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塑“五心”

2024-01-28 22:18王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五心五育

王倩

【摘要】“五育融合”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力点,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导向。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我们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原则,以“五育融合”为抓手,注重理实结合培养“五心少年”。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发掘“五育融合”的契机,将育人目标融入到“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的实践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五育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公德心、上进心、自信心、创意心和奉献心,让“五心”教育成为实践“五育融合”的一条捷径,以此提升德育工作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  五育融合  “五心”  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本文是由戴鹏主持的江宁区“十四五”规划课题《深耕红色文化教育“三本书”阅读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N2021/130。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31-03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培育“五心少年”是一项长期、特色任务。“五心”分别指“公德心、上进心、自信心、创意心、奉献心”,分别与五育中的“德智体美劳”相对应。以“五育”塑“五心”是校园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落实“五育融合”目标的重要途径,这样的育人方式更能接地气、聚人气,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展、自主完善的积极性,从而深化德育工作内涵,促进学生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五育融合”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价值

在以往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德育与学科相互割裂的问题,德育作为一项专门课程或项目来抓,教育方式多为理论灌输,这样的德育效果自然不够理想。“五育融合”理念的提出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拓展出一条新思路,五育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合”,也就是德智体美劳相互融合,在实践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育人目标不再相互割裂,这种融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入德育目标,这样能够让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人不在”,德育目标更清晰、主题更新颖、开展形式更丰富多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工作的设计和实施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展开,所以,“五育融合”能够改变小学德育中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弊端,在融合过程中将德育目标落实到实践行动上,学生能够有所思、有所为、有所感、有所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这都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由此可见,五育融合是落实德育实践的重要导向,也是推进校园德育改革的发力点。

二、“五育”塑“五心”的育人契机

“五育”是指“德智体美劳”五大要素,“五心”是指公德心、上进心、自信心、创意心、奉献心,“五心”少年的培养紧扣“五育”目标,是各项要素的具体实践。而在“五育融合”背景下,“五心”育人更具指向性,融合深度也会有所拓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激励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有理想、有目标、有动力,从而实现“德智”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五育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习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阳光开朗的个性;在美育中融入德育目标,能够构建“花开并蒂、德美双秀”的良好格局,启发学生感悟生活之美,品味情感之美,转化创意之美,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在劳动教育中渗透德育目标,培养每个学生的奉献之心,懂得劳动创造生活、劳动创造幸福的朴素道理,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敬重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直面挫折、超越自我的勇气。五育融合为“五育”塑“五心”创造了良好契机,也让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温度、更富情感色彩。

三、“五育融合”下“五心”德育的开展路径

(一)德育:培养学生的公德心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是育人之本,更是五育融合的起点,而公德心的培养又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公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遵规守纪,爱护公共设施,诚信待人,讲文明、讲卫生、讲礼貌,懂得尊老爱幼,有助人为乐精神。在学生公德心培养中,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和学生一起讨论公德问题,将生活中学生的真实经历、问题和困惑提炼出来,作为德育讨论的主题。比如在“五不”讨论中,教师创设了以下场景:

考试时遇到不会的题目,同桌已经做好,只要我看一眼就能写上答案,这时候我抄不抄?

上学要迟到了,红灯数秒还没结束,左右两侧已经没有车辆通过,等红灯的人们纷纷往前走,这时候我走不走?

放学路上看到同学骑车摔倒在路边,书包里的文具撒了一地,平时我和这个同学有些不愉快,这时候我帮不帮?

公园里的观赏柿成熟了,好多老奶奶在摘柿子,这时一个老奶奶热情地给我一个柿子,这时候我拿不拿?

我无意中看到一个同学把教室门弄坏了,老师询问是谁弄坏的,同学们都沉默着,这时候我说不说?

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让学生感到困惑或纠结的问题,通过“五不”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启发学生恪守社会公德,做到考试不作弊(诚信)、遵守交通规则(守则)、乐于助人(友善)、爱护公共财物(集体责任感)、诚实正直(正义)。

德育融合应覆盖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情、贴近社会”,这样才能促进德育成果转化,实现德育与学生“知与行”的深入融合。

(二)智育:培養学生的进取心

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启发学生认识“德才兼备”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升智慧,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智”是“德”的动力;俗话说,“有智无德则生祸”,如果一个人有聪明才智,但是心术不正,将才智用到违法犯罪中,那么必然会酿成更大的灾祸。所以,德智双修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也是五育融合的“定盘星”。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敢于突破固化思维、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比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多想一步、多学一步、多做一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激发学生的进取动力。

