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日历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管理中的实践

2024-01-28 13:09何光军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4年1期
关键词:校验教学方法信息

何光军,陈 戈,徐 晨

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 重庆 40001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在“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方面提到“探索开展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1]。目前,国内许多医学院校都在进行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从2016年起,重庆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儿科学专业全面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基础-临床全线贯通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2]。为适应这种教学改革,学校同步开展了教学运行管理模式改革探索,并将最新的管理模式应用于教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1 器官系统整合教学运行的特点

实施器官系统整合教学改革,打破了临床医学专业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将基础医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等24门课程有机整合为11门医学课程,实现了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内容的纵向整合、多学科交叉,构建了全新的医学整合课程体系。随着课程内容的整合,学校重构了基础与临床整合的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的基层教学组织/团队。因此,在整合课程教学运行时,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存在多重教学方法、多授课教师、多授课地点的特点。

1.1 多重教学方法

基于器官系统的整合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下,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包含理论、实验、示教、讨论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并对应不同的上课地点要求、分组要求和教学工作量计算规则,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方法列表

1.2 跨院系的多授课教师

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基础与临床的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来自不同的学院和教研室,教师根据其专业知识和擅长领域承担其中部分学时的授课任务,因此一个教学班任务的上课教师数就非常多(如表2所示)。此外,教师还要参与其他平行班课程的教学,因此在排课(排时间)初期,教务管理人员不能也无法确定每位教师的具体上课班级及上课时间,在“教学任务基本信息”中只能预安排课程负责人/教研室主任。

表2 某学年每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的平均授课教师数和上课地点数

1.3 多授课地点

整合课程教学下,理论课一般实行大班教学;实验课、示教课或讨论课等实行小班分组教学,实验课约40人/组,示教课、讨论课约20人/组。理论课一般固定在多媒体/智慧教室进行教学;实验课一般在医学实验室进行教学,实验教学内容涉及基础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在不同学科的各实验室进行教学;示教课的每次示教内容不同,则上课地点均有可能不同,位于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不同的临床科室,涉及的上课地点就非常多,如表2所示。当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教师、上课地点非常多时,就需要逐周、逐节次安排教师和上课地点。

2 传统排课方法和简单形式教学日历的缺陷

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日历也称为授课日历、授课进程表或教学进度表[3-5]。教学日历是教师实施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的具体载体,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绩效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教学运行管理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非医学类院校,一门课程教学任务通常由一位教师或极少量的教师共同承担,教学方式和授课地点相对较少;采用传统的排课方法时,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和上课地点的安排均在排课环节一次性确定。如图1所示。

图1 “以排课数据为核心”的传统排课

部分高校为了落实教学大纲,也将教学日历引入教学运行管理中[5];但是,其样式、内容简单,字段不完整,数据不规范、不准确,格式不严谨[3-5],没有完整体现每次授课的具体教师和地点,仅粗略地反映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无法对教学运行管理中的其他业务提供准确的底层教学数据支撑。

因此,传统的“以排课数据为核心”的一次排课法和简单形式的教学日历并不能适应整合课程下大量授课教师、大量授课地点和多重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难以支撑整合课程教学的运行管理。为此,需将复杂的排课操作简化,分两个层级进行上课时间安排和部分地点初定在排课环节进行;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最终确定和地点的补充则在教学日历中完成。为此,需要对教学日历进行改进和优化。

3 教学日历改进

针对医学院校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运行的特点和排课需求,对简单形式的教学日历进行了改进和完善。①引入完整教学大纲到教学日历;②扩展字段,使内容更完善;③对数据完整性、唯一性、一致性、数据格式进行严格规范;④重新定义教学日历的数据和业务流程。改进后的教学日历将教学任务信息、上课时间、授课教师信息、上课地点、教学大纲、授课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方法的分组安排等有机融合,非常全面地展示了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授课进度安排,至少应包含如表3所示的字段。教学日历样式如表3所示。

表3 教学日历字段信息表

其中,授课语言可为中文、双语、外语等,可分配不同的工作量政策系数;教学方法参考表1。

改进后的新型教学日历由传统排课方法的终端环节转变为核心位置(如图2所示)。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确定和地点的补充安排需要在教学日历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展现和数据统计依赖于教学日历中的数据,教学日历一旦有误,将给后续的教学运行和数据统计带来极大的隐患,甚至引起教学事故(如图3所示)。因此,改进后的教学日历应满足以下三个规范:

图2 “以教学日历为核心”的分层排课

图3 教学日历样式

3.1 格式规范化

①周次、星期、节次、学时数、授课人数、实验/示教/讨论授课次数和组号必须是数值。

②上课日期不需要输入,由教务系统根据排课周次和星期,结合校历自动生成。

③节次的格式为xx~xx,学时数根据节次自动生成且不允许输入。例如,“3~5”即第3节至第5节,共3学时。排课节次允许再拆分,以便不同的节次安排不同的授课教师。

④授课教师的工号或者姓名不能手动输入,必须从教师信息库中选择。允许多位教师共同完成某一节次课程教学。

⑤上课地点不能手动输入,从教室信息库中选择具体上课地点。如课程的部分上课地点已在“排课环节”确定,可自动填充到该字段。

⑥所有字段内容必须完全填写,不能为空。

3.2 数据一致性

教学日历中的数据应当与课程信息、排课信息、教师信息保持完全一致,因此当提交教学日历时,需要进行如下校验:

