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萍 詹欣璇
摘 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以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肇庆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难有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资源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文章在分析肇庆市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现状、肇庆市产业链集群建设、创新特色化招商引资、扩大外资入驻政策方针等基础上,营造一个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为肇庆市招商引资提供保障措施、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肇庆市;招商引资;产业链集群;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1-002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1.006
1 肇庆市招商引资环境
1.1 肇庆市区位分析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的中游,东邻佛山市,南连云浮市,西倚广西梧州市和贺州市,北接清远市。辖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怀集县,代管四会市、设两个肇庆新区、肇庆高新区经济功能区。辖区总面积近1.5万平方千米,人口近500万,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都市圈城市之一。公路、铁路交通便利,肇庆市公路通车里程约1.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约600千米,有省内省外多条高速公路直达、经过;高铁客流量逐年剧增,占总铁路客运量的八成。自然资源方面,土矿资源丰富,金矿储量位居广东第一;瓷土质优量大,开采价值高;拥有不少驰名世界的珍贵种类,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栖息地”。
近四年来,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达到近五年来的最大值,首次“破十”;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多增1000亿元,2021年增速较2020年翻一番,肇庆市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如表1和表2所示。
1.2 肇庆市政策环境
2021年3月5日,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了贯彻落实其中的指导思想,肇庆市应科学研判招商引资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摸索出适合自身经济全面发展的招商引资战略。2022年,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三周年,在这三年中肇庆市依托深港、横琴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在协同创新、产业协作、高素质人才建设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踏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同年,肇庆市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产业招商落地提质增效的三大行动:企业增资扩产专项行动、“招大商、招优商”行动、项目落地保障行动。这三项行动皆旨在坚持增资扩产与招商引资并重,全力做大做优产业,助推肇庆市经济全面高质量发展。
2 肇庆市招商引资的现状与困难
(1)受国内外的大环境影响,招商引资难度大。肇庆市各区市加大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但收效不明显,难有知名企业、上市公司落户,致使项目难以进一步开展,企业投资步伐放缓,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劳动力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阻碍了肇庆市的招商引资进程。虽然肇庆市地处珠江—西江经济带,但与大湾区经济腹地的广州、深圳等知名城市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面临着招商对象分流的强烈竞争压力,招商引资难度面临巨大挑战。
(2)营商环境的优化刻不容缓。近年来,肇庆市陆续进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化“放管服”建设,完善了具有特色的公共政务服务体系,在政策实施效果上有明显的提升,但对人才、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力度仍需加强。肇庆市虽是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土地面积可占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的近26%,是名副其实的“湾区地主”,但目前的开发程度仅有6.5%,可利用土地为1700平方公里,若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这片“广大腹地”,则肇庆市可以承接完整的产业链项目,为招商引资吸引强商落户提供天然优势的土地资源[1]。所以肇庆市政府需尽快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出人才、土地资源等要素优势,将丰富有利的资源转化为自身优势,将匮乏劣势及时补上缺口,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3)工业化进程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肇庆市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加快形成带动了肇庆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肇庆市在全省的GDP增长速度作出极大贡献。但是,肇庆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需协同发展,与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广深相比,肇庆市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结构存在核心技术开发和发明专利等创新项目较少、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难在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化发展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3 肇庆市招商引资政策
3.1 针对主导与特色产业,聚焦产业链精准招商
近年来,肇庆市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不动摇,深入贯彻“产业招商落地”三年行动,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制造新城[2]。围绕“4+4”产业集群,聚焦“链主”企业,狠抓针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精准招商、定向招商,促使产业新动能势头形成“深广肇”三强格局[3]。
