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琳
(西安工程大学,陕西西安 710000)
南阳历史悠久,汉代是南阳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是当时闻名全国、政治经济地位仅次于国都洛阳的大型商业文化都会之一,固有“南都”之称。因此南阳成了各路名人志士、列侯士大夫的争相入足之地。政治与经济的繁荣使人们又不满足于现世,开始追求死后的世界,于是开始盛行厚葬之风,这些多方聚集起来的达官显贵以雄厚的财力在南阳地区用砖石构建冥宅大墓,并在墓葬建筑上雕刻壁画,于是便有了一块块画像石的面世。
1.造型夸张变形
南阳汉画像石在写实的同时,造型又夸张变形,气势浩大,不拘小节,着重表现整体形象的神韵、神态,给人以一种震撼的力量。例如在众多的舞乐百戏画像中,舞女的形象极具夸张,通常被刻画成细腰肥臀的形态,两只长袖飞舞缠绕,姿态婀娜多姿,动作流畅如云,极富动感,充满了艺术张力。这一特点不仅体现在人物画像中,而且也运用在动物画像中,腾空的巨龙、飞奔的猛虎及其他跳跃的猛兽更是气势如虹。
2.构图疏朗明晰
南阳汉画像石在构图上给人的感受是细致入微、疏朗而又形象鲜明。画面内容上没有复杂的构图编排,也没有采用分层分格的图案排列,不会出现不同题材相互混杂的情况,整体画面主题突出,让人感觉疏朗明晰。如“二桃杀三士”图中,由左至右分别有三个神情各异的武士,面前有一桌,桌上放着两个桃子。前面两位共同伸手去抢桃子,而剩下一位满脸怒容,他手拿兵刃,做着要自刎的动作。画面生动形象,主题十分突出,造型虽然简单,但却将人物强大的气场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撼动人心的艺术享受。
3.线条飘逸洒脱
南阳汉画像石受楚风影响,其运用线条的技巧展现了自如挥洒、行云流水的风采,其精炼而概括的形式充满了张力,渲染了一种洒脱浪漫的氛围。在《四神天象图》中,天帝端坐在画面中央,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分别位于天帝的上下左右,左侧刻有女娲及南斗六星,右侧刻有伏羲及北斗七星,并以动感强烈的代表云气的线条填充背景,使整幅画面充满神秘和飘逸的风韵。
1.事死如事生思想
在古代社会,人们并不知道客观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也不能精确的了解人体的构造。再加上深受封建主义和神话故事的影响,所以他们对灵魂深信不疑。他们将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寄托于虚幻的精神世界,以期满足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中的需求,这一观念在南阳表现得十分突出。在那里,“子为其父,妇为其夫,竞相仿效”,“东至乐浪,西至敦煌,万里之中,竞相用之[1]。”由此可见汉代的丧葬文化已根植于民心,人们基于现实生活,提前安排自己死后的生活,把对现世的不满在来世得到满足。
2.质朴的人文思想
汉画像石通常以人为主题,其刻画内容充分展现了汉代人征服世界的大丈夫精神。在南阳的汉画像石中,“角抵”在艺术表达上是独树一帜的。汉代角抵戏是一种消遣方式,它所呈现在画像石上的景象蕴含着清除升仙之路上障碍的寓意,具有辟邪的精神内涵。此外,南阳汉画像石还以神仙幻想题材为另一大特色。“神没有作为异己的对象和力量,而是人的直接延伸,向往与神仙交织并列,体现对现实世间的充分肯定和玩味[2]。”由此可见充满了质朴的人文思想。
3.儒家“天人合一”思想
丧葬文化的兴盛,得益于儒家学说在礼制上的奠定。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等人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念,使儒学首次在古代社会占支配地位,其中“天人合一”和“仁孝”观念,正是汉代丧葬文化的体现。这一主张成为当时主流思想,为百姓所推崇。此外,汉代新儒学的哲学思想对民间信仰生态意识的形成和强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3],无论是皇室还是百姓,人人都对灾难感到恐惧,积极虔诚地祭拜神明,祈求百恶除尽、万象更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人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逐渐增强,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也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数字技术与文化传播的结合使原本呆板无趣的传统文化变得“活起来”,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绽放新的光彩。南阳汉画像石文化也在新时代的影响下具有了一定的数字化传播途径。
南阳汉画馆是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专题博物馆,如今已被列入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宣传和发扬南阳汉画像石文化的一个主要官方途径[4]。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南阳汉画馆也相继开设了社交媒体账号,为宣传南阳汉画像石文化做出努力。2022年5月19日南阳汉画馆上线了“云上参观南阳汉画馆”的功能,采用VR全景技术使观众通过扫描二维码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到汉画馆每个展厅的陈列以及每个画像石上画面的内容,并且配有语音讲解功能,让游客在参观时能够清晰地对汉代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汉画馆以馆藏汉画像石为载体进行文创产品设计,赋予其新的创意与功能,从而让“躺”在博物馆中的石头“活”了起来。2023年5月26日,河北广播电视台文化纪录片《大汉中山》摄制组到汉画馆采访拍摄,用全新的视角重新解读大汉的风云历史,以文物为媒介,勾连现代与历史,呈现大汉王朝的文化魅力。南阳汉画馆利用大众媒体提高了南阳汉画像石的曝光量,更进一步提升南阳汉画像石文化的社会知名度。
