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娟 王莉莉
湖南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内容设计及路径选择
李淑娟 王莉莉
(郴州开放大学 湖南郴州 423000)
湖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复合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文章梳理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和特征,从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村年轻劳动力四个方面阐述了湖南省目前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的内容设计,从教育培训、政策支持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给出了路径选择。
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内容设计;路径选择;湖南省
农业是湖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领域。近年来,湖南省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实现了农业由粗放、低效逐渐向高质、高效新阶段迈进,乡村由传统、封闭逐渐向多元、开放新模式转变。然而,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培养一大批农业现代化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可解其燃眉之急。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具备较高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民群体。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农业生产者、农业经营者,更是农村社会发展的推动者。
第一,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综合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第二,注重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具备创新意识,积极探索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第三,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参与农业生态建设,实现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第四,具有良好的组织合作意识,能够主动参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第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紧跟农业科技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农业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湖南人多地少,山地丘陵居多[1],农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第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相对分散,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农民大多数仍处于小规模、低效益的经营状态,缺乏有效的市场销售渠道和品牌建设,导致湖南省农产品价值不高,农民收入水平较低。第二,农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够。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的人工劳动为主,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民劳动力利用率不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农村劳动力培训不足。农民接受的培训不足,因此其技术水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缺乏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能,导致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和低竞争力。第四,农村年轻劳动力不足。首先,农村地区就业机会相对较少,特别是高薪高福利的工作机会有限,再加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医疗、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资源有限,许多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和发展机会,选择到城市就业,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和便利设施。其次,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较为匮乏,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有限。年轻人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和提升自身技能,选择到城市就读大学或参加职业培训。最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农村大部分年轻人流向城市就业,留守老人居多,导致农村年轻劳动力资源短缺,缺乏活力。
湖南省正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特色农产品、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链延伸,提高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需要具备相应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来应对挑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新型职业农民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升级。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趋势加剧,农村缺乏技术熟练的农业从业人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升留在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吸引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大学生等返乡,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新型职业农民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有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2]。
湖南省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设计一系列内容,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包括农作物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具体涉及土壤管理、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灌溉技术等方面。
第二,管理和经营培训。管理和经营能力培训包括农业生产计划与组织、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目的在于让农民学习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农业生产计划、运营农业产业链条,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农业培训。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农业培训包括环境保护、农药和肥料使用与管理、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知识。农民通过学习环保农业技术,做到主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农业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培训。农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培训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农业物联网应用、智能农机使用等,让农民学习利用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农田管理、数据分析和决策。
第五,创业与管理培训。创业与管理培训包括创业流程、市场调研、商业计划书编制、农业项目管理等知识,这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村产业发展中发挥创新和领导力。
第六,社会素养培训。社会素养培训包括法律法规、合同管理、劳动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在农业经营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中具备更强的社会素养。
5.1.1 建立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湖南各地要建立包括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工学校等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需求;制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相关的课程体系,包括农业技术、农业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课程,不断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农业科技进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农业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专业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包括实习、实训和实验课程,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农业生产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锻炼。
5.1.2 推行农民技能培训计划
涉农培训学校根据不同的农业领域和技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包括现场培训、短期培训班、在线培训等,灵活满足农民的培训需求;加强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利用其专业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培训;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培训补贴和激励措施,鼓励他们参与培训并提高技能水平。
5.1.3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用于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创新模式,农民可以在基地中学习和实践先进的农业技术。设立农民创业孵化基地,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民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资源,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建设农村人才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的培训课程和资源,涵盖职业技能培训、创业管理培训、农业科学知识培训等,满足农民的不同培训需求。建设教育示范点,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包括农村短期培训班、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鼓励农民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
5.2.1 制定激励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费用、创业启动资金、农业科技推广费用等,降低他们参与培训和创业的经济压力。设立特殊贷款,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贷款支持,降低创业和发展的融资成本,鼓励他们投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领域。设立奖励机制,对取得显著成效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奖励,包括荣誉称号、资金奖励、创业支持等,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积极性[3]。
5.2.2 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具有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如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等[4]。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供农业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支持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新型职业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5.2.3 加大农业创业创新扶持力度
提供创业培训和咨询服务,帮助新型职业农民了解创业市场和管理知识,掌握创业技巧和经验,提升创业成功的概率。建立农业创业孵化平台,提供办公场所、设备设施和专业指导,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包括从创业想法到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支持服务。设立农业创新资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项目,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等。
5.3.1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选择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创新项目,涵盖高效农业生产、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建设试验田、示范园和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提供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场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5.3.2 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
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他们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作用。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新资源、合作机会和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他们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5.3.3 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合作经营模式
鼓励新型职业农民组建或加入农民合作社,通过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合作社的优势和运作方式,提升组织管理能力,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建议当地政府为农民合作社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包括贷款优惠、补贴政策、税收减免等,降低合作社发展和运营的成本。支持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营销渠道和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的精准培养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手段和路径也越来越多,今后可以借助VR/AR技术,模仿真实场景进行交互式操作,打破去实物和场地的限制,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帮助农民更好地理解技能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增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竞争力,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1]孙桂清.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3(12):68-70.
[2]陈湘涛.新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困境与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32):156-158,161.
[3]刘云飞.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路径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8):154-156.
[4]郭永艳,张璐,田雁飞,等.湖南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策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11):148-150.
F323.6
A
2095-1205(2023)11-139-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11.4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湖南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养体系研究”(XJK23CCR001)
李淑娟(1976—),女,汉族,湖南郴州人,本科,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成人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