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铁钟与宋金时期的山东禹城黎济寨

2024-01-23 11:09赵世瑜
寻根 2023年6期
关键词:宋史娘子

□赵世瑜

在今天看来,山东禹城市张庄镇下的黎济寨是个平淡无奇的村子。我们去的时候,四下是一片玉米地,村里见不到年轻人和小孩子,民宅也比较陈旧简单。赵王河在村边流过,但谁也想不到它是宋运河的故道。

据清嘉庆《禹城县志》卷三《方域志》记载:“黎济寨,县西北三十里,金置。今曰黎吉寨。”后来一些文献也如此记载,估计是抄袭了康熙或乾隆的《大清一统志》转引《金史·地理志》中的说法,即禹城县有三个镇:新安仁、水寨和黎济寨。问题是,在同样是元朝人编的《宋史·五行志》中,记载宋真宗淳化二年(991年)“七月,齐州明水涨,坏黎济砦城百余堵”,说明北宋时黎济寨就存在了。至于为什么清朝钦定的《一统志》不提《宋史》的材料,而提《金史》的材料,如果不是功夫下得不够,就是编者揣摩圣意,故意把与清朝更有历史渊源的金抬出来,因为这些军寨之设,是北宋用来对付北边不远的辽国的。

其实除了《宋史》之外,还有北宋当时的材料可以证明黎济寨的存在。《宋会要辑稿·食货十五》记载,在齐州所设的三十一个务每年纳税近五万贯,其中就包括黎济寨。熙宁十年(1077年)也即王安石变法期间,黎济寨的税是八十九贯八百二十二文,相对其他的镇这里的税不太高,但显然是一个有工商业的地方,不是普通的农村。无论如何,这足以证明嘉庆县志的说法是错的。

今天黎济寨还存在一个经幢,原来的佛寺已然不存。经幢曾经被盗,追回后被重立在另外一个地方。对此经幢,嘉庆县志并未有只字提及,光绪《禹城乡土志》载:“兴云寺在黎济寨东街,有石桩,载陀罗经,为太平兴国二年,字甚道(遒字之误——引者)劲,邑侯徐公移县署前。”到民国县志又称此经幢(俗称“八棱碑”)为“太平兴国元年甲申十月建。前在五区黎吉寨大寺(永庆寺)外”。可知晚近当地人对此的记忆也已混乱,以至今天网络上以讹传讹。

现存经幢上的文字告诉我们,上述地方志所记经幢应该是另外的一座,而非现存者。所见经幢是断成几段后重新接合的,其题名一面上端的文字已不完整,录文如下:

……年大岁甲申七月己酉十六日甲子建。男善人马彬、张迪、吴。

◇黎济寨经幢

……祭酒兼御史大夫、骑都尉、齐州黎济寨兵马监押、监榷税、郓、齐、棣、滨、博等州巡检罗。

……子姚氏,男元凯、元一、元常、元规、元亮、元仲、元佑、元佐、元颖、元阳。

……代氏、女大娘子、二娘子、七娘子、八娘子。

……子氏、骆氏,女三娘子、四娘子、五娘子、六娘子。

侄嵩、元宗、新妇米氏、张氏、孙宗元等。

……□生王远、新妇孙氏、女小姐。

女弟子谭氏、宋氏、胡氏、何氏、蒲氏、石氏、裴氏。

芦得春、陈景贤、陈守能、蔡驯。

院主僧智静、广教大师赐紫沙门继通、讲金刚经赐紫沙门昌□。

维那头乐祚、妻范氏、男谢一。维那刘□、刘闻、张连、路荣、李瑛、庞能、王、王震、葛秀、元随、唐□、冯琛、郑兴、吕信、杲贞、王□、陈、黄粲。

巡检司袁辛、王忠、张训。齐州右□武指挥弟(应为“第”——引者)四都军使吕运、十将邢超等五□、沧州保、顺右第一指挥第二都头仇超、女大姐、十将张□等。齐州右士平指挥厢军头焦晖、刘霸等十人。

禹城县黎济寨永庆院。僧定安修铺(为补之误,下同——引者),王识。

正统二年六月内雷雨风剑(疑应为电——引者)塔一座,至正统三年四月初八日修铺、起建。

在相邻的左面,即经文的末行,还有“黎济寨一镇男善人刘伯刚等众□位喜舍布施,匠人张元吉、修铺石匠人王贵”一句。

上述题名文字中,并无“太平兴国元年”或“二年”“十月”字样,证明此经幢非彼经幢。北宋时期的甲申年分别为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及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考虑到其中的宋代军制名词,此经幢大概率是在这三个年份之一修建的。又考虑到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年)和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年)也是甲申年,而金国军制又颇受宋制影响,故此也不无金代修建的可能性。如果根据月和日的干支,应该可以推算出这个甲申年是哪一年。

村里的老人特别提到,过去除了定期集外,黎济寨每年还有一次“铁匠集”。各地都到这里来卖铁器,如果在街上谁家门口摆摊,这家可以收摊位费。《禹城县乡土志》记载禹城乡村有24个集市,黎济寨在列;同时又记载了13个会场,也包括黎济寨会(农历四月和十月)。此外,“铁釜诸器自山西购至本境,车运岁约二千金”,可见老人们的记忆是可靠的。

走在路上,村里的文化管理员突然提到,原来村里有口大铁钟,上面有字提到黎济寨,但是现在存放在市区禹城一中校园里,还是当年一位历史老师拼命保护下来的。我们下午跑去一中,发现这个两吨左右的大钟被吊在一个亭子里,从下面仰望,看不到任何字迹。幸亏我们后来借来梯子,爬上去才发现的确有铭文,虽然已经漫漶模糊,但努力辨认,应即:“大金国山东济南府禹城县黎齐(济)寨铸钟,大鉴、傅□、傅信、傅□。”我猜测铭文中的大鉴可能是寺院僧人的法名,三个傅姓人可能是捐钟人。

这件实物告诉我们,不仅是如今人们还存留在记忆中的近代,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金时期,这里就是铁器生产与销售的重要地区。结合前面提到的《宋史》中的记载,一次水灾曾经冲毁黎济寨的城墙“百余堵”,可以想象这个城寨当年有多大。

沧海桑田,我们从当下的黎济寨已经看不到当年的辉煌。曾经的十字街还存在,但街上曾有的热闹的集市已不复见,唯有那砸断又重接的经幢在玉米地旁默默地诉说如今也无人听懂的故事。

猜你喜欢
宋史娘子
下下签
孝母
三娘子的饼
庆祝《娘子关》杂志创刊四十周年
“情—理—情”模式与《宋史·苏轼传》文本的形成
《宋史·文天祥传》述评
花鸡娘子
朝鲜王朝正祖君臣的“宋史”认识与《宋史筌》之修撰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考