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增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社区治理是党和政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而物业管理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连市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总结推广“红色物业”建设四种模式,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整合资源,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目前,全市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100%,2022 年物业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21%,在全国30 个典型城市物业服务满意度普查中排名第九,位列东北地区首位。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红色物业”建设,首先要把“红色堡垒”建起来。一是联合抓好物业行业党委组建。积极推进组建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具体履行好“物业行业党建工作统筹协调、政策指导及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的职责。二是联合抓好物业企业党组织组建。各街道社区党组织对本辖区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底数进行摸排、建账,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消除党建空白点,确保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和物业服务项目全部建立党组织。中山区葵英街道清泉社区党委亿达云集物业目前仅有一名正式党员,社区党委通过联建方式,将其纳入第一联合党支部,不断扩大红色覆盖、延长红色半径。三是联合抓好业委会党组织组建。街道社区党组织加强对业委会的具体指导,在业委会筹备组建、换届选举等工作中,严把人选标准和质量,鼓励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积极参选,提高业主委员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推动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成立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华北园业委会8 名成员中有7 名党员,锦华社区党委推动业委会单独成立党支部,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着力打造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的“红色业委会”,实行“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工作模式,对小区的重大事项,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由业委会党支部集体研究讨论,并依托“居民议事会”,共同商议小区治理良策。
针对物业管理难点问题,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四个方面的机制建设。
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推动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主委员会成员,推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成员兼任物业服务项目质量总监,鼓励符合条件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甘井子区万科魅力之城物业公司积极与社区党建联建、参与社区治理,物业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兼职副书记和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城投物业公司积极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沟通联系,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组建由“网格+物业服务项目+行政单位+各类社会组织”88 家基层党组织共同参加的“红色物业党建联盟”,通过建立联盟章程、交叉任职等制度,构建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源源不断地释放“红色动能”。
健全“双向融入、共促服务”机制。一方面,吸收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和员工作为社区兼职网格员,参与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鼓励企业党员和员工积极参与服务小区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社区共建,认领服务项目,签订共建协议。甘井子区第五郡物业公司教育引导党员职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亮身份、践承诺、树形象,相继成立以党员为骨干的“24 小时志愿服务队”、金牌维修服务队、“和万家”矛盾调解服务队,58 名物业公司党员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贴心、更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推荐社区居民中的退休党员干部等担任物业服务企业义务监督员,推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报到,在居民小区参与志愿服务。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和合楼院党支部组建了由14名在职党员、37 名退休职工党员和76 名居民组成的环境整治、设施维修、爱心助老、矛盾调解、治安巡逻5 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坚持“爱心星期六”义务劳动日,粉刷楼道、清理小菜园,为居民提供修锁、换水龙头、安灯等义务服务;与大院里的孤寡老人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走家串户,为居民解矛盾、化纠纷;守候在治安亭、巡逻在楼群中,帮居民看门望锁,小区再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案件,实现了从“弃管”到“齐管”。
