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刍议

2024-01-30 14:29刘家用
生活文摘 2023年6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群众工作

周恩来始终按照他在重庆红岩整风时写下的《我的修养要则》加强修养,是党和人民的楷模。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强调,提高个人修养要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坚持原则,深入群众,扬长避短,生活俭朴。学习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对于党员干部锤炼党性和普通民众加强修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1943年3月18日,在重庆红岩整风时,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写下了一份《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我的修养要则》共七条,他强调了“习作合一、扬长避短、坚持原则、深入群众及生活俭朴”等对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每个人一生下来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各种知识的获得,人的修养和能力的提升都来自不断地学习。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中首先强调:“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自幼酷爱读书,从小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少年时期就有着很强的求知欲和远大的理想抱负,经常抽时间博览群书。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陷于苦难的深渊,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周恩来1917年中学毕业后去日本留学,1920年又赴欧洲勤工俭学。推进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修养,必须加强学习。周恩来工作繁忙,每天在临睡前坚持读书学习,外出乘车时,也要读书看报。每次出差,周恩来带的箱子,一定要装上马列经典著作和学习资料。周恩来不仅自己坚持学习,还要求身边的人也要加强学习,包括身边的勤务人员,也要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周恩来指示,每周一次时事报告,每周学习不少于十二个小时,周恩来亲自抽时间给他们上课。学习不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要到群众中去,向劳动人民学。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5月24日,周恩来视察北京一〇一中学,对学生说:“你们要向劳动人民和劳动人民的子弟学习。”1960年1月4日,周恩来在全国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文艺工作者加强修养,“要学习马列主义学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还要到生活中學习,向工农学习生产劳动的知识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阶级感情,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群众学习。”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提升理论水平和工作本领。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增强为民服务本领,需要长期不断地学习。学习是无止境的,个人修养也是无止境的。周恩来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提升个人认识水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但修养的锤炼提升离不开社会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才能完成。修养正是在待人接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的品德还要靠社会实践来检验。一个人的修养如何,我们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周恩来指出:“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这样修养才是全面的。”学习不能脱离实践,学习的目的是推进工作。周恩来在《我的修养要则》中强调:“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周恩来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严于律己,无私奉献,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考虑问题严谨周到、缜密细致。郭沫若在《洪波曲》中对周恩来思考事物、处理问题如此周密严谨大加赞赏,对他的工作态度和献身精神无比钦佩。周恩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都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工作马虎、自高自大、机会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曾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以他的胆识魄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党和国家出现异常困难复杂局面的时候,他虽然无力从根本上扭转乾坤,但他忍辱负重,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威望,千方百计地弥补失误,尽可能最大地减少党、国家和人民的损失,对那些乘机兴风作浪的阴谋家、野心家们,他则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地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党和国家渡过危机不懈努力。周恩来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经历了各种考验,在实践历练和考验中坚定了信仰,磨练了意志,提升了修养,提高了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必须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不掌握基本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方法,不了解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中就会栽跟头。学习也不能纸上谈兵,理论和知识只有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发挥其作用,也只有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展完善。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投入到火热的工作生活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原则

能否坚持原则并与错误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水平的重要尺度。原则失守,导致的危害是致命的。周恩来强调:“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周恩来待人接物灵活有度但不失原则,在原则问题上从不退让。1927年,中央酝酿南昌起义,张国焘在起义问题上推三阻四。周恩来坚决执行中央决议,为保证武装起义按预定计划进行,愤然以辞职相抗争。当时,张国焘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陈独秀,顶撞他是要冒很大的危险,但周恩来坚持原则,最终促成了八一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序幕。新中国后,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议题。1971年8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进行了历史性访谈,这次访谈为中美和解、尼克松的破冰之旅营造有利的舆论氛围。涉及中美、中苏、中日关系、台湾问题等,周恩来总理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绝不会拿原则做交易。”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从不搞特殊化,重情义却从不拿原则做交易。

处理公私关系,周恩来强调要坚持“一般要求做到先公后私,有的时候要求做到公而忘私”的原则。周恩来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自己亲属也都强调不能特殊化。周恩来的侄子周尔辉在北京工作,而侄媳妇在江苏淮安工作,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相关部门有意把周尔辉的妻子从淮安调往北京。周恩来知道后说,解决夫妻分隔两地的问题,也可以从大城市调到小城市,动员侄子回淮安工作。周恩来侄女想参军,顾及影响,他动员侄女回到内蒙古草原当牧民去了。周恩来一生爱憎分明、顾全大局、坚守原则,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

原则是言行所依据的准则,体现了发展的必然规律,违背放弃原则,就会犯颠覆性致命性错误。我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出现过多次“左”右倾错误,就是原则底线失守。原则底线失守,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遇重大挫折,个人发展就会陷入危局困境。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仰、坚守原则,所有公民都要遵守公德、守住底线,否则,就会出问题、犯错误,甚至会成为阶下囚。

