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中医药防治效应靶点

2024-01-26 15:21何善泉李卫东
世界中医药 2023年21期
关键词:肠癌靶点炎性

陈 雪 何善泉 李卫东

(1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2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科研处,北京,100053)

结直肠癌是严重的致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探明,目前普遍观点认为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是遗传基因成分、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和高脂饮食等[1]。目前临床上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放射及化学药物治疗方案,但是长期应用放射性或者化学性疗法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急需寻找具有确切疗效且不良反应小的替代疗法,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对于肠癌防治因具有确切疗效而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目前国际上已开展多种采用中医药防治肠癌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研究[2-3]。

现以肠癌发病机制为基础,结合中医药预防和治疗肠癌的疗效机制,系统解析中医药预防和治疗肠癌的可能作用靶点,以期为中医药防治肠癌的临床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1 肠癌发病与基因突变

人类散发性结直肠癌多由长期积累的躯体基因突变引起,这些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表观遗传基因。与肠癌相关的3种病因学分型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成分包括染色体基因组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CpG岛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e,CIMP)[4]。表观遗传学可以通过直接控制编码转运蛋白代谢酶的基因转录来调节细胞代谢[5],细胞代谢途径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发展至关重要。

1.1 CIN途径 CIN是结直肠癌中最常见的基因组不稳定类型,占散发性结直肠肿瘤80%~85%,且跟肠癌恶性进展密切相关[6]。CIN在肠癌发病中主要特征表现为染色体变化,包括由非整倍性、缺失、插入、扩增或杂合性丧失引起的体细胞拷贝数改变(Somatic Copy Number Alterations,SCNA)[7]。而导致CIN的机制通常与调控染色体纺锤体结点、DNA复制结点、DNA损伤结点、染色体代谢、中心体功能失常密切相关。

CIN与肿瘤抑制APC、TP53、Kras、SMAD4、PIK3CA基因功能突变相关[8]。这些突变可以导致肠腺癌的早期形成。躯体APC突变存在于约9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APC基因突变的失活可导致β-联蛋白(β-catenin)的核易位和Wnt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诱导肿瘤生成相关基因的活化[9],如MYC、CCND1,VEGF基因等。

研究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跟患者的生存周期、肿瘤进展和化学治疗的耐药性密切相关[10]。另外,Kras可以协同APC突变丢失来增加Wnt信号(β-catenin是Wnt的下游靶点),进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侵袭[11]。因此临床上具有Kras突变的患者治疗起来难度较大。

中医药在调控基因突变方面对于肠癌的治疗具有确切疗效,体外研究证实存在于中药虎杖中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可以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和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12-1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Resveratrol可以抑制APCmin小鼠肠内肿瘤的形成[14]。近期的研究结果显示Resveratrol的化学预防作用和其他中医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部分体现在其对于表观基因的调控和后转录修饰作用[15]。并且研究还发现Resveratrol可以增加癌细胞内微RNA-622的表达并同时抑制Kras的表达[16]。

中药黄连中的Berberine,通过基因芯片分析显示,可以下调c-Myc(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向基因),显示Berberine干预可以抑制Wnt信号通路,其具体机制在于Berberine上调了APC基因的表达进而干扰并破坏了β-catenin核内转位;另一方面给予Berberine干预的APCmin/+小鼠肠内肿瘤大小比对照组小,数量也比对照组少。因此研究结果显示Berberine主要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抑制肠内肿瘤形成,并提示Berberine可以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17]。

1.2 MSI途径 MMR基因功能的丢失对MSI负责,同时与肿瘤抑制基因的突变相关。15%的结直肠癌患者中存在MSI,并且这些患者都存在林奇综合征。MSI表型的最常见原因是MLH1基因的表观遗传沉默,并启动高水平的甲基化,包括CIMP。MSI突变包括TGFBR2(TGFB受体-2基因)中的突变,该基因能编码一种阻止结直肠上皮细胞增殖的蛋白质[18]。

