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4-01-30 09:32
大众文艺 2023年24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马 策

(南通大学,江苏南通 226000)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行为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者、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者、心理健康队伍的联络者、心理危机工作的预防者,务必要树立警惕意识,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学习,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航人”。

一、艺术治疗研究综述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参与艺术是应对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并以欧洲文艺复兴杰出代表达•芬奇《圣母子与圣安妮》画作为例进行了恋母情结及艺术崇高性的阐述。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以绘画方式记录自己的意向和梦境,追寻自性。美国精神病疾医生南姆伯格1960年在美国成立了艺术治疗组织——艺术治疗协会,艺术治疗正式成为心理治疗方式之一[1]。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医学博士迈克尔•萨缪尔斯创立了第一个涉及艺术与治疗的非营利性机构“艺术治疗力”;美国注册护士玛丽•洛克伍德•兰恩博士在圣茨医院开创“圣茨艺术”治疗方案,让艺术融入病人生活,为病人寻找希望。现如今纽约大学、普瑞特设计学院、莱斯利大学在内的21所美国高校开设了艺术治疗硕士项目;意大利米布雷拉美术学院开展了艺术疗愈理论与实践课程。在中国,中央美术学院2022年开设了艺术治疗专业;香港大学开设了表达艺术治疗硕士。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心理学教授的孟沛欣2021年10月-12月期间在中国上海库伯美术馆执导了“艺术•疗愈整合展”,呼吁当下的人们踏上寻心之旅、遵循内心、珍惜灵性、亲历艺术、学会疗愈及整合自我。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对艺术治疗保持关注,提出艺术是很好的情绪抒发手段,绘画、摄影、拼贴等直观图像不仅可以传达想法,还能让青少年学会通过艺术表达抒放自身的情绪。同济大学2022年首届艺术疗愈国际研讨会围绕“艺术疗愈与教育方法、艺术疗愈的跨学科融合、艺术疗愈的多媒介实践、后疫情时代下的艺术疗愈”四大方向挖掘艺术与心理学科的新增长点,为传统文科学科注入更多技术元素和理工融合的活力,助力中国在艺术与心理教育交叉学科的前沿发展。

艺术治疗中艺术指视觉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烹饪、园艺、室内装潢等艺术形式;治疗是指针对情绪问题、人生危机、悲痛、创伤、个人成长、家庭关系及工作问题方面的治疗。进行艺术治疗的前提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艺术家和治疗师,当与周围的一切产生共鸣时,可以看到并做到一切、接受自己、愿意探索世界,就能找到艺术家的影子,治疗师负责平衡身心,确保生存、成长以及治疗。艺术心理治疗需要激活心中的艺术家与治疗师,找到一条富有创意的宣泄途径展示真实自我,利用创造性以极其深刻的方式治疗自己。当成为生活中的艺术家,具有治疗力时,就能在生活中创造艺术治疗时间和空间,与心中的艺术家见面,摆脱心中的批评者,当深刻的个人艺术触及一个人灵魂核心时,即使那些自认为伤口永远不会愈合的人,也能开发出治疗工具来治疗心理伤疤。研究表明:创造力、艺术及精神体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加速个人成长、提高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强度;带着治疗意图进行艺术创作时,能够摆脱心中的批评者,邀请心中的艺术家和治疗师合二为一,从恐惧、焦虑、竞争批判及压力的生理状态转变为爱、关怀与治疗的生理状态[2]。

二、艺术治疗介入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的意义及策略

《2022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中显示了国内在校大学生心理普测调查数据:约21.4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抑郁风险,45.28%的大学生可能存在焦虑风险。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开展心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与高校的稳定发展相关联。艺术治疗在数百年发展中形成了完整的艺术心理治疗方案,铺设了一条通过创作力与治疗力相结合实现自我转变的道路。由此可见,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工作中介入艺术治疗,既能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注入创新与活力,又能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有效性,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焦虑、适应性、人际关系、性格与情绪、求职与择业、恋爱与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心理工作时,艺术治疗介入方式方法值得思考,笔者以艺术媒介音乐、舞蹈、绘画、文字为例进行策略探究,所述内容愿与读者商榷。

