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氏幼科七种》成书与刊印考*

2024-01-27 13:26:30高宴梓李鸿涛王凤兰
中医文献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许氏散记痘疹

高宴梓 李鸿涛 刘 阳 王凤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北京,100700)

《许氏幼科七种》,又名《幼科七种大全》,为清代医家许豫和所著。全书共7种,包括《痘疹金镜录注释》《橡村痘诀》《痘诀余义》《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怡堂散记》《散记续编》。其中,《痘疹金镜录注释》为许豫和对翁仲仁先生之《痘疹金镜录》所作的注释,其余6种皆为许豫和自著。《许氏幼科七种》体例基本上为医论、医案医话或笔记的形式[1],是许豫和临证数十年的经验总结,虽名为幼科,实则内、外、妇、儿兼备,对研究中医理论与指导临床实践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2]。

成书及初刻

1.作者生平与从医事迹

许豫和(1724—?),字宣治,号橡村,世称“橡村先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歙县许村(今安徽歙县)人,世居邑城,与新安医家汪廷元有姻亲[3]。许豫和幼业儒,工诗文。弱龄善病,遂弃举子业,致力于医道,亦自治而兼治人也。十五岁尝从邑名医程嘉予(名天佑,歙城东关人)习医,工保幼之术,直至七年后师殁,始悬壶济世。后游姑苏,曾跟从尤松年(姑苏虎丘人)习针灸。后又受业于黄席有(名家珍,歙城黄家坞人),学持脉、用药之法。庚午辛未,痘症大行,时唯方博九(名际远,绩溪碣头人)先生眼法甚高,世称“神痘”,遂事以师礼,学治痘之法。自此以后,临病治方不同于流俗者,四先生之教也。其于诸书无所不窥,乾隆时以医名著于郡邑,就诊者履满户外[4]。

许豫和是一位中医临床大家,他于内、妇、儿诸科无所不通,不独专于幼科。且在诊疗之余,对于脉法、处方、用药等亦有深刻体会。许豫和看病有很好的疗效,曾自言“予自保幼以来,日所临症,少则十数,多至近百……”“老医临证数十年,终日应酬不暇……”,故而在郡邑中有很高的声望。且《许氏幼科七种》之序跋作者,多为深受其益的患者。因此,竹溪曹文埴以“山中宰相”目之;姻侍生曹城称赞曰:“岂唯婴幼托命焉,抑亦业医者之准则也哉!”

许豫和著有《许氏幼科七种》传世。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5](以下简称《总目》)记载,《许氏幼科七种》共有9个版本,分别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本、清乾隆嘉庆间顾行堂刻本、清嘉庆元年(1796年)刻本、清同治十年(1871年)刻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刻本、清同治刻本、清刻本、民国上海中一书局受古书店石印本、抄本。经我们调查,以上9个版本多有重出,主要由于7种子目刊刻时间不一而导致误判,实际只有4个版本。

2.成书及初刻次第

根据《总目》记载,《许氏幼科七种》子目分别为:(1)(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2)橡村痘诀;(3)痘诀余义;(4)怡堂散记;(5)散记续编;(6)小儿诸热辨;(7)橡村治验。

经我们详细研究,其刻印有时间先后,全书历经18年之久,分4次刻印出版完成,并非为《总目》所载的于初刻时间乾隆五十年(1785年)一次性出齐。

第一次镌刻时间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刻印3种医书,为《橡村痘诀》《小儿诸热辨》《橡村治验》。《痘疹金镜录注释·张淞序》载:“岁在癸卯,曾将《痘诀》《治验》二书梓以问世,医家咸奉圭臬焉。”表明许氏于1783年曾刊刻过《痘诀》《治验》。《橡村治验·曹城跋》载“今年夏,许橡村先生示予所著《痘诀》二卷、《杂症》一卷、《治验》一卷”;《痘诀余义·序目》载“予年周甲,老病日侵,虑所存之散落,汇成《痘诀》二卷、《热辨》一卷、《治验》若干,付之剞劂”。表明除《痘诀》《治验》外,另有《杂症》或《热辨》1卷。而《小儿诸热辨·自序》明言:“窗寒夜永,录成《热辨》一帙,附于《痘诀》之后,而杂症可该矣。”由此可知,《杂症》即《热辨》。

