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高职院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为例

2024-01-26 03:57肖海峻马静媛孟利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考核思政

肖海峻,张 晋,马静媛,孟利前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北京 10244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指教学在考虑学习者的遗传特性、经历、观点、背景、天分、兴趣、能力和需求等特点的同时,注重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1-2]。“以学生为中心”最根本的是要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3]。研究性教学[4-5]、问题导向教学[6]、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7]、基于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8]等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开展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实施提质培优的重要举措之一,笔者近年来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进行了积极尝试。

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为药品生物技术专业核心课,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应用于种苗快速繁殖、新品种培育、脱毒苗培育、植物种质资源交换和保存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实践性强,具有技术要求高、实训时间长等特点,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某些实验开展不了、课时少等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不能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体验成就感,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动力不足、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脱节等现象。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开展有温度、有厚度、有宽度、有深度的教学活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企业对组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成为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程对应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组培企业调研及相关网站招聘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适合高职学生的岗位群有生产、研发、管理和销售岗位,生产岗为初始岗,研发岗和管理岗为晋升岗。依据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岗又可分为洗涤灭菌工、培养基制造工、接种工、移栽驯化工4 个工种,每个工种职业能力不同,需具备高压灭菌锅使用、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和组培苗驯化移栽等能力;研发岗需具备文献搜集、方案设计与实施、数据统计与分析处理能力;组培管理人员需具备科学制订生产计划能力,能够依据组培苗长势、长相做出分析并解决组培生产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此外还需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培养,从思政元素发掘、教学内容构建、教学组织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尝试,效果显著。

(一)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价值引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各类植物快繁及无病毒种苗的生产中,这就要求企业员工具备吃苦耐劳精神,拥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工匠精神、质量意识、环境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突出人才培养的思想性和价值引领(表1)。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2 个思政案例,案例1 讲述我国科学家李继桐和沈同在培养基中添加银杏胚乳提取物,使银杏幼胚顺利发育成熟。案例2 在学习铬酸洗液配制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启发学生思考“铬酸溶液如何保存”。通过案例1,使学生了解我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生产实际的突出贡献,体现科学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通过案例2 的讨论,使学生在学会铬酸洗液保存方法的同时,提升自身安全意识,掌握实验室危化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养成遵守职业规范的习惯。

表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思政元素及融入途径

(二)教学内容重构,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适应

按照“以学生为中心,职业能力为本位、学习成果为导向,促进自主学习”的思路进行教学内容重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团队以该课程对应的生产岗、研发岗、管理岗及销售岗所需的职业能力构建了组培必备知识、组培生产技术、组培技术开发及组培生产与管理4 个模块,每个模块由1 ~3 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照组培工艺流程分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通过每个工作任务的实施,都可获得一个产品或成果(表2)。工作任务的安排,从简单到复杂,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兼顾工作任务的完整性。教学内容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实现人才供需双方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上的高度契合,使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适应。

表2 重构教学内容

(三)教学组织与实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单向教学过程变成交互式,注重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效果。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依托学习通平台,教师课前通过平台发布工作任务、学习材料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阅读相关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完成方案制定并上传到学习通;课中,教师对各小组制定的方案提出建议,学生进一步完善方案并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展示其产品或成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工作任务作出评价;课后,教师线上发布课后拓展学习内容并在线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要完成者和执行者,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详见图1。

图1 线上线下教学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

从图1 可以看出,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

课前,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法发布学生自主学习资料,在工作方案制定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采取基于问题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并制定工作方案。

课中,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课中采取多元评价方式,从学生参与度、团队协作情况及操作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及团队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课后,通过对学习内容反思、总结,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成果;通过课后拓展作业的完成,不仅拓宽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同时通过相关问题或案例,将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实现专业学习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

综上所述,在教学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将课程学习分课前、课中及课后3 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不同,但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多元化,实现学生全方位考核

1.增加课程思政考核

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为强化思政育人目标,在考核中增加课程思政考核内容,如在工作任务——培养基制备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考核硝酸钾、升汞等危化品的存放方式、高压灭菌锅使用及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称取微量元素精确度的考核,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通过课后实验室卫生整理、温室中移栽驯化试管苗等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性和吃苦耐劳精神。

2.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对于实验操作的考核,引入企业标准或比赛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如母液配制、MS 培养基制备及无菌操作等实操技术的考核,该部分内容是国赛的内容,考核时引入国赛评价标准,强调精确性、规范性和熟练度;学生在学习初代培养操作时,除对接种动作规范性进行考核外,还对污染率指标进行评价,强化对学生的产品或成果质量的评价,考核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规范性;试管苗驯化移栽时,除考核驯化移栽关键技能点外,还增加了试管苗成活率的考核。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不仅提升了学生对考核标准和质量的认知,更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3.注重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采取平时学习、操作训练及期末考试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由学习通签到(出勤)、与教师互动、参与讨论次数、实验方案、课后作业、参与小组活动情况、实验室卫生参与度等指标组成;操作考核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考核;平时成绩、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权重分别为30%、30%和40%。考核中增加过程考核评价,对调动学生平时参与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4.注重增值效果评价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不断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增值性评价的目的。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依托学习通平台,完成每位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增值评价。通过学习通平台,教师可查阅每位学生的签到、学生学习章节用时长短、作业正确率、测试题目得分、在班级所处位置等情况,教师可追溯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为教师开展个性教育提供数据资料,帮助学生更快、更好进步。

总之,通过对课程思政育人目标、重点核心技能、成果完成过程、成果完成情况及增值性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实现对学生全方位考核,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现将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归纳如表3。

表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三、小结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提出“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整体的闭环,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教师是“三教”改革的关键,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尝试、总结,最终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生根,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改革是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这个主题,依据植物组织培养研发岗、生产岗及管理岗等岗位群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实现教学过程工作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同步化,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也为今后其他课程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考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内部考核
思政课“需求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