教师要善于发掘智育中的德育契机,如音乐教学中红色资源的应用,通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溯红色历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经典诵读的方式深化德育内涵。比如低年级学生诵读《弟子规》,学生从中学习规矩、礼仪、规范,学生懂得尊重师长、友爱同学,能够做到仪容仪表洁净规整,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中高段学生诵读《论语》《大学》《诗经》等经典选段,比如《论语》中“学而时习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人不知而不愠”培养学生的个性修养……这些都是智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德智双修,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体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下,教师要将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的培养相融合,通过“德育+体育”的方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担责任、迎接挑战、超越自我的良好品格。德育与体育相融合具有无形渗透、见知见行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超越意识。现在的孩子多生活在小家庭环境中,在家里备受宠爱,这就难免造成学生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缺乏集体责任感和团队意识,在自身角色定位中出现偏差,缺乏大局观和整体利益观。而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尤其是在积极德育引领下,学生能够从“小我”视野延伸到“集体”,懂得以集体利益为重,能够从团队需要出发作出妥协和让步,这是学生走向成长与成熟的重要一步。体育+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建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团队”的基本认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优越的生活条件给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但是,这也在无形中造成很多学生抗挫折能力差,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下长大,让很多孩子无法直面挫折,一旦遇到困难想到的是推脱、逃避,而不是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学生的自我挑战意识和自信心明显不足。所以,在体育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挫折教育,比如在“穿越火线”游戏中,学生要躲避“敌人追击”穿越沙包弹雨,要经过“铁索桥”,在沙地上匍匐前进,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有勇气、有信心,而且要做到智勇双全。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要坚持、要敢于挑战、要有信心,而学生也从最初的胆怯、退缩变得勇敢坚强,最后出色完成“穿越火线”的任务。由此可见,体育与德育的融合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健全人格必不可少的一环。

(四)美育:培养学生的创意心

生活因创意而美,感悟到生活之美才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所以,德育与美育向来“不分家”。在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启发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比如在校园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的“校园寻美”主题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寻校园中美的事物,可以用绘画、写作、演讲等方式来表现这种美,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一次“美的发现之旅”,更是激发学生创意情感的有益尝试。

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就能看出,学生对美的发现和领悟有着自己的独特创意,比如有学生为学校的大杨树“画像”,画面是大杨树下一群孩子快乐地游戏,画面配文是:“默默奉献的大杨树”;有的学生则以写作的方式抒发“美的发现与感悟”,比如有学生在作文《最美的一角》中写到:“教室里最美的一角就是黑板报,黑板报最美的一角是‘光荣榜,从这里能看到我们班上最美的人,他们有的助人为乐,有的拾金不昧,还有的学习刻苦为班级争得荣誉,我羡慕他们,更要向他们学习……”从这里可以看到,学生对美的认识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深入本质、深入心灵、深入精神层面,这样的审美教育才能真正与德育合拍,两者才能达成同频共振,激发学生的审美创意,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五)劳育:培养学生的奉献心

劳动教育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与德育相融合,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懂得主动担责、尽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美好品格,在劳动中创造、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班级小管家”活动中,教师采取轮值方式,每个学生都有担任小管家的机会,轮值内容有:检查班级卫生,早中晚各一次,发现地上有垃圾纸屑要及时清理,管理好班级的卫生区、绿化角等。通过轮值“小管家”提高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认识到劳动的奉献价值。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感恩与分担”家庭劳动教育,学生跟随家长学习做家务,比如清理卫生、做饭烧菜、整理房间等,在劳动中学生能够体会家长的辛勤付出,理解家长的辛苦,同时懂得用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回报父母,懂得为父母分担、为家庭奉献。劳动教育要长期开展,劳动中的德育渗透也会持续推进。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会继续深挖劳动德育内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劳育与德育两开花。

四、“五育融合”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成果

在“五育融合”导向下,学校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从教师层面来看,教师的德育融合意识明显增强,在学科教学中能够主动融入德育目标、促进德育渗透,提高了教师的科学德育能力,避免了德育与学科之间长期割裂的问题;从学生层面来看,“五育融合”成为培养“五心少年”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在意识上有所强化、思想上有所提高、行动上有所进步,这些都是“五育融合”的优势所在;从德育实践成果来看,德育教育不再以理论灌输为主,而是落实到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成长”,避免了德育实践走形式、摆过场,切实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强大助力。“五育融合”促进了师生共进、教学相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五心少年”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新时期五育融合的创新成果。

五、结语

“五育”塑“五心”,人人争先进,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五育融合”为“五心少年”培养注入了新活力;培养学生的公德心,强化学生的进取心,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呵护学生的创意心,激发学生的奉獻心,这将让德育工作更富内涵,深度促进五育融合,做到多学科、多维度、多途径渗透,这样的德育工作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成长诉求,真正发挥“凝心铸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用,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开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李寒冰.基于五育并举的小学德育管理评价体系科学化构建[J].当代家庭教育,2023(10):217-219.

[2]李云贵.五育并举理念下小学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5):127-128.

[3]孟庆华.小学“五育并举”的实践探索[J].吉林教育,2023(3):37-39.

[4]刘光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农村小学课程体系研究[J].考试周刊,2023(1):18-21.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五心五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亚洲“天坑”里的“五心”党支部
独“数”一帜,五心并至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鄠邑区推行“五心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