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张 禹 方 晖|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 点评:李春玲|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治理研究中心
“现代化学校(普通高中)的创建与督导评估”专栏(特约主持:李春玲)
现代化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办学的宗旨和远谋。“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养,教师的成长成就学生的成才,可以说教师发展乃立校之本。在“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的过程中,杭州市塘栖中学通过提升教师的素养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杭州市塘栖中学创建于1956年,初名浙江省杭县中学,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三级重点中学”,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2022年被评为“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学校秉承“人文关怀,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坚定“尚德崇文灵动创新”育人目标,恪守“竞美 启真 笃行 致远”校训,弘扬“把想好的事情认真并坚持做好”的精神,努力建设好“区域有位、省市有名的现代化人文高中”。以下是学校践行“核心在人,关键在真”教师队伍建设理念提升教师素养的实践。
学校以优化师资结构为导向,立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做好教师培养顶层设计:依据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工作计划,制订教师成长规划、名优教师分级培养及评选系列方案、教师个人成长规划、“青蓝工程”实施方案、校本研修计划、教师职称评定方案、促进教师成长奖励制度等一系列规划、方案、计划或制度,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教师成长一体化培养体系。同时,学校通过周检查、月考核、季汇报、年总结等形式,加强教师培养的过程性监督、指导和评价,通过“以评促建”形成性评价促进机制,增强教师的危机感、成就感,实现教师职称晋级、技术晋升、名优进阶、素养提升联动效应。
在构建教师成长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化发展需求、办学质量提升需求、新课程改革需求和教师个体差异,因时制宜,因需而谋,灵动培育“五型人才”:通过“领航行动”纲领、扁平化管理模式和校外跟岗实践等平台,提升行政干部管理素养,培养管理型人才;通过“五个一工程”,即开展解题能力、命题能力、教学设计、优质课、读书演讲等五大评比活动,以及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的引领,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培养能手型人才;通过引导教师参与浙江省继续教育自主选课平台学习、校地校企合作、校内跨学科教研组建设和校本订单式培训等途径,提升教师的创新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和“让学理念:基于标准导向的教学环节新改进”等杭州市规划立项课题的引领,以及与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抓实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新课堂样态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培养学术型人才;通过高层次“领航名师”班和浙派名师指令性培养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科领军型人才。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以上各类优秀教师11人。
为更好地实现“人影响人”,学校实施了干部领航和扁平化管理双管齐下的策略。
学校实施《行政干部“领航行动”纲领》,要求行政干部必须做到并带头做好“一接·二级·三提·四不·五前”:“一接”即工作方式接地气;“二级”即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三提”即提升决策力、提升感召力、提升执行力;“四不”即不“深居简出”、不“下班解脱”、不“遇难就退”、不“墨守成规”;“五前”即“思想在前”“行动在前”“奉献在前”“业绩在前”“遵纪在前”。通过干部领航行动,学校增强了行政干部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了管理能力,产生了“人影响人”的效果,对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同时,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以保障《行政干部“领航行动”纲领》落地,具体抓手有二。一是推行以年级管理中心组为核心的扁平化管理,实行年级管理中心组主任负责制。校领导、中层干部转变为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服务员、监督员和参谋员,以减少管理层级,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副校长兼任年级管理中心组组长,把关年级工作,执行校长办公会决策,以提高年级管理的灵活性和执行力。中层干部下沉到年级兼任中心组常务副组长(年级主任)和分管负责人(年级副主任),以强化对口管理,提升管理效能。优秀年轻教师(班主任)担任年级主任助理,以加强后备干部培养。二是执行《校级领导高三年级蹲班蹲组制度》,校级领导做好“两个下沉”工作:下沉联系高三班级,按规定次数和要求参与蹲点班班务会、班会课、班干会、学生谈话谈心等活动,为班级管理和班主任素养提升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下沉联系高三备课组,落实集体备课“五定四要”(“五定”指集体备课组织管理上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人、定蹲组领导;“四要”指集体备课操作实施上要加强研究、要细化流程、要物化成果、要跟踪听课)规范,点评集体备课过程和成果,以提升教师的集体备课素养和质量。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理念,将教科研摆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真抓实干,注重以研克难,以研解惑。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针对教师传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程理念旧、教学理念陈、设计能力弱、教学环节乱、思维品质低等突出问题,申报杭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并立项,同时与高校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着力研究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评一致性”问题。学校十个学科教研组均有子课题,教师人人成为“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在十余位高校特聘学科专家的引领下,全体教师将研究的问题指向课堂,将研究的内容聚焦课堂,将研究的过程融进课堂,将研究的成果用在课堂,科研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在致力于“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关注新高考“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目的下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问题。针对深入调研中发现的环节不严、思维不深、落实不力、检测不精、效益不高等问题,学校组织校内专家诊断,认为症结在于课堂教学中“标准导向”缺失。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于2022年申报了区级规划课题“构建评价视域下‘四标四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并立项。2023年,在区级规划课题有了初步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经省、市专家进一步精准把脉,学校申报了杭州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让学理念:基于标准导向的教学环节新改进”并成功立项。在市级主干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围绕教学环节还开展了具有校本化的“标准探索”和“模式建构”实践研究,形成了“让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环节新标准,即呈现目标(约两分钟)—落实目标(约二十分钟)—检测目标(约十五分钟)—总结目标(约三分钟),旨在通过“目标”控制“环节”,通过“环节”落实“目标”,通过“评价”监控“目标”,通过“时间”控制“节奏”,最终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素养的提升。目前,学校已开设不同课型的实践研究课达一百余节。
