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阳,党 明,韩文娟,秦小佩
(焦作市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454000)
慢性病以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为代表,其病因较复杂且病程迁延,其中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死亡及致残的首位病因,且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1]。尽管当前的医疗卫生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脑血管病患者不仅承受来自社会及家庭带来的精神压力和疾病负担,还由于患者缺乏对脑血管疾病康复护理的认知、如何正确用药及健康教育,导致患者用药知信行及健康行为水平较低,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尤为重要[2-3]。5E康复模式由国际康复协会(LORAC)于1994年提出,包括鼓励、教育、运动、工作及评估5个部分,旨在通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促使慢性病患者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促进有效的疾病应对和健康行为[4]。5E康复模式能有效提升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但将其应用在脑血管疾病中的报道较少。2020年5月1日~2021年10月1日,我们对60例脑血管疾病实施5E康复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5]并经过临床确诊者;②意识清楚、语言通畅者;③自愿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护理及健康教育者;④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严重重要脏器疾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者;④四肢瘫痪者;⑤精神疾病史或近3个月服用精神类药物者;⑥中途退出本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58.77±7.13)岁;受教育年限(12.81±3.14)年;体质量指数(BMI)(23.71±3.09);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血栓15例,脑出血16例,其他11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8.72±8.44)岁;受教育年限(12.84±3.22)年;BMI(23.69±3.44);疾病类型:脑梗死17例,脑血栓16例,脑出血19例,其他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出院前进行康复方案相关健康指导,出院后每2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通过微信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并制订生活指导、用药指导、饮食及运动干预、康复训练等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E康复模式,干预3个月,具体内容如下。
1.2.2.1 鼓励 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有技巧地告知患者目前康复状况,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康复目标形成正确认知,给予尊重、理解和激励,与患者多次沟通后总结其现存或潜在的健康行为。通过一对一讲述其他患者成功康复案例、组织患友间互相交流等,帮助患者对科学康复行为产生积极的向往,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患者健康行为或合理用药知信行的进步,予以肯定和表扬,形成阳性强化反应。
1.2.2.2 教育 结合脑血管知识问卷及脑血管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脑血管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行为管理水平[6],明确患者现存问题并分析问题发生原因,在此基础上结合每例患者重点教育内容,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进行知识传递、建立信念及行为改变3个教育步骤,具体内容如下。①知识传递:制作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手册,包括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常见症状干预方法、并发症预防、健康生活行为指导等,将其制作纸质版确保患者及家属人手一份,并在手册上制作授课视频二维码,录制脑血管患者饮食、运动、用药等授课视频,待患者扫描二维码后随时观看教学视频;制作脑血管健康知识问卷星,检验患者对疾病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时完善护理干预方案。②建立信念:鼓励患者描述自认为的健康生活方式,针对患者自身生活方式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如缺乏运动患者在今后生活中尽量每周锻炼3~5次,转变患者观念,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观念。③行为改变:在患者住院期间,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健康饮食、规律用药、健康作息、运动,指导患者学会监测心率,树立健康的信念。对出院患者利用微信平台、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等,监督并评价患者健康行为及用药依从性。
1.2.2.3 运动 由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及生理、心理因素等制订康复运动方案,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康复运动训练,1次/d,每次30~40 min,每周5次,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康复训练,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一对一康复训练,护士说出指令后患者复述指令,在护士协助下进行训练,家属在旁观看并学习,待患者逐渐掌握训练动作后,由家属陪伴进行自主训练。①躺卧康复训练:包括抗痉挛体位正确摆放方式、桥式运动训练、左右翻身训练、足跟上膝盖训练及掌心外翻训练等。②手部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完成Bobath手前推、后移、举高、翻转手臂训练、双手举至肩膀训练、反手及举手训练等。③坐、站立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完成足跟控制训练、交叉捶腿训练,由坐位至站位训练、重心前后移动训练、站立踏步训练、行走训练等。④日常活动训练:如清洁卫生等方面的训练(手卫生、洗漱、洗澡活动等)、仪容仪表修饰训练、如厕训练、穿衣训练等。
1.2.2.4 工作 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身体允许情况下,鼓励其恢复工作状态,获得社会归属感。鼓励退休患者将工作定义为家务,适当进行家务活动或其他有益的社交活动。
1.2.2.5 评估 在干预3个月内,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1次微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为是否按时遵医嘱用药、是否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是否进行训练、自我监测情况等,对患者不足方面提出整改意见,肯定患者表现好的方面。
1.3 评价指标 ①用药知信行:采用安全合理用药知信行水平问卷(KAP)[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用药知信行情况,包括用药知识、用药态度、用药行为,满分107分,分数越高表示知信行水平越高。②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包括营养、运动、人际关系、压力、健康责任及自我实现,满分135分,分数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③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包含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43个条目,满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效度为0.98,Cronbach′s α为0.97。
2.1 两组干预前后KAP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KAP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5E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知信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KA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5E康复模式能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知信行水平。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是影响康复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年龄较大且合并其他疾病,服药种类较多,患者很难正确、及时用药,用药知信行水平较低,因此,如何提高用药知信行水平是患者康复的重点。本研究应用5E康复模式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用药知信行原因在于:5E康复模式对不同患者用药行为联合知信行健康教育进行知识传递、建立信念及行为改变干预,通过掌握患者用药知识的偏差和薄弱点,采用较高适用性、针对性、可循环的健康教育,弥补患者用药知信行方面的缺陷,在循环往复的教育-评估-再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患者对正确服用的认知,逐渐完成患者用药不良态度的扭转、错误服药行为纠正,进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用药知信行水平起巩固和提升的作用[10]。郜书平等[11-12]研究显示,5E康复模式强调慢性病患者的参与对康复结局的重要性,鼓励患者主动管理疾病,进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结果与其相同。
5E康复模式能改善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5E康复模式能提高脑血管患者健康行为。分析原因:5E康复模式在科学护理流程的基础上,不仅规范和同质化护理人员护理干预措施,还加强患者人文关怀,通过鼓励、激励的模式,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开启基于兴趣之上的护理行为;通过教育环节丰富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知识储备,纠正患者错误认知;通过运动环节实施针对性、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为后续运动方案提供科学化指导;通过工作环节强化患者家庭功能及社会功能;最后通过评估环节动态评估患者健康问题,对于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通道,实现对脑血管疾病康复干预的持续上升循环管理,进而提高患者健康行为水平[13]。5E康复模式能够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并深化患者责任意识,促使患者建立健康行为,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5E康复模式能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5E康复模式能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5E康复模式通过定期健康教育维持脑血管疾病患者康复行为;通过制订循序渐进的运动方案激发患者肢体潜能,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同时促进血管新生,增加骨骼肌活力和耐受力,增强患者体能水平;在患者出院后利用微信等远程支持平台提供持续性护理服务,促使患者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有研究显示,加强患者手部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有研究者,将5E康复模式应用在慢性病患者中,患者运动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5E康复模式能有效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用药知信行,并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