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4-01-27 18:08刘宁尹贵斌
中国市场 2024年2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

刘宁 尹贵斌

摘 要: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立足于新时代农村,必须将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数字乡村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在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乡村治理人才和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顺应时代潮流,破解新时代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3;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2-019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48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工作。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持续推进学习在党的二十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振兴乡村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建设数字乡村的序幕已经被拉开,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农村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精神面貌全部焕然一新。

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必须抓好时机,不断提升農村数字化治理能力,优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共享、整体协同的理念,以数字技术作为发展工具,对乡村治理、产业、人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1]。

因此,在这个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是对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本国国情,走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困境的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数字乡村的建设目标,探索建设数字乡村的实践路径,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中之重。

2 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在数字化的引领与驱动下,我国数字乡村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然而,在进一步推动乡村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仍面临着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不足、乡村数字化人才匮乏、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认真把握,不断完善。

2.1 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刚刚起步,数字乡村建设缺乏具有引领性的科学理论、相关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把控,加大力度解决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等相关问题。

一方面,我国已经步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但当前乡村治理仍采取传统的治理模式,欠缺现代化的规范管理,不能很好地运用数字化进行治理,难以满足村民对管理服务的各种需求,导致在乡村数字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不能及时获取所在村庄的相关信息,加之有些涉及村民个人利益的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到位,从而影响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对此,相关部门应重点探索数字乡村如何发展的问题。

另一方面,当前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度较低,各产业之间关联较少,并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甚至还处在“单兵作战”的初级阶段,生产效益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同时,我国大部分乡村产业形式较为单一,仍以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都较低的传统农业为主,未能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当中,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当前我国乡村大部分农业智能化的核心部件仍是从国外进口,农业智能化核心技术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在农业数据采集方面,我国独立自主研发能力较低,机器灵敏度和稳定性不足,智能化水平远不如国外发达国家,导致我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严重受阻。

2.2 乡村数字化复合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必然会成为未来趋势。然而现阶段,城乡之间的差距还异常明显,为了使农村跟上步伐,我国必须加快实施数字乡村战略的速度。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根本。数字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人才队伍,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一大批爱农村、懂农村,并具有专业数字化素养的人才投身乡村建设[2]。

一方面,由于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大部分地区农村的青壮年和大学生外流,选择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大城市发展,导致农村人才基本都到城市务工,留存农村的人口年龄较大,数字化教育水平偏低,对数字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数字乡村的建设要求。此外,我国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缓慢,基础的公共服务资源和质量相较于城市偏落后,难以吸引外来数字型人才投身农村工作,导致数字农村建设人才匮乏。这一现象进一步增大了乡村数字人才需求与供给的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村现代化治理还处在初级阶段,建设数字乡村的专业型人才需要突破,农村数字化有了,但没有懂数字化管理的人才也是不行的[3]。当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数字乡村建设人员学历较低,专业知识老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大多数人只停留在网上购物或休闲娱乐等方面,并没有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导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一些乡村基层干部对现代化治理的认识也不够深入,治理理念固化,仍然采用传统的乡村治理方案,所以导致我国农村现代化治理工作一直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数字化乡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推动数字化乡村发展。

同时,由于农民本身思想水平就较低,加之基层干部的思想严重影响到了农民,促使农民对现代化乡村的认知较少,更无法深入了解数字化乡村的建设,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改正,长期以往一定会严重阻碍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

2.3 乡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成为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适用范围依然很小,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农民仍是采用传统渠道获取信息,如广播、电视或有关部门免费发放资料等,对于新时代的数字应用了解甚少,导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始终存在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新一轮信息技术快速交替的时代,城乡之间的数字技术发展不均衡,逐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

一方面,数字应用在当前农村还是比较少见的,如现在的农村电商、移动社交等主要在试点区实行,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加之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农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供给出现了较大差异。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经济繁荣、资金雄厚,在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较多,因而使得东部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发展迅猛[4]。然而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经济较为落后,对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只能依靠当地政府,投资的主体较为单一,并且当地政府投入到农村的资金极其有限,导致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无法满足村民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需求。

另一方面,进入数字时代,我国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方面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原因是城乡之间在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信息技术渗透、数字化应用条件和水平等多个方面的差距较为明显。根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经建成142.5万个5G基站,总量占全球的60%以上,但目前大多數5G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乡村才刚刚实现4G的普及[5]。城乡数字鸿沟始终存在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一轮接替一轮信息技术快递迭代的时代,城乡之间的数字技术更新不同步加大了城乡之间的信息化差距。

3 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

数字乡村建设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治理方式和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相关政府必须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着力提升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培养数字乡村建设人才,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让数字化更好地赋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对乡村建设的引领驱动作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发展。

