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明专利转化现状、影响因素与建议

2024-01-26 13:52李国泰赵杨唐晓东左辛李旭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转化影响因素建议

李国泰 赵杨 唐晓东 左辛 李旭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校、科研院所专利事业发展项目(2021006)

第一作者简介:李国泰(1983-),男,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农业科研管理。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11

摘  要:该文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各研究所、直属分院及其相关科研单位(以下统称为黑龙江省农科院)现有专利信息为基础,结合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开展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分析,探讨影响发明专利转化前景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促进发明专利转化的相关建议,助推发明专利落地转化,提高转化率,实现发明专利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和技术扩散。

关键词:发明专利;农业;转化;影响因素;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41-04

Abstra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atent information of various research institutes, branches and related scientific research unit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invention patent, probes into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spec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promote the conversion of invention patents on the ground, improve the conversion rate, and realize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f invention patents.

Keywords: invention patent;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发明专利转化运用是对专利技术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和市场推广等,形成新技术、新产品及新产业,进而提高实际生产力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活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0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在2020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为34.7%,其中,企业为44.9%,科研单位为11.3%,高校仅为3.8%。这表明科研单位和高校现有很大一部分专利没有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造成研发投入的损失以及公共资源浪费。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大幅度提升,但转化率不足5%[1],大量專利成果在“沉睡”,如何唤醒“沉睡专利”,推动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利转化现状分析

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在2011—2021年期间获得授权的1 989件专利进行转化现状分析,根据Patentics专利智能检索分析平台显示,曾实施许可的专利共25件,其中包括独占许可24件、普通许可1件。25 件曾实施过许可的发明专利的专利权人均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2011年有14件实用新型和1件发明被实施独占许可,被许可人分别是哈尔滨瑞恩农牧工程有限公司4件实用新型和1件发明、哈尔滨博纳科技有限公司3件实用新型、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7件实用新型;2013年有1件实用新型被实施普通许可,被许可人是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有8件实用新型和1件发明被实施独占许可,被许可人分别是哈尔滨沃尔科技有限公司(5件实用新型)、哈尔滨瑞恩农牧工程有限公司(3件实用新型和1件发明)。

根据Patentics专利智能检索分析平台显示,以专利权转移或专利申请权转移,即变更专利权人或变更申请人的形式进行专利成果转化的专利共22件,共有8家院所与企业或其他单位办理了专利权的转移,其中发明16件,实用新型6件。无论是实施许可还是权利转移,从专利转化整体数据来看,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转化率均低于2%,这表明黑龙江省农科院现有专利科技成果存在有效实施率低的现状,尚有大量“沉睡专利”亟待被唤醒。

2  影响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分析

2.1  应用型成果的产出量小是制约发明专利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科研院所创新研发的科研行为与市场需要会存在一定的差距,研发成果能够试验成功、或者停留在完成原理样机、申请专利、发表文章等水平上,因此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导致科研成果不具备实用性的价值。无法得到应用的科研成果成为了锁在抽屉里的知识沉淀,降低了成果的转化率,也因此导致了科研投入的浪费。

2.2  科研人员对促进专利实施的积极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明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

现有科研体系对于科研人员专业能力及水平的考核比较侧重于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与发表的具体数量,科技成果的转化所占考核比重较低,在比较弱化的激励机制下会导致专利成果的发明人忽视专利落地产业化,申请前不会开展专业的市场调研。因此没有针对需求开展研发,仅是在政策的激励下创新的专利技术会脱离市场需求,仅具有新颖性而缺少应用性的专利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专利成果转化实施的最大问题。包含专利在内的财政性资金资助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时候,会出现所有权和收益权分离及收益权分配不均衡的状况,也是导致专利成果转化受阻的原因之一。

2.3  缺失促进转化的市场机制是发明专利转化率不高、专利成果成为沉睡专利的重要原因

目前科技成果评价缺乏科学、客观、满足多方需求的一套标准,已有的评价体系较少触及核心内容,缺乏相应的监管和风险管控机制。成果转让价格确定没有科学、规范评估制度,在科技成果转让过程中会存在如何定价的问题,转让价格制定的不科学性和随意性导致供求双方会站在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上进行谈判,并且比较难达成意见一致,成果持有方在转让金额低于预期心理价位时,会放弃转让,市场需求方将价格作为主要购买因素时,也会因为价格而错过一项能够提升其竞争力的好技术[2]。

