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以涓滴,皆可成流

2024-01-30 02:11汤飞平
师道 2024年1期
关键词:公开课青年教师书写

汤飞平

“青年教师”这个称呼,让我想到了曾经的自己,想到了我开始的十年。叶圣陶先生谈为师之道,强调“肯负责,有本钱”。“肯负责”是师德修养,而所谓“有本钱”,则是指有厚实的业务功底。青年教师开始的十年就是“打底子”“攒本钱”的十年。

“打底子”自然需要多读书。海德格尔曾说,“教师必须能够比他的学生更可教。”王尚文认为,所谓“更可教”就是教师的那个圆比学生的那个圆更大,圆周外面的世界也更大,他的未知比学生更大,引发的好奇,质疑,探究的东西也更多。而阅读,就是扩大圆的最好途径。北大的温儒敏先生曾在很多场合说过,青年教师刚入职的那几年最应该做的事就是“补课”,把大学里应该读却没有好好读的书重读一遍。是的,奠基式的、打根底的閱读越宽厚、扎实,我们专业发展金字塔的底座就越牢固。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竞争力是实践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它的生成基于实践的反思和研讨,更需要专业的阅读作为支撑和引领。以我的成长经验,青年教师需要尽快绘制一张专业研修研学的“地图”,将研究领域或主张与标志性人物及其著述建立对应关联,让这张地图成为我们今后十年、二十年职业阅读和专业成长的重要参照。比如,语文学科教学,可以有类似这样的对应:语文名师—钱梦龙、于漪、窦桂梅、王君、黄厚江、余映潮,郑桂华、程红兵、肖培东等;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李海林、王荣生、王尚文、韩雪屛,陈隆生等;文本解读——王先霈、钱理群、王富仁、孙绍振、陈日亮、詹丹等。

我以为,我们的专业阅读可以沿着两条基本的路径出发,一是专人式阅读,二是问题式阅读。专人式阅读就是读通、读透一个人(教育家、教学名师、学科相关专业的权威),尽可能吸收其最全面、最精华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比如,我们熟知的班主任李镇西老师,他身上就有鲜明的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子。问题式阅读则是以“问题”为起点,以解答某个或某类教育教学困惑为动机,有序列地展开系统、深入的阅读。比如,语文老师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一种普遍的困惑:这篇课文该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为了对此形成比较理性的判断,我们不妨系统阅读王荣生的《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等著作,以及胡根林、郑桂华、李卫东等学科专家的相关论文。

“打底子”,很有必要多读书,但必须借助书写,才可以消化阅读,带动思考。写作能倒逼思考的深入,阅读的开拓。

我的很多原创课例和教学论文都是在读写互促中形成的。记得几年前,我准备经典小说《项链》的阅读鉴赏公开课,那段时间正读着郑桂华老师的《凸显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和棠棣之先生关于“症候式”分析的相关论述,于是我开始思考运用“症候式”分析理论凸显小说情节的教学价值。为了撰写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的教学设计,我又读了《项链》名家教学实录、教学设计以及解读赏析论文近30篇,共计10万余字。那堂公开课也被听课的老师和专家评价为极具学术意味和探索价值。随后的反思和总结中,我先后完成了《五环节凸显小说情节的教学价值》《例谈小说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选择》等一系列与课例相关的论文和札记的撰写,也因此拓展阅读了戴维洛奇的《小说的艺术》、孙绍振的《名作细读》等5本学术著作。基于这些阅读和思考,我主持了省级课题《文学类文本解读的有效教学转化研究》,迈开了课题研究的第一步。一堂公开课,让我在读写的互促、循环中,建构了“点”“线”“面”立体化的思考和研究网络,收获颇多。

其实,教育教学的书写,技巧在其次,贵在有心。我们常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当然是书写最好的状态,正如陈日亮先生在《语文教学归欤录(上卷:纵谈·答问)》中所说,“不会随时都能见到‘瓜熟,也不会天天都有‘水到,青青之不弃,涓涓之汇积,须依靠细致耐心的‘手工活。因此,通过日常的坚持书写来记录心得,整合经验,催熟见解,就显得十分必要。”

怎么写的困惑,很多时候是源于写什么的茫然。年轻的朋友们不妨从写反思开始。因为,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反思性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始终会是那个重复地推着石头的西西弗斯,只有基于不断的经常性反思的经验才能让我们通过“推石头”站到高位,将实践变为智慧,实现连续生长。最重要的是,只要你愿意,每一天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一切,都能成为你书写的素材。天天记录、反思,天天惦念着教育,思考着教学,有了牵肠挂肚的投入,才可能有“妙手偶得之”的灵光。

当我们的教育理论还不够充盈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写事”。拿起笔来,教育中的一个个小“事故”便能转化成一个个吸引人的小“故事”。读一读管建刚等诸多德育专家便能借鉴。当我们的教学主张还不够鲜明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写课”,拿起笔来,课堂上的一个个小“意外”便能积攒成一个个小“智慧”,看一看王开东等众多教学名师就可模仿。当我们的思考研究还不成系统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写感”,拿起笔来,日常中一种种小“现象”就能引发出一串串新“追问”,学一学吴非等教育名家便能受益。

我们常说,教育是唤醒和点燃。二十年来,实践和思考给我最大的体悟是,最好的唤醒就是自己不停下脚步,最好的点燃就是把自己当火把。所以,我想对青年教师说:带上一双爱阅读的眼睛,带上一支爱写作的笔,读写起来,努力发展自己,要相信哪怕只言片语,积以涓滴,皆可成流。

(作者单位:湖南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成 盼

猜你喜欢
公开课青年教师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书写春天的“草”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