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说灯谜

2024-01-28 13:15范云飞
中国故事 2023年12期
关键词:谜面灯谜谜底

【编者按】 先圣有言,“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礼乐传统流传数千年,政教互动,礼俗教化,粲然大备,为中国文化一大特色。然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中国礼乐传统颇受争议。当今中国,经济勃兴,国力崛升,文教再造,礼乐复兴亦适逢其时。本刊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职志,特辟“礼乐中国”栏目,将中国悠久而丰富的礼乐故事一一呈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华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开办有“礼乐微言”公众号,其中篇什对于普及礼乐常识、传播中国文化功莫大焉。本栏目将以此为基干,博采众文,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上元佳节,不可无灯,灯上又不可无灯谜。古代士大夫以经史为正业,视诗词文章为末流小道,曲艺隐语之类,更是小中之小者。但小道也有可观之处,士大夫偶一为之,也能增添不少乐趣。

比如晚清的朴学大家俞樾,世人大多知道他是严肃学者,是章太炎的老师、俞平伯的曾祖,但少有人知道他也爱好制作灯谜。他的《春在堂全书》第四十九卷《曲园杂纂》有《隐书》一篇,就是他自制的灯谜。我们欣赏几则:

不失人,亦不失言(《礼记》句一)——以成其信

这则谜语,用经籍中的句子互相射覆,有横生之趣。“人”和“言”加在一起,就是“信”了。

隐桓庄闵僖文(字一)——秦

众所周知,《春秋》有鲁国十二公,分别是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谜面给出前六个,即为“春秋”之半,把“春”“秋”二字各截取前一半,再拼凑起来,就成了“秦”字。

我们可以仿照此谜,再出一个(下文的谜语如果不特别说明,都是笔者原创的)。

谜1:宣成襄昭定哀(字一)

這是个简单的灯谜,可供读者们试试手。

接下来,就谈谈制作灯谜的一些要点,分别是:灯谜三才,博、巧、黠;灯谜三要,雅、切、巧;灯谜三忌:俗、迂、陋;灯谜三品:上、中、下。下面细细讲来。

一、灯谜三才

先说灯谜三才,博才,巧才,黠才。所谓博才,是说制谜、猜谜之人须得知识渊博,泛览群书。古人制谜,射覆范围极广,可以是日常用语、器物名称,也涉猎经史子集四部,不博是不行的。比如上列俞樾的两个谜,不熟五经,便不易猜得。举个例子:

论佛骨表(《孟子》句一)——是愈疏也

俞樾有一个谜:

马上相逢无纸笔(《四书》句一)——言不必信

《论佛骨表》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上疏,所以“是愈疏也”。如果《孟子》读得不熟,还真不容易猜到。但现代人大多对四书五经不熟,此类的灯谜,只能自己赏玩,放出来可能就很少有人能猜了。这不由得让人感慨:谜道之衰,一至于此也。

再来一个比较难的给大家猜。

谜2:此无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尔雅》句一)

说到“巧才”,太过中和平正的人是不适合制谜的,灯谜总要讲究一些巧思,可令人莞尔,比如下面这个。

温峤墓(《长恨歌》句一)——中有一人字太真

温峤为东晋名臣,字太真,温峤墓可不就是“中有一人字太真”么?

与此谜类似的,还可以再出一个,各位猜猜:

谜3:圆圆墓(古诗句一)

同样以《长恨歌》为谜底,还有一个。

谜4:宣统退位(《长恨歌》句一)

至于“黠才”,比“巧”又更进一步。制谜之人,大多天生玩性,童心未泯,谜语也多痴黠,令人捧腹。比如:

侧身西望常咨嗟(成语一)——道旁苦李

虱(疾病一)——破伤风

上面两谜,看懂了或能莞尔一笑。

二、灯谜三要

第一为“雅”。灯谜写在彩纸上,糊在华灯上,绘之以花鸟,映之以红烛,由良工精制,经才子把玩。如此,不由得其不雅。若是太俗,就倒人胃口了。比较雅的谜,比如: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红楼人物二)——王作梅、花袭人

谜面谜底用诗词、红楼,是挺雅的。

给各位猜一个:

谜5:回看射雕处(清代学者一)

第二为“切”,这是灯谜最重要的。前面说“雅”,当然雅的更好,俗的也可以,但不可以不“切”,谜面与谜底,要紧密相关,妙合无间,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明。

一条好的谜语,就像是一道几何证明题,一旦你证明出了一个定理,心里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知道自己已经证出来了,这就是内心的一种“印证”,和求道者内心的“印证”是一样的。

猜谜也是如此,猜到之后,心里也有一种“印证”,如悟道一般。找制谜人对答案,就像禅宗和尚悟道之后找其他得道者求证一样,也是“印证”。

说到灯谜,不少人会想到《红楼梦》里的元宵诗谜。但我要说,这里的灯谜并非佳品。因为,诗的形式束缚了谜面的表达。好的灯谜,谜面要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没有废话,没有歧义,精准贴切。但红楼之谜,则模棱之处甚多。比如宝玉这个谜: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提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这个谜,语意模糊,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这就是灯谜不佳的表现。