①分组授课的上课次数校验每种教学方法的各组授课次数应相同,且次数值必须连续;

②分组的组数校验组号的最大值不能超过教学任务规定的该教学方法的最大分组数值,且组号必须连续;

③学时数校验教学日历的所有不相同节次的理论学时之和应该等于该课程的理论总学时;分组教学形式的每组所有上课次数学时之和应该等于该教学方法的总学时;

④上课时间校验教学日历必须与排课信息一致,即教学日历的上课时间必须与排课时间保持一致,按理论、实验/示教/讨论分别进行逆向重构上课时间,并进行对比校验。

3.3 授课教师和授课地点冲突性判断

授课教师和上课地点冲突判断为教学日历必不可少的核心校验功能,即当学期所有教学班的教学日历中,一个教师在一个时间点原则上有且仅能出现一次,一个地点在一个时间点有且仅能出现一次。授课教师冲突判断,单个教学班任务的教学日历内部应当进行授课教师冲突判断,即一个教师在同一时间只能上一个教学班的理论课,或者带教一个实验/示教/讨论组;此外,当前教学班的教学日历与其他教学班的日历也应进行授课教师冲突判断。

4 教学日历的初始化、完善、提交和审核

教学日历在教学运行管理中处于核心位置,需要对业务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日历数据和业务流程

4.1 教学日历初始化

当首次维护教学日历时,将依据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信息和排课信息自动初始化教学日历的基本框架[6-7],自动预填充部分内容,这样能够极大地降低教学日历填报工作的难度,进一步保证教学日历的准确性,降低教师工作的烦琐重复性。教学日历初始化规则为:

①以连续节次为最小生成单元,周次、星期、节次取自教学任务的排课时间信息。

②上课日期根据周次和星期,结合预设的校历信息自动生成。

③授课语言取自教学任务信息。

④授课内容取自教学大纲的内容或默认为教学任务的课程名称。

⑤授课教师默认为课程领导教师。如果该门课程由领导教师独立承担,则在教学日历完善过程中,可以不用修改。

⑥教学方法根据教学任务的排课时间信息自动生成,并与周次、星期、节次匹配。

⑦理论课的人数取自教学任务的总人数,实验/示教/讨论组的人数取自任务中相应分组的人数。

根据图5所示的数据生成教学日历初始框架,如图6所示。

图5 课程教学任务信息和排课信息

图6 初始化后的教学日历框架

4.2 教学日历维护

教学日历经初始化后,可以对其中的授课内容、具体的授课教师和上课地点进行逐周、逐节地修改和补充,或删除行、添加行。①通过插入行,对节次进行拆分,不同的节次安排不同的授课教师,例如2~5节拆分为2~3、4~5节。②通过插入行,对节次进行重复,相同的节次安排不同的授课教师,如配套助教。③通过插入行,对部分组次的实验/示教/讨论组的授课人数再进行拆分,以便安排更多的授课教师。例如,原来的每次实验1个组30人,拆分为3个组,每组10人,并为每组配置不同的授课教师。教学日历保存时按周次、星期、节次、实验/示教/讨论的组号和次数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教学日历在填写和保存时做格式规范化校验。

4.3 教学日历校验与提交

完善后的教学日历应当经校验后才能提交。采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依据“改进后教学日历的规范要求”,对教学日历进行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准确性和冲突性校验,校验不通过的教学日历,不被允许提交,并明确提示不通过的具体原因,以便排查纠正。

4.4 教学日历多级审核

教学日历的授课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授课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还需要进行多级人工审核,包括教研室审核、院系审核和教务处审核,任何一个环节审核不通过将被退回到未提交状态,并标明退回原因。审核流程如图4所示。

5 结束语

文章将教学运行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教学任务安排和排课操作调整为两层进行,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日历,使其形式完整、数据规范。改进的排课方法和教学日历解决了医学院校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运行安排的难题,让学生和授课教师准确获取教学安排信息;并且以教学日历为基础数据,准确地实现周课表生成、调课、学生评教、教学工作量核算、教学巡查、课表高级查询等拓展应用,为医学院校复杂的教学运行提供了一种极好的解决方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也能对教学运行状态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信息化、数智化的教学业务管理。

此外,该方案对非医学类院校同样适用,能够规范其教学管理和教学运行数据,实现教学运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校验教学方法信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订阅信息
大型电动机高阻抗差动保护稳定校验研究
基于加窗插值FFT的PMU校验方法
锅炉安全阀在线校验不确定度评定
展会信息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