1.数字化传播形式单一
当前,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最有效的传播形态是建立数字博物馆和移动APP。数字博物馆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互动娱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媒体交互艺术手段,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的虚拟展馆[5]。此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采用一些有趣的文案及个性化的展示方式将文化信息传递给大众,使传统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当然,还可以通过影视节目、电视广播这些较为传统的媒体方式,通过屏幕将文化遗产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目前南阳汉画像石文化尽管已有一些数字的传播方式,但整体上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最主要还是以电视节目、微信公众号等传统的媒体为主。虽然也提供了VR全景展示的服务,但目前各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对使用者来说观感不高。
2.视觉形象系统化意识薄弱
汉画馆作为南阳汉画像石文化宣传推广的一大阵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但就南阳汉画馆目前的视觉形象来说是不完整的,没有引入系统的视觉形象设计,推广力度也很薄弱,与当今一些主流媒体上受大众欢迎的博物馆相比,整体的视觉形象还是比较落后的。第一在标志设计上设计方法陈旧,色彩较为单一,没有体现汉画像石色彩的特点。其次标志图形也太过具象化,难以有记忆点,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不够,总体并没有体现出南阳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第二在室内标识系统上也同样存在内容陈旧且形式单一的问题,设计风格混乱缺乏统一性,整体过于传统而缺乏时代感,使参观者的观感不佳,不利于南阳汉画馆的宣传和发展。
3.文化资源的转化方式过于直接
前文中提到南阳汉画像石也发展了相关文创衍生品,但在设计时多是对汉画资源的简单复制,仅仅将汉画中的某一人物或动物形象提炼出来作为设计元素,以平面形式将其印制在各类产品表面,从而形成办公文具、旅游纪念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比如汉画馆设计的汉画镇尺,就是将汉画石刻画像伏羲执华盖和女娲执仙草的形象直接提取出来作为设计元素,然后印到镇尺上,就形成了一个办公用具的文创产品。这种转换方式虽然容易被大众理解,直观的传达出了汉画的内容,但是对于元素的运用来说过于表面化了,设计层次够不高,元素提取深度不够,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这种将文化资源直接转化的方式无法体现汉画像石的文化内涵,缺乏创新意识。
南阳汉画像石在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应该在深度了解画像石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画像石中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进行提取,运用现代化的表达符号,经过简化、变形的处理进行创新性设计,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文创产品,体现出南阳汉画像石的传统价值和文化精神。
南阳汉画像石在造型上追求夸张与变形,不纠结于形的相似,而是着重表现整体形象的神韵。因此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可以借鉴这一点。南阳画像石中有许多动物的形象,将动物的形象提取出来将其简化,采取简单的线条勾勒轮廓,根据动物的特性进行适度的夸张处理。例如在设计兔子的形象时可以将其耳朵放大,兔牙突出,表情不采用写实而采用卡通的形象进行表现,从而强化兔子可爱的形象。在色彩上使用画像石中常见的暖色,这样既保留了画像石的特点,同时也不失兔子其可爱的形象。最后在画面上添加一些纹样图案来填充背景,使画面看起来更加丰富多彩。最后将设计与生活中的办公用具结合起来,这样一个充满趣味同时又体现画像石艺术特色的文创产品就诞生了。
其次可以根据画像石本身的特性来进行创新设计。画像石是一种石刻艺术,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可以遵循这一特性,结合消费者的需求来创新。例如,南阳汉画馆中《伏羲女娲交尾图》是神话题材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幅图,伏羲女娲是华夏文化中的创世神,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生儿育女。伏羲还制定了嫁娶的规则,创立了人类的婚姻制度,因此伏羲女娲也象征着爱情的美好。在产品设计时可以提取《伏羲女娲交尾图》中的形象,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制作成木制的戒指,并且保留画像石石刻的性质,消费者可以在戒指上刻下时间、名字等有纪念意义的文字,使戒指具有更多的情感价值。