肠癌共识分子亚型(Consensus Molecular Subtype,CMS)1肿瘤的特征是DNA的高甲基化[19],MSI高状态和免疫细胞浸润,它们往往出现在近端结肠,含有黏蛋白,分化差,并且MSI高状态更容易受到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的作用。因此,MSI高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比MSS或MSI低肿瘤患者更长[20-21]。另一方面,结直肠腺瘤形成的可能由MSI和CIN基因共同作用[22],APC基因突变存在于35%~50%的MSI肿瘤中。因此,MSI阳性合并CIN阳性结直肠癌患者比CIN阳性发展速度更快。

1.3 CIMP途径 CIMP结直肠癌患者通常含有CpG岛(CpG Island,CGI)的遗传位点的表观甲基化增加或过度,位于基因的启动子和上游调控区域[23]。这些抑癌基因上游的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会消除它们的转录,导致基因沉默并最终形成肿瘤。锯齿状瘤变途径发展的肿瘤通常表现出高水平的CGI甲基化。这些子区高甲基化可以影响早期肠腺癌的发病。2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存在CIMP高状态,与BRAF突变和MLH1的高甲基化结合发生,同时也与MSI-H途径相重叠[4]。

根据一项荟萃分析发现,CIMP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显著恶化独立相关[24]。然而目前临床数据不足,对于CIMP作为评估辅助5-氟尿嘧啶治疗是否会为结直肠癌患者带来额外生存益处的预测因素的价值仍有待确定。

结直肠癌的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APC,Kras等环节,而这些突变基因的最终作用靶点都集中在Wnt/β-catenin引起的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细胞增殖方面,因此,中医药及其单体通过对β-catenin的上下游的多个不同靶点进行调控,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增生和发病发展。

1.4 代谢途径 结直肠癌的代谢变化是由原癌基因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引导的代谢重编程的结果[25]。许多与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相关的基因和蛋白质在结直肠癌中失调,包括原癌基因(Kirsten Rat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癌基因(Myelocytomatosis,MYC)、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轴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和肿瘤抑制基因p53[26]。约40%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27]。有研究发现,在K-RAS基因突变状态下,结直肠癌细胞系转录本中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水平上调,K-RAS突变细胞显示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增加[28]。

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调控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之一,同时也是调控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关键因子[25]。AMPK一旦活化,它可以磷酸化诸多代谢酶,并迅速抑制消耗ATP的信号通路,并增加脂肪酸氧化[29]。

研究显示,诸多中医药提取的活性成分或复方可以调控AMPK信号,进而对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作用。中药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例如:Wogonin[30],Tanshinone ⅡA[31],Quercetin[32]和Cryptotanshinone[33]诱导AMPK激活并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同时,厚朴酚(Magnolol),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GCG)和韦得醇(Widdrol)可以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侵袭,防止转移,而这一切均依赖于对AMPK的调控作用[34]。尽管中药提取物并没有直接与肠癌的预防相关,但是AMPK激活后对于不同类型癌症的预防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定佐证。因此,从中医药中选取具有激活AMPK作用的成分进行探究可以为临床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线索。

中医药治疗代谢性疾病,诸如糖尿病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很好的验证。至少有20多种中草药可以治疗代谢失调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是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刺激糖代谢和AMPK激活。Berberine是一种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生物碱,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其具体机制主要与其激活AMPK相关[35]。随着对中医药活性成分研究的深入,结合对结直肠癌形成和治疗的关键代谢靶点AMPK的深入探究,可为中医药防治肠癌提供更多信息。

