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伟,邓红祥,方 慧,刘 琴
(阜阳师范大学 医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受2020 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人体解剖学传统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形势的变化促使执教者必须认真研究适应疫情常态化下教学新形势需要的教学模式[1]。护理学专业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培养具备人文社科、医学、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教学科研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2],人体解剖学是医学之根基[3],该课程专业词汇量大、实践性强、知识点多,是医学各专业的必修课,更是护理学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4]。数字解剖系统基于真实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动画技术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是医学与现代科技融合的产品,具有精细的3D 人体解剖模型库,包含男性和女性三维数字人体以及9 大系统等多个常用局部解剖模型,它可以在APP 上实现多种解剖学方位,直观地随意拉伸、分解、旋转和分层解剖,有利于构建整体观[5],使学生对各系统的庞杂知识点进行整合,全方位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6]。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2021 级护理学本科专业选取50 人纳入实验组;从2020 级护理学本科专业选取50 人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专业前置课程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由相同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授课,实验组采用数字解剖与传统教学混合模式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具体在教学中的实施如下:运用数字解剖教学软件整合课件。由解剖教研室教师集体以教学大纲为框架和指导,设计、整合混合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利用该软件对各系统进行分层解剖,化繁为简,具体演示各系统、器官的解剖学方位,多角度地把课件中涉及相应器官位置及毗邻的内容可视化、具象化,并可以提前录制好短视频以便于在课堂直接展示;建立课程学习微信群,共享数字解剖系统,提前上传教学重难点和视频,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目标利用数字解剖系统做好预习,初步熟悉即将要学习的器官解剖学位置和毗邻关系,促进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在课堂教学期间,由教师针对课前在学习群上传的重难点发起提问,请学生讨论和回答,教师使用数字解剖系统演示正确答案,依据整合课件进行正式课堂讲授。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常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两组授课学时、实验项目相同,课程总学时为75 学时,两组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董炘主编的《人体解剖学》(第2 版)为课程教材。由于护理学专业实践性强,理论课和实验课开课课时比例为1:1[7],针对两组学生,教师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理论课和实验课前,梳理各章需要掌握的知识重点,以作业及课堂随机提问方式提前1 周发布在班级群,以便于学生提前预习,区分重难点。
1.3.1 课程考核
该课程考核分为实验作业成绩、解剖标本考核、课程考试3 个部分:实验课成绩在平时由任课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实验作业时给出;解剖标本考核在结课时统一组织,为保证评分的一致性与客观性,由接受过统一培训考核教师采用相同的操作技能评价标准进行解剖标本考核,学生随机抽签决定考核的先后顺序,考核教师当场打分;课程考试是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统一组织出题、考试,考试采用百分制,题型涵盖填空题、选择题(单项、多项)、名词解释、简答题和分析论述题5种题型。由任课教师统一标准进行阅卷。对两组学生的考核要素及考试成绩进行对比,数据整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发现两组护理专业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以及知识程度的差异。
1.3.2 问卷调查
制定统一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涵盖是否有助于提高解剖学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课堂专注力、有利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有助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11 个方面。
整合两组学生的考核要素、成绩和问卷调查等各项数据,建立完善数据库。应用SPSS 26.0 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判定组间差异显著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专业前置课程及公共课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当,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专业前置课程考试成绩比较(,n=50)
表1 两组专业前置课程考试成绩比较(,n=50)
比较两组课程成绩发现:解剖标本考核成绩、实验作业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成绩比较(,n=50)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成绩比较(,n=50)
注:#表示组间比较,P<0.05
学生对数字解剖教学与传统教学混合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具体如下(P<0.05)(见表3)。
表3 2021 级护理学本科生对数字解剖与传统教学混合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n=50,n(%)]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生迈入医学殿堂的第一门核心课程,首次接触的同学的确很感兴趣,但繁多、零散、晦涩的专有名词和器官结构、毗邻关系是要求准确记忆的,难学、难记极易挫伤大一新生的学习积极性[8]。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教学主导学生学习,课堂讲授流畅,各知识点衔接到位,但却很少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9],学生常常反映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课后掌握的知识内容并不多,真正接受和消化的知识点有限,无法建立自己的学科认知体系[10],长此以往造成学习压力大,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厌学[11]。医学高等教育专业性强、教学时间有限、知识点繁多的特点又会加剧以上矛盾[12]。传统教学模式尽管节约人力、物力,但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促使学生建立解剖学空间感是它的短板[13],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应用能力是新时代优质护理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实践中的矛盾促使我们必须探索更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内涵提升的教学模式。新时代多媒体、3D、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给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核和技术支持[14,15],利用优秀平台和优质信息资源,对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整合,保留原有优势的同时凭借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交互及时的解剖教学数字化资源库,形成数字解剖系统[16],它是医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品,交叉运用真实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动画技术进行整合重建,形成人体三维立体结构图像,具有精细的3D 人体解剖模型库,可以在APP 上实现多种解剖学方位,直观地随意拉伸、分解、旋转、分层解剖,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突出自主探索学习的优势,均衡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探索求知欲,夯实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7];同时兼顾教师的教,直观、生动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构建人体解剖学空间感和整体观[18],方便学生对各系统的庞杂知识点进行整合,以便于全方位记忆和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
本研究将数字解剖教学与传统教学混合模式对解剖学教学应用于疫情期间护理学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在课前通过提前上传教学重难点和视频到课程学习师生微信群,布置任务并要求学生按目标利用数字解剖系统做好自主预习和学习,初步熟悉即将要学习的器官解剖学位置和毗邻关系。课前线上预习和学习提升了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通过直观、可视化的软件应用,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独立思考,所学习的知识点对记忆中枢的刺激强度跟传统教学方法有质的区别,探索式记忆相较于传统记忆方式优势突出[19],这可以从学生考试成绩和满意度调查得到验证。在课堂教学期间,由教师针对课前在学习群上传的重难点发起提问,请学生讨论和回答,教师使用数字解剖系统演示正确答案,依据整合课件进行正式课堂讲授。通过对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可见,实验组学生在实验作业、解剖标本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数字解剖教学与传统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护理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和质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混合教学模式在促进课程学习兴趣、课堂专注力、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教学质量提升等方面的评价和认可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