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路径探索
——以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为例

2024-01-28 09:18:38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修导师

张 利|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教师发展中心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先行,教师为本。自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文件以来,全国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实施办法。2016年,江苏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重点项目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启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是培养扎根乡村教育名优教师的创新举措,对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具有现实意义。2022 年,笔者组建的乡村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评审,被确定为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第七届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以下简称“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下面就以这一培育站的建设为例,阐述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维路径。

一、价值引领:激活教师专业精神

在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这个教师专业共同体中,注重价值引领,激活教师的专业精神至关重要。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1+2+30”(1位主持人+2位导师+30位学员)组织结构构建专业精神场域,为导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提供精神对话的空间,以充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有效破解当前乡村初中音乐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专业精神迷失和外部支持虚化的难题。

(一)提升职业价值认知

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的30名学员是从区域内的36所乡村中小学中遴选产生的,大部分都是往届的优秀学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候鸟型的中青年教师,即安家在城区,任教在乡村,每天如候鸟一般在城乡间“迁徙”;也有少数属于降落伞型教师,即近年通过教师招聘到乡村任教的青年教师。他们扎根乡村教学一线,教学基本功扎实,是乡村音乐教师中的佼佼者,但有点缺乏教学自信;他们普遍受限于乡村的教学环境,成长速度变缓;他们自主发展意识不强,调查显示,他们中能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和撰写教学随笔的只占15%,会自主阅读教育类书籍的仅占22%。

教师发展的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对自身职业价值的正确认知。只有让学员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才能有效激活他们的专业精神。为此,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采取了多种提升职业价值认识的措施:通过名师成长分享会、专题研讨沙龙等活动,让学员从名师的成长经历中领悟自身的职业价值所在,充分认识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通过民主研讨共同制订团队发展愿景“守望乡‘音’,与美同行”,以此汇聚每个学员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与向往,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通过问题研讨、阅读反思、训练技能等研修活动,引导学员自觉修炼,持续提升学习力。

(二)厚植音乐教育情怀

好课堂最需要充满情怀的好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在武汉音乐学院的一场讲座中用“用音乐育美,以情怀育人,做美育之师,育爱美之人”二十个字与在场师生共勉,并指出教育情怀深厚是好教师的鲜明特质。乡村音乐教师只有厚植乡村音乐教育情怀,才能扎根乡村,做乡村音乐教育的守望人。为此,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创作培育站之歌《蒲公英的梦》,引导学员从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不断丰盈乡村音乐教师的教育情怀。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全体学员围绕乡村音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采取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寻找创作灵感,确定歌曲主题和情感。《蒲公英的梦》寓意每一个乡村音乐教师都如那扎根田野的蒲公英,沐阳而生,随风飞扬,将每一个愿望精灵尽情播撒在乡间,守望着每一个孩子的音乐梦想。接着是歌词创作和编曲阶段。这是完成歌曲创作的核心步骤。擅长写词的学员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提炼关键词和短语构思歌词,然后大家从情感共鸣和表达力、语言美感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交流并完善;擅长编曲的学员根据歌词的节奏和情感构思旋律和和弦,选择乐器和音效。最后是制作阶段,由擅长制作的学员负责打谱、录音和混音合成。在创作过程中,学员们充分领略乡村教师扎根乡村教育的高尚品质,从心灵最深处萌生对音乐教育的热爱,专业精神被激活。

二、机制保障: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相应的机制予以保障。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以确保目标精准化、管理精细化、评价规范化和研修方式多样化。

(一)目标精准化

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以《关于开展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指南》为指导,根据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制订学习目标,明确了六个研修模块和“五个一”学习任务。六个研修模块,即个性分析及专业发展规划、音乐大单元设计与深度学习理论基础、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方法与实践、专业技能提升、论文写作、单元设计成果汇报及评价;“五个一”学习任务,即主持一项区级课题、围绕研修主题撰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每周上一节示范课、每月阅读一本专业书、每周提交一份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二)管理精细化

目标精准促进管理的精细。在宿迁教师发展学院的统筹领导下,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进行明确分工。主持人承担领导、管理和培育等任务。2位导师引领学员提升专业素养、改进教学实践。学员自主成立班委会,通过选举产生班长、副班长各1人,宣传委员2人:班长协助主持人,做好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各项工作;副班长协助班长,做好活动考勤、食宿安排及考核评价等工作;宣传委员做好研修活动的简报制作及相关宣传报道等工作。此外,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还制订学习培训公约,具体如下:

第一条 珍惜:机会难得,不容错过,不容懈怠。

第二条 守纪:准时参加研修,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第三条 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展示,提高自己,证明自己。

第四条 尊重:尊重老师,尊重伙伴,尊重自己。

(三)评价规范化

评价要着眼于实践探索,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通过中期检查和终期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价。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制订学员、导师、培育站考核表,从培育站建设、内部管理完善、学习共同体建设、导师指导、研修活动、生成资源、学员获奖等方面,通过自评、市评和省评三级评审确定考核成绩。