2 结直肠癌与信号通路调控异常

与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Stat3、Wnt、MAPK、P53等,这些通路的调控对于寻找有效的肠癌防治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2.1 Stat3信号通路与肠癌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动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调控着细胞的诸多功能,如细胞的生长,生存,分化及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目前已鉴定有7种哺乳Stat家族成员,包括Stat1,Stat2,Stat3,Stat4,Stat5(Stat5α and Stat5β)和Stat6。Stat3较其他成员更普遍存在于细胞的转录过程中,近期的数据表明Stat3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Stat3激活普遍存在于肿瘤细胞中并且可以诱导大量参与肿瘤形成的基因表达;因此,是预防和治疗癌症的重要靶点[3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激活跟抗肿瘤临床效果负相关[37]。持续的Stat3激活可以影响肿瘤恶变的多个层次[38],主要包括诱导细胞周期调控子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原癌基因(Cellular-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c-Myc)等引起失控的癌细胞增殖过程以及诱导不同抗凋亡蛋白,如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髓细胞白血病(Myeloid Cell Lekemia,Mcl-1)和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等的表达从而逃避凋亡过程。同时Stat3也可以激活癌症其他标志蛋白:侵袭和转移蛋白如基质金属蛋白酶和血管生成蛋白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lial Growth Factor,VEGF)[39]。Stat3调控参与癌变过程中的诸多基因的事实使之成为癌症治疗和预防具有前景性的靶点[40]。

许多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及其相关单体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主要与其对Stat3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研究发现半枝莲可以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并且可以抑制其下游与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蛋白Bcl-2、Bax(BCL2 Associated X)、CyclinD1,对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4和p21也有所影响。研究结果提示半枝莲具有确切广泛的抗肿瘤疗效[41]。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苦豆子中提取的喹唑啉生物碱,即苦豆碱,可以抑制肠癌细胞SW480、HT29的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与circNSUN2/miR-296-5p/Stat3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42]。

研究发现,夏枯草可以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体内动物实验证实,夏枯草可以抑制肠癌组织中血管新生,并且发现夏枯草可以显著抑制肠内肿瘤组织中Stat3的磷酸化;而Stat3激活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导致促凋亡蛋白Bax/Bcl-2的比例的增加,并抑制促增殖蛋白CyclinD1和CDK4的表达;而且由于Stat3激活的抑制作用,进而降低了肠内肿瘤组织中促血管新生蛋白VEGF-A和VEGF受体-2的表达[43]。

中药复方片仔癀是临床上用来治疗痈疽疔疮的中成药。研究发现片仔癀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且通过抑制IFNGR1-JAK1-Stat3-IRF1信号通路下调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水平,进而提高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的浸润,抑制了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3]。

2.2 Wnt信号通路与肠癌 据统计,大约90%的结直肠癌患者存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该通路在结直肠癌的启动和进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44]。尽管目前对于Wnt信号通路与疾病的关联性已经明确,但是针对该通过路的靶向药物仍然有限[45],因此,对于研发抑制Wnt信号通路的需求极其迫切,尤其对于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点突变的药物。这些靶点包括APC,AXIN2或者β-catenin。如上所述,APC作为肿瘤抑制子,是一个Wnt信号通路的负性调控子,其作为β-catenin结构破坏的核心成员在肠癌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从传统中医药中寻求可以抑制Wnt信号通路的中药或者单体,对于肠癌的防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粉防己提取物粉防己碱研究发现,粉防己碱可以抑制肠癌荷瘤的生长,诱导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具体机制与其抑制Wnt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β-catenin相关。有研究者认为粉防己碱抗肠癌的疗效主要在于其对β-catenin活性的抑制,因此可以单独或者联合化疗药物应用于肠癌的防治[46]。

有研究发现Resveratrol可以抑制HCT116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同时体内实验发现其可以抑制荷瘤的生长,机制与其抑制AKT1/2的磷酸化和抑制β-catenin活性相关,提示其临床抗肠癌的效应机制不仅与Wnt通路下游的靶点β-catenin相关,而且是多条通路联合作用的结果[47]。

SAUD等[48]研究发现,中药蒲黄中的化学成分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可以预防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形成。持续的Isorhamnetin的饮食干预,可以降低AOM/DSS诱导的肠癌模型小鼠的死亡率;并且Isorhamnetin可以减低DSS导致的肠道炎性症状。而这些作用机制均与其抑制癌基因c-Src的激活,进而抑制β-catenin的核转录活化相关。

