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林 吴月 吕秋杭 周欣悦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21-GX-124);重庆市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23222)
第一作者简介:王兆林(1979-),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和大学生教育教学改革。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19
摘 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缺乏的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渠道。该文通过对重庆四所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分析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主要由乡村发展前景不符合大学生就业预期、高校缺乏系统和完善的教育体系、大学生的专业难以契合乡村振兴的需求3方面构成,应通过高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政府拓展就业市场优化人才结构、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现农村新面貌等策略,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实现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关键词:乡村振兴;大学生;服务意识;案例研讨;困境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76-05
Abstract: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general grasp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guiding college students to jo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current lack of rural talents, but also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solve the current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from f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ongqing,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alyzes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dilemma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s mainly composed of three aspects: the prospect of rural development does not meet the employment expect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lack of systematic and 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s to meet the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service, the government to exp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 to optimize the talent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all-directional publicity to show the new face of the countryside, so as to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o serve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so as to realize the demand for talents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ege student; service consciousness; case study; predicament analysis
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指出应“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以上报告说明新时代抓好“三农”工作十分重要,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业性人才,是新思想新技术的前沿群体。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重要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人才与资源[1],同时,乡村振兴也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擎”,为大学生服务乡村提供了广阔阵地[2]。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指引下,很多大学生主动返乡,积极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与农村经济建设,有助于激发农村活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3]。但受到现实条件约束,较多大学生更倾向于留在城镇发展成为现实,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是难以实施且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调查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切实解决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缺乏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
1 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识调查
通过对重庆市教育部和省属4所高校大学生,分别是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邮电大学的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总体调研对象中男生占较大,为53.29%;女生占46.71%。大一、大二参与调查居多,比例达56.57%,大三参与调查者比例为24.34%,大四参与者比例为19.09%。农村户口学生占比较大为75.66%,城镇户口学生仅占总体的24.34%。教育部直属高校学生参与者占比23.03%,省属高校占76.97%。所学专业看,财经贸易类最多,为40.13%;工学类为20.39%;信息类和医卫类人数占比均在10%左右;教育类被调查学生人数较少,仅3.29%。认为所学专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关的参与调查者占比69.08%,认为专业与乡村振兴不相关的参与者占30.92%(表1)。本次调研中共发放问卷160份,剔除部分无效样本,共得到有效问卷152份,有效率为95%。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了解情况调查中,不了解仅为1.97%,基本了解占比最大,为86.18%,很了解为11.84%;在调查乡村振兴了解途径时,84.21%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宣传了解到的;46.05%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相关渠道了解,如抖音、微信等软件;30.26%的学生则通过政府宣传了解过乡村振兴相关内容。关于对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了解度上,65.13%的大学生基本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占28.95%,非常了解的只占5.92%。有过服务乡村振兴经历的参与人占比12.50%,而有87.50%的参与人表示没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经历。同时,对乡村发展现状的调查中,有75.66%被调查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非常了解的只占1.31%,23.03%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基本了解。有72.37%的学生表示比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非常支持乡村振兴的学生占比为27.63%(表2)。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可知,重庆高校大学生对乡村振兴和乡村现状的了解不够,了解途径较窄,同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服务乡村振兴的经验,这一系列问题可能影响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意愿与积极性。
調查中发现被调查大学生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愿不高,仅占调查人数的38.16%,有61.84%的被调查大学生是不愿意到乡村发展的。从愿意参与乡村振兴的意愿看,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愿受诸多因素影响,愿意去乡村发展的大学生中,为积累基层工作经验的占28.29%,为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振兴的占17.11%,想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占26.32%,认为农村发展潜力大的占34.21%,因为农村就业压力相对较小、大城市难就业的占17.76%,为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占16.45%,因为喜欢农村生活的占10.53%。在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大学生中,愿意选择灵活就业方式(如互联网方式:城市居住+农村经营模式的扶贫开发、技术推广、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的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数最多,占61.84%;愿意通过“三支一扶”和“大学生村官”的方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共计占比62.50%,只有15.13%的大学生愿意以自主创业的模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表3)。
大学生不愿意到乡村就业创业的原因主要是专业不相关(占21.05%)、农村自然条件艰苦(占48.02%)、认为乡村没有发展前途(占51.97%)、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占60.53%)、对乡村发展形势不了解(占69.08%)、社会对乡村就业存在偏见(占43.42%)、不习惯乡村生活环境(占24.34%)。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收到诸多因素影响,高校和政府应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发展。
在生源地为农村和城镇的大学生中,分别分析其乡村振兴意愿,发现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27.63%,城镇籍学生占比10.53%;为积累基层工作经验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17.76%,城市籍学生占比10.53%;为响应国家号召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12.50%,城市籍学生占比4.60%;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贡献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18.42%,城市籍学生占比7.89%;认为农村发展潜力大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21.71%,城市籍学生占比12.50%;因农村就业压力小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11.84%,城市籍学生占比5.92%;为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9.21%,城市籍学生占比7.23%;因喜欢乡村生活环境而愿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生比较少,农村籍和城市籍分别为8.55%、5.77%。在参与方式中,城市籍学生比农村籍学生更能接受自主创业模式,其占比分别为9.87%、5.26%;愿意以“三支一扶”方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为22.37%,城市籍为7.24%;愿意以大学生村官方式参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农村籍学生占比为17.11%,城市籍为15.79%;在灵活就业方式选择上,农村籍和城市籍学生的占比分别为23.68%、38.16%。