3  促进黑龙江省农科院发明专利转化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专利质量管理

3.1.1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制度

以服务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研发机制。在研发过程中以市场思维为基础,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市场应用研究、产业示范的全流程设计,并把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纳入科研绩效考评评价体系。完善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机制,并重点考核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情况,将科研成果质量和市场价值作为考核重要指标,实现知识的创造与转化应用的互动联结,贯通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通道。应用专利导航,主要开展农业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分析、技术竞争评价、科技发展趋势分析等工作,以精准掌握农业科技创新动向,指导未来科技研发及发展方向,加大核心科技的研发力度,增加核心专利持有量,避免在已过时技术领域继续投入研发精力。

3.1.2  强化专利布局的重要性

专利的实质是以公开换取保护,是一种专有权,这种权利具有独占的排他性,专利权利要求限定了专利保护的技术范围,同时专利类型限定了专利保护的时间周期[3]。专利布局围绕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可以有效提高科研院所专利科技成果的整体价值及实用性,进而提高专利技术在实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专利在转化中的竞争优势。以核心专利为基础,围绕该专利技术主要内容的技术方案申请相关联的专利,构成环绕式专利权的布局模式,保护自身专利权利,并有效削弱市场竞争者的竞争力。因此开展合理的专利布局有利于正确引导科技创新方向,实现对接市场的有效研发,提高科技创新成果成效,节约研发成本,构建合理的专利保护网络。

3.1.3  加强专利文本法律质量的管理

申请专利获得专利权的目的是对科技成果的法律保障,同时通过权利的授予获得与其技术发明构思相匹配的固定的保护范围,因此,专利权利的稳定性也是其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之一。专利权的高度稳定性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在全面了解并分析专利技术方案后,采用准确的技术术语和法律语言,全面覆盖技术方案及核心技术,对权利要求进行合理布局,撰写出技术内容正确、逻辑清楚、保护范围完整且保护层次合理的专利申请文件;在实质审查阶段慎重地进行权利要求的修改,不能为了获得授权一味退让,导致授权文本丧失保护力度;同时对于说明书的撰写也需要通过尽量多的实施案例和充分的效果数据为权利要求书提供更充分的支持,以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无效风险,以保障获得的专利权的稳定性及保护范围适当。

3.2  提高科研人员专利转化意识

3.2.1  改变科研人员重申请、轻维护、弱转化的传统意识

目前科研院所的技術职称评定指标体系一般都以科研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科研成果获奖数量、专利申请数量或授权数量等量化指标为依据,鼓励了专利的申请及保护,提高了科研院所的专利持有量,但对专利质量和转化水平重视不够[4],科研人员不注重市场信息收集与研究,缺乏对市场需求的认识,少有精力考虑到专利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导致专利成果与市场需求明显脱节,专利转化能力低下。改革科研创新评价体系以及考核标准,不单以考核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而要以专利转化的情况及相关经济效益为重点考核指标[5],对于基础类研究和应用类研究设置合理的专利考核指标,逐步强化以转化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重视专利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研人员积极投身于推动专利技术转化实施的工作中。

3.2.2  健全职务发明制度

职务发明制度是调整职务创新成果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发明人及其所在单位进行科技创新和转化运用的积极性[6]。因此完善的职务发明制度对促进技术的创新、有效地调动单位及其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促进发明专利的转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增加了“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7]、“国家鼓励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实行产权激励,采取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合理分享创新收益”等条款。因此采用由职务发明转化带来的成果和收益由单位和职务发明人共同拥有的方式,可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可通过开展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拓展技术股与现金股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允许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及管理人员以技术和现金的组合形式持有股权,与成果应用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进而提高专利成果转化效率和成功率[8]。

3.3  灵活掌握专利转化模式

3.3.1  科企横向合作模式

科研单位和企业联合开展科企横向合作,基于现有科研单位专利成果,开展专利权利的许可及转让,或就某项技术开展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一是科研院所可以将现有专利技术面向市场宣传,对接相关技术需求的企业,以实地探查和交流沟通的方式了解及掌握企业需求信息,促进专利的转让。二是针对企业发展及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专利技术的研发。以上两种模式是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常用途径,大部分科研院所都是通过以上模式将其专利进行转化。三是2020年我国《专利法》第四次修改,引入了专利开放许可制度,进而促进专利转化运用,推动专利权经济价值的实现。作为简便快捷的“一对多”许可方式,专利开放许可有助于促进供需对接、提升谈判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因此,科研院所可依据现有专利情况探索专利开放模式。

3.3.2  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学研合作是涉及到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一般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为技术供给方,通过有效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产学研合作是市场经济环境中推动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可以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避免研发成本的浪费。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指导下,科研院所依据企业及市场需求开展创新研发,以实际技术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避免研发成本的浪费,同时有效解决企业需求,将院企双方优势结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9]。

