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场与大菜台

2024-01-29 10:39殳俏
读者 2024年3期
关键词:大菜菜场买菜

殳俏

上海话里有一些表述特别有趣,比如买菜要去的地方,叫作小菜场;而家里吃饭的桌子,若是西式的,就叫作大菜台。

我家的大菜台至今留在我北京的家中。之前爸爸说,奶奶去世后留下了一堆东西,如果没有特别需要的,他就都处理了。我人不在上海,但也赶快让他手下留情,并问都有什么东西。爸爸不厌其烦地一样一样报上名来。我挑了奶奶的一些字画、旧相册和她年轻时穿过的黄狼皮大衣,还有这张大菜台。

这张大菜台是爷爷奶奶结婚时购入的一件重要家具,需要四个人才能费力将它抬起。奶奶爱下厨,又爱在家里招待客人,大菜台倒也没寂寞过。从我儿时开始,这张大菜台上就不时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招待八方来客。当时我家住在上海康定路的春江别墅,大菜台一直地位稳固地放在二楼光线最好的位置。每次有客人来,大家不会在一楼逗留片刻,家人立刻将他们迎上楼梯,请他们坐在大菜台旁边。

奶奶一天去一次家附近的小菜场,这都算少的,更多的是连带着逛好几个地方。除了食材,奶奶还爱采购副食、零食,买素火腿要去静安寺排队,鲜肉月饼必须是乔家栅和西区老大房的,咸淇淋、哈斗要去她淮海路的娘家门口的哈尔滨食品商店买,家里还得常备静安面包房的长棍、短棍、别司忌(面包干)。因此在买菜这一项活动的开销上,奶奶是出了名的大手大脚。

最初,我并不喜欢跟着大人去小菜场。教我爱上小菜场的人是我奶奶,一位悠然自得的女性。

奶奶召唤我出门:“丫头,跟我出去兜一圈吗?”

“去哪里?”

“荡小菜场去啊。”

奶奶带我去的小菜场,绝不是那些乱七八糟、臭烘烘的无序的空间。她自有她的独特路线,带着我在菜场内完成一整套的社交、购物、打听八卦的流程之后,还会附加一些探亲访友、吃小吃、买零食的活动。最后,自然是晚上,在家里的大菜台上,会出现从小菜场购得的所有食材的大荟萃,这是完整的、美好的、丰盛的一天。

“荡”字,表露出了逛小菜场的悠闲。上海的菜场大都天蒙蒙亮就开市,但五六点就去买菜,并不是属于我奶奶的“荡”。不去和早市上的人凑热闹、抢食材,是奶奶做人做事最重要的特色。但她并不会因此损失任何新鲜的菜蔬。因为长时间和各种小菜场的摊贩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最优的食材自然会为她专门保留。而奶奶有良好的口碑,也是因为不用事先约定,无论对方专门为她保留了什么样的肉蛋禽奶,她都会不计较价钱,一一收入囊中。

“荡”的程序是由远及近,所以我们大多数时间,会先跳上一辆电车,辗转几站,到远一点的小菜场。其中最远的当属虹口菜场。在奶奶的回忆中,虹口菜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菜场。在她的少女时代,这里的一层卖蔬菜,二层有水产品和众多品牌的舶来罐头、洋火腿、整只火鸡,还有琳琅满目的水果,三层卖各种点心。

她会轻车熟路地来到某个摊位,捡几个真如产的紫洋葱头,用来做罗宋汤最为甜润;江湾种的新洋山芋(土豆),个头不能太大,蒸完后剥皮,粉粉糯糯,有适中的黏度,做沙拉最好;彭浦的卷心菜和番茄据说是西洋种,卷心菜剥开,一层一层都要水灵灵、硬邦邦,这样口感才会脆甜,番茄则要肚脐凹陷,洋红色不可偏青也不可偏橙,得确保咬下去汁水四溢。

奶奶的理念是每样菜都不买太多,正好够做一桌菜就行,切不可隔夜,若好吃,不远万里也可以再去买。奶奶从不用菜篮子,总是携带与当日所穿外套相配的包袋。大多数时候,她的包里会放着大小不一、色彩不同的尼龙袋,不占地方又轻便,以颜色区分,分别用来装鱼虾、蔬果、鲜肉、干货等。

1995年之后,上海的很多小菜场都消失了。1995年,爷爷因医疗事故去世,之后和他恩爱了几十年的奶奶再也没力气出门,一直位于房子中心位置的大菜台也被推到墙边。之后奶奶卖掉了老房子,搬到离我父母比较近的新家,离住所最近的小菜场也有两三公里路,但奶奶熟练掌握了电话叫车的技能之后,也会不时打车过去逛逛。奶奶说,没有孙女的陪伴,也不用再做菜给一大家子人吃,买菜便失去了目的性,也就是偶尔为之,过过干瘾。

爱吃猪油、黄油、猪肉,只挑新鲜蔬菜吃一点点的奶奶,最终活到90多岁,去世的时候很安详。遵照奶奶的遗愿,爸爸和叔叔取出了她账户里的钱。为她办完后事之后,分文不剩。我妈说,不服不行,老太太真是人生赢家。而我继承了奶奶的大菜台,以及她的老照片和字画,可能还继承了她性格里舍得为食物花钱,为小日子“下本”的大手大脚。

(彭慧慧摘自《上海文学》2023年第11期,本刊节选,陆 凡图)

猜你喜欢
大菜菜场买菜
旧俗小雪腌大菜
预制菜迎来高光时刻 佳士博预制“大菜”走俏C端市场
买菜记
买菜
菜场
买菜
税制改革进行曲:减税降费“大菜”重在优化营商环境
小“管家婆”进菜场
买菜
菜场里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