2.3 MAPK信号通路与肠癌 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3条并行的MAPK信号通路,分别是ERK1/2,JNK,P38MAPK 3条信号通路[49]。其中与肿瘤细胞生存和增殖最为密切的是ERK1/2信号通路,它是细胞生存相关的通路,可以参与调节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因此,ERK1/2信号通路也是中医药防治肠癌的关键通路。

研究发现中药吴茱萸的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可以诱导肠癌细胞凋亡,并增加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蛋白裂解酶(Cleavage Caspase)3和Cleavage PARP的表达,而其机制是使JNK信号通路激活进而诱导肠癌细胞的凋亡和生存抑制[50]。

雷公藤是临床上常用于防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其有效化学成分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可以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有研究发现,Triptolide干预肠癌细胞后,可以抑制肠癌细胞活性、调控其生存周期,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肠癌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和AKT的磷酸化相关。因此,研究结果提示Triptolide可以用于肠癌的治疗[51]。

槲皮素(Quercetin)是一种中药罗布麻的叶子提取物,临床上常用于高血压的治疗,现代诸多研究发现它具有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代谢相关的肠癌治疗有较好疗效。研究提示Quercetin可以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其中包括MEK/ERK和Nrf/Keap1信号通路,这些通路大多参与炎症反应和癌症的发生过程[52]。

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厚朴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和厚朴酚(Honokiol)可以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和预防。当用厚朴酚联合奥沙利铂干预肠癌细胞HT-29后,HT-29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增强,同时增加了肠癌细胞的凋亡率、抑制了ERK1/2、AKT磷酸化水平,并且促进了凋亡蛋白Caspase-3的水平。因此,研究结果提示,Honokiol可以联合化疗药物用于临床肠癌的防治,同时减轻化疗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症状[53]。

基于以上信号通路的异常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基因筛查找到肠癌患者发病与这些关键信号通路相关的上下游基因及靶点,通过设计并寻找可以阻断这些信号通路上下游基因及靶点蛋白的中医药活体成分。

3 肠道炎性微环境与肠癌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高相关性[54]。因此,在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方面上,对炎性肠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现代研究表明,诸多中医药具有抗炎和抗肿瘤双重疗效,尤其对于减轻肠内炎症反应和改善肠内炎性微环境具有较好疗效。

中药丹参是传统治疗心脑血管疾患的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当给予小鼠AOM 7.5 mg/kg注射的1周后,给予2.5% DSS干预8 d,期间给予25 mg/kg或者50 mg/kg的丹参提取液,研究期间对DSS诱发的肠内炎性指标进行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发现丹参提取液可以显著减轻肠内炎症反应。因此,提示丹参是较好的肠炎防治和炎性相关结直肠癌的预防药物[55]。

研究发现黄芩中的主要成分黄芩素(Baicalein)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生长和诱导其凋亡;Baicalein主要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抑制了重要炎性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的活化;同时动物实验结果表明,Baicalein不仅显著抑制肠内因DSS诱导的炎性症状,而且还降低了肠内肿瘤形成的数量。因此,研究结果提示,Baicalein是炎性相关结直肠癌预防的重要成分[56]。

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盐酸小檗碱(Berberine)也是重要的炎性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的关键药物。我们发现在偶氮氧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ose Sodium Sulfate,DSS)诱导的小鼠肠炎癌变小鼠模型中,与对照观察组比较,Berberine治疗的小鼠肿瘤数目降低60%(P=0.009),肿瘤大小直径<2 mm,减低48%(P=0.05);直径2~4 mm,减低94%(P=0.001);直径>4 mm,降低100%(P=0.02)。Berberine降低了AOM/DSS诱导的Ki-67、COX-2表达。体外除了抗增殖作用,Berberine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Berberine激活AMPK且抑制mTOR的表达。而且,Berberine下调了mTOR的下游靶点eIF4E-binding Protein,4EBP1、70-kDa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的表达。Berberine抑制了NF-κB的活性,降低了周期蛋白CyclinD1、存活蛋白(Survivin)且诱导了磷酸化p53和增加了Caspase-3cleavage。Berberine抑制mTOR活性和诱导p53磷酸化是AMPK依赖性的,而抑制NF-κB活性是非AMPK依赖性的。体内实验Berberine激活了AMPK进而抑制了mTOR和NF-κB的磷酸化,并且激活了Caspase-3cleavage。研究结果提示Berberine是炎性肠癌防治的重要成分[35]。