三、深入群众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创造,个人才能进步。加强自身修养,周恩来强调,必须“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红军长征途中,食物匮乏,周恩来把自己省下的半碗青稞面分给战士泡水喝,把担架让给病重的战士。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的交通不如人意,为了了解北京交通的真实状况,周恩来总理就曾与群众一道乘坐公共汽车。1954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周总理乘坐公交车,正是下班的时候,车上人多拥挤,没有位子坐,车开到北京图书馆站时,有一位乘客认出了周总理,大家争着给总理让座,周总理还是自己站着。一路上,总理亲切地同大家谈心。经过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总理了解到了许多情况,立即责成有关部门研究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才会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周恩来说:“人民的世纪到了,应该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周恩来的一生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始终与百姓心连心,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的红色江山是依靠人民群众打下来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苏联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还比较突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持续深化纠治“四风”,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搞花架子的形式主义和摆官架子的官僚主义都没有考虑群众需求,是广大群众深恶痛绝的。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必须真正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增长才干,有所作为。

四、扬长避短

加强个人修养,每个人应该做到扬长避短,严于律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加强个人修养,就要“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人人都喜欢听赞美之词,表扬容易做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却很难。加强个人修养,重点是要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虚荣心,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无私的精神、坦荡的胸怀和豁达的心态。周恩来一生对自己严格要求,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新中国成立前夕,因为工作繁忙,有的任务比较急,周恩来曾两次误会了一个同志。在了解到事情真相后,他专门找到这位同志,诚恳地当面道歉,承认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都会犯错误、出问题,自己的不足、问题、错误有时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批评可以使自己看到原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和不足,再去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补缺补差,做到扬长避短。1942年9月16日,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团结”副刊发刊词中指出:“一个人或一个政党,如果不敢正视错误和改正错误,那么,这个人和这个政党就一定不免于失败。”我们党和党的领袖在历史上因为各种原因也犯过错误,但我们勇于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回到正确轨道。衡量人的修养如何,不在于犯不犯错误,有没有缺点、不足,而在于对待错误、不足的态度和行为。加强个人修养,就要敢于承认错误,主动查找缺点、不足,努力去修正错误,补差堵漏,做到扬长避短。

扬长避短才能使人不断成长,才能不断推进工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着西方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和有利因素,但也存在着不少短板和问题,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要看到自身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增强自信;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短板,不要自大自负。发扬长处、纠正短处,就能坚定方向,激发动力,扬帆远航。

五、生活俭朴

个人修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周恩来多次强调要过好“生活关”。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最后强调:“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就必须做到生活俭朴。周恩来强调,艰苦朴素是我们的传统美德,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注重节约,自己生活俭朴,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周恩来生活一直艰苦朴素,饮食清淡,从不浪费一点粮食、蔬菜。新中国后,周恩来所住的西花厅是老房子,多年未修,一次他出差学习时间较长,工作人员趁此对房子进行了翻修,新换了一些家具。周恩来看到焕然一新的住房时,愣住了,严肃地批评了工作人员,要求把能用的旧家具换回来。周恩来强调,领导干部不能级别越高,生活要求越来越高,领导干部铺张浪费,必定影响左右的人上下其手。党员干部在生活上要以身作则,否则,将会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家兴国盛离不开勤俭,奢侈浪费必然带来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历史上因奢侈浪费导致家破国亡的事例比比皆是。

节俭朴素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艰苦奋斗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党的二十大提出“三个务必”,都强调了“艰苦奋斗”。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我们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弘扬勤俭节约精神,杜绝奢华浪费,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营造风清气正、崇尚俭朴的良好氛围。

周恩来一生光明磊落,品德高尚,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楷模,也是普通人的典范,其人格修养既是中国人的精神脊梁,也对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美国作家海明威认为,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从周恩来身上看到了那种真正高尚无私的人格。肯尼迪的夫人说:“全世界,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我们每个人都应按照周恩来的修养要则的要求,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深入群众,改进作风,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打磨锤炼,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周恩来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4]石仲泉,周恩来:一部党性修养的大书[J].毛泽东思想,2010(04):54-65.

[5]马相华.周恩来的伟人品质与人格魅力[J].兰台世界,2010(19):11-12.

[6]潘敬国,郑超.从《我的修养要则》看周恩来的精神境界[J].机关党建研究,2019(06):60-62.

[7]汤涛.学习周恩来《我的修养要则》[J].党建,2021(03):39-40.

[8]徐行,张妍.周恩来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J].党史博采(上),2022(08):26-31.

作者簡介:

刘家用(1972—),安徽宿州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群众工作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不工作,爽飞了?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
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