红楼之中,隐语甚多,但我说,这种隐语灯谜,给小说增色不少,但谜非佳谜,诗亦非好诗。

《西厢记》中也有一谜。

待月西厢下,迎风夜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是崔莺莺赠张君瑞之诗,张生自诩为猜谜行家,以为莺莺要自己半夜翻墙来幽会,结果呢,惨不忍睹。

所以说,诗谜难出佳品,因为诗的形式本不宜出谜。或以为不然,所谓谜虽难猜,女人的心思则更难猜也。

第三为“巧”。灯谜本是佳节娱乐用的,花些巧思,博大家一笑而已。这个“巧”,也对应三才之“巧才”。

“巧”的灯谜,比如:

Not enough(《桃花源记》句一)——不足为外人道也

not enough 就是外语的“不足”,所以“不足,为外人道也”。

2012年的时候,我们出了一个谜。

苏联解体(《出师表》句一)——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此谜甚巧,但有时效性,只能当年用。

灯谜还有“谜格”,要把谜底拆字、去偏旁、白读,才能与谜面贴合。笔者是不支持使用謎格的,因为这只是权宜之策。但如果谜格用得恰到好处,也能妙趣横生。

隆中对(地名一,蜂腰格)——三岔河

所谓“蜂腰格”,要求谜底三个字,把中间一字拆成两字来读。“三岔河”经过一番“蜂腰”变换之后,就是“三分山河”,正与“隆中对”相应。

给各位来一个。

谜6:曹操武力取天下(汉学家一,蜂腰格)

还有一种“徐妃格”,取“徐妃半遮面”的意思,谜底两字,偏旁相同,去掉偏旁来读。比如下面这个。

三径就荒(化学物质一,徐妃格)——硼砂

硼砂,经过一番“徐妃”变换之后,就是“朋少”,三径就荒了,朋友可不是很少么?

还有一个。

谜7:于我心有戚戚焉(植物一,徐妃格)

有一种“亥豕格”,要在谜底中读白字。比如:

梁上君子(成语一,亥豕格)——登高作赋

“登高作赋”,如果读了白字,就变成了“登高作贼”,可不就是“梁上君子”么?

灯谜的谜格甚多,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谜格如果用得不巧,还是尽量不要用。

三、灯谜三忌

“三忌”,是与“雅”“切”“巧”相对应的“俗”“迂”“陋”。不必多说。

但“迂”还是要说一下的。前面提到,灯谜最重要的就是“切”,不能牵强附会。好的灯谜,得能让人猜出确切谜底。即使猜不出来,听到答案后,也会恍然大悟,抚掌称快:“啊!原来是这么想的啊!”

如果猜谜者苦思冥想也猜不出来,听到答案之后,又觉得兴味索然:“嗐!原来是这么想的啊!”那这就是一个失败的灯谜了。

这样的谜,就是迂曲牵强之谜了。

四、灯谜三品

灯谜要雅,但以雅俗共赏为上品,雅者为中品,俗者为下品。

所谓“雅俗共赏”,或谜面极雅而谜底极俗,或谜面极俗而谜底极雅。比如:

肥水不流外人田(《桃花源记》句一)——便要还家

自临钓石取清深(饮料一)——苏打水

“自临钓石取清深”,是苏轼的诗。

灯谜要有难度,但以难易适中为上品,难者为中品,易者为下品。

有一个极难的谜,即使看到答案也未必知道什么道理,我也不多解释:

靡靡之音(足球明星一)——马尼切

灯谜要切,以最切为上品,略有歧义者为中品,迂曲牵强者为下品。

说了这么多,还是觉得意犹未尽,(下转第7页)

(上接第5页)

不如再放上几个灯谜给各位玩玩:

谜8:一个是阆苑仙葩(诸子篇目一)

谜9:汤药两剂,膏药两张(成语一)

谜10:老虎啃萝卜(成语一)

谜11:孟母择邻(医学术语一)

谜12:小红初试手栽花(人类学术语一)

(范云飞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附《元宵节说灯谜》谜底:

谜1:炅

谜2:勿念,勿忘也

谜3:下有陈死人

谜4:从此君王不早朝

谜5:顾千里

谜6:魏斐德

谜7:梧桐

谜8:说林

谜9:服服帖帖

谜10:寅吃卯粮

谜11:转移因子

谜12:有色人种

猜你喜欢
谜面灯谜谜底
每期谜语
猜灯谜,过新年
元宵猜灯谜
热闹的“非遗”年货集市
数字迷,猜成语
猜灯谜
谜苑
数字里的成语
地理通
谜底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