3.1 提升乡村发展数字化水平

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农村居住人口为5097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6.11%。因此,农村现代化治理是我国现代化治理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只有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稳固,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的生活需求才能得以实现。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方面对农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提升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相关政府要针对农村现有的资源和现状,加大政策、技术等方面要素的投入力度,发挥综合型乡村治理模式,使我国农村现代化治理迅速发展。

首先,我国乡村治理模式是在“熟人社会”中形成的,以村规民约和宗族制度为依据管理农村各项事务[6]。虽然这种管理方式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民主性和科学性方面却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基层组织要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农村现代化管理机制,将数字化技术纳入乡村治理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通过协同办公系统,推动乡村建设体系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发展。乡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种不同的部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相互协作、相互协调。面对这种情况,乡镇应积极为村民开通账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理形式,既丰富了管理渠道,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这不仅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也促进了农村现代化治理的发展步伐。同时,相关政府应有效应用数字技术,优化乡村治理模式,将乡村发展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如在农村医疗方面,许多偏远地区农村医疗条件严重不足,许多妇女、老人和儿童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救助。面对此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数字化服务,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实现卫生医疗全面覆盖乡镇。以此提升城乡居民异地就医结算效率,加快建设医保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网上办、掌上办”的服务建设,使农民看病更加便捷。

其次,相关部门应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村和农副产品进城的产业模式,为畜牧业和种植业等传统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现如今,我国大多数农村已经能够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借助抖音等直播平台宣传和推销农产品,如永昌县焦家庄镇种植的水果玉米和水果胡萝卜等农产品,借助抖音直播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这一现象不仅促进了农村电子商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产业的成功转型,也实现了以数字化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3.2 培养数字乡村建设人才

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旺则乡村旺,实现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数字乡村,优秀人才的支持和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以及数字化带动就业下沉,农村基层人才流失现象虽有所改善,但数字乡村治理人才队伍依然不足。

首先,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更多乡村专业人才,优秀的人才可以促进整体乡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全面引入更多的技术人才,在整体建设发展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搭建属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在引入人才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努力落实人才吸引政策,吸引本村大学生,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就业。他们了解本村的风土人情,与镇、村、村民之间有着天然的信任,只要对他们就数字乡村建设的任务、目标、要求等进行相关的培训,注重对他们行动过程中进行指导和管理,就能很快发挥出建设数字乡村的意义。而对于那些已经有一定事业基础的有志青年,更多的要从时间和精力上加强统筹和协调,努力与其达成一致,充分利用本村资源,找到建设数字乡村的着力点和增长点。对于在外地有一定事业基础,并有意帮助家乡发展的有识之士,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深入培训、重点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成为数字乡村建设中优秀的人才。如莲峰镇的卢松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代表,他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事业也有一定的基础,在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指导下,卢松很快通过镇政府各部门与14个村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在全镇的乡村产业中发挥出了重要的组织作用。

其次,数字乡村建设需要跨界复合型人才,各基层组织可以利用线下和线上课堂,加大对地方人才培育力度,有效发挥“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驻村党员干部作用,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化水平,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智能化发展;也可以采取外出学习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数字化水平。

3.3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供给

新时代建设数字乡村的重点在于加快完善新一代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7]。在当前数字乡村的背景下,相关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加强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供给,满足人民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基本需求。同时,以保障村民利益为标准,强化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当前我国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距,大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普及以5G网络、大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的数字化建设还处于起跑阶段,也是我国数字化乡村发展的“短板”。为有效解决该问题,相关部门应大力推进“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不断加大对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扩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覆盖领域,促使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基础设施普及到各个乡村,推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差距[8]。同时,相关部门要着力加强乡村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达水平差距。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沿边抵边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等交通便利程度,建设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通道,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乡村、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网络、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完成乡村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高速发展。

其次,相关政府应着力推进数字化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构建数字金融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现如今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信用体系建设也较为落后,难以在农村地区进行融资、贷款等活动,导致我国农村地区没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来建设惠农便民的数字文化活动,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充分保障。

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必须以发展农村数字金融业为主要任务,积极开展数字文化便民活动,推动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

4 结语

数字乡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乡村发展形势、顺应时代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9]。实施数字乡村建设战略不能平均用力,要齐头并进,注重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点领域和中心环节。

文章依據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提升乡村数字化发展水平、培养乡村治理数字化人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三个方面,探讨全面建设数字乡村的战略路径,有效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郝栋栋.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数字乡村建设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0):104-106.

[2]路沙.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N]. 中国信息化周报,2022-08-08(8).

[3]吴蕴赟,郭延安.浙江数字乡村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J].浙江经济,2021(11):54-55.

[4]程燕燕.“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1,23(5):46-50.

[5]陈戈.数字城乡融合须破解“数字鸿沟”[J].中国信息界,2022(4):50-52.

[6]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41-49.

[7]滕欢,李聪聪.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及实施路径[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74-80.

[8]沈费伟,叶温馨.数字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乡村振兴的策略选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50-53.

[9]林炳坤.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13(16):23-26.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浅谈数字乡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