2 新时代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发展前景不符合大学生就业预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许多地方政府将大学生返乡创业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但大学生普遍不愿意返乡就业,据问卷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中,51.97%认为乡村没有发展前途,43.42%认为社会对乡村就业存在偏见。部分大学生宁愿在城市打工、送外卖、蜗居在大城市等,也不愿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调查中发调查者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意愿不高,愿意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38.16%,有61.84%的被调查者是不愿意到乡村发展的。其中,响应国家号召服务乡村振兴的和想为当地乡村振兴作贡献的分别仅占17.11%和26.32%。这是因为,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观念影响,大多觉得农村就是偏远与贫穷的代名词,大学生在农村缺乏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职业理想,缺乏自我价值实现的高价值需求意识,服务乡村并不符合大学生的就业预期。
2.2 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
第一,就现实发展情况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类技能型人才是当前农村急需的人才类型,但就我国农林类高校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缺乏乡村振兴战略的适应性[4]。一方面,当前农林类高校在知识体系及架构上缺乏针对农村事业发展的有效性,不利于学校培养建设型人才;另一方面,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大多为理论知识讲授,缺乏实践课程教学,尤其是在针对返乡大学生“乡村振兴”“三农政策”等相关教育方面。
第二,为了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不够具体和细化[5]。同时,各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重视较多,但创业过程中的服务却有所不足。政府虽然制定了覆盖资金和税收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但因牵涉多个部门,缺乏协作机制,政策实施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在返乡创业实践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但一些职能部门尚未建立全程服务机制,这对创业的成功率带来不利影响[6]。
2.3 大学生难以契合乡村振兴的需求
据问卷调查显示,有21.05%的大学生因专业不相关不愿意到乡村就业创业。在乡村振兴中,急需具备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理念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科技领军人才等,他们可以在以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农业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储备,可以在农业领域从事栽培耕作、作物育种、种子生产等相关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农户收入稳定;旅游管理相关专业学生可以通过对乡村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相同文化保护、生态涵养产品等旅游项目开发,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使农户收入增加;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利用大数据分析农业市场物流运输,与网络销售相结合构建农业数据平台,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3]。综上所述,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农村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农业生产要素利用率低等问题,还可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但从学生自身能力看,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愈发重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但对乡村产业结构发展、乡村需求、劳动力构成等缺乏了解,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乡村发展的建设中,在学校积累的实习实践经验、乡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的关联度低,其所具备的知识暂时并不能在农村创业过程中提供充分的知识储备与经验支持。
3 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意识的策略
3.1 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在多项实践活动中,大学生短期服务乡村振兴是一常见的实践方式。然而,在这短期服务中,需警惕避免“形式主义”的陷阱。所谓“形式主义”是指大学生仅强调服务活动的形式和宣传效果,却忽视了服务活动对农村发展的实际效益。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实际效益的服务活动,不仅不促进大学生的成长,还可能加重农村的负担,将农村仅视为高校宣传的窗口,而非受益者。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关键在于高校在实践中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当代毕业生应认识到,到乡村基层就业既是机遇亦是挑战。中国当前正经历资源整合和数据驱动的农业智能化发展,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农村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农民和农村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总而言之,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农业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抓住国家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机遇,使自己的职业与时代赋予的任务相契合,积极参与,承担乡村振兴的使命。
3.2 政府拓展就业空间,优化人才结构
乡村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及城市,可在社会保障方面由国家进行统筹改善,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既可以降低用工部门的负担,又可以体现乡村就业的优势。传统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地方政府要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色优势,重点鼓励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结构调整拓宽本地就业市场,从而增强农业对具备知识和技术的高校毕业生的容纳作用。规范农村师资结构,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地方政府在制定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相关政策前,要对本区县人才结构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充分考虑地方资源的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就业。人才引进类型要与本地发展需求相匹配,满足当前需要的同时也要对未来的人才缺口做出预估,以发展的眼光分析需求,制定合理的引进计划。
3.3 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现农村新面貌
在具体的就业指导中,当前还存在着引导不足、创业帮扶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而导致大学毕业生服务农村的意愿不高[7],要增强高校毕业生对乡村就业促进政策的了解,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但是宣传工作要讲究策略,内容接地气,避免假大空;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动向,既要让他们心存对乡村就业的美好期待,又要认清现实要面对的艰辛路程,引导其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加入到农业农村建设队伍当中来。注重新兴媒介的信息传播作用,善于利用高校学生熟知的新鲜事物,例如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政府通过传统媒介、网络新媒体、宣讲等方式加强宣传力度。自1995年起,国家先后推出大学生村官选聘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乃至现在的鼓励大学生返乡创業,都有不同程度的鼓励、代偿、减免等优惠政策。让这些政策信息深入到高校,深入到毕业生当中,使高校毕业生全面了解乡村就业的优势和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及时更新他们对国家引导高校毕业生乡村就业政策的认识。
4 结束语
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参与到农村建设中去,一方面,可以为乡村基层建设增加人才,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可拓宽当前大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但当前在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上,还存在着就业前景不符合大学生就业预期、高校缺乏系统完善的教育体系、大学生的专业难以契合乡村振兴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校应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政府应当拓展就业市场优化人才结构、开展全方位宣传展现农村新面貌等策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郭世平,毛丽霞.青年“乡村CEO”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J].中国青年研究,2023(2):101-108.
[2] 汪恭敬,顾雪英,王化笛.大学生返乡创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4):1-10.
[3] 胡洪彬.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9):15-20.
[4] 孙翔.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回流的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22(9):113-115.
[5] 王乐,陈中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大学生农村就业现状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1(13):40-43.
[6] 王立,赵亮.促进农村劳动力质量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学生农村实习就业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23(9):81-84.
[7] 谢宗藩,肖媚,王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嬗变:嵌入性视角下发展动力机制变迁[J].农业经济问题,2021(12):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