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政府采购已经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高校的发展速度的加快,高校政府采购制度日趋成熟,但另一方面,制度难以与当前的实际相结合,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导致高校政府采购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资金的浪费,影响学校的发展。针对这样的问题,从源头上解决,有必要从管理制度着手,通过制度设计和安排,约束采购行为,保证所有的工作都按照程序进行,降低采购管理工作的风险。
[关键词]政府采购 高校采购 困境分析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Y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197-01
“政府采购是指国家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为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财政性资金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1政府采购不仅仅指的是具体采购过程,还包括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购过程及采购管理,是对公共采购管理这一过程的总称。高校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延伸,是加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措施。自从1993年中央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的目标以来,2013年底正式发布的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才首次显示完成了这一目标。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提出要继续扩大对财政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固然必要,但如何有效利用这一笔数量可观的财政经费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焦点。高校政府采购作为直接利用教育经费的项目活动,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备受关注。
1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发展
我国《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1月1日施行。高等学校是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应该被纳入政府采购的采购人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了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均应实行政府采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物资设备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高校物资设备采购纳入政府采购制度是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管理的需要,保证高校物资设备采购更加合理、科学、高效,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硬件设施的支撑。
随着高校政府采购的程序日趋走向规范,一方面高校获得的拨款越来越少,自身采购的项目也日趋减少,而政府采购的项目和金额则越来越大。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高校政府采购的产品不仅价格相对较低,关键是质量能够保证,同时还为高校减少了采购成本。因此,近几年的发展,高校政府采购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和成熟的方式。
目前政府采购主要有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方式。集中采购是由某单位统一负责专门的采购,分散采购则是由各职能部门根据自身需求分别采购。由于我国各高校的组织机构管理、专业设置需求以及资源配置存在差异,所以高校政府采购通常采取分散采购的方式。分散采购的具体方式又有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简易采购等。我国高校实施政府采购是开始于2003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均按照文件规定制定了具体措施来推行高校政府采购工作。
总之,政府采购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而高校政府采购也体现出采购金额大、采购品种多、设备更新快的特点。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剧增,在校生规模扩大、院校合并、新老校区的建设、教学仪器购买及更新,使得高校为加强硬件设施,也不断扩大采购的范围、品种及类型。
2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分析
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实行十年以来,高等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科研仪器设备、办公用具等各类物资都纳入了政府采购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采购工作混乱、透明度不高、经费使用率低下等问题。据统计,教育部所属各单位2013年度政府采购总预算为294.64亿元,实际采购金额为261.81亿元,节约资金32.83亿元,资金节约率为11.14%。然而,由于我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政府采购法制体系还很不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在高校推行的时间也尚短,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
在具体的实施工作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负面事件也相继曝光。主要表现为:(1)高校政府采购的预算编制工作不到位,无预算、超预算采购行为仍然存在,预算编制工作不到位很容易致使重复采购、超前采购、过量采购等现象发生;(2)已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未实行集中采购;(3)达到公开招标规模的采购未进行公开招标,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随意改变招标方式等;(4)政府采购程序执行不严格,采购招标活动中存在未按规定发布招标公告、缩短招标时间;未从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成员、违规变更中标结果、随意追加合同等;(5)未经批准采购进口产品,未按规定采购正版软件和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等。
高校采购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管理不足,缺乏制度约束。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教育部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而针对我国高校特点以及高校政府采购实际情况所制订的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却尚未建立。
首先,缺乏规范的采购制度。原则上,高校应该有专门的管理制度规范采购程序,并且这些管理制度的设置需要根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结合高校政府采购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研究后决定。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遭遇到的难题也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管理制度的具体细则也会有所不同,其有效性也会难以保障。究其原因,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遭遇了各种困境,不能有效实施制度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完善的采购制度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包括:采购前的资料收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采购过程中价格选择、项目竞标、资金使用,采购结束后的产品验收、报账、质量监督等等。
其次,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政府采购工作需要全过程的监督,对政府采购的立项、招投标、资金拨付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在实际中高校往往缺乏对集中采购监管,产生较多的分散采购,不利于有效监管。最后,缺乏全面的项目评估制度。高校的高速发展需要采购各项仪器设备、教育工具及硬件设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采购更需要专业的评估,考虑花多少钱采购什么样的产品。否则将会出现采购项目过多,资金使用率不高,出现腐败等问题。但是,在这些方面,高校并不注重,往往考虑的是追求的短期利益,要政绩。因此,在立项评估制的设计上,虽然设置了评估领导机构、配备了专业的评估人员、评估责任追究制等,但在实际的运作上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阻力。
3 我国高校政府采购的应对措施
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诸多问题,国家教育部于201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高等学校、各直属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难看出,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制度存在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具体措施加以应对。
首先,提高对采购工作的重视程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采购法》必须得到高效的高度重视,并且要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明确政府采购的精神、要求和过程程序。通过组织学习使得采购制度深入人心,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其次,完善对采购工作的监督机制,明确各单位政府采购归口管理部门和职责,建立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再次,健全采购工作的管理制度。高校要根据相关法律、部门规章和政策建立健全本单位制度,把政府采购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最后,加强采购工作人员的业务员素质。采购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采购队伍专业化建设也应该成为制度建设的一部分。对于高校采购人员来说,采购的仪器设备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还要了解法律程序、政策制度,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政府采购。
作者简介
姜科(1973-),女,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甘开鹏,马国芳.我国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