(四)研修方式多元化

1.“乐”读共享,形成阅读自觉

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提出“阅读改变状态”理念,围绕研修主题制订阅读计划,要求学员坚持每天阅读,并为学员购买《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大概念教学》《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打开音乐名师之门》等书籍。学员个人进行自主阅读,每周撰写一到两篇读书笔记;学员之间开展伙伴阅读,组建阅读分享微信群,拓宽阅读视野,形成追求业务成长的自觉。

2.对话名师,引发深度思考

场域理论告诉我们,场域内多方因素形成的共振,力量巨大。教师在研修现场与名师专家对话,往往能引发深度思考。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自组建以来,共开展了二十余次集中研修活动,这些研修活动主要邀请五类专家进行授课指导:高校课程理论、深度学习理论方面的专家侧重理论引领,省、市教研员侧重课程标准解读、单元教学设计指导,学科名师侧重课堂示范与实践指导,音乐学院名师侧重音乐基本功指导,期刊编辑侧重论文写作指导。专家们多角度、全方位高屋建瓴式的引领,让学员的学习视野更加开阔,使其对相关问题形成理性思考。

3.卷入式研修,引导深耕课堂

卷入式研修以真问题为基础,通过“课例+现场互动”的组织形式将全员“卷入”,并形成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组织学员观摩名师公开课、导师示范课和学员研讨课,并要求全员参加、全程参与,积极思考名师教学中蕴含的学理依据。相关活动如下:组织学员分赴南京、镇江、泰州等地参加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观摩的学员将课例录下来发至微信群,大家一起观课,并进行群内评课;主持人和导师在每次研修活动中至少上一节示范课,并进行现场评课,学员针对教学重难点解决的方法谈自己的收获与建议;学员开设公开课,大家聚焦教学细节,寻找真实存在的问题。活动结束,学员把学到的新方法带回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此外,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还为学员搭建课堂实践平台,促进不同地区学员之间的交流,以便学员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4.写作指导,提高专业表达能力

论文写作对于音乐教师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优秀的教师课堂实践经验丰厚,可就是写不出来。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的第一次论文交流活动就凸显出学员论文写作的一系列问题,如行文体式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论点不明确、论据缺乏逻辑等。为此,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采取了多种措施:邀请擅长学科教学论文写作的专家结合实例进行详尽剖析,指导学员注意选题的原则;邀请期刊编辑分析点评学员的论文,从专业角度提出选稿用稿的标准、格式要求等;分类展示学员的论文,针对已发表的论文,请作者分享写作和修改经验,针对未发表的论文,请作者提出自己的困惑,经组内讨论后由导师组给出修改意见。

三、资源融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效能

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充分发挥导师组及各方面的功能性优势,通过导师负责制、项目引领和伙伴协同提升学员的专业发展效能。

(一)导师负责制

导师的定位是什么?是引领,是陪伴,是共进。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实行导师组负责制,通过结对指导精准引领每个学员获得专业发展。如:课题申报指导,导师要指导学员从选题到文案撰写进行精细修改;研讨课打磨,导师要细致指导,反复评点;成长规划制订,导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管理经验和个人成长经历,为学员开阔视野,指点迷津。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和学员结下了亦师亦友、同研共进的深厚友谊。

(二)项目引领

一个项目的落地,绝不是项目组中一些人的事,而是需要项目组集体的智慧。2022年1月,笔者带领学员申报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文化自信导向下将古诗词吟唱融入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正式立项,半年后,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如期开班,自此,笔者与学员一起开始了唱着古诗词游中国的项目研究历程。从观摩项目实验校的古诗词诵读表演到搜集整理古诗词歌曲、执教古诗词歌曲教学示范课、展示古诗词歌曲创作成果,学员们探寻中华古诗词文化,李白的《将进酒》《塞下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首首好听的古诗词歌曲在学员们的课堂中响起。受这一项目实施的影响和渲染,部分学员回到学校后学以致用,并开始积极参与到各自学校课题的申报过程中。

(三)伙伴协同

帕克·帕默尔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文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优质的教学公式,而且专家的指导也只能是杯水车薪。如果想要在实践中成长,我们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达成优质教学的内心世界,一个是由教师同行组成的共同体,从同事那里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和我们的教学。”乡村初中音乐骨干教师培育站的30名学员,有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有学校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在研修中,他们自主进行伙伴协同学习,互相促进,不断提升,彼此是同伴也是导师。他们还成立了伙伴协同磨课群,大家在互助中切磋研讨,每个人都沉浸其中。浓浓的研磨氛围,使学员们实现了同质促进、异质互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师培训组织形态,以价值引领、机制保障、资源融合的三维路径,全方位赋能乡村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用热爱的方式行走在乡村教育无限美好的田野上。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修导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少儿美术(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少儿美术(2020年5期)2020-12-06 05:52:32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V eraW an g
导师榜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 11:09:30
爱情导师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