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及优化策略探讨

2024-01-25 22:48陈菲菲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现代经济信息 2023年36期
关键词:供水管理人员水质

陈菲菲 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诸多有利政策的出台,供水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规模逐渐扩大,城市供水量、供水率等指标不断提高。但部分供水企业在经营中均存在着成本倒挂的现象,影响到了规模的扩大。在经营风险日益提高的今天,供水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内部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能力的提高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此外,随着政资分离,上市企业、民营企业加入供水市场,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传统供水企业的自然垄断性特征被逐渐弱化。要在竞争激烈的供水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供水企业应构建权责明确、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全面防范经营风险,以此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一、供水企业构建内控体系的作用

内控体系指的是企业内部管理层基于保护企业经济资源、经营资源的目的,合理调整经营行为、管理行为、经济行为的管理体系。同时,通过对不同管理岗位的职责分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管理体系。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内控体系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部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前提。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能够提高供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内控体系不但可以促进供水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岗位形成制衡机制,还能促进其稳定运行。通过内控体系的实施,能够对财务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客观评价,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对管理人员的决策、计划的收益性、可靠性进行客观评价,查处管理层的违规行为,为企业外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促进供水企业稳定发展。

二、供水企业内控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防范不全面

风险防范是内控体系的基础,应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结合供水企业的特点,对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但部分城市供水企业的风险防范存在着全面性不足、范围较为狭窄的问题,比如对水质管理的力度不足,无法防范水质事故风险,财务决算不严格,无法防范资金运用风险,市场管理力度不足,难以防范市场紧缩风险。

(二)信息沟通不流畅

多数供水企业为实现协同办公,在企业管理中全面应用了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投入使用了OA协同办公系统。但受实际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影响,部分供水企业内部未形成协同性较高的办公机制,OA系统和企业内部其他系统未进行有效连接,出现了信息沟通不流畅,数据共享程度较差的问题,产生了“信息孤岛”现象。同时,受专业领域的影响,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难以理解系统中各类信息的实际含义,无法挖掘信息价值,给内控体系的构建、实施带来了阻力。

此外,多数供水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较少,虽然部分供水企业设置了和客户之间的线上沟通渠道,但未配备对应的在线客服、服务反馈模块,仅在沟通渠道中单方面发布相关公告。当客户存在问题时,只能通过传统拨打电话的形式和供水企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不仅效率较低,还经常存在因占线无法沟通的情况出现[1]。

(三)专业素质待提升

供水企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低体现在审计人员和基层职工两方面。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内控体系的落实实施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有了新的要求,若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内部监督便会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内部控制作用。部分供水企业受历史因素影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对审计人员未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使得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内控体系构建存在脱节的现象。因部分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使得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对相关管理岗位的监督缺乏一定客观性,使得审计信息失之偏颇。同时,部分供水企业的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行政等级相同,仅负责对相关费用的审核等常规监督工作,未从客观角度为管理人员的经营决策提供合理建议。对于基层职工、干部而言,部分供水企业的绩效管理机制不完善,思想工作政治工作不到位,难以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便为内控体系的实施带来了阻力。

三、供水企业内控体系的优化实践策略

(一)建立全面的风险防范体系

1.防范水质事故风险

水质是供水企业的“产品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发展,还关乎群众的身体健康。因此,管理人员应将防范水质事故风险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放在相同的高度,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水质事故风险。

一是加强污染防范。管理人员应加大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力度,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制止乱砍滥伐行为,提高水源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充分发挥植被的净化功能。并在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监控设施等,实施封闭管理,严格落实相关巡查责任,保护水源保护区的自然环境[2]。

二是加强生产管理。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水质标准,做到勤检测、细观察,根据水源水质情况灵活调整相关添加剂的投放量。同时加强从水源到管网末端等不同阶段的水质检测,结合GPS技术、传感器技术,实现水源、净水过程、运输过程等所有环节的信息互通,为合理加入添加剂提供科学指导。

三是合理调整制水技术。供水企业技术人员应加强了解不同阶段水源中的化学物质变化情况,分析并总结水质的变化规律,灵活调整生产工艺。比如,当水源较为浑浊时,可增加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以此提高水中悬浮物的凝结速度,达到快速降低水质浑浊度的目的,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水质质量。若水源中藻类含量较高,可增加高锰酸钾的投加量,利用高锰酸盐去除水中的藻类物质。

四是完善应急预案。内控体系中水质事故风险的防范重点便是建立水质应急预案并落实执行,管理人员可以以水质监测技术为核心,建立水质预警系统,并将水源、净化阶段、管网运输阶段等环节加入其中,在加强日常水质管理的同时,充分发挥水质预警系统的作用。管理人员可以在水质预警系统中设置水质指标的相关阈值,当水源中某个指标出现突然恶化,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便会提醒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处置。以此预警系统为基础,结合相关水质指标和供水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设置应急队伍。并对水源的供应、生产运行、管网运输等所有阶段的异常情况进行模拟,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能力。

五是加强管网、设备管理。运输管网和生产设备是水质事故风险防范的前提,因此,应对运输管网末端的用水设备、主管道、消防栓、水表井等生产设备、设施加强日常安全巡查,并定期对各类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配备易损件和维修工具,保证性能满足实际生产运输要求。同时,提高供水企业自身的净化、运输能力,逐步更新管网和基础设施,保障运输过程中的水质不受污染[3]。

