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逊 贾彩虹 黄成亮
摘 要:课程思政视域下,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坚定政治方向与价值引导相结合,传播优秀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关爱学生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既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制度体系建设,融入思政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作用;教师自身要提升政治素养。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55
1 “课程思政”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院校作为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源头,师资队伍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是高校教师队伍的职责所在。“课程思政”是一种课程教学理念,它要求各类课程以“立德树人”为价值旨归,通过挖掘、提炼课程内涵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规范、科学和人文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而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多方协同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各门课程的讲授中,需要教师把“学高为师,德正为范”身体力行地传递给学生,用人格感染力、知识引领力、价值整合力、行为示范力等诸多方式,把细致入微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到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建构基于价值观完善和知识增长的成长阶梯,进而推动、触动、感动学生,使得传统文化、精神财富、历史传承、奋斗意志等课程思政元素被学生主动接受,并且内化为自觉行为。对教师而言,要努力做到:
1.1 坚定政治方向与价值引导相结合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首要的内容就是引导教师铸牢信仰之基,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在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认真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学生时刻心系“国之大者,建功伟大时代”。课程思政是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主讲人。教师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关系到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当代社会,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网络信息发达,多元文化交汇融合。我们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坚定社会主义信仰,把社会热点及时融入到课堂中,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度,树立正面的价值引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1.2 传播优秀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引导教师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动传播有限文化,实现文化传播与思政育人相结合。高校教师要充分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给养,努力实现融会贯通,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起到表率作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课程思政要“融入”而不是“植入”课堂,从形式到内容,都需要精心设计,尊重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如果把我们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精华部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形式可以丰富多样,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等途径讲解,利用短视频,小故事,追溯渊源等方式融入课堂,利用竞赛,演讲,辩论等寓教于乐的方式融入课后生活,那么学生积极性会更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在参与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自身素质也会再次提高和升华。
1.3 关爱学生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要用心用情,在生活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事育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道德涵养和学术规范,把职业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感受关爱中实现成长。注重与学生的学业交往和精神交往,认真钻研新时期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洞悉社会发展变化,聚焦学生精神和心理发展的动态需求,切实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结合起来。
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调研,在师生座谈会上深情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强大的示范性。务必坚持教育者先接受教育,让教师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的责任”。大学生在年龄上虽然已经成年,但是部分青年大学生行为上还是有些不够成熟,心理比较脆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误导。教师自身应该不断增强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融入学生,传授正能量给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课程思政視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2.1 领悟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
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关键在于教师素养和课程设计。说到底,课程思政的首要因素在于教师。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负责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中的引领者;另一方面,课程思政的教学主体是全体教师而不是仅限于思政教师,因此,整个教师队伍在情感上、心理上、能力上和知识构成上,是否准备充分,关乎课程思政的根本成效。每位教师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育德育人本领。抓住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充分利用好课下的各类活动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人文素养提高与典型榜样激励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容易接受,愿意接受,长期积累,融于行动中。教师自身的政治素养以及育德意识、育德能力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质量和效果。教师队伍自身的政治素养是否过硬,“育德意识”是否明确,“育德能力”是否胜任课程思政要求,都建立在持续深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
2.2 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新时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程度逐渐加深。高校教师群体承载着更加厚重和多元的社会期待。师德师风建设面临如下困境:一是个别教师理想信念模糊,教书育人意识淡薄;二是认知偏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对道德引领和心理建设;三是业务能力虚化,功利心重,学术道德衰微,敬业精神淡薄。
高等院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立德树人,因此,社会各界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应该成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第一标准。“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在新时代,网络尤其发达,各种信息、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教师队伍更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夯实信仰之基。
2.3 是“中国式现代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时代要求
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是立德树人。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克服困难、迈开步伐、持之以恒的神圣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的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首先需要教师队伍自身的师德师风过硬、业务能力过硬、敬业精神过硬。需要教师热爱学生,钟情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在当代,网络异常發达,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少部分大学生思想还不成熟,理想信念不牢,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诱惑,心理比较脆弱。教师是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引领者,培养者。高校教师既要通过知识分享,帮助学生在接续发展中提升“起航能力”,也要通过思想引领、道德引导中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中的“续航能力”。注重对当代大学生的品德培养,信念塑造,意志锤炼。使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有爱国情怀,能吃苦耐劳,有敢于创新的勇气。把价值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真正实现课程思政。
3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制度。要树立时代典型,加大师德师风的宣传力度,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教师个人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上面下真功夫,建好建强教师队伍,不断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增强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风学风进一步优化完善,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队伍整体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
3.1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制度体系建设,全方位融入思政内容
基层教学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课程思政过程更加高效,结果注重实效,需要基层教学组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在激励教师、引领教师、帮助教师自觉加强对课程思政投入力度方面和全方位、全角度、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方面,要注重制度的细化和配套措施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不够健全、有效。课程思政既要注重理念,也要注重实践。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也是考核的重要环节。其次,利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人数相对较少、活动多样、形式灵活,便于组织的特点,以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讨论,深入交流,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常态化机制。同时也把教师的思想动态纳入到师德师风的考核中去。最后,严格监督和考核机制。制定教师失德失范行为处罚和退出制度。师德师风要成为有制度保障的“高压线”。从基层教学组织角度看,要以制度建设为引领,以制度实施为保障,以制度激励为依托,进一步增强师德师风在教师个人发展、人才梯队建设、奖励激励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增加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 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作用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作用,才能够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见贤思齐的动力。对于高等院校而言,要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标兵、师德师风、榜样人物事迹的宣传报道,并且注重“仪式感”。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在学校乃至社会范围内,加大对先进人物的表彰力度和宣传力度,把“榜样就在身边”的优势发挥出来。在育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在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能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身边的榜样。高校可以每年选出师德代表,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尤其引导青年教师特别是新入职的教师学习,在职业生涯初期,有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向师德标兵学习,提高对师德师风重视度,增强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论坛、微信、工作群等积极宣传优秀的师德典型,可邀请具有丰富教育管理经验的教育专家进行师德宣讲。组织师德培训,新时代师德师风专题研讨交流会,组织开展“师德标兵”“教学质量标兵”“我最喜爱的好老师”等表彰会的形式,抓住机会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用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诠释新时代师德的内涵,用正能量来感染和熏陶老师,凝聚榜样力量,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爱岗敬业。
3.3 提升自身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队伍整体上需要通过多渠道、多载体、多角度的学习,从而在知识存量、信息增量和人格力量等方面,持续优化和提升个人素养,与时俱进,率先垂范。主动融入、主动作为、主动提升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首要的就是政治引领。教师的政治取向、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首先,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业务本领,更为重要的是政治立场坚定,价值观积极正向。把思政教育编入培养方案中,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大纲中,教师参与其中,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也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我修炼的过程。其次,高校举办的一系列课程思政的讲座,讲课比赛,教案设计比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专业等活动,也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断的提升自身素养,促进师德师风的完善。最后,要想把思政元素真正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不仅仅要从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更要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时代脉搏,认真学习、领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加强道德自律,用更有温度更有精度更有力度的工作状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5262659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1206).http://www moe.gov.cn/srcsite /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2).
[4]吴敏.分层次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1):3132.
[5]郭慧敏,王洪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对策探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21,(12):8284.
[6]田辰.新时代高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设路径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2,(1):4748.
[7]晏娜.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探析[J].大学,2022,(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