中药鱼腥草是传统治疗呼吸系统炎症反应的药物,研究表明其提取物可以用于结直肠癌的防治,通过给予结直肠癌细胞HT-29不同剂量和时间的干预,结果显示鱼腥草提取物可以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T-29细胞的生长,并且发现鱼腥草提取物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与细胞线粒体酶的抑制相关[57]。这一结果提示具有抗炎特性的药物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病的防治,可能利用其抗炎特性也可以尝试用于炎性相关的结直肠癌防治。

4 思考与展望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结直肠癌的不同发病机制,中医药及其相关单体化合物均对结直肠癌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直肠癌的发病是多环节和多步骤的一个慢性过程,而我们可以利用不同中医药的特性在不同的阶段分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于炎症为主的我们可以采用具有抗炎特性的中医药及其单体进行早期预防和减轻炎性症状,进而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在运用抗癌药物的同时,也可以结合中医药进行干预,减轻炎性肠内微环境,为抗癌治疗提供辅助。

结直肠癌的预防比治疗更为关键,我们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中药单体经过长期饮食给予小鼠,在减轻肠道炎性指标的同时,可以防止肠内肿瘤的形成;即使肿瘤已形成,在肿瘤的数量和大小等肿瘤负担疗效也比对照干预更好,提示我们在临床中可以进行早期干预和预防,尤其对于有炎性肠病的患者给予较早的抗炎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选取具有抗炎特性的中医药进行早期干预,控制炎性肠病,阻断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

另外,不同中医药作用对于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有所差异,即使是同一种中药及其单体,也存在多个靶点特性,这些与传统的化学疗法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可以通过筛查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肠内基因代谢水平,进而找到有针对性的作用靶点,而选取针对性的中医药进行干预性治疗,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可能对Stat3信号通路具有较强的作用,因此治疗结直肠癌的同时,可联合或者单独应用具有活血作用的中药。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中药可能对Wnt信号通路或者炎性信号通路NF-κB具有较强的靶向干预作用。对于具有多靶点作用特性的中医药可能是复杂性结直肠癌预防和治疗的最佳选择。

对于代谢相关的结直肠癌防治,可以依据临床经验和中药特性选取具有调控肿瘤代谢作用的中药进行干预。现代研究表明AMPK信号通路是对肿瘤的生长和代谢具有调控作用的关键肿瘤代谢通路。因此,我们可以选择针对AMPK信号通路起作用的中药及其相关单体进行研究,进而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例如:诸多中药单体及复方可以通过调控AMPK信号通路达到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这些中药及单体具有一定的共性,如大多数可作用于AMPK信号通路防治肿瘤,也可用于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患的治疗;其次这些中药及单体具有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提示在寻找防治结直肠癌的中药及其单体时,可以从具有抗代谢作用并应用于临床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有效中医药中寻找可能的药物及成分。

炎性微环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靶向调控炎性微环境,抑制或者降低炎性因素,对于防治结直肠癌也具有重要意义[58],这也为我们运用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治疗方案和研究思路。即我们可以寻找临床具有防治肠炎特性的中医药单体及复方探索性地进行研究,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治疗,当然也要结合药物的特性,如性味归经并考虑到药物的升、降、浮、沉等特性,而不是单纯地将所有具有抗炎特性的中医药及单体应用于结直肠癌的防治,而是要结合中医理论和药物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优势。

当然,结直肠癌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往往是多个环节和多个机制参与的过程,并不是单一药物或者具有单一靶点药性的药物所能解决的,需要将整个疾病综合考量,并合理地选取不同特性的中医药进行组合配比,将中医的“整体论治疗”与动态分阶段的“辨证论治”系统权衡,注重局部与整体,甚至需要结合现代的化学疗法进行协同增效减毒性的治疗,才能较好的发挥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的疗效。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肠癌靶点炎性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