2.防范资金运用风险

基于供水企业的基本情况,将绩效管理机制融入内控体系中,针对财务管理中关键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完善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加强财务控制,提高内控体系管理效能。

一是健全经济责任制。以企业法人为核心,按照统筹管理、权责一致、分级实施的原则,健全经济责任制。结合供水企业的实际规模、发展现状,建立主管财务工作的管理体系,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权限、义务,清晰岗位职责界限,为后续责任追究提供便捷条件。

二是科学决策,防范重大风险。科学决策机制是化解资金运用风险的关键,通常因决策失误产生的资金损失巨大,难以弥补。因此,实行科学决策机制是避免重大资金损失的关键。管理及人员可遵循统筹兼顾、民主的原则,在进行决策前,广泛听取意见,对大宗物资的采购、大型项目的建设等资金消耗较大的经济行为进行可行性研究、必要性评价、风险预警、市场调研,结合供水企业的发展战略,兼顾短期、长期利益,社会、企业利益,征求多方意见,最后进行决策。不可盲目增加投资规模,避免增加供水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控制经营成本。管理人员应制定有关于资产管理的具体制度,比如,会计核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等,规定各个制度的具体细节,岗位职责和违约责任,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实现以制度管财,降低财务管理成本。同时,从供水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制定企业经营的财务预算,将各项费用指标进行量化,以部门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实现责任到人。并以量化后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对研发费用、办公费用、招待费用等费用进行严格审批,压缩不必要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负担。此外,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对各个部门的财务量化指标进行跟踪,以季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将其作为绩效考核的发放依据[4]。

四是加强监督,保障资金运行规范。首先,管理人员应重视审计工作,主动邀请相关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的资金运作进行监督,并积极开展内控审计、绩效评价审计,听取审计部门意见后及时整改。其次,切实推进企务公开工作,按照相关制度的要求设立党务公开栏,将物资采购、工程建设、人事任免等重大决策公开,保障企业职工的知情权、监督权,提高经济行为的透明度,实现“阳光操作”。

3.防范市场紧缩风险

管理人员可从供水漏失和市场管理两个角度入手防范市场紧缩风险。

一是加强供水漏失管理。首先,管理人员可依托于企业的调度中心,建立管网监测系统,根据实际供水情况,设置管网的压力、流量监测阈值,根据参数对供水进行调配,防止因压力过高产生爆管、溢流。同时,还需将当前数据和常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预测。其次,配备专业的测漏设备、队伍,一旦发现漏水点,及时通知抢修人员,减少水分流失。最后,落实抄表责任,加大稽查力度。管理人员可对收费队伍、催款队伍进行整合,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适应度,将水费回收率和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相挂钩,落实抄表责任。同时,对用水大户的用水行为进行比对分析,打击偷水行为,维护供水企业的合法利益。

二是加强市场管理。首先,供水企业应制定供水服务标准,并将标准进行公开,严格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服务标准提供服务,认真落实回访制度,提高服务效率。其次,规范客户管理。严格区分客户的用水性质,对客户开放完善的业务办理程序,减少差错、延误的现象。并健全用户资料,以此作为稽查的数据依据。最后,为避免出现私采地下水的情况,管理人员可联合政府对相关企业进行排查,依法采取制止措施。

(二)加强信息沟通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OA系统在供水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但受技术因素影响,不同部门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性较差。为解决信息沟通问题,应将供水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管理系统进行对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管理人员可统一采用SQL技术建立不同管理系统所用的数据库,对于此类SQL SERVER数据库服务器,可直接利用ASP(动态服务界面)在数据库的IP地址后加入TCP/IP端口号便可连接,通常默认取值为1433(未更改情况下)。以完全外接的形式将SQL数据库和OA系统进行连接,通过不同的信息数据调用指令,完成对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可将企业管理系统作为主系统(主数据库)连接其他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同时,研发智能终端系统,以便于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数据的调用。

此外,供水企业可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在自媒体社交平台中注册账号,拓展对外沟通渠道,并设置24h在线的人工客服,用户仅需要私信、发送消息便可和客服进行沟通。为降低人工成本,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常见的问题写入程序,解答客户问题[5]。

(三)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审计人员而言,管理人员可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门槛,要求应聘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职业资格,并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加当地主管部门举办的相关培训活动,或聘请专家进行培训,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此外,供水企业还应提高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的行政级别,提高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并针对审计过程制定相关制度,保证日常监督不受阻碍。在此基础上,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确保无额外接触交流,充分挖掘企业内控管理中的弊端,起到监督作用。

对于基层职工而言,管理人员首先可强化绩效管理机制,根据经营目标和岗位性质,设置考核指标,定期检查指标完成情况,将其和年终考核、奖惩挂钩,帮助干部职工履行职责,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员应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基层职工、干部的思想,听取群众意见,消除误解,融洽关系,积极开展相关慰问活动,使基层职工、干部感受到企业关怀。最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职工、干部参加思想教育活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宣扬积极向上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部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风险防范不全面、信息沟通不流畅、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三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供水企业管理人员应立足实际,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出发,提高风险防范的全面性,合理采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共享程度,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加强培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内控体系。

猜你喜欢
供水管理人员水质
水质抽检岂容造假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一月冬棚养虾常见水质浑浊,要如何解决?这9大原因及处理方法你要知晓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水质总磷测定存在的问题初探
水质总氮测定方法改进探究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