第二次镌刻时间为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刻印1种医书,题为《痘疹金镜录注释》。《痘疹金镜录注释·重订翁仲仁先生金镜录序》有言:“因思《痘诀》之成,皆由翁仲仁先生《金镜录》推广而出……予心悯之,见是书流传已久,原刻不得复购,坊本甚多舛谬,爰以鄙见,重加注释。”序后载“乾隆乙巳清和月宣治氏重订于顾行堂”,表明此序作于1785年。此外,该书载有翁仲仁《痘疹金镜录原序》1篇,序后注有“康熙庚午季夏月钱塘仇云天一氏序于素养草堂”。由此推断,许氏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绿荫堂刻本为底本对《痘疹金镜录》进行注释。

第三次镌刻时间为清嘉庆二年(1797年),刻印2种医书,分别为《痘诀余义》《怡堂散记》。1797年,版刻成后,竹溪曹文埴曾为之作序。且《痘诀余义》和《怡堂散记》牌记上均明确标明:“嘉庆二年新镌”,毋庸置疑。

第四次镌刻时间为清嘉庆六年(1801年),刻印1种医书,即《散记续编》。1801年,竹溪曹振镛曾为《散记续编》作序。且《散记续编》牌记上亦明确标明“嘉庆六年新镌”。

7部书全部镌刻之后,将其重新排序,分为1函10册。其中,第一、第二册为《痘疹金镜录注释》3卷,第三、第四册为《橡村痘诀》2卷,第五册为《痘诀余义》1卷,第六、第七册为《怡堂散记》2卷,第八册为《小儿诸热辨》1卷,第九册为《橡村治验》1卷,第十册为《散记续编》1卷。书成之际,总其名曰《许氏幼科七种》,由顾行堂刊印发行。

版本介绍

1.许豫和自刻本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清嘉庆六年(1801年)歙县许豫和自刻本,简称“许豫和自刻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为最早版本。1函10册,共11卷。第一、第二册为《痘疹金镜录注释》3卷,第三、第四册为《橡村痘诀》2卷,第五册为《痘诀余义》1卷,第六、第七册为《怡堂散记》2卷,第八册为《小儿诸热辨》1卷,第九册为《橡村治验》1卷,第十册为《散记续编》1卷。每册封面右边写有本册所刻各书书名,左边统一标明书名《许氏幼科》。每半页9行,每行22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有每种书书名、卷数、页码,无行格。

该版本国家图书馆亦有馆藏。分1函4册,共11卷。第一册为《痘疹金镜录注释》3卷,第二册为《橡村痘诀》2卷、《痘诀余义》1卷,第三册为《小儿诸热辨》1卷、《橡村治验》1卷,第四册为《怡堂散记》2卷、《散记续编》1卷。每册封面右边写有本册所刻各书书名,左边统一标明书名《许氏幼科》,第一册在丛书名后标明作者“国朝歙县许豫和宣治撰”。每种书另有内封,分3列,右列标明镌刻时间,中列标明书名,左列标明作者或刊刻地点。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许豫和自刻本对比后发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为初刻初印本,国家图书馆所藏为初刻后印本。初印本《橡村痘诀·曹序》后无印章,后印本增加2个印章,分别为:“曹文埴印”“竹虚”。此外,后印本又做了部分补版修版工作,字体与初印本稍有不同。

此外,苏州市中医医院图书馆、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亦有馆藏。其中,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仅存《橡村治验》《小儿诸热辨》2种。

2.清同治十一年翻刻本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汉镇陈明德大坊刻刷善书老店翻刻本,简称清同治十一年翻刻本,藏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函10册,册数用十天干表示,共11卷。第一函4册5卷,共2种书。甲册为《痘疹金镜录注释》上卷,乙册为《痘疹金镜录注释》中卷、下卷,丙册为《橡村痘诀》上卷,丁册为《橡村痘诀》下卷。第二函6册6卷,共5种书。戊册为《痘诀余义》1卷,己册为《小儿诸热辨》1卷,庚册为《橡村治验》1卷,辛册为《怡堂散记》上卷,壬册为《怡堂散记》下卷,癸册为《散记续编》1卷。每册封面左上统一标明书名《许氏幼科七种》,左下又分2列,左列标明册数,分别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右列标明每册书名及卷数。每半页9行,每行22字,小字双行同,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有每种书书名、卷数、页码,无行格。