其一,加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建设。全力推进重点配套企业的建设招商战略投资者,以小鹏汽车、宁德时代为龙头,发挥肇庆市整车企业产能利用率,以理士电源、鸿图科技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达到补链延链,全面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其二,加强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培育风华高科“链主”企业快速成长,创新动力持续增强。形成以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为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扩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其三,加强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建设。加快推进以大华农、星湖科技为行业龙头,大力发展健康产业基地、国际兽医兽药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其四,加强金属加工主导产业建设。强化金属加工产业是提高肇庆市传统产业巨大竞争力的保障,以宏旺金属、中亚铝业、亚洲铝厂等知名产业龙头为主导,同时布局金田铜业新兴三期项目,提升铜业高端加工能力,为肇庆市打造千亿级金属加工产业集群。其五,加强家具制造特色产业建设。龙头骨干企業带动建设当地独特的红木文化产业园和“特色小镇”,家具行业协会负责人才培育,形成行业规范标准,推动企业规范经营,推动家具行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其六,加强绿色建材特色产业建设。依托国家级检验站,市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科研平台扶持,利用肇庆市地域原材料和建材产业聚集优势,以重视节能、绿色建材、节能建材为发展导向,重点建设高端建筑陶瓷、绿色水泥等建材产业[4]。
3.2 把握高质量发展格局,创新招商引资实际路径
对于如何促进高质量招商引资,肇庆市应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通过出台全市高质量招商引资规划,加大对招商引资改革力度,探寻创新招商引资的切实路径。
其一,要推进转变招商思路。坚持“靶向招商”“市场化招商”,完善招商落地工作机制,在省内,以深圳为重点,辐射广佛莞等地进行驻点招商;在全国,优化在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重点区域的驻点招商,推动在港澳台侨资企业增资扩产,将产业链上下游引商投资到肇庆[5]。其二,要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紧紧围绕“4+4”产业链招商,承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强化对“主导+特色”产业的链条分析研究,精准帮扶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引进一批满足本地需要、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优的高附加值龙头项目和创新项目,以巩固肇庆市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基础。其三,要推进形成大抓招商、常抓招商态势。肇庆市抓牢全市“一盘棋”思想,党政领导要发挥开展招商活动的带头作用,同时加快构建“党政齐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大招商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肇庆市产业招商落地工作[6]。其四,要推进特色产业群可持续发展建设。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才、环境、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建造肇庆市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利用肇庆市可开发土地资源,搭配较低的用地价格吸引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产业链承接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横向、纵向联合,以完善建链、补链、强链,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同时能够吸引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流入和落户,为产业集群提供人才支撑,从而促使全市市场循环和经济社会循环朝着高质量发展格局前进。
3.3 扩大外资招商,推进经济全面发展
其一,落实扩大外资市场准入领域政策。支持外资在政府规定的领域内,在肇庆市设立外资独资企业、取消部分银行的外资股份限制,同时设立外国银行的分行和支行;鼓励外资投向重点产业领域,投向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经济新业态。其二,加大利用外资财政奖励力度。依据外资财政奖励标准体制机制,对在本地新设、增资或年度贡献首次超过千万美元的制造业项目,肇庆市财政应承担项目所需资金或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对同时符合省、市利用外资财政奖励标准的项目,按照从高到低不重复的原则给予支持,在省、市财政奖励的基础上给予外资企业另行奖励。其三,推进支持外资企业招大做强,创新研发。肇庆市政府应给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定比例的奖励;对于外资企业,在招大做强方面,政府支持一定金额的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并予以一次性补贴、技改拥有奖励扶持等;在创新研发方面,鼓励外资企业申报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认定为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的经费补贴等措施,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4 保障设施
肇庆市坚决把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水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工程,牢记以“营商环境走在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大力营造更加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加快构建“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格局。一般而言,一个良性的营商环境是当地成功、顺利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重要保障,更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和当地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的必要条件。
4.1 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