学校积极打造符合课程改革新要求和学校发展新定位的校本研修新样态,提出了融教师成长、学生成才与课题引领、校本培训、学科建设、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等为一体的“一核·二面·三新·四环·五定”校本研修新要求:“一核”即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核心;“二面”即一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一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力;“三新”即紧扣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理念和要求;“四环”即研磨课堂教学“呈现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和“总结目标”四个环节;“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备人、定蹲组领导的集体备课制度。学校紧盯现代化人文高中育人目标,聚焦教师素养提升,在“一核·二面·三新·四环·五定”校本研修新要求下,扎实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于2022年成功举办了“以评促教,以评导学”校本研修展示月活动。活动以“名师观摩课”“新人亮相课”“学科优质课”和“青蓝示范课(师徒同上一节课)”四类展示课的形式,较全面地检验了不同学科组在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型中对“一核·二面·三新·四环·五定”新要求的整体执行力,较好地展现了不同梯队教师的个人教学素养,以及集体备课制度下共研、共享、共赢、共生的精神。
在致力于建设“区域有位、省市有名的现代化人文高中”征程中,学校锐意改革,敢于突破,勇当打响“学在临平”美好教育品牌的排头兵,成功承办了由临平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主办的“2022学年临平区中小学校本研修展示活动”。此次展示活动,较全面地展现了学校校本研修赋能教师素养提升、促进内涵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主要亮点有:第一,问题导向明晰,较好地回答了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下课堂会有什么“新问题”、研修该有什么“新主题”、研究要有什么“新课题”、我们能有什么“新行动”的问题;第二,样态展示真实,较好地还原了近一年来学校围绕校本研修主题和主干课题研究而扎实开展的课堂教学建模、集体备课模板推进、集体备课样板推广和课堂展示研讨等实践活动现场;第三,行政推进有力,较好地证明了“行政力”在推进学科组开展子课题研究和校本主题研修,执行“四标四环”教学模式、集体备课模板和集体备课制度,赋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中的重要保障作用。从“区域有位”走向“省市有名”,区域展示正是展现“把想好的事情认真并坚持做好”学校精神的闪亮窗口。
学校重视名优教师在德、勤、能、绩、廉等方面的正能量对新教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校党委书记领办“薪火计划”(以党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切实发挥学校党委组织的“领雁”作用,充分激发新时代有为青年的“群雁”效应,助力青年教师站稳、站直、站好讲台)的同时实施“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激活名优教师保值、增值的内驱力,激发广大新教师先跟跑,再并跑,最终领跑的成长斗志,打出师徒结对漂亮的“组合拳”。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学校根据“青蓝工程”导师需求,公布《“青蓝工程”德育和教学导师选聘计划》,面向全校公开选聘导师;然后,入围导师进行差额竞聘演讲并提交《“领跑”计划》,学校确定入选导师,并向新教师公布学年“青蓝工程”导师信息;接着,根据个体差异,导师和新教师填写《师徒结对双向选择表》,完成“最佳组合”;最后,学校召开师徒结对工作会议,确定师徒结对名单,师徒双方签订《“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协议》,并学习《师徒结对工作条例》。学校通过《师徒结对工作条例》对结对师徒进行工作安排、督促和双向考核,实行闭环管理,并通过优秀结对师徒评选、展示等活动,形成“竞美·共赢”的良好“师徒文化”。
“核心在人,关键在真。”未来,杭州市塘栖中学将致力于建设“区域强位、省市有名的现代化人文高中”,主动对标《浙江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要求,内寻短板,外取他长,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将继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现代化”为内涵发展重心,遵循教育规律,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高质量教师成长体系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专家点评】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现代化学校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其关键支撑元素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时代的发展不断地重构着现代教师的能力、素养体系,这也昭示着学校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对教师队伍给予特别的关注。杭州市塘栖中学在现代化高中建设的过程中始终聚焦人的要素,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设计和合理规划,领导干部引领价值的多角度发挥,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的改革优化,校本教研的创新,科研项目的支撑,教师的合作成长等,形成了现代化高中建设视域下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整体性设计和实践,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质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核心支撑。从杭州市塘栖中学的现代化学校建设实践看,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既是现代化高中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现代化高中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贯通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文化、育人等维度的变革,抓住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这既是杭州市塘栖中学现代化高中建设的个性经验,也是一种具有辐射借鉴价值的现代化高中建设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