3.3.3  专利作价入股模式

专利作价入股是指专利权人将专利权作为资本入股,由此获得股权收入的经营方式,在入股之前要开展专利评估,确定其具体价值,将专利技术以财产形式出资入股企业或与企业共同合作成立新公司的一种方式。作为专利成果转化的一种合作模式更利于提高专利完成人及团队的转化积极性,激发企业实施专利成果的热情,是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模式。

3.3.4  专利技术中试孵化模式

科研院所的专利成果多为项目研发成果,作为基于实验阶段的小试或者中试成果,技术成熟度较低,因此需要进一步中试熟化及二次开发成为具有市场化和商业化前景的成熟型科技成果,同时在进一步熟化过程中发现专利中存在的技术、资金、市场等一系列风险,调整或解决技术中适应性和市场适应性等相关问题,为实现有效产业化做好准备,科研院所可依托其现有的产业孵化中心及相关项目支持开展优质专利技术的培育孵化,以此完善专利技术,以期更好适应市场。

3.4  优化专利管理体制

3.4.1  建立专利“市场化”运营机制

科研院所建设激励创新发展的专利成果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以企业需求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质量专利创造机制;健全运行高效顺畅、价值充分实现的运用机制[10];建立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高质量专利成果的产出及转化应用。

3.4.2  建立专利转化服务机构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科研院所内建立技术转移机构,集聚多方资源,同时与市场和企业对接,通过入库科技成果、开展转化评价、专利运营策划和转化实施等步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定期开展技术经理人等专业性人才培训,提升技术转移人才规模和质量[11]。搭建专业化的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开展专利成果宣传推介、路演对接等活动,进一步畅通企业获取专利技术信息的渠道,构建连接科研院所、企业和市场等各主体的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获取专利技术信息渠道不畅通、不对等等问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研究,依据政策发展,研究制定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4.3  引入第三方专业专利代理机构服务创新与转化

专利申请是一项操作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申请文件的撰写是关键环节之一。科研院所在提交专利申请时,可以委托第三方专利代理机构撰写申请文件的主要部分。专业代理人在协助申请人撰写申请文件时,可以对发明创造进行再创造,適度披露发明创造的内容,适度隐藏一些技术秘密。同时做好专利保护合理布局,为科研院所未来的权利保护和专利使用预留足够的空间。

3.5  建立专利成果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在如今大数据、智能化时代,高校、科研部门管理人员应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尽职尽责做好公众服务平台运营工作,依据科研院所持有专利成果情况,利用互联网建立线上成果推广服务公共平台,专利成果持有量较大的科研院所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设专业化网站及数据库,持有量较小的科研单位可以选择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同时建立本单位数据分析库,按季度监测和反馈专利研发和转化应用情况,并定期形成专利成果创新及转化分析报告,以此服务科技创新,助力成果转化。

4  结束语

发明专利是授予发明人在特定领域内对其发明的排他性权利,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或盗用其发明,保障发明人的合法权益,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护方式,鼓励人们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发明专利可以为创新主体及应用主体在市场竞争中提供竞争优势和价值,使应用主体在同领域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发明专利可以通过技术转让、授权许可等形式开展转化应用,为受让方带来商业收益。因此保护高质量发明专利和推动发明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的重点任务,也是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应用率的重要举措。探究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利转化效率的因素,对于提升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利管理水平、促进专利转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制定科研院所专利质量管理策略和促进专利转化对策提供依据;同时对于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加快农业产业的创新升级具有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成亮,吴爽,赵杨,等.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专利保护现状及发展建议[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4):164-165.

[2] 李庆霞.我国高校专利技术转化现状及激励政策选择[D].长沙:湖南大学,2010.

[3] 许腾飞,尤红.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专利转化前景评价指标分类原则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20,15(5):535-542.

[4] 汪园.基于专利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申轶男.基于高校专利转化的模式、路径现状及相关问题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2):12-15,20.

[6] 李洁琼.日本职务发明制度:演进、革新和启示[J].知识产权,2019(5):83-94.

[7] 赵悦.我国高校专利转化法律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2.

[8] 翁贤杰,张思琴,曾开.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20(2):14-19.

[9] 唐利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10] 程文银,胡鞍钢,陈雪丽.知识产权强国背景下中国高价值专利发展:测度与实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5):1-12.

[11] 郝海松,王立忠,张娅.盐城技术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22,39(2):25-27.

猜你喜欢
转化影响因素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