位晋级聘用、评先奖优、荣誉评选推荐等挂钩,进一步提高技能传承的积极性。

三、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议

1.做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结合中央、水利部和江苏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有目的、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优化人才梯队建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同时,依据职能和主要任务,结合人员情况和岗位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即突出重点岗位、主要专业,着眼发展需求,分析队伍现状,建立干部人才模型,制定岗位人才培养计划。对主要岗位、主要专业定人、定岗、定目标、定责任,选定重点培养对象,设计人才成长路径,推动人才队伍有序成长、人才素质结构有效改善、干部人才骨干力量不断壮大。

2.持续优化人才管理机制保障

注重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等,全面提高人才管理水平。结合教育培训、技能竞赛、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等多途径,畅通人才多维度发展通道。注重示范引领,加强典型选树,深化典型培养,搭建优秀人才交流展示平台,加大人才宣传力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突出竞争激励,创新考核考评,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各类人才成长,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3.坚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引领

将水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常抓不懈。持续开展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完善职工书屋、青年学堂、职工小家、文化走廊等文化设施建设,在塑造软文化方面,深挖水文化底蕴,续水脉、传文脉,擦亮“源头”底色。注重社会责任感培养,以中华传统节日与现代节日为切入点,多元开展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夯实个体对整体的认同,激发职工履职热情。

四、结 语

水利发展,关键在人,需要人才队伍保障。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适应水利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江苏江水北调和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战略优势,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极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造就一批一流水利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大批卓越水利工程师,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为高质量推进江都水利枢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保障。

猜你喜欢
江都人才队伍水利
扬州江都区三个强化 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扬州江都区 “三聚焦”办好民生实事
枕戈待旦 令出必行 扬州江都区毫不松懈保春节安全
扬州江都区开展“五个一”专项行动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