研究表明: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人的各项生理指标、情绪体验也会发生变化,如舒缓安静的音乐能稳定人的情绪,激昂欢快的音乐能使人感到开心、兴奋等。在学生存在焦虑、抑郁时,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心理治疗音乐舒缓、控制情绪。例如:著名钢琴曲《安妮的仙境》《四季》都有机会在记忆和感情层面唤醒学生的节奏与参与感,强化意识,创造平静与安详。研究表明:跳舞是激发和滋养两人之间关系最好的方式,也是增强朋友之间社交联系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存在适应性、人际关系问题时,高校辅导员介入舞蹈治疗,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舞蹈或双人舞蹈方式增进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能够提升学生的信任意识、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尚未成熟,面对恋爱挫折难以应对,舞蹈作为一种放松心境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释放内心情感、增加自信,减轻失恋以及情感创伤中的痛苦。绘画统称视觉艺术,学生出现各类心理问题时,高校辅导员都可以介入绘画治疗,学生通过画出意向中的景象;用黏土、纸张做出心中的塑像、把自己的治疗故事画成连环画等方式能够获得灵感和能量,表达灵魂、寻找美、享受愉悦、激发乐观心态、寻找自我平衡;绘画表达的过程又是分解注意力、寻找精神导向的过程。文字是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引导人进入充满创意的世界、召唤遥远记忆、揭示未被发掘的力量,当学生存在就业困惑时,高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主动塑造自己的人生故事,阐述自己的就业观,发现自己的就业问题和就业盲点,正确认识自己,寻求适宜的就业方向,发现就业机会,进而促进良好就业的形成。文字也是治疗创伤的良药,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显示,用全新的文字代替已有文字,是新旧信息的替代,例如一段受虐待的记忆可以被父母关爱的文字图像替换,这些图像文字会逐渐代替令人痛苦的创伤影响[2]。

三、艺术治疗介入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应用途径

(一)艺术治疗的生理基础

艺术治疗生理基础是精神转变引发身体改变,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产物,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率、消化、出汗、瞳孔扩张及性欲等身体机能,自主神经系统有两个相对分支,即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被唤醒后会导致心跳加速,呼吸加快,将肾上腺素和压力激素送到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生理上的警觉;副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后,会产生放松、肌肉重建、免疫系统改善以及治疗的效果,这一过程被称为唤醒-释放循环。当一个人头脑中形成的影响转变为艺术媒介(如音乐、绘画、跳舞、写日记)时,这些艺术治疗行为能创造出深度治疗集中力和有意识的肌肉活动,若脑海中出现的是愉快、释放压力的影响,身体就会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进入状态,心跳和呼吸速度会减慢,血压下降,身体的生理机能会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会吸引一个人的全部注意力,将被治疗者从对外部世界的担忧中解放出来,得到舒缓与自由[2]。

通过对艺术治疗的生理基础进行解读:高校辅导员介入艺术治疗进行大学生心理工作时,需要掌握翔实的艺术治疗知识,全面分析学生生理、心理在接收艺术影响后的变化,不断探索、创新艺术治疗媒介应用的方式方法,完善艺术治疗评价体系,利用好高校辅导员的朋辈优势,“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开展心理工作,将艺术治疗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生活、校园文化生活、教育教学之中[3]。

