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劣与对策

2024-01-26 03:35孙宇航
环境 2023年11期
关键词: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双碳

孙宇航

摘要:2020年9月22日,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以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实现碳达峰;2060年以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二氧化碳吸收量,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各行各业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要求各行各业必须坚持节能减排的发展原则。据统计,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相对较多,约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0%。如何降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实现节能减排,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准时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双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与劣势以及相应的对策,以便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关键词:“双碳”目标 碳排放 新能源汽车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中国的马路上迅速增长。根据中国工程院的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将达到500万辆,占整个汽车行业产量的15%;销量将达到450万辆,占整个汽车行业销量的14%;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占整个汽车行业保有量的8%。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2020年双碳目标提出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在其背景下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所以必须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解决出现的劣势问题,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一、“双碳”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

(一)国家政府的政策导向支持

近年来,国家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2023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提出,要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进一步优化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政策,鼓励企业丰富新能源汽车供应。6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

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驱动。我国的城市居民用电价格一般是在0.56~0.62元一度,充满一辆电池容量为100度电的新能源汽车也仅需要五六十元,即便是商用电,也仅需要100元左右。反观传统燃油汽车,加满一箱油则需要300~500元,在油价上涨期间则成本更高。此外,新能源汽车舍弃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等设备,所以不需要传统燃油车一年或一万公里的常规保养,进一步降低了用车成本。

(三)国民日益增强的低碳环保理念

21世紀以来,随着政府的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国民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也开始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低碳环保”理念。“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公交出行代替开车出行”“节约用纸,双面打印”等等,这些都是低碳的生活方式。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也是一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新能源汽车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不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已成为越来越多国民的选择。

二、“双碳”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劣势

(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少

据公安部统计,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26亿量,其中汽车3.28亿量,新能源汽车1620万量,占汽车总量的4.9%。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少的现象也导致了新能源汽车二手市场的保值率低。同样年限的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二手市场的折损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部分消费者不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

(二)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不完善

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补能能源,因此需要在充电桩进行充电补能,家里有充电桩的车主可以在家里充电,家里没有的车主则需要寻找第三方充电桩进行补能。然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还没有达到加油站的普及率。因此,对于新能源车主而言,如何及时有效的为汽车充电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慢”也是消费者所顾虑的问题,即便是特斯拉的快充,也需要约半个小时的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像传统燃油车加油的时间效率。

(三)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不可控

近年来,关于新能源汽车“自燃”“辅助驾驶”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首先,新能源汽车自燃主要是和电池有关,电池不同于燃油,电池里面是以化学反应来提供电能的,而且是重复利用的,所以里面的物质元素必定是比较活跃的。因此,电池故障、充电故障、高温环境这些都是引起新能源汽车自燃的原因。其次,新能源汽车的辅助驾驶功能目前还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安全的水平,AI还无法完全代替人类驾驶汽车。

(四)国民对新能源汽车缺乏认知

尽管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但大部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这一产品还缺乏认识,在购买汽车时,只考虑传统燃油汽车,对新能源汽车嗤之以鼻,他们还没有完全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的优势,缺乏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有部分消费者认为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和内燃机,仿佛失去了汽车的灵魂,其实,最早发明问世的汽车是电动汽车,而不是传统燃油汽车。

三、“双碳”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还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国家工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应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支持开展高安全全气候动力电池、热泵空调、整车热管理等技术攻关,提升动力电池热失控技术标准,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低温适用性和安全性,满足高寒地区消费者需求。

2. 加大重点领域推广。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编制实施重卡电动化工作方案,加快提升城市公交、物流、出租、环卫、重卡等车型电动化比例。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企业开发更多先进适用车型,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

3. 强化支撑保障条件。制定促进锂资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重点矿产项目开发,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拓展梯次利用场景,加快构建绿色、循环生态体系。

4. 打造世界一流品牌。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支持优势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优化产能布局,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落后整车企业和产能退出,推动集团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

(二)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

完善新能源汽车的补能体系,首要在于优化完善网络布局,更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充电需求,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城际之间应打造有效满足新能源汽车中长途出行需求的城际充电网络。特别是高速公路服务区,应当加快建设采用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充电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应确保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区域有效覆盖。同时,也要加强城市周边、热门景区景点等地区的电桩建设力度。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才能确保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消费者出行充电需求,解决消费者的长途焦虑、充电焦虑。

(三)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稳定性

1. 优化电池管理系统

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实时监测电池组的电压、温度等参数,可以有效避免电池过充、过放、过热等情况,从而减少事故风险。同时,科学的管理系统也可以保证电池组的安全性,延长电池寿命。

2. 增设电池保护装备

在汽车电池外部安装高硬度、防腐蚀、耐高温的保护壳,能够避免汽车因高温环境或车祸发生碰撞导致电池短路而发生爆炸,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

3. 提高辅助驾驶安全水平

通过安装高精尖的摄像头、雷达设备,提高传感器的精密度,强化计算机芯片算法等措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将提高驾驶舒适度,缓解驾驶员的驾驶疲劳,及时制止人为因素的驾驶隐患危机,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4. 加强驾驶员安全意识

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燃油汽车来说较为新颖,驾驶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安全驾驶。因此,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也是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重要途径。

(四)强化普及国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新认知

强化普及国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新认知可以从车辆的品牌效应,曝光度,和车辆的技术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首先,从车辆的品牌效应来看,电动汽车的品牌效应不高,知名度不够,因此可以对新能源汽车大力宣传,通过广告活动或者通过一些公共出行方面来增加车辆的曝光度,同时也可以邀请消费者进行试驾活动,提升用户体验度。其次,在车辆的技术和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提升,站在用户体验角度对车辆技术进行提升。比如,新能源汽车受限于电池技术瓶颈,导致充电时长远大于比燃油车加油时长,其次就是动力电池容量短板,大部分新能源汽车还无法达到燃油车的续航里程,消费者存在续航焦虑。只要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质的突破,相信国民对新能源汽车会有新的认识和青睐。

四、结语

实现“双碳”目标,是党和人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作出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我国产业及能源结构调整,有利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達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所以,如何推动保障我国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一国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欧美国家在经济腾飞的过程中,汽车工业也伴随着飞速增长。其次,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第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能结合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的有效支点,汽车电动化是能源革命的主战场,汽车智能化是信息革命的主战场。最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上个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在燃油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中国希望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能够重塑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和生态,也为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跻身国际一流水平提供重要机遇。(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23级国际商务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双碳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宁夏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重庆市碳排放现状及低碳发展路径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