健全“多方联席、定期会商”机制。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共同参加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和工作流程,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年初确定要点、年中跟踪检查、年末总结表奖,共同为小区居民服务。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是“小巷总理”发源地,社区“大党委”充分吸纳业主代表、企事业单位、产权单位等多方力量,建立居委会、业委会、物管会等参加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讨论本辖区共驻共建方面重大事项。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春海社区推出“五个一”工作法,即一个坚强的党委领导、一支过硬的楼院队伍、一个完善的自治机制、一系列的服务保障、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通过一次次协商、一点点改造,楼院有了自发规划的停车位、自筹资金安装的电子停车器,建成凉亭和画廊,曾经脏乱差的弃管楼院变身远近闻名的友好楼院。
健全“街道党工委统一协调、有关部门联动下沉执法、协调解决难题”机制。区、街道两级牵头,推动城市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消防救援、住建等各执法部门联合行动下沉小区一线,急事快办,难事细办,防止把“小事”拖成“大事”、把“大事”拖成“难事”。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网格—党员中心户”纵向管理和街道、住建、执法三方横向议事联动机制,在解决老旧小区居民上下楼难问题中,街道、住建、社区、物业、业委会五方联动,在长春花园小区实现了既有住宅电梯安装,成为大连首个连片加装电梯的老旧小区;组建了由108 名法律工作者组成的金牌调解队和律师服务团队,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达到攥指成拳、推动“破题”的目的。西岗区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区成立由社区党委书记、派出所民警、执法部门人员、法律工作者、业主代表组成的物管会,牵头组织对房屋维修、保洁服务、安全巡查、公共设施使用等进行资源调配和协调沟通,解决暂时无法引进专业物业服务企业的老旧小区日常生活问题,真正让物管会“活起来”。
加强“红色物业”建设,关键是选好建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一是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大胆培养、敢于使用那些在社区岗位上默默奉献、敢啃“硬骨头”、能破解物业管理难题的人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通过“导师帮带制”“名师工作室”等方式“老带新”,让“接班人”尽快成长起来。二是培养好物业企业、业委会和楼院党支部书记。坚持联选联培,着力培育选拔一批有热心、能干事、肯奉献的党员担任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和楼院党组织书记,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中山区老虎滩街道和合大院党支部书记王秋萍就是这样一位“带头人”。2014 年夏天的一场“水荒”,社区党组织发现了王秋萍,并把她培养成为楼院党支部书记。在王秋萍的带领下,小区居民自己动手粉刷楼道、清理小菜园,成立了和合大院第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十三姐妹团”,并创建了微信群,为居民搭建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台,形成了“和谐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三是抓好社区、楼院党员骨干力量的培养。及时将优秀网格员纳入党员队伍,积极发展壮大物业服务企业党员队伍,创新采取“党员志愿服务积分制”等方式,鼓励支持党员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加强“党员中心户”队伍建设,打造群众身边的“微堡垒”。沙河口区马栏街道文苑社区一“三无”小区曾因无物业管理,小区内私搭乱建、随意圈地现象严重,加上院内没有公共休闲场所,居民的心境和环境一样糟糕。自从赵瑞英担任文苑社区党支部书记后,支部以“党建+自治”为引领,推选了一批公益心强、乐于奉献的党员和居民组成小区自治委员会,成为小区居民“主心骨”,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改造小区,解决了楼院下雨泥泞问题,按照分区认养模式补种绿植,楼院面貌焕然一新,邻里间的情谊也越发深厚,小区因此有了新的名字——怡和家园。
科学有效的监管考评机制是保障物业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区级层面将“红色物业”建设工作作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街道党工委对物业服务进行评价,评价意见作为住建部门评价企业信用的重要内容,记入信用档案,并录入大连市物业综合服务系统,建立物业服务企业“红黑榜”,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失信行为的监督。引导建设单位、业主大会在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时,将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状况纳入其选聘条件,倒逼物业服务企业自我加压,提升物业服务管理水平。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党工委将“红色物业”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项目,街道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物业服务专题调度会,建立物业企业综合评价机制,社区党委定期开展综合评定,区住建局将评价结果作为考核物业公司的依据,打造了国合物业、白云物业、远洋风景物业等一批“红色物业”典型,推动“盆景”变“风景”,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区党组织定期组织居民群众代表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评议评价,将评议结果作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依据。组织党员、居民有序参与物业服务管理重大事项的全过程监督。沙河口区锦华北园小区业委会对物业企业实施“过程监督—常态化验收—年度测评”的监督机制,业委会党支部通过重要事项专人全程盯办、一般性问题限时催办、“月检月查”等方式,紧盯物业服务关键环节,督促物业企业定期公示重要信息,及时进行整改;年底以召开业主大会、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邀请广大业主对物业服务态度和质量等进行评价打分,推动物业服务企业依规履约,促进物业服务规范化。甘井子区万科魅力之城物业党支部健全服务监督机制,通过设置物业服务质量总监,每季度组织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社区纪检监督员和业主代表对物业承诺落实事项及业委会工作情况进行评议监督,评议结果和监督情况在联席会议上公布,倒逼提升物业服务及业委会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