其一,持续打破地区封锁,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贯彻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领域,支持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平等适用肇庆市支持发展的政策。其二,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破除过去招商引资中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机制体制并积极加以完善,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有违公平交易准则的市场乱象予以严肃打击、整治,为此维护企业良好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其三,帮扶企业成长,支持创新创业。重点狠抓肇庆市大型高端产业集聚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等创新产业园区,促使产业往高端化、智能化、创新化方向发展,加快引进一批见效快、造血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全力建造“粤港澳研发孵化—肇庆加快产业化”的创新协作发展格局。
4.2 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其一,全面转变工作作风。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意识,全心全意、尽心尽力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其二,全面转变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主题服务模式,落实提高行政审批能力,企业从中能够感受到政府办事工作的便利感。其三,全面转变工作方法。坚持“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机制,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诉求,做到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其四,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推动清单化管理,全流程网上办理,积极推行企业政策“免申即享”,探索建立企业政策文件综合协调审查机制。
4.3 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其一,加大常态化扫黑除恶。全力排查各类黑恶势力及背后的“保护伞”,全力防范打击电信诈骗等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推动构建良性政商关系。其二,加大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市场主体失信“黑名单”惩戒和责任追溯机制,积极将信用评价结果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和资质管理等领域中应用。其三,加大政府采购领域改革。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消除“隐形门槛”和不合理规定,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成本。
4.4 营造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
其一,促进政企“零距离”沟通。坚持“企业第一”服务理念,打通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健全“党政企沟通座谈会”等常规化党政企沟通机制,畅通“12345”等便民诉求渠道,为企业打造“政企直通车”以谋求更好的城市发展。其二,大力弘揚企业家精神。在全市营造重商亲商惠商的浓厚社会氛围,尊重、关心、爱护、服务企业家,推荐长期扎根肇庆市或为肇庆市经济发展服务的优秀企业家作为“城市合伙人”“城市宣传大使”,成为肇庆市的知名代言人。政府也要充当肇庆市发展史的讲述人,让企业家更好地了解肇庆市的人文环境,提升对当地的整体印象,促进招商工作更好地完成[7]。
4.5 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其一,大力保障劳动力要素。政府做到落实落户、购房补贴等政策,鼓励毕业学生留肇返肇就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和“订单式”培养,减少人才流失,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其二,大力保障土地要素。储备“熟地”“标准地”,将优质招商引资项目和增资扩产项目按优先级率先落地投入使用,保障企业用地需求,解决土地“批而未供”的痛点。其三,大力保障市场主体创新。引导企业在产业链上延伸创新链,积极建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在项目的转化率。其四,大力保障数据要素。政府应探索以数据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深入建设数字政府2.0改革,推动数据向企业赋能,为企业服务。
5 结论
高質量招商引资是助推肇庆市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快速提高经济指标的关键是针对“4+4”产业情况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项目。因此,聚焦产业链集群建设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肇庆深处于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强手如林的环境,必须开辟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招商途径,结合本地独特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才能更好地抓住发展机遇。肇庆市应继续坚持靶向招商、市场化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效果显著的招商方式,坚持扩大外资入驻,有效地提升区域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通过营造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构建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强化资源要素保障能力、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五方面为肇庆市招商引资活动提供切实保障措施。综上所述,应综合多视角、多经验、多举措布局高质量招商引资战略研究,促使肇庆市整体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李华清.大湾区“地主”肇庆:新能源汽车突进[N].经济观察报,2022-08-15(21).
[2]张忠文,段建新.广东肇庆以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发展[N].西江日报,2021-12-09(6).
[3]陈洁.大项目 大格局 大气势:肇庆高质量发展蹄急步稳[N].西江日报,2021-11-18(6).
[4]杨慧荣.肇庆“4+4”产业体系挺起工业脊梁[N].南方日报,2021-11-19.
[5]苏燕君,赵琳.聚焦5大方面 实施20条措施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水平[N].西江日报,2022-02-16(3).
[6]徐剑锋.高质量招商引资要有一股劲[N].西江日报,2021-10-21(5).
[7]付鲁江,吕方.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创新途径思考[J].中国市场,2022(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