新媒体的不断进步为传统文化遗产的发展和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传统的展示方式相比,新媒体展示传统文化遗产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灵活性更高。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上可以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而不再局限于博物馆、图书馆等传统场所的展览方式。这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更便捷、直观的接触途径,也使得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的方式不仅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同时也为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对于南阳汉画像石应该加强网络传播,利用好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做好新媒体平台运营工作,向外界输出优质文化内容,做好宣传工作。最重要的是应该搭建南阳汉画像石数字博物馆,其中不同的页面拥有不同的功能。首页建立南阳汉画像石文物资源数据库,利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画像石清晰具体的展现在用户眼前;导航页提供景区或者博物馆内的导航路线和语音服务,游客可以了解自己想去的地点和所想参观的藏品的位置,从而节省时间快速到达目的地;社交页面人们可以实时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对南阳汉画像石的体验和感受,促进文化的交互性传播;商城页面有众多相关文创衍生品,可以在线挑选自己所感兴趣的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纪念收藏意义;在互动页面,可以引进含有画像石元素的小游戏或进行知识问答竞赛,使文化与娱乐相结合,使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增加文化认同感。
信息时代,饱含传统文化特点的现代品牌形象在其传播过程中正在成为日益显著的符号化标志。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品牌形象扎根消费者群体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之一[6]。因此,在南阳汉画像石文化传承过程中,可以与其他品牌进行跨界合作。跨界合作是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一种有趣而有益的合作形式。这种合作使得南阳汉画像石文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推广,在传承的同时注入新的活力,跳出传统框架,与时俱进。同时也给参与合作的品牌带来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市场竞争力,二者相得益彰。
首先,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景点。合作双方可以共同设计旅游线路,使游客在欣赏南阳汉画像石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和体验其他相关的文化元素,如汉代历史、古代绘画等。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参观体验,还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其次,南阳汉画像石作为艺术品,与艺术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可以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创作出新颖而富有创意的作品。例如,可以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将汉画像石的图案融入现代艺术品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为南阳汉画像石注入新的艺术元素,还能够拓宽该作品的受众群体。
最后,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可以与商业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开发推广相关产品。例如,可以与珠宝品牌合作,设计出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的珠宝首饰;或者可以与礼品品牌合作,打造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化衍生品。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为南阳汉画像石开拓新的市场,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现代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保存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强大工具,也为我们提供了传承和推广传统文化的新途径。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示给全世界,使得传统文化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感受到其中的美妙与智慧。研究南阳汉画像石传承发展策略,希望可以为南阳汉画像石文化的传播创造出良好的持续发展环境。南阳汉画像石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了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值得我们细心呵护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