(二)艺术治疗在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中的实践途径

1.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

当代高校大学生在进行心理普测时,鉴于心理问题具有隐私性,学生可能会规避问卷选项、逃避参与等现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注册治疗师科妮莉亚、艾尔伯特致力于引导式绘画艺术疗法的研究,提出线条作为诊断性的艺术治疗工具,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心理洞察,通过对被治疗者所绘断线条断开的特征、密集的特征、精细的特征、透明的特征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到被治疗者的情绪象征,帮助被治疗者寻找疗愈方向[4]。笔者认为将线条描绘应用于学生心理问卷调查之中,将有机会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兴趣、展示自己真实的心境、减少逃避及规避问题现象、也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把握。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学生赏析、细读自己的作品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研究表明:将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融入心理调查问卷中,能够帮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对待问卷,减轻学生的警惕性。例如,将设计语言巧妙地融入问卷之中,依据色彩心理学创新性地对问卷进行图案及外观的升级,增强问卷的美感,能够使得大学生乐于参与到问卷之中。

2.谈心谈话

谈心谈话工作是高校辅导员沟通师生心灵,增强师生信任感的有效方式,心理辅导作为谈心谈话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具备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和动态性,随着当下高校心理问题学生数量的增多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不稳定,高校辅导员难以做到随时随地地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谈心谈话的过程中融入艺术治疗媒介,根据不同学生特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艺术表达时,能观测到学生隐匿的心理状态,在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学生输送心理营养。例如面对人际关系矛盾学生时介入艺术治疗,可以引领学生通过绘画、撕纸等形式表达思想,例如:迷宫般不断的圆形线条能够间接分析出学生可能存在自闭倾向;连续不间断、无规律的撕纸行为能够间接分析出学生需要缓解紧张情绪,引导学生将这些潜意识里的压抑和烦躁表达出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自我疏解以及改变生活观念、寻求人生方向。

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实践活动

高校辅导员在心理课程教学中拓展方式方法,将表达性艺术治疗引入课程教学,将有利于学生提升对心理课学习的兴趣,发掘适合自己的艺术治疗形式,主动寻求调适心理状态的艺术媒介,进而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研究表面:将音乐治疗融入心理课教学之中,创设演奏、创作、聆听的音乐情境,将个体音乐治疗与团体音乐治疗充分结合,引导学生释放情绪,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叩响学生的心扉,给予学生温暖和希望,进而保证心理课程授课效果。研究表明:在心理活动中渗透艺术成分,能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适性。例如引导毕业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表达理想自我,清晰自己与目标之间差距,寻求努力方向,进而减少毕业生就业的焦虑和无助,增强对未来美好明天的憧憬的向往,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挑战[5]。对于心理活动,笔者曾组织参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撕纸治疗、手语操治疗等心理活动,明显发现很多心理问题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开始走出心中的阴霾,积极寻求艺术治疗和帮助,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但是对于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如自残行为频繁、思维意识完全不受自身控制的学生,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根据学校心理中心的专业评判、领导的指示采取下一步救助措施,必要时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联系,共同将学生带往精神病医院进行治疗。

4.评价机制

艺术治疗介入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及群体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建立完整的治疗关系和评价体系。艺术治疗是长期的机制,需要一定数量的实践积累以及理论学习。高校辅导员要利用好辅导员队伍优势,心理健康中心合作优势,学生干部、党员干部协助优势,建立艺术治疗实践小组,不断征求他人意见进行治疗方式的创新改进,不断创造必要的物理和心理条件,及时、分阶段的分析艺术治疗的反馈情况。高校辅导员还要足够变通,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情况灵活采取不同风格的艺术治疗方法,及时向心理专家请教,保持高度的敏感性,控制好与学生的距离,建立完善好整体学生的心理档案,及时分析治疗效果与影响力。

四、结语

综上,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普遍且多样,学生的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将严重影响校园的安全及和谐稳定发展。高校辅导员要增强对心理工作的认识和信心,也要增强自身的心理素养,对学生的群体问题及个体心理问题要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能够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倾心护航。本篇文章探析了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应用;艺术治疗介入高校辅导员心理工作中的意义、策略;提出高校辅导员从心理状况调查、谈心谈话、教学与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方面介入艺术治疗的路径,以多种艺术形式为载体为大学生做好心理服务工作,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