该版本与许豫和自刻本有3点不同:其一,《痘疹金镜录注释》牌记上多“同治壬申翻刻”6字,直接表明为翻刻本;其二,《痘疹金镜录注释》有5序,比许豫和自刻本多1序,为两淮盐运使程桓生所作,阐述《许氏幼科七种》的发现过程与重梓缘由;其三,较之许豫和自刻本,《散记续编》正文后多出1页,记述该版本翻刻地点与募捐总额及善士芳名。因许豫和自刻本有初印、后印之分,对比后发现,该版本字体与后印本完全相同,当为后印本的摹刻本。

此外,该版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通大学图书馆等亦有馆藏。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仅存两淮盐运使程桓生之序,无《痘疹金镜录注释》之牌记,《散记续编》正文后亦无多出之页,似刻意去之,以充许豫和自刻本。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为配补本,共5函7册,仅存6种,未见《痘疹金镜录注释》。其中,刻本包括2函3册,与清同治十一年翻刻本完全相同。第一函为《痘诀》1册1卷,无下卷;第二函为《痘诀余义》1册1卷、《橡村治验》1册1卷。另3函4册用抄本补配,包括《散记续编》1函1册、《小儿诸热辨》1函1册、《怡堂散记》1函2册,字体颇为随意。每半页9行,每行22字,小字双行同,无板框,无版心,无行格。

3.民国上海中一书局石印本

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由上海中一书局印行,上海四马路受古书店、南京四象桥国粹书店发行。该版丛书封面题名为《幼科七种大全》,1函8册。其中,《痘疹金镜录》为2册,其余6种各1册。每半页15行,每行34字,小字双行同,白口,上下左右双边,单鱼尾,有行格。板框高16.8 cm,宽11 cm,鱼尾下有卷数、页码,书口下标明“上海受古书店发行,上海中一书局印行”。该版本《小儿诸热辨》无跋,其余序跋与许豫和自刻本同。

此外,该版本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嘉善县图书馆等亦有馆藏。其中,嘉善县图书馆存6种,缺《小儿诸热辨》1种。

4.抄本

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共1函8册8卷。第一、二册为《痘诀》2卷,第三册为《痘诀余义》1卷,第四、五册为《怡堂散记》2卷,第六册为《散记续编》1卷,第七册为《小儿诸热辨》1卷,第八册为《橡村治验》1卷,缺《痘疹金镜录注释》。每半页10行,每行22字,小字双行同,白口,上下左右双边,单鱼尾,有行格。版框高18.7 cm,宽11.6 cm。鱼尾上有每部书书名,鱼尾下有卷数、页码。字体工整俊美,其中,《痘诀》无自序,《怡堂散记》卷上无序目,《小儿诸热辨》无跋。

结 语

《许氏幼科七种》的成书及初刻,前后历18年之久,分4次由顾行堂刊印,每次发行1~3种子目书不等。《总目》对此书著录较为混乱,分割记载了9个版本。经我们调研、考证,厘正为4个版本。其中,许豫和自刻本刊刻时间最早,且为最佳版本,但流传最广的是上海中一书局石印本和清同治十一年翻刻本。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许氏幼科七种”一条版本著录建议修改如下:

许氏幼科七种 1801

又名幼科七种大全

(清)许豫和(宣治、橡村)撰

子目:

(1) 橡村痘诀(1783年镌刻)

(2) 小儿诸热辨(1783年镌刻)

(3) 橡村治验(1783年镌刻)

(4) 痘疹金镜录注释(1785年镌刻)

(5) 痘诀余义(1797年镌刻)

(6) 怡堂散记(1797年镌刻)

(7) 散记续编(1801年镌刻)

1.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至清嘉庆六年(1801)歙县许豫和自刻本 1 139 286 361 433A(存2、3) 475A 677A

2.清同治十一年(1872)汉镇陈明德大坊刻刷善书老店翻刻本 139(有配补,缺4) 401 541 590 651 664 712 907C

3.民国上海中一书局石印本 139 186 361 391 412A 412B 475A 514A 542 590 651 664 709 728A 736A(缺2) 738A 852 907C 926A

4.抄本 139(缺4)

猜你喜欢
许氏散记痘疹
“痘疹”考辨*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2021年5期)2021-05-21 03:29:50
皮肤型鸡痘诊断与治疗
时光散记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4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学书散记
中国篆刻(2017年8期)2017-09-05 09:44:13
湘行散记
中国三峡(2017年2期)2017-06-09 08:15:30
《痘疹活幼心法》学术思想及其若干问题考
西双版纳散记
云南林业(2014